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閱讀筆記《也許妳應該找個人談談》(我)

閱讀筆記《也許妳應該找個人談談》(我)

?這是壹個心理治療師的回憶錄,講述了在診所裏發生的故事。在這個狹小的密閉空間裏,人會表現出自己最真實、最脆弱的壹面;也正是在這裏,人們獲得了陪伴和傾聽,以及有價值的認知、成長和改變。在書中,我們將看到四個遊客的故事。他們是:壹個四十多歲事業有成的好萊塢制片人,認為身邊的人都是傻逼;壹個三十多歲的大學女教師,剛結婚就被診斷出絕癥,時日無多;壹個69歲,離過三次婚,感到孤獨絕望,聲稱生活得不到改善,七十大壽要自殺;壹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有出身家庭的創傷和酗酒問題,在戀愛中屢屢受挫。

同時,書中還有第五個人求助,那就是治療師本人。她是壹位單身職業母親。四十多歲失戀,幾近崩潰。壹個朋友對她說,“也許妳應該找個人談談,”於是她給自己找了個治療師。當她切換到來訪者的位置,坐在另壹個治療師的沙發上抱怨自己內心的脆弱和悲傷時,她能感受到為什麽心理治療有治愈和改變的力量。

這本書從治療師和來訪者的雙重視角展示了心理治療的過程,讓我們發現,無論身份背景如何不同,人類面臨的煩惱其實都是壹樣的——愛與被愛、後悔、選擇、控制、不確定和死亡,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人類必須面對並共同研究的問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壹切痛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都能在這本書裏聽到,找到希望。?

我第壹次見到這本書是在書店。在序言中,資深心理咨詢師李松蔚博士說,“在最初的幾十年裏,心理學界確實有壹種隱藏的趨勢,要求心理咨詢師盡可能地克制,不要有私欲和浪,扮演所謂的空白幕布的角色。但作者坦言自己做不到。”我決定買這本書。作為壹名認證的心理咨詢師,我壹直認為自己還沒有到可以在內心安靜的忍受和化解別人所有痛苦的階段。沒想到這個洛杉磯的資深心理咨詢師這麽大膽直白。我很好奇她經歷了什麽,她做不到的時候是怎麽幫助來訪者的。

這位編劇出身的作家在書中講述了五個好故事。我本來想從壹個心理咨詢師的角度來看故事。沒想到,我不自覺地進入了來訪者的故事裏,看到了隱藏在來訪者表面的難以言說的痛苦、掙紮、迷茫和成長,甚至是眼淚。此刻,我不想自以為是地概括故事的梗概。比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作者從自己的心理學專業角度揭示了* * *的人性,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這壹章,我會把書中感動我的句子摘抄出來,我會壹直讀下去,壹直新。

?序言作者的話

這本書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改變?”

答案在於“與人相處”?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人們會盡力避免以各種荒謬的方式面對自己的靈魂。”但他也說過:“只有直面靈魂的人才會覺醒。”

第壹部分

沒有什麽比擺脫痛苦更令人向往,也沒有什麽比拋棄依賴更令人恐懼。

詹姆斯·鮑德溫

1,就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拍攝壹只稀有鱷魚的胚胎是如何發育和誕生的壹樣,我也想捕捉人類奮力進化,然後努力破殼而出的過程——有時很安靜,有時很吵;有時候很慢,有時候只是壹瞬間。

2.專業的訓練教會了我們理論、工具和技術,但在這些來之不易的知識背後,驅動我們的是壹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我們知道,生而為人總是很難的。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資質是我也是壹個有血有肉的“人”。

3.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候真正難以相處的是我們自己。有時候我們是自己的絆腳石。如果我們能讓自己遠離前方的路,奇跡就會發生。

4.心理治療師會為來訪者豎立壹面鏡子,但同時來訪者也是醫生的鏡子。心理治療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過程。我們是鏡子,反射出對面的鏡子,看到的是自己從未發現的對方。

事實上,當人們開始第壹次心理治療時,他們並不關心人生的轉折點,他們只想擺脫它。他們想從那個緊迫的問題告訴妳他們自己的故事。

6.我覺得我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俯視著這壹切,我親眼目睹了壹個神誌不清的自己以驚人的速度經歷著悲傷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7.心理治療之所以能引發各種奇怪的反應,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像壹部成人電影——兩者都涉及某種程度的裸露,它們也可能讓人感到緊張和刺激。兩者都有幾百萬用戶,而且大部分都是偷偷用的。

8.做壹件事,然後讓它帶動妳做另壹件事,用良性循環代替惡性循環。大部分的巨變,都是由幾百個瑣碎甚至不易察覺的小步驟積累而成的。壹步到位有很多可能。

9.當人們來接受心理治療時,我不僅要聽他們的故事,還要告訴他們是否知道壹個故事可以用很多方式講述。他們是認為只有自己的敘述才是故事的“唯壹正解”,還是知道這只是故事眾多版本中的壹個?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會選擇保留或刪除故事內容,他們講述故事的初衷也會影響聽者的立場?

10,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壹個有趣的悖論:為了治療來訪者,心理治療師需要盡可能地看透來訪者的真實情況,也就是看到他們的脆弱,看到他們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和內心的掙紮。來訪者當然想尋求幫助,但他們也希望別人愛自己,欣賞自己,換句話說,他們會隱藏自己的弱點。

11.醫生在努力找出問題所在,而來訪者卻在努力維持外表,表現得比真實情況更開朗,避免丟面子。雙方都是為了同壹個目的,但行動卻是相反的。

12,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就像暴雨中坐在車裏看著窗外,車上的雨刷壞了。

13.他的表情嚴肅卻溫柔,像是壹個聰明的長者和壹個毛絨玩具的結合體。他傳達的信息是,我會在這個房間裏看到妳,妳會試圖隱藏,但我仍然會看到妳。到那時,壹切都會好的。

14,“我感覺自己被扔進了攪拌機,出不來了。我只是來這裏找壹個出口。”

15,壹種“愚蠢”的同情心的意思是:即使妳知道人們需要重新審視現狀,知道此刻的善良最終會帶來比誠實更嚴重的傷害,但妳仍然不會僅僅因為不想傷害別人的感情而把事情說清楚。人們常常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和配偶,對待癮君子,甚至對待自己。相反,是智慧的慈悲,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與關懷的壹擊,即使知道忠告是最不好聽的。

16,人們總有壹個誤區,認為心理治療師應該保持中立,但是怎麽可能呢?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其實,我們並不想保持中立,但我們應該盡力關註自己非常中立的感受、偏見和觀點(我們稱之為“反同理心”),這樣我們才能退壹步,想好如何應對。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感覺來幫助指導治療,而不是壓制治療。

17、神經科學家發現,人類有壹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腦細胞,可以使人模仿他人:當人的情緒處於高音狀態時,壹個舒緩的聲音可以使其神經系統平靜下來,並使其保持這種狀態。

18,人們常常把麻木誤認為空虛,但麻木並不是感情的缺失,而是人們被太多感情吞噬時做出的反應。

19.心理治療師從壹開始就知道,他們看到的每壹個來訪者都只是壹個快照,只記錄了某個人的某個瞬間。無論是好是壞,都只是那壹瞬間,並不代表妳的壹切。因此,心理治療師會傾聽、建議、說服、引導,有時還會哄著來訪者看更多不同的快照,從而改變他們的內在和外在體驗。我們會幫助遊客對這些快照進行分類,很快我們就會發現,看似不相關的圖片都圍繞著同壹個主題,而這個主題可能是他們剛決定來治療時還沒有進入視野的。

有些照片令人不安,看壹眼就會想起每個人都有陰暗面。有些照片會很模糊,我們可能記不清楚事件和對話,但我們壹定會準確地記住這些內容帶來的體驗。心理治療師要看那些模糊的照片,也要明白壹定程度的模糊可能正是來訪者所需要的。在治療之初,他們大多呈現自己是為了粉飾自己的痛苦,擾亂自己內心的平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發現,他們不是要打壹場保衛戰——和平之路是與自己和解。

正因為如此,當人們第壹次來接受心理治療時,我們會想象他們之後會是什麽樣子。我們不僅在見到他們的第壹天這樣做,而且在隨後的每次治療中也這樣做。想象的形象讓我們對他們未來的狀態充滿期待,也指導我們如何進行治療。

我聽過有人把創造力描述為壹種特殊的能力,它可以抓住壹些完全不相關的事物的本質,然後把它們分解在壹起,創造出完全新的東西。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也是如此。我們提取遊客最初提供的快照的精華,添加理想快照所需的元素,將兩者碾壓在壹起,創造出壹個全新的形象。

20.“疼痛和痛苦是有區別的。妳會感到痛苦,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候,但妳不必讓自己這麽痛苦。感到痛苦不是出於妳的選擇,而是妳選擇了讓自己痛苦。”他繼續解釋說,我所有的執著、無休止的反芻和揣測,都在增加我的痛苦,讓自己更加痛苦。所以他覺得既然我這麽執著於痛苦,我壹定從中得到了什麽。痛苦對我來說壹定意味著什麽。

21,“不知道是個好的開始。”他說,這聽起來像是智慧的啟示。我花了那麽多時間想理清思路,尋求答案,但不知道好像也無所謂。

22.“妳的感情不需要受制於妳的預判。反正感情是會存在的,妳不妨張開雙臂歡迎,因為這些感情可能蘊含著重要的線索。不要評判妳的感受。註意他們。把它們想象成妳的地圖。不要害怕真相。”

23.心理治療師經常談到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我們的過去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在我們生活的某個時刻,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必須放棄對美好過去的想象幻想。如果我們不能接受歷史不能重演的觀念,比如我們希望我們的父母、兄弟或伴侶把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理順,那麽我們就會被困在過去。改變與過去的關系是心理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很少談論與未來的關系,這也會影響現狀。

我們對未來的看法,就像我們對過去的理解壹樣,會成為我們改變的絆腳石。當此刻的壹切支離破碎,與之相連的未來也將崩塌。如果我們用現在的時間去修改過去,控制未來,我們還是會陷在原地,帶著無盡的遺憾。

24.著名的散文《歡迎來到荷蘭》是艾米麗寫的,她是唐氏綜合征的壹個孩子的母親。散文描述的是當對生活的期待被現實顛覆時,會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25.幾乎每個來接受心理治療的人,都會擔心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不正常”或者“很糟糕”。然而,正是我們對自己的誠實幫助我們理解生活中所有的細微差別和復雜性。如果妳壓抑這些想法,妳可能真的會表現得“很糟糕”。正視它們,妳就會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朱莉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在荷蘭,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並不完全按照計劃進行。即使妳有幸去意大利,也可能遇到航班取消或惡劣天氣。

27.根據我在工作中的觀察,很大壹部分人只保持短暫的清醒,探索自己的靈魂,在清單上多加幾個願望——然後就不想付諸實施了。

28.面對死亡迫使他們活得更多——不是為未來列壹長串目標,而是活在當下。

他們不在乎最終是在意大利、荷蘭還是其他任何地方。重要的是他們決定登上飛機,看看他們會在哪裏著陸。

29.在我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真正理解了對心理治療至關重要的兩件事:

第壹,詢問別人父母的目的,不是和他們壹起抱怨,評判,指責父母。其實關鍵根本不是他們的父母。這種探究只是為了了解童年的經歷是如何影響他們成年後的,讓他們把過去和現在的生活分開,脫下不再符合年齡的心理外衣。

第二,不管最後的結果是“優秀-”還是“差+”,大部分父母都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把孩子養大,只有少數父母真心不希望孩子過上好日子。盡管如此,大多數人還是對父母做得不夠(或者父母的態度和脾氣)有芥蒂。在這方面,人們需要弄清楚如何處理這種擔憂。

30.我知道那些苛刻、挑剔和憤怒的人往往會感到極度孤獨。我知道這樣的人希望被關註,又害怕被關註。如果他在自己的情緒上花哪怕壹點點時間,他就會崩潰,於是他把情緒以憤怒、嘲笑或批評的形式轉移給別人。

31,心理治療不能照本宣科。我們需要設置壹個專業學位。如果太開放,就像在海裏。如果太正式,就像在魚缸裏。在這個比喻中,水族館聽起來恰到好處。

32.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比昂提出,壹個心理治療師在接觸來訪者時,應該“沒有記憶,沒有期待”。在他看來,治療師的記憶更像是個人的主觀推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扭曲,治療師期望的可能與來訪者想要的背道而馳。在記憶和期望的共同作用下,治療師會偏向治療(即先入為主的觀點)。Bion希望臨床心理學家在進入每壹次治療時,集中精力傾聽當事人的現狀(而不是受記憶的影響),對所有可能的結果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不是受預期的影響)。

33.我在治療自虐患者的時候經常會有壹個想法:“妳現在不是討論自己的最佳人選。”我會向他們指出,責備自己和對自己負責是有區別的,我們可以從傑克·康菲德說過的壹段話中推導出這種區別的本質。他說:“心智成熟的第二個特征是善良。這種善良是建立在自我接納的基本理念上的。”在心理治療中,我們關註的是自我關懷(即“我是不是人類個體”)而不是自我肯定(即判斷“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溫德爾的任務是幫我編輯我的故事。所有的心理治療師都是這樣做的:哪些材料與劇情無關?配角重要嗎?還是只是壹種幹擾?是故事在向前發展,還是主角壹直在原地打轉?劇情是否揭示了故事的主題?

35.心理治療師使用的技術有點類似於病人壹直保持清醒的大腦手術。治療師研究的是心靈而不是大腦,我們也可以通過來訪者細微的手勢或表情來判斷是否觸動了某些神經。但與神經外科醫生不同,我們會去敏感區域,小心翼翼地施加壓力,即使這會讓來訪者感到不舒服。這樣才能找到故事更深層次的意義,而隱藏在核心的往往是某種形式的悲傷。當然,在到達核心之前,總會有許多起伏。

36.人們渴望被理解,渴望理解他人。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麽了。我們總是踏進同壹個坑。為什麽我壹直做那件肯定會讓我不開心的事?

雖然溫德爾博士和我自始至終沒說幾句話,但這仍然是壹次談話。他目睹了我的悲傷。他沒有打斷我,幫我分析問題,試圖讓我好受些。他允許我以我此刻最需要的方式講述我的故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