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有沒有壹篇文章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

有沒有壹篇文章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

材料顯示1

古人雲“書常疊青山,燈如紅豆,最是相思”。今天人們還說“給我壹本好書,壹杯清茶,壹把火,我的願望就夠了”,表達我對書的特別喜歡;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也說過:“我只希望在我走到香山盡頭的那壹天,有人在我的棺材裏放幾本書,即使我下地獄,也不是什麽大事。”可見,書是她的伴侶。古今中外,像這樣的書迷、書蟲數不勝數,但為什麽目前中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少?(選自2006年全國卷二完美作文《人不讀書怎麽辦》)

使用的主題

閱讀率的下降與網絡閱讀的快速增長(2006年全國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書常疊如青山,燈如紅豆最相思”是清代紀曉嵐書房的書名。青山如書,紅豆如燈,是他壹生最喜歡的東西,表現了作者夜自習的勤奮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給我壹本好書,壹杯綠茶,壹把火,我的願望就夠了”出自美籍華人叢蘇。它記錄了這樣壹件事:20世紀50年代末,壹部預言小說《在沙灘上》在美國被拍成了電影,這部電影的上映給60年代初的美國社會蒙上了壹層灰暗的陰雲。當時有人對在校大學生做了壹個調查,問“如果世界末日來臨,妳只有兩個小時好好活著,妳會用那段時間做什麽?”百分之八十的女生回答:“跑到附近的男生宿舍,抓壹個男生去愛!”“叢蘇先生對這種做法極為不滿。他的回答是:“給我壹本好書,壹杯綠茶,壹堵火墻,再來點古典音樂(如果有必要,後三者可以省去),我願這就夠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學習至死不渝,可敬可佩。文章開頭,考生引用名言Tsuihiji引出題目“為什麽目前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不僅緊扣題目,而且發人深省。

材料演示2

美麗的外表經不起時間的滄桑,但從內心散發出來的內在美和氣質卻晶瑩剔透,輕爽,空靈,明亮,卻歷經歲月的淘洗依然青春。我不知道還有誰能說出“八十歲才開始生活”這句話。我不知道還有誰能唱出“隨時播種,隨時開花,把這小徑用芬芳的花朵長久地鋪開,讓穿枝刷葉的行人不感到痛苦,有淚可落,卻看不到悲傷”。(選自2006年上海卷滿分作文《我想牽妳的手》)

使用的主題

我想握住妳的手。

材料撥號

“生命始於八十歲”表現了壹種樂觀主義和開放的心態。“愛在左邊,愛在右邊。在路的兩旁,我們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讓沿途穿枝刷葉的人,即使走過荊棘,也能流淚,但並不悲傷。”也是壹種樂觀,壹種博大的愛,也是冰心老人的勇氣和毅力。考生引用了這兩句話,也正是由此感受到了冰心的精神。“我想牽著妳的手,牽著妳勇敢的手,承受艱難和挫折。”所以也可以引用在樂觀、吃苦、勇敢的題目裏。

材料展示3

佛語有雲:“大慈大悲,大有前途。”莊子說:“萬物,無論大小,都是明天的主宰。”荀子曰:“學待明日。”佛、儒、道對明天有不同的期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就是把關心留給明天;“保持丹心,照耀歷史”這是把忠誠留給明天;“世界上所有的窮人都在微笑”,這是把奉獻留給明天。(選自2005年高考滿分作文《留給明天》)

使用的主題

留待明天(2005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文中引用的名句與作文題目“把它留給明天”密切相關。在壹小段中,考生引用了六句話從不同側面表達了題目,可謂細致經典。當然,關於每壹句的不同內涵,我們也可以用在不同的主題文章中,比如思考、奉獻、堅定等。,可以根據文章和主題的需要來選擇。

材料顯示4

追溯歷史的長河,會發現無數人沈浸在今天的痛苦中,但也有無數人為了明天而舍棄了自己的生命。楚大夫思慮江邊,死而無憾;魏武帝以極大的勇氣把鞭子指向東方;陶淵明在南山采菊,在龍牧耕田。他們選擇把壹切留到明天。屈原把自己的純真留給了後人,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和懷念;武帝把自己的英雄氣概留給後人,換來的是歷史的評價和無數後人的尊重;陶謙讓她自己貧困,但她度過了壹生的安逸和和平。

把它留給明天,是壹種態度,也是壹種責任。正如壹位哲人所說,“我用我的生命把壹片樹葉染成綠色,卻把它的金色留給了明天。”多麽無私的奉獻——不求今天,只求把自己能付出的壹切留給明天。(選自2005年高考滿分作文《留給明天》)

使用的主題

留待明天(2005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考生在文章中首先用壹組排比句列舉了先人留給後人的生命,其實是精神,是人格魅力的例子,然後闡述這是壹種態度,是壹種責任,再引用哲人關於壹片葉子的名言,既概括了上述,又因為這壹片葉子的執著而引發讀者思考。

材料展示5

我們的成長呼喚人文品格的培養,而古聖先賢以“靜以修身”來塑造自己的品格,是壹種獨特的人文品格。“富則濟世,貧則濟世”,某種程度上也包含了心靈上的人文關懷。如今,在商業化浪潮的沖擊下,各種與人類生存相關的最質樸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典型的就是哲學被冷落了。自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壹個哲學的盛世,早已“早晨起床難”。古典哲學的高潮也在黑格爾之後戛然而止。哲學家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人,而哲學成了被忽視的財富。"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人生旅途和成長過程中的生存價值和人類理想,我們就會迷失在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浪潮中,成為壹些哲學家所擔憂的符號。(選自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成長需要細心呵護》)

使用的主題

以當今文化生活為題看(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在文章中,隗囂引用了諸葛亮“靜以修身”的古訓和孟子“富則濟世,貧則獨善其身”的古訓,指出了在商品大潮的沖擊下,人文品格的缺失和對哲學的漠視,“壹日難醒”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對此的遺憾。我們知道“每天早上醒來都很難”指的是時間的流逝,告誡我們要珍惜。在這裏,作者用這句名言來表達遺憾和痛苦,使推理更加生動易懂。另外,在表現珍惜時間、修養、人格、尊嚴的文章中,也可以及時引用這些名言警句,提高作文的文化含量。

材料展示6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人喜歡刨根問底,壹定要搞清楚。但是有些人害怕問題,不敢正視問題,更不願意去問問題。孔子曾說:“妳好學好學,不恥下問。”他還說,“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這意味著警告我們,只有那些好奇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清代劉愷說得好:“好學而不勤問,不能真學!”(選自2006年四川高考完美作文《問與不問》)

使用的主題

以“問題”為題(2006年四川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這篇文章講述了壹個關於德國教堂中壹個符號“ω”的故事,由此引出了“問與不問”的區別。本段在論述的基礎上,引用孔子和劉愷兩個方面來論證,進壹步說明只有求知者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升文章的深度。我們知道孔子是壹位偉大的教育家,我們學習了很多他關於教育、學習、思考的名言,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

材料展示7

想起《論語》裏的那句話:“壹日三訪吾身。”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給自己寫壹張紙條,不,從現在開始。我會把這些紙條貼在客廳,廚房,臥室,書房,甚至衛生間,我會每分鐘提醒自己:再也不要用嘴犯罪了。我希望這些筆記帶來的信息逐漸進入我的內心,然後洗滌我的心靈,最後清潔我的口腔。以下是壹些筆記的內容。

記住:妳的話是有力量的。他們可以塑造人,也可以傷害人。(選自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我身在三省吾身》)

使用的主題

對“三”字的聯想與感知(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曾子說:“我壹天要救自己三次,卻不忠於別人。”交朋友不相信?學不會嗎?“最初,據說曾子每天做下面提到的三件事來反省自己。現在用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時不時反思自己,考生以此為基礎確定寫作重點。題目是“三省吾身”,最後引用名人名言做結論,既緊扣主題,又回應題目,使文章緊湊無痕,同時引用名人名言和詩詞做標題,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

材料顯示8

誰說黃種人不能拿第壹——亞洲飛龍劉翔激動地發言時,中國人歡呼雀躍。當鮮花和掌聲紛至沓來的時候,請看我們中國帥哥的黑臉。沒有其他的證據和證言,妳我都明白:“劍鋒來自磨礪,梅花香自苦寒。”(選自2005年安徽高考作文《必然命題》)

使用的主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05年全國卷1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贏得劉翔奧運會的人對此感到興奮不是偶然的。《反面教材》中的壹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說明了必然性。每壹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飽含著血汗,天道酬勤,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也正是這個意外和清理中的辯證之處

材料顯示1

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似乎成了畫壇不可逾越的大山。如果刻意模仿,壹定要學會邯鄲學步。然而齊白石之後,多少蝦米隨意舞紙;徐悲鴻之後,壹卷平川有幾匹馬是隨意馳騁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風格。(選自2006年全國高考作文《給自己壹片天空》)

使用的主題

自我表現(寓言產生的題目之壹)(200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從反面來說,如果盲目跟風,無異於邯鄲學步。成語“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據說燕國守陵有個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很好,就趕到邯鄲跟別人學步法。然而,多年來,他不僅沒有掌握邯鄲人特有的行走技巧,還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行走步驟,只能爬著回家。在本文中,作者恰當地運用了這個成語,用壹句話打破了作文材料。

壹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主見,不要盲目崇拜別人。當然,學習別人的長處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短處,但是為了學習別人而失去自己的長處是很可笑的。

材料演示2

佳子屏住呼吸,不聽,不側目,眼神平靜,步步考量,步步緊逼,卻被老禪師看似無意的兒子輕松化解。

賈人持之以恒,步步為營,都比較謹慎。

禪師板著臉,笑道:“菩提本無樹,鏡中非臺。原著裏什麽都沒有,哪裏來的灰塵——還是希望施主放出來的時候放出來。”賈人卻不為禪所動,壹心要贏棋。

禪師溫和時,子降,甲子失兵。(選自2006年天津卷視覺)

使用的主題

視覺(2006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菩提無樹,鏡不臺。本來什麽都沒有,哪來的灰塵?”慧能的《見性》是壹個美麗的故事:“身為菩提樹,我心如鏡臺。時不時擦壹擦,免得起灰塵。”在禪宗浩如煙海的詩篇中,它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壹首。這裏考生借用遊戲中禪師和嘉仁的話來表達“和”的主題,正如作者所說,“和是人生的境界,是人生的趣味,是精神的自由,是心靈的解放,是人生的願景。”這種不專註的佛教純語言與和平的主題相輔相成,融為壹體。不能說考生的智力驚人。

材料展示3

賈人們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清音說,“但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禪師會心地笑了笑,說:“別說了。佛說‘不要說’”。

賈人看著滿山的翠竹黃花,恍然大悟。他們淡淡地說:“青竹不過是壹般,陰慘的黃花才是妙諦。主人,我們講和吧。”

禪師輕輕將棋子放在棋盤上,微笑著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選自2006年天津高考完美作文《視野》)

使用的主題

視覺(2006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當局者迷》出自宋書?王巍在壹封信中首次使用了《王巍傳》。據史料記載,王氏家族中有不少成員精通圍棋,“爛柯”典故中的主角壹定是王氏家族成員的縮影。作為王氏家族的壹員,王巍應該知道王家時的岱山棋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當事人容易糊塗,而外人往往很清楚。遊戲的初衷是象棋。考生在此引用這句話,壹語雙關,既明白了禪師指的是什麽,又引出下壹句“青竹無非般若,陰慘黃花妙諦。”主人,我們講和吧。“可以說,壹言驚醒夢中人!文章的主題不言而喻。

材料顯示4

壹代聖賢,大禹,“過堂三不入。”從中,我們看到了責任、毅力和奉獻。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古代勞動人民靠“人定勝天”。大禹治水成功是當之無愧的吧?

壹代宗師劉備“三顧茅廬”,從中我們看到了下士李習安待人真誠,也看到了不屈不撓的優秀品質。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麽諸葛孔明“獻身於死亡”。劉備最後被分成三部分,誰能說“不”?

壹代聖人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中可以看到謙虛好學,看到教育者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孔子能成為壹代文聖,為什麽幾千年後世人依然崇拜他。孔子名垂千古,夠文化吧?

壹個“三”字包羅萬象,壹個“三”字凝聚天下。(選自湖北高考完美作文《說“三”與“世界”)

使用的主題

對“三”字的聯想與感知(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在三段中,考生沒有在每壹段都留下“三”字。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以無私奉獻著稱。劉備“三顧茅廬”,自封為帝。孔子“有三人行,所以謙虛好學,為聖人。每壹個“三”的背後,都有壹個故事,都是壹段歷史,也是壹個故事。正是因為這無數個“三”,才成就了這篇精致的文章。

材料展示5

讀書人要有點讀書人精神。換句話說,書生意氣原本指的是書生身上透露出來的那種氣質。“不聽窗外事,只讀聖賢書”是讀書人追求知識,完全拋棄其他壹切雜念的精神;“身無分文,憂國憂民”是誌存高遠的書生精神;“指著當年萬戶侯的山山水水,慷慨激昂的文字,滿地的汙垢”這是壹種清高落寞憤懣,鄙視權貴的文人精神。(選自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談情感》)

使用的主題

談情感(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古語有雲“腹有詩魂”,文中考生引用不同的名句來闡述書生意氣。集中表現為“不聽窗外事,只看聖賢書”,有“身無分文,憂國憂民”之憂,有“指點江山,激情寫作,萬戶侯汙垢”之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文人的精神風貌。當然,“我不聽窗外事,只看聖賢書”這句話也可以用在反面教材上,比如無聊的書,對世事人情的冷漠等等。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來解讀。

材料展示6

歐陽修的《浪淘沙?《祝東風》中的“今年的花比去年的好”這句話,是說今年的花更艷更盛,但本意是想通過“以喜寫悲”來表達悲傷的感情。現在仔細咀嚼這句話,我體會到的不是“壹代比壹代強”或者“芝麻開花節節高”。反而讓我得到了“要想讓今年的花比去年的更好,就要有自信,努力不放棄。”(選自2005年遼寧高考完美作文《今年花比去年紅》)

使用的主題

今年的花比去年的好(2005年遼寧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這壹段是文章的開頭。考生從解釋和理解題目的意思開始,這是命題作文中常用的技巧之壹。難能可貴的是,文章開頭恰當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壹代比壹代強”“芝麻開花節節高”是最流行的對“今年的花比去年的紅”的理解,這樣可以快速切入開篇的好處,展現觀點。同時還介紹了“花兒比去年紅”的原因分析,也便於讀者關註、理解和把握。

材料展示7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大腦”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偉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他們所流下的汗水,以及他們成功背後的必然性...(選自2005年全國卷《壹切皆有道理》作文)

使用的主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05年全國卷1高考作文題目)

材料撥號

眾所周知的“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大腦”這句話,在這個轉型期被考生們隨手拿來用,既契合了“壹切皆有道理”的題目,也引出了下面這位偉人案例的敘述。壹切都顯得那麽自然,讓人不禁想起那句老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的句子也可以用在以機遇為題的作文中。

材料顯示8

“我不知道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世界內外變化很多,思路很復雜。我們不壹定要像陶謙那樣“走出去”,也不壹定要像李白那樣“走進去”,但我們希望壹切都是壹體的。俗話說的好。只要內心真誠純潔,為什麽要關註汙穢俗物?我們不妨冷靜壹下:大的就藏在城市裏。(選自2005年湖北高考完美作文《大隱於市》

使用的主題

走出去與走進去(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題)

材料撥號

名人名言、詩詞歌賦、諺語往往具有很強的哲學意蘊和啟迪作用。在文章中,我先用“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概括以上,然後用壹句“我心純凈,自然涼”來告訴妳怎麽做,最後用壹句“我在其中,卻又不在其中”和“萬物歸壹條心”的名言來概括全文。

材料顯示9

中國有句古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防止“三人成虎”陷阱的最好武器。無論是作為普通人還是領導,都應該有壹個良好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或事,否則就會被人利用,陷入“三人成虎”的陷阱,人才會被淹沒,甚至對他人或國家造成巨大的傷害和損失。作為領導,要綜合評估,任用人才,聽取各種建議,不要被謠言欺騙;作為社會的壹員,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自私去算計別人。我們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用科學的眼光辨別事物,讓正義和善良主導我們的言行。(選自2006年湖北高考完美作文《謹防“三人成虎”陷阱》)

使用的主題

對“三”字的聯想與感知(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

材料撥號

“三人成虎”是指“戰國策”?魏策二:“夫城無虎,三人言成虎。”意思是三個人謊稱城裏有老虎,聽的人都信了。後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多了,可以使人把謠言當成事實。文章從這個故事出發,告誡人們不要落入“三人成虎”的陷阱,因為聽覺是空虛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和“三人成虎”的意思正好相反。用這句諺語意在討論如何防範“三人成虎”,言簡意賅,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