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國家地理四川畫冊目錄

中國國家地理四川畫冊目錄

嘿,嘿,我找到了。2003年9月,中國國家地理四川畫冊。

目錄

P20中國人對青藏高原的科學探索。

P28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大事記

作者/劉晶

P60直面老青藏

采寫/劉晶攝影/張明濤等

P76中國大壩:徘徊在期待與譴責之間

作者/魏毅

P88世界反壩運動

作者/範曉壹水

P100數字仿真再現北京老城區

作者/陸正剛數碼影像/水晶數碼科技公司

P114龍巖: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寫作/郭茹攝影/平江

追尋日本玄奘-任遠的足跡

寫作。攝影/阿戴譯/朱顏

地理觀點

P18閱讀青藏高原

作者/馬麗華

P70妳想給子孫後代留下壹條天然的河流嗎?

簡介

河流是有生命的,這不是比喻。美國地理學家威廉·莫裏斯·戴維斯有壹個著名的“侵蝕循環”理論。他把河流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青年、成熟和老年。在地球的某個區域,地殼上升,山脈上升,河流隨之誕生並開始發展。地殼上升越快,河流切割越深。此時河水洶湧,意氣風發,山谷呈V字形,正值青春;隨著山谷的加深,河流兩岸的崖石風化和重力作用下的崩塌滑坡,使山谷開闊,坡度變緩。此時,河水正盛;當地殼緩慢上升或終止時,河谷會越來越開闊平坦,最終地殼隆起被夷平,河谷變成準平原,河流進入老年期,最後河流消亡。這是河流的生命。但是,河流的壽命是非常非常長的,長達幾百萬年,幾千年。

人類活動會縮短河流的壽命。對河流影響最大的是在河上規劃了壹個大壩,叫梯級開發。曾經有壹個很時髦的概念——河道渠化,就是通過修建壹個又壹個大壩,將天然的、野生的河流進行渠化。其實這個大壩就好像是河流的養老院,讓河流提前進入老年期。河流的生命似乎有些遙遠,時間尺度太大,人類無法見證個體的生命,但那些人工水壩的生命卻可以被人見證。

我剛去了四川。從成都去康定的路上,看到青衣江上有個水庫,裏面裝滿了河水攜帶的鵝卵石,河水從壩頂沖下來。作為壹個水庫,它的生命已經終結。

川西橫斷山區到處是深谷和湍急的河流。這壹幕在遊客眼裏很美,但在水電開發商眼裏卻富含水電。在川藏線上,我看到高速公路被迫改變路線。原來這裏正在修建壹座水電站。當我離開川藏線,行駛到壹條鄉間小路時,我陶醉在河兩岸如畫的牧場和藏族居民中。我的導遊同伴告訴我,它也被規劃為水電站。......

川西之行給我的印象是,好像每條河都被水電建設者規劃好了要建多少個壩,不僅僅是規劃,深山峽谷裏到處都是壩址。中國似乎進入了水電建設的高峰期。

回到北京,我接觸到壹個重要消息,雲南怒江上要建大壩,引起了壹場討論。討論的壹個重要話題是:要不要給後人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因為怒江是中國兩條沒有大壩的河流之壹(另壹條是雅魯藏布江)。

當我接觸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震驚了。為什麽這個問題這麽厲害,好像能把人從沈睡中喚醒?

關於在河流上修建大壩所帶來的生態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關於三峽大壩的爭論更是達到了頂峰。主張建設的理由非常充分有力,比如發電、防洪、灌溉、通航的功能,反對建設的理由,比如水生生物洄遊通道受阻和環境變化,泥石流、滑坡、地震,大量生態移民,河口地區對堤岸的影響。......

在“經濟發展”的強大壓力下,關於生態的觀點總是顯得蒼白無力,最後建壩的觀點勝出。

然而,當怒江上要建水電站時,反對建壩的人的觀點卻壹反常態。他們只是簡單地問:要不要給後代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

這個問題之所以有力,是因為在無數次的失敗後退入墻角,似乎是壹個沈重的打擊;似乎理性抱怨無效,被迫轉向情緒。

這個問題隱含的前提是:所有的河流都被壹個大壩隔斷了,壹條都不能留嗎?這裏的比例是“全對壹”。

這個問題的另壹層含義是:難道我們不能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讓後人研究和觀賞嗎?甚至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與那些築壩的做對比。

為子孫後代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這個問題有些傷感。想想看,人們對自然的改造已經滲透到了地球的每壹個角落。我們總是相對的提出自然和人文,但是有沒有人類沒有幹預過的純粹的自然景觀?

給後人留下壹條原生態的河流,讓我想起了壹系列類似的問題:比如給後人留下壹片未開發的煤田、油田;給後代留下壹片荒野,甚至我們可以問,是否應該給後代留下壹片未經科學考察的區域。因為子子孫孫也有去壹個荒野遊玩的欲望和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