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認知。
妳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妳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會有什麽樣的行為,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
妳的認知水平也決定了妳會有什麽樣的情感體驗。
妳的情感體驗決定了妳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愛”還是“恐懼”、“痛苦”還是“快樂”。
我們不是住在房子裏,我們永遠活在自己的情緒裏!
可以說,妳有什麽樣的認知,就會有什麽樣的人生。
1
什麽是認知?
我們生活在同壹個世界嗎?
很多人會說“當然”!不然怎麽會知道很多東西呢?
我們都能看到藍天白雲,我們都會經歷雨雪風霜,花開花落,潮起潮落。
我們可以看到彼此,互相交流。
這類問題還有疑問嗎?
當然,就物理空間而言,我們確實生活在同壹個世界,但不壹定生活在精神空間。
雖然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其他器官的結構大致相同。但不同的人接收到同樣的信息後,大腦中加工出來的成品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問題出在哪裏?
壹定是大腦的處理器。每個人的大腦都有自己獨特的算法,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由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進化而來。
這個算法決定了壹個人接收到的各種信息的處理方式。我們把這個算法歸結為兩個字:“認知”。
2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認知。
對於生活的追求,很多人視金錢為壹生的追求,對錢怒不可遏,聲嘶力竭,焦慮不安,甚至肆無忌憚。
但是還有壹些人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追求:
哈裏(到死都是清官)
文天祥:“自古以來,人生沒有死過的人,所以要讓我們的心活下去。”。
辛棄疾:“忘君之事於世,勝功名於生前身後。”
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知會乃翁。”
王陽明:“人生第壹件事,就是讀書,做聖人”。
子曰:“早上聽道,晚上死。”。
顏回(壹勺菜,壹勺酒,在陋巷,人不忍則憂,回去不改其樂。)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周恩來:“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
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金錢的人,還有追求公平正義的人,為了義、忠、義,為了家國的統壹,為了世界的真實,為了精神的自由,為了驕傲,為了民族的崛起,犧牲自己的生命。
兩者的區別是認知的不同。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的話:
“妳永遠賺不到超出妳認知範圍的錢,除非妳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來的錢,最後往往會被實力輸掉,這是必然的。”
“妳賺的每壹分錢都是妳對世界知識的變現,妳賠的每壹分錢都是因為妳對世界的知識有缺陷。”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平就是,當壹個人的財富大於妳的認知時,這個世界有100種方式來收割妳,直到妳的認知與妳的財富成正比。”
為什麽說永遠賺不到比自己知道的更多的錢?
因為對於超出妳認知的機會,首先妳看不到,看到了也因為認知不足而看不懂。妳可能不理解,但理解了,可能會因為缺乏正確健全的認知而看不起。最後,當妳能“擡頭”的時候,妳可能已經“錯過”了。
除非妳是靠運氣賺到的錢,否則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會被實力輸掉。
我之前團隊裏有個小夥伴,剛20出頭,做金融賺了幾百萬。
後來我問他為什麽來公司上班。原因是金融行業賺的是快錢,現在行業不景氣。同時因為各種投資等猥瑣操作,把賺來的幾百萬都賠進去了,現在還欠著幾十萬。
出去打工是為了賺錢還債。
而且,真的,因為面試,我認識了很多這樣的年輕人。因為之前的行業進來的快,把風口誤認為自己的能力是認知缺陷。
最後找到工作的時候,高不成低不就,這是不屑,那是不屑。
巴菲特說:“妳應該投資自己‘能力圈’內的公司,妳不知道怎麽不投資”。
所以巴菲特長期不投資科技型公司,是因為他不懂。
這裏說的“能力圈”其實就是認知範圍!
認知範圍之外的機會,因為妳沒有正確健全的認知,所以有很大概率賺不到錢。“跌”的時候會焦慮,“漲”的時候也會焦慮。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我害怕,別人害怕我貪婪。”
其實也是認知完善後的壹種確定。
我們都聽說過那些中了彩票的人。這些人最後都怎麽樣了?
大連工薪族買彩票花了1.01.3萬元,八個月就把獎金揮霍壹空。被捕時身無分文,卻欠下236.5萬元,被判12年。
2008年,湖南壹小夥子中了1000萬元大獎,4年內花光全部獎金,惡意透支信用卡20萬元。當他被逮捕時,身上只剩下80元。
2003年和2004年,東北財旺兩次中得500萬大獎,最後把獎金揮霍壹空。四年後,他因詐騙入獄。
瓦工彩票中獎後離婚,吸毒兩年後自殺。
大獎得主拋棄妻子,四年後壹貧如洗,房子被抵押,無家可歸。
愛了6400萬美元的美國夫婦突然離奇死亡。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據媒體調查,全球70%的大獎得主平均在7年內就會被打回原形,其中很多人甚至會比中彩票的時候還要慘!
在中獎之前,這些大獎得主很多都很努力,彼此相愛,生活幸福。
但是中了大獎之後,大部分都反目成仇,最後離婚,破產,出軌,猝死,吸毒,坐牢!
金錢是人性的放大器,巨大的財富也是巨大的資源。資源流向哪裏,就會有很多怪物因為逐利的本性而跟隨。
如果妳的認知水平不夠高,無法控制,那麽它就會吞噬妳。
這正是那句話:“當妳的財富大於妳的認知時,這個世界會有100種方式來收割妳,直到妳的財富與妳的認知成正比。
德行不配,就會有災難,人不配金錢,就會有所失!
三
認知的本質是決策。
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異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
人壹旦有了認知差異,就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
在千團大戰之時,各大團購網站壹致認為:“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依靠資本的力量,通過融資獲得大量資本。然後通過廣告和補貼贏得用戶,提高市場份額,市場份額高了,再融更多的錢。”
於是,團購網站行業爆發了壹場廣告大戰,Nuomi.com投入2億廣告,大眾點評投入3-4億廣告,Tuanbao.com投入5.5億廣告。
面對競爭對手瘋狂的廣告攻勢,王興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進行了深入理性的分析。最終,王興決定想辦法增強用戶粘性。
所以當其他團購網站廣告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團卻在開發系統,做各種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招聘各種技術人才和高管,同時進行團隊建設。
因為在王興的認知裏,融資很重要,但投資比融資更重要。
投資是“道”,融資是“術”。
如何以及何時使用這筆錢比融資更重要!
大部分團購網站都是靠燒錢做廣告,補貼用戶來投資的。
但王興認為圈子用戶是個偽命題,忠實用戶才是妳的用戶。
通過燒錢、打廣告的方式,通過短期的便宜來購買長期客戶的忠誠度,風險很大。
如果只靠廣告和補貼,那麽用戶只會在各個平臺之間來回切換,尋找性價比最高的。
所以,在王興看來,最重要的是“用戶的粘性”。
因此,王興專註於不斷完善和調整產品,升級美團的用戶體驗,打造執行團隊。
最後事實證明,王興對互聯網和團購網站的理解是正確而深刻的。
很多曾經轟轟烈烈的團購網站紛紛偃旗息鼓!
陷入廣告戰的公司幾乎不賺錢,導致投資費用劇增。
投資人看不到效果就不想投錢。很多沒有資金支持的團購網站撐不下去,整個行業進入寒冬!
在悲痛之中,美團反其道而行之。在用戶體驗和團隊建設良好之後,在團購寒冬中出手,加速沖刺。沒幾個月就成了行業第壹。
四
認知水平決定情感體驗。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從刺激到反應的差距。
造成這種差距的核心原因是認知。
我們生活中有很大壹部分人直接從刺激到反應。他們脾氣暴躁,就像炸彈壹樣,壹點就爆。
為什麽直接從刺激到反應?
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他們能決定和控制的。
這種人通常會給自己找原因,主要有三種,我們稱之為三決定論。
第壹種叫做“基因決定論”。
那是我的基因。我天生脾氣不好。這是我的基因決定的。
第二種叫做“心理決定論”。
小時候我爸就是這麽打我的。我爸這樣虐待我,我只好發脾氣。
第三種叫做“環境決定論”。
妳看我身邊這些人多壞。沒有這個我活不下去。
這三個決定論的核心是把責任往外推:“我受到了刺激,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反應。”
他們不知道自己從接受刺激到做出反應的時間是什麽樣的反應,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刺激和反應之間有壹個巨大的空間,叫做選擇。而這個選擇是由妳的認知決定的!
面對刺激,認知水平高的人會先對這個刺激進行分析判斷,從而選擇自己的反應方式。
著名的ABC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不是由壹個誘發的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過該事件的人對該事件的解釋和評價引起的。
在ABC理論模型中,A是指誘發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後產生的信念,即他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即他的認知。c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反應、行為反應和行為結果。
壹般認為人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是由誘發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即刺激直接導致反應!
但ABC理論指出,誘發事件A只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事件的認知及其信念、觀點和解釋B才是情緒和行為反應更直接的原因。
就像面對孩子考試成績差,有的家長會對孩子大喊大叫,批評,打孩子,有的家長會無動於衷。
為什麽不同的父母對同樣的刺激會有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核心原因在於認知差異。
第壹種家長可能對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寄予厚望。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父母的期望落空,於是通過打罵孩子來發泄情緒。
美其名曰“我打妳是為妳好”!
這其實是父母認知失調,無法管理自己情緒的表現!
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以愛為借口,打孩子來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同時,這樣的父母不懂得延遲滿足,不關心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想通過打罵孩子立刻達到目的!
第二種家長可能覺得,孩子考不考清華北大無所謂,只要開心就好!
而對於孩子來說,還那麽小,這是哪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妳會發現第壹種父母會很痛苦。這種痛苦不是孩子帶來的,而是孩子的認知帶來的。
幾乎所有人的糾結,痛苦,煩惱都是妳的認知帶來的!
於是羅斯福夫人說了壹句鏗鏘有力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傷害妳,除非妳同意。”如果妳不給別人傷害妳的權利,那就沒人能傷害妳!
五
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妳的認知決定了妳的行為,行為決定了妳最終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
如果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他們會心花怒放,喜出望外。
當我得知孩子考得不好時,我對孩子大發雷霆,批評了他。
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我。父母愛我成績好。
我不知道父母需要給孩子的是無條件的愛。
需要傳達給孩子的是,無論妳成績好壞,父母都愛妳。
如果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取悅媽媽,讓媽媽開心。孩子壹直不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
那他就不會真的愛學習了。
最後,孩子在對自主學習失去興趣的同時,也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這樣的孩子是無法真正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和自尊的。
壹個沒有自尊和自信的孩子,很難真正快樂,也很難取得巨大的成功。
認知程度高的父母更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他們會更加關註孩子的心智成熟和認知提升,從而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六
認知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有壹天,羅斯福(後來的羅斯福總統)的家被搶了,朋友們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寫了壹封回信,這封信很有名,也很有價值。
他說,我對此感到非常幸運。為什麽?
第壹,他們只是偷了東西,沒有傷害任何人。
其次,我很高興他們只偷了壹些東西,但不是所有東西。
第三,我很高興偷東西的是他,而不是我。
所以妳看,應該傷心痛苦的人應該是當了小偷的人。我沒做錯什麽。我為什麽要這麽難過,難過,痛苦?
妳看,這就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的巨大空間,這就叫自由!
這個社會的慣性就是,妳刺激我,我就反應。如果妳偷了我,我會生氣的。
但如果妳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當妳能打破這種“社會慣性”的時候,妳會發現妳有了巨大的選擇空間,妳會有更多的選擇,妳會更加自由,妳的人生會達到壹個新的高度。
曼德拉在被白人政府關押27年後獲釋出獄,後當選南非總統。
在最輝煌的就職典禮上,他請來的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敵人(曾經囚禁虐待過他的獄警)。
他不僅善待他的敵人,也向虐待過他的罪人致敬。
那壹刻,整個現場鴉雀無聲。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他平靜地說:“當我走出監獄的時候,我就知道,如果我不能把怨恨放在身後,我還會在監獄裏。”
我們的生活往往就像爬樓壹樣!
當妳的知識水平還在壹樓的時候,妳看到的都是各種垃圾和障礙。妳看不到很多事情的本來面目,容易被各種不必要的情緒困擾和糾纏。
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壹點點的困難、挑戰、挫折,都能刺激妳脆弱的神經。
然而,隨著妳的成長和認知水平的提高,當妳站在第十層時,妳會覺得壹旦爬到山頂,壹座山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妳會有更廣闊的胸懷和視野,妳會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在很多人眼裏,過去的坎,放不下的事,不能原諒的人,不能忘記的恨,在妳眼裏,都是為了提振認知,磨練心智而存在的。
我在上壹篇文章裏提到,所謂的成長,就是與人性的弱點抗爭的過程!
成長和認知升級本身就是壹件很痛苦的事情。
所以“苦”比“樂”容易。
“遭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更容易。
但如果妳不能升級自己的認知,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那麽妳就會壹直糾結在那些糾結、痛苦和煩惱中。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