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七月七日有什麽講究?

七月七日有什麽講究?

七夕按照習俗應該是廟會...逢年過節的夜晚,人們要擡頭看鵲橋上牛郎織女的相會,或者在瓜果架下的天空中偷聽他們相遇時的愛情故事。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樣的七夕節活動,各地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都是豐富多彩的。然而,最常見的習俗是婦女在七月七日晚上進行的各種乞討活動。

舊俗中,七夕前幾天,先在壹塊小木板上施壹層土,撒上谷子的種子,使之長出綠苗,再在上面擺上壹些茅舍和鮮花,使之看起來像天舍人的小村莊,稱之為“殼板”,或者把綠豆、紅小豆、小麥浸泡在磁碗中,等它長成寸寸的芽,再在上面擺上紅紅的花。南方各地也叫“泡泡聰明”,發芽的豆芽叫聰明芽,連針都換成了聰明芽,丟在水面上乞求聰明。蠟還用來塑造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鷲、鴛鴦等動物的形狀,浮在水面上,稱為“浮在水面上”。還有蠟做的嬰兒玩偶,婦女可以買回家,浮在水土中,以示對子女的吉祥,稱為“化生”。

拜織女:“拜織女”純粹是女孩子和女青年的事。大多是提前和朋友或鄰居約好五六個人,最多十幾個人,共同舉辦。儀式在月光下舉行,桌上擺著茶和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還有幾朵花,用紅紙紮著,插在瓶子裏,前面放著壹個小香爐。然後,約好參加織女祭拜的女青年和少女,會齋戒壹天,洗澡,準時來到主人家。在案前燒香之後,大家會圍坐在桌前,壹邊吃著花生和瓜子,壹邊對著織女簽沈思自己的想法。如果女生想變漂亮或者嫁個老公,女青年想早點生孩子,可以默默向織女祈禱。玩到半夜。

白魁星:據說7月7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學,想出名的文人特別崇拜魁星,所以七夕壹定要拜他,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試成功。魁星主是魁鬥星,是二十八夜中的魁星,北鬥七星的第壹顆星,也是魁星或冠軍。在古代,讀書人被稱為“天下最偉大的讀書人”或“壹舉奪冠”,因為魁星掌管考試。據民間傳說,魁星大人長得很醜,臉上長滿了斑點,而且是瘸腿的。有人寫了壹首打油詩取笑他:不宣傳,何必裝修?即使是鉛,也不要蓋。把麻姑娶成兩個美人,不比來蜂巢差。眉心下留爪,鵝踏口鼻旁沙。無非是在屋檐前打個盹,風吹妳額上梅花。向君的玉趾最為奇特,壹高壹低。慢悠悠的走著就想跳舞,飄飄的程度就像壹張嘴。世界上只有路是危險的,我累到吃驚。別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也是五顏六色。

不過這個魁星主野心極大,工作也很努力,他上了高中。皇帝宮考拜訪他的時候,問他為什麽臉上長滿了斑點。他回答說:“麻臉上全是星星”;問他為什麽瘸,他回答說“單腳跳”。皇帝非常滿意,接受了他。另壹個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大人生前知識淵博,可惜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於是悲憤之下投河自盡。沒想到,他被龜魚救下,升天成為冠軍。因為魁星可以影響文人的考運,所以每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文人都要鄭重祭拜。

祭拜“床母”:臺灣省除了祭拜七母,七夕還經常準備壹小碗油飯在房間裏祭拜“床母”,應該也有類似的意思。生兒育女是女人不可替代的責任,所以這些神也是女神;女神與女信徒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緩解了女性在承擔母性時的焦慮和恐懼。“床媽”是孩子的保護神。7月7日是床媽的生日。家裏有孩子的家庭,當晚在孩子睡覺的床邊拜床媽媽。供品有:油飯、雞酒(或香油雞)、燒“四方金”、“床母衣”。拜床母不能太久,不像壹般的拜,要三巡酒。供品擺好,香火點燃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後撤供品。希望孩子快點長大,不要崇拜太久。

巧妙的嘗試飄針:7月7日是“婦女節”。少女捧著壇子裏的水對著太陽,中間飄著針,拍下水中影子的照片來試招,復活果實,爭奪“討招”。

牛生日快樂:孩子們會在七夕采野花掛在牛角上,稱為“牛生日快樂”(據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用樹液洗頭,用花染指甲:很多地區的年輕女孩喜歡在節日用樹液洗頭。據說不僅能年輕漂亮,未婚女性也能早日找到老公。用花草染指甲也是節日娛樂中大多數婦女兒童的愛好,也與生殖信仰密切相關。

《聽南瓜棚下的悄悄話》:在紹興的農村,很多姑娘都會在這壹夜偷偷藏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如果他們能聽到牛郎和織女在夜深人靜時相遇的低語,這位待嫁的姑娘將來就會得到這份永恒的愛情。

《迎仙記》:廣州的乞討節是獨壹無二的。在節日到來之前,女孩們準備五顏六色的紙、通草、繩子等。提前,並補上各種花哨的小玩意。他們還把種子和綠豆放在壹個小盒子裏,浸泡在水中使它們發芽。花蕾長到兩寸多時,用來祭神,稱為“拜仙飯”、“拜神飯”。從第六天晚上到第七天晚上,壹連兩個晚上,姑娘們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首飾。壹切安排妥當後,他們焚香點燭,向星星跪拜,稱為“迎仙”。從第三夜到第五更,他們要連續拜七次。祭拜完神仙,姑娘們手裏拿著彩色的線,穿過針孔。比如能壹口氣穿七個針孔的叫巧手,穿不了七個針孔的叫巧手。七夕過後,女孩們互贈小工藝品和玩具,以示友誼。

在膠東地區,有崇拜七姐妹的習俗。女青年往往喜歡在七夕穿著新衣聚在壹起,月底在七姐妹結盟。甚至有人唱“帝皇大帝,我請七妹上天。不看妳的針,不看妳的線,看妳的七十二般好手段。”他們還爭奪巧手的稱號。

吃聰明的食物:中國情人節的飲食習俗因地而異,壹般稱之為聰明的食物。其中,餃子,面條,牛油果,餛飩和其他食物用於這個節日。吃雲面,得是露珠做的,吃了能得巧意。還有很多民間糕點店,喜歡做壹些有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能人”、“巧酥”,賣的時候還叫“送能人”。這種習俗至今在壹些地區流傳。

七夕蓄水紅繩七節:廣西部分地區有七夕蓄水的習俗。認為用雙七水洗澡可以消災祛病。體弱多病的孩子常常在這壹天系上七個結的紅繩,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和好運。

“七姐妹會”:有些地區還組織“七姐妹會”。各地的“七姐妹會”聚集在宗香堂,擺上各種明香案,祭祀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桌上擺滿了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做的小花衣、鞋、日用品、刺繡。不同地區的“七姐妹會”會在香案上下功夫,看誰做的精致。如今,這種活動已被遺忘,只有少數祠堂仍在這壹節日設立香案,供奉牛郎織女。香案壹般在七月初七準備,晚上開始向織女求情。

在陜西黃土高原,也有在七夕晚上舉行各種乞討活動的習俗。婦女們經常要給穿花衣服的人紮草,這被稱為古橋。他們不僅提供瓜果,還種豆芽和小蔥。七夕之夜,所有的女人手裏都提著壹碗清水,把豆芽和小蔥切好,放入水中,用月亮的影子來預測機巧的壹生,還穿針引線。同時還有壹個更巧剪窗花的活動。

清水是聰明絕招:江蘇的聰明絕招是拿壹碗幹凈的水放在太陽下暴曬,露天過夜。就是撿細草棍,浮在水裏,全靠它們的影子。也有很多年輕女性用小針看到水下針的影子來成全自己的智慧和愚蠢。其他地區的漢族人也用這種方法來成全自己的聰明和愚蠢。

抓露水:在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抓露水。傳說七夕的露珠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果把它放在眼睛和手上,它能使人變得敏捷。

直到今天,七夕仍然是壹個浪漫的傳統節日。但許多習俗已經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傳說在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