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柑橘的植物歷史

柑橘的植物歷史

藕幹是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的傳統特產。在宋元明清時期被朝廷列為貢品,栽培歷史約2400年。宋代主要在水心、吳橋、南塘種植,後逐漸擴展到三陽、烏丹、南白象、茶山等地。所以古人有壹句詩“萬林橙樹,無荷花不成水”。

三國時期,孫權將其選為名寶,送給曹操,為他贏得了“果中皇帝”的美譽。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柑橘都被朝廷列為貢品。《京唐集·江南·樂橙》詩雲:“賴出東甌好處,享天子果。好躲,留到下壹個春天,勝過羚羊角湯。"

“雁南之奇物,真難忘,三寸黃橙破永嘉。”(蘇東坡:《曾送詩》第二首)清明節過後,曾經風靡壹時的溫州蜜柑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不起眼的柑橘開始出現黑粉色,受到人們的青睞。

溫州柑橘種植歷史悠久。據三國吳《臨海異物錄》記載:“雞、橘大如指,味甘,見於永寧。”三國時期,溫州屬永寧郡,臨海郡。可見溫州的金桔在1700多年前就很有名了。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曹操派使者到永嘉,挑選了40個柑橘運回都城葉君。

唐宋時期,溫州甌柑以其品質優良、味道鮮美而聞名全國,成為元宵節時送給王公大臣的水果。據《新唐書·地理誌》記載,柑橘、甘蔗、土布、谷殼早在唐代就被列為宮廷貢品。元·林雲《甘孜誌》載:“唐開元,天子在元西將侍從宰,黃橙橙為禮,謚號:傳橘。”《宋史》記載“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八月午停溫州橘”。黃橙橙的是橙色。蘇東坡《答金清橘傳》詩:“橘史傳王座旁,地上無漿。送了三十塊給維摩,不知道葡萄牙是余香。”各路達官貴人視柑為珍寶,互相饋贈,文人墨客爭相傳頌。當時,首都開封的大街上也有柑橘出售。梁《遊記》載:“永嘉之柑,俗稱甌柑。賣給京城的叫春橙,唐宋以來就有名氣了。”梅與詠柑詩:“書絕寶,不知黃柑之美。這是壹個熟悉的故事,它比莫永嘉更好。”可見,歐甘自古就有口皆碑。難怪張士南在《遊記》中感嘆“永嘉之橘,天下第壹”!直到元明清時期,橘子仍被列為貢品。《永嘉盧文建》載:“永嘉土產水果只有橘子,底扁圓者最佳。以正月十五撒橘子為目的,在新年裏進貢。9月份拿到縣裏,裝桶送到省裏當貢品。”清代《光緒永嘉縣誌》載:“永嘉舊貢橘五桶。”每年九月,政府都會派人到橘園,挑選“奎達鳳味”的柑橘,用數百擔裝在桶裏,運到各地。

南宋孝宗惜春五年(1178),著名抗金名將韓世忠的長子韓彥直編著了三卷本《永嘉橘記》,詳細記載了溫州柑橘的品種、性狀,總結了當時溫州柑橘的種植、栽培、除病、澆水、采摘、采收、治病、入藥等經驗。《永嘉橘記》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柑橘學術專著,比西方同類著作早469年。它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多種文字,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國際植物學家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柑橘園藝學著作”。《永嘉橘錄引論》載:“橘出文君郡,最具多樣性,橘為其他種。橘有八種,橘有十四種,橘有五種,橘有七種二十種,乳橘為第壹種,故暖民稱乳橘為真橘。”《永嘉橘記》也說:“推泥山(今蒼南宜山)之橘,以之橘為最。泥濘的山區不超過壹英裏,生產的橘子大小不超過七寸。皮薄味美,脈不黏,食不離我。壹的核心只有壹兩個,全部都有。”也就是說,當時溫州的柑橘有27種,尤其是尼山產的奶柑更是壹件珍品。

早在宋代,西山郊區就盛產橘子。《齊海瑣談集》載:“永嘉之地,為種橘之佳境。宋、韓守言直的譜,就是充分的證據。松石出生在西山。葉對說:‘吳橋巷,對面,是西山頭。‘所有的森林都是柑橘,沒有水就不是蓮花。’這也是證據。後來興盛於河對岸的河田,剛在頂上,而南縣則逐漸延伸至十壹都梧田。《永嘉橘記》載:“南塘橘多於上年,太守顏賞其秋恩。參與政治的前知府鞏俐說:‘忘了白鳥沖過來的機會,壹堆堆黃橙橙的吃起來香。’"

到了宋代,甌柑中已有很少或沒有果仁的“奶柑”,尤以平陽尼山(今蒼南宜山)為甚。蘇東坡在《黃橙與陸機列傳》中說,黃橙藏於泥山,楚王將其命名為文胤平陽侯。王詩《溫州橙賦》雲:“根尋太陽,泥尋鹵擔。”自註雲:“平陽縣牡丹山,最得暖橘。”《群芳譜》載:“柑橘出泥山為最,味似奶酪,故名。其木搖曳,其葉細長,其花香實圓,其皮似蠟,大小六七寸,皮薄味美,胍不沾瓣,食不離我,壹個只有壹兩核,也有壹無所有者。砸的香味迷人,是橘子中的極品。”晁普有壹句贊美的話:“溫江是異果,泥山是貴。驛寄千裏,江南半霜霧,曾畏吳姬。還好給我,青橘怎麽比得上黃橘?”可惜中國古代沒有把“奶柑”培育成無籽的“薩摩柑”。近年來,經過甌海農林人員多年的精心研究和栽培,出了壹個無核柑桔新品種,在三陽種植推廣。2003年,100畝無核柑桔首次獲得成功。2004年註冊“阿南”無核蜜柑,在中國(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種植面積2000多畝,為古老的蜜柑開辟了壹片新天地。

65438+公元5世紀初,壹位名叫智會的日本僧人前往中國天臺國壽寺,經溫州乘船回國。在溫州時,他品嘗了美味的柑,帶了幾筐柑回日本九州鹿兒島的長島村寺。院子裏的和尚分享了橘子後,就把橘子隨意扔在了花園裏。沒想到,第二年春天橘苗發芽了。幾年後,柑橘苗長成樹,開花結果。後來在這些柑橘樹中,發現有壹個柑橘是無籽的,於是通過嫁接和幾次改良,終於培育出了無籽柑橘的新品種。因來源於溫州蜜柑,故名“溫州蜜柑”,在日本廣泛種植,並遠銷國外。

蜜柑在日本生活了400多年才回到中國定居。據《瑞安文史資料》第九版記載,大約在1911年前,瑞安農會曾委托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留學生徐旋引進改良果樹。徐璇,瑞安人,曾就讀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專業。1913年畢業回國時,她在東京附近買了溫州無核柑苗帶回瑞安改良柑。這是蜜柑第壹次回到家鄉。1916至1917平陽縣鄭樓黃碩初先生從日本歸來時,從日本興晉園和兵庫縣川邊縣道野村帶回溫州蜜柑苗,分別種植在平陽縣鄭樓、郊區九三湖和將軍橋。後來逐漸擴大,成為柑橘的新品種。據說。20世紀30年代初,浙江、湖南的苗商從日本引進了壹些溫州蜜柑的改良品種,但黃巖、邵陽等地仍有原始母樹。195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多次從日本引進12蜜柑新品系,進行科學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從甌柑到溫州官話,體現了壹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今天,溫州蜜柑是柑橘家族中最繁榮的成員。

柑橘是名貴水果的良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有機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高於壹般水果。柑橘除了鮮食外,還可制成蜜餞、果酒、果汁、罐頭等。柑橘剛摘下來的時候,微苦微酸。長期存放,苦味沒了,柔軟多汁,香甜爽口。隨著水果貯藏技術的不斷進步,橙子可以貯藏壹年,這是其他橙子不可能做到的。柑橘是壹種良藥,可以治病。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潤肺平喘、消炎解毒的功效,對高熱、高血壓、麻疹、動脈硬化等疾病有壹定療效。特別是經過長期存放,柑橘的藥用效果更好。民間有句諺語:“端午柑賽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