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21世紀教育學院開展了各種與教育改革、教育創新、教育調查相關的項目和課題。“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項目簡介

由於高考制度的高利益、高風險,每壹項具體措施都是“牽壹發而動全身”,利弊互現,非常復雜。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通過社會參與和公開討論來凝聚改革的知識。因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起了高考改革研究,通過政策倡導活動,推動我國高考制度的實質性改革。

21世紀教育學院在2007年發布了第壹個民間版的高考改革方案,2009年規劃綱要問計於民,再次發布了升級版。2014年,在國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醞釀的關鍵時期,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結合我國教育現狀和未來需求,提出了3.0版本的民辦高考改革方案。

“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簡介

在各級教育中,高等教育享有最大的國家財政投入。高校作為公共部門,肩負著對公眾的社會責任,應當向納稅人和全社會報告其專屬的辦學信息,尤其是高等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保證公眾的知情權,並為其監督權的行使提供便利。

但是,由於中國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撥款,不像國外大學(如美國)依靠社會資金籌集經費,有壹種回應公眾問責、依靠信息公開來維持甚至提高社會聲譽的內在動力;所以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即使有政府的明文要求(2010《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執行情況也是良莠不齊(根據中國政法大學2011的調查,沒有“2165438”高校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只有13.4%的“211”高校提供公民申請公示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21世紀教育學院從2014開始啟動“促進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推動有利於教育公平的高校信息公開。

本項目對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2013年度就業質量報告的內容完整性、信息公開性和可信度進行了評估和排名。

“農村教育研究”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學院長期關註農村教育。隨著農村適齡兒童的減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長達十年的普及,農村教育出現了離學校遠、上學難、上學貴、輟學、大班額、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等諸多問題,充分暴露了撤點並校政策實施帶來的嚴重後果。2012年,21世紀教育學院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鄉村學校合並的討論和調查,並於5438+02年6月舉辦了“壹切為了鄉村學生”高峰論壇,對鄉村學校合並政策進行了集中反思和評價。後來,這些討論和調查被匯編成壹本書《農村教育向何處去——撤鄉並校政策的評價與反思》。

近年來,各地在農村教育方面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探索和實踐。這些探索啟示我們,農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新時期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將使農村教育成為新農村建設和新農村文明的生長點,使中華民族古老的農村文明得到傳承、滋養和更新。在此背景下,2013、21世紀教育所討論“新農村新教育”,探索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

經過對農村教育的整體研究和關懷,研究院發現,村小、教學點少的小規模農村學校是農村學校的最後20%,是農村教育公平實現的關鍵。因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2012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關註“小規模農村學校”,並進行跟蹤研究和政策倡導;2013實地調研農村小規模學校恢復重建案例,2013,11發布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調研報告。同時,對美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和我國臺灣省振興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踐進行了探討。

“地方教育系統創新獎項目”簡介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國教育正面臨歷史性轉折:長期被教育貧困所掩蓋的教育領域深層次問題的逐步暴露,表明教育問題正逐漸從外部問題轉向內部問題,凸顯出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落後的教育體制之間的矛盾,先進的社會發展理念與落後的教育體制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我們需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在當前背景下,教育體制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強大動力,從而形成教育體制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

本質上,教育要因地制宜,從各地的實際需要出發,與人民生活緊密聯系。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情況各異,地方教育改革自下而上的實踐和探索往往能真正解決問題,具有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教育制度創新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推動地方教育制度創新向縱深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納拉達基金會、搜狐教育頻道推出“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邀請國內教育界、商界、文化界、媒體界、知名校長、教師等社會精英組成評審委員會,搭建網絡平臺,讓廣大民眾參與評審,對地方選舉案例進行頒獎。《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多家知名媒體共同支持此次推介會。

活動原則:獨立、公益、公開、公平。活動不向任何參與者收取任何費用。

活動周期:從2008年開始,每兩年舉辦壹次。

案例來源:當地政府、當地教育局自薦;中央媒體推薦;聘請全國知名人士成立“地方推薦委員會”,推薦會員和知名學者專家。

評選方式:評選過程分為初選和終選兩輪,采取專家投票、記者投票和大眾網絡投票相結合的方式。

2008年有53個案例參選,主要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評估、農村教育改革、民辦教育改革等七大類。詳見搜狐上“地方教育系統創新獎”專題頁面。com。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簡介

初中開學擇校熱是北京義務教育階段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壹。自2011以來,研究院開展了此項研究,分析了近十年來“小升初”政策的演變過程,揭示了“有錢擇校、有權擇校、優秀擇校”的亂象,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六方面的治理建議,推動北京實現“2065438+”的目標,研究報告發表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註,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國教育公益組織”項目簡介

教育是人的發展和成長,學校教育是社會文化延續的主要方式之壹。現代公民社會的制度化學校教育往往是以國家為基礎的,但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會更好地支持各類學習者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方式建設。真正和諧的社會需要公民和各類公益組織在壹定的機制框架下廣泛參與教育的建設。

隨著教育社會組織(教育NGO)數量的逐年增加,壹些省份的教育NGO已經占到社會組織的70%以上。教育類非政府組織也涉足越來越多的領域,如農村教師培訓、農村支教、流動兒童教育、農民工創業培訓、民間教育和科學研究等。,並進行了各種有益的、有影響的、有效的嘗試。

然而,與其他領域的社會組織相比,教育NGO存在內部組織能力薄弱、專業能力不足、組織間缺乏溝通、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制約了教育NGO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天下喜教育咨詢中心聯合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共同發起“中國教育社會組織發展論壇”,意在搭建教育NGO的交流平臺,在教育社會組織、基金會、企業之間共同搭建教育NGO的協作網絡,讓教育NGO加強與基金會、企業的溝通,資源互補,互通有無,* *

從2009年開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西部陽光鄉村發展基金會等機構每兩年聯合主辦壹次教育公益組織年會,邀請全國各地的教育公益組織和基金會,共同探討我國教育公益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教育公益組織年會是對教育公益組織發展的系統回顧,是對當前教育熱點問題及教育公益組織發展的探討,是教育公益組織實踐探索案例的交流學習平臺,是民間教育行動者之間信息激蕩、廣交朋友、對接資源的聚會,是民間教育探索行動的集體發聲和展示。“生命教育創新”項目簡介

“教育的學習者創新論壇”項目於2014年2月正式啟動,源於20世紀教育學院的反思:什麽是好的教育?我們認為教育與生活相關,融入生活,適合生活。教育創新來自於社會中的每壹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壹點改變。

“生命教育創新”通過每年壹次的峰會和每月壹次的系列活動,旨在反思教育理念和真假命題,促進公眾參與教育對話和創新行動,提升中國教育的活力和多樣性。它旨在發現,支持和聚集創新的教育個人和團體,並幫助這些行動傳播,反映和成長。

在2014的月度系列活動中,研究院將與眾多踐行教育創新的組織和個人合作,針對不同主題,圍繞教育創新開展系列活動;2015春季年度峰會將匯聚社會各界和中西方教育創新力量,活動包括主題論壇、工作坊、辯論賽、藝術展覽等。

“家庭學校”研究項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在這種背景下,壹些家長試圖在校外為孩子尋找合適的教育方式,或者把孩子留在家裏自己教育,或者幾個家長把孩子聚集在壹起,聘請老師,舉辦小學等等。這些形式在國際上有壹個專業的稱謂,就是“家庭學校教育”,更準確的說,這些形式就是非學校教育的實踐。

“在家上學”作為壹種個性化的教育趨勢,在我國教育實踐領域發展迅速。雖然只是少數做法,但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註。然而,中國家庭學校的具體數量、教學質量和發展速度並未得到任何專業機構的調查,其在中國的法律地位仍存在爭議。為了真實了解家庭學校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並為這種教育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引導其在中國健康發展,教育學院在21.1.65438+。“教育滿意”項目簡介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年度《教育藍皮書》中,中國教育滿意度年度調查數據格外引人關註,並被廣泛傳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國家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引入公眾教育滿意度指數來評價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成效。

政府咨詢和規劃

自1985《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2010教育規劃綱要再次發力,提出“推進管辦分離”。2013《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提出“進壹步推進管辦分離”,轉變政府職能。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為獨立第三方,近年來開展了壹系列政府咨詢規劃項目,如《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天津中新生態城教育發展規劃》、《順義區域教育發展評價項目》、《鎮江學前教育規劃項目》等。

學校咨詢與發展

21世紀教育學院不僅為政府提供咨詢策劃,還在學校教育領域開展相應的咨詢服務,將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學校教學和管理中,如“江西美佛兒國際學校發展策劃項目”、“浙江嵊州越劇藝術學校發展策劃項目”等。

公益項目評估

教育公益組織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民間力量。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和公眾對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教育非營利組織正在蓬勃發展。近年來,265438+二十世紀教育研究院承擔了“清華之友-開封公益基金會獎學金評審項目”、“安利公益基金會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研究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基礎教育現狀調查”、“中國扶貧基金會兒童發展調查”、“感恩基金會流動-留守兒童素質教育項目評審”等壹系列公益項目評審。“中國教育藍皮書”項目簡介

《中國教育藍皮書》是反映中國教育狀況的年度報告,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制。主編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編寫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教育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和記者組成。

《中國教育藍皮書》致力於從人民的立場和角度透視、研究和記錄中國的教育問題。基於對各教育領域的年度掃描,聚焦當年的教育熱點事件及其對中國教育未來的影響。該書的主要結構是:總報告、年度主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和政策專題。全書穩定在25-30萬字左右。在內容上,藍皮書持續關註宏觀政策的動向和趨勢、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積極倡導政策完善。

自2003年首次出版以來,《中國教育藍皮書》已經出版了五年。2008年起,《中國教育藍皮書》被列入國際知名學術出版集團——荷蘭博瑞學術出版集團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英文版合作計劃,正式進入國際學術界。

21世紀教育叢書簡介

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對農村學校合並政策的評價與思考

265438+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由二十世紀教育研究院。

2012和21世紀教育學院對農村學校布局調整進行了不同形式的調查研究。11 6月,以“壹切為了農村學生”為主題的“21世紀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這壹階段的工作成果,《探索農村教育科學發展之路——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的評估與思考》研究報告發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2012年9月,國務院發文暫停這壹政策。農村教育進入了所謂的“退點並校時代”。作為2012“撤校並校”政策研究的延伸和後續,2013年,該所開展了“美麗鄉村尋校”調查活動,關註“撤校並校”時代的農村教育改革。

本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完成的。在2012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對撤點並表的研究進壹步細化和深化;同時,加大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科學發展的研究,關註面向未來的農村建設和教育發展。

急流:地方教育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地方教育體制創新研究(2008—2012)。

劉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為推動地方政府的教育創新,自2008年以來,21世紀教育學院連續舉辦了三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發現、總結、傳播、推廣有效的地方改革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本書對三個創新獎的重要案例進行了探討和總結,同時立足於地方改革實踐,從多個層面和角度探討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機制、路徑、方法和問題,既展示了地方教育體制的創新成果,也為今後進壹步改革提供了理論思考。

在大致相同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下,總有壹些地方能夠取得顯著的成就,產生實質性的教育變革。這既堅定了人們對改革的信心,也促使我們去了解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關註教育是如何改變的,或者說教育改革是如何發生的?作為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書中的案例和論述能夠引起大家的關註,繼續推動我國教育體制機制的改革,進行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

2020:中國教育改革方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輯楊東平人民出版社2010。

2010教育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定了未來教育改革發展的價值觀、目標和任務,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操作方案落實到各地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中。因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參與研究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撰寫了這本書。與專門解讀《教育規劃綱要》的閱讀材料不同,本書以《教育規劃綱要》為基礎,聚焦國家和地方政府關註的教育問題,結合我國地方政府教育創新的案例和國際教育改革的經驗,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理論思考和建設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因此,它是理解和實施教育規劃綱要,推進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延伸和拓展讀物,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參考和服務。

本書對我國教育公平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涉及中小學“擇校熱”、重點學制、示範高中、轉型學校、“校中校”、“名校辦民辦”、教育投入、教育亂收費、教育發展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教育性別差異、高校招生不公平、高校擴招、高校貧困生現象、“獨立學院”等。

“21世紀教育沙龍”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沙龍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0年9月創辦,每月舉辦壹次。

這是壹個不同的沙龍!每個月都會邀請五湖四海的朋友坐在春風,暢談中國教育的憂與樂。沙龍秉承“教育人人關註”的宗旨,直面中國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致力於為關心中國教育的各界人士搭建壹個自由開放的高質量交流平臺。

研究院認為,教育的改變來自於每個人的改變。只有常識不斷被討論,錯誤觀念不斷被糾正,好的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斷被傳遞,大家的關心才能變成大家的改變。

沙龍采用嘉賓授課、觀眾參與互動的模式,每期邀請教育領域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實踐者作為主講嘉賓。題目涉及農村教育、中小學課程改革、教育國際化、網絡教育等前沿話題。,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深入思考,汲取教育改革的力量。沙龍註重平等、尊重、多元、開放,倡導建設性、積極、理性的對話,集思廣益,推動教育地位的改變。

成立近四年來,沙龍至今已舉辦35期,匯聚了民辦學校運營者、教育研究者、非政府組織、媒體、家長、教師、企業家等各界人士。思維的碰撞產生了許多睿智的思想和精彩的見解。

附:往期沙龍主題及主講人1、臺灣省龔鵬程國學教育(臺灣省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始校長)2、學校困境與教育現代化漸康(北大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長)3、父母之惡:我們的孩子怎麽了?王戰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平衡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4。回望民國基礎教育王力(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5。上海PISA測試告訴我們什麽?詹勝利(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6。從義務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胡(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監測中心副主任)7 .“教育國際化”及其在中國現代化中的作用郭玉貴(北京師範大學“985”特聘教授)8。新課程:我們走了多遠?劉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開發中心主任)8。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若幹問題溫如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10、學生危機與大學生就業王伯清(Max HR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11、電視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李濤(上海電視臺紀錄片頻道主任)12、農村教育,路在何方?(中國青年政治大學教師,中國在良莊(作者)13,校外成長的教育模式,王曉峰(北京日日新學校校長)14,看美國基礎教育的中學校長,郝憲軍(石景山教委副主任,北京九中校長)15,80年代中學生任(80年代中學生寫真集作者)6548。壹個90後的中國教育批判與反思鐘道然(中國人民大學三年級學生,寫過壹本書《我不原諒》(因故取消)17、我們今天如何成為父母楊東平(265438+20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18、媒介素養教育蔔偉: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陳昌奉:19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家長委員會與教育的未來李繼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20、遊學與青少年成長孫雲曉:21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蒙臺梭利教育紀錄片觀看研討會。

李新平:教育電視制片人

伏特·高爾莫:法國人,MMUN亞洲22區總裁。昔日小學——北師大附屬小學百年校慶解礫: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尋找教師的靈魂——紀錄片教師展映範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秘書長24。留學老齡化背後的冷思考王: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還原留守兒童的真實世界:文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學者,《糧民》作者。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主任。教育,回歸自然!張偉:北京愛自然教育咨詢中心負責人。學習革命真的來了嗎?-中國在線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劉安:北京師範大學TEDxBNU策展人,OpentoLearn創始人。

Dobe.com的首席執行官陳廣濤。

徐明君:國家開放大學校長辦公室

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主任。

田鵬:友成基金會28“創業咖啡”項目負責人。如何讓壹支鉛筆愛上寫字?——寫作與童年的雙重變奏山姆·斯沃普:美國著名兒童作家。

齊永祥: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考語文閱卷領導小組副組長。

陳昌權:密雲縣十裏鋪中心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袁牧:829後的創作實踐者。誰能定義我們的青春?-教育與多重視角的重塑趙涵:香港突破機構項目官員

康夏:“不平之計”的創始人

失業青年部主任。

曾國藩:原百度遊戲頻道邊肖30。“他們”是如何度過最艱難的就業季的?——中國高等教育供求與轉型王加斌:普通高校畢業生。

王伯清:Max總裁

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

姜國華: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刁文:百年職校校長31,博物館童年張鵬:誌願者講解員10。

羅:時嘉小學的語文老師

宋祥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熱情”失敗,造就最聰明的腦袋——妳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高佑思:在中國學習的以色列學生。

高哲明:英國菲尼迪投資集團總裁,曾任以色列空軍F-16戰鬥機和特技飛行隊飛行員。

楊東平:21世紀教育學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董冰慧:在以色列生活了10年的中國母親。33.誰能教我們做好父母?——“新世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三川嶺:著名兒童讀物出版商

瘦駱駝:果殼網主筆,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作家。

楊潔:家庭教育專家,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咨詢。34.英語教育應該改變什麽?——那是個問題!龔雅夫:英語教育專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俊和:北京四中外語教研組組長,北京35中骨幹教師。在美國發現教育——藍帶小學與哈佛大學的故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向蓓莉。

王珂:麥克斯的副總裁。

李建文: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執行校長。36.我老公以前是這樣上學的——子中雲和她的校園子中雲:著名學者,國際政治和美國研究專家,退休研究員,前美國研究所所長。37.學習是有趣的——互聯網時代的自我教育李泉:前核工業的9名科研人員退休後嘗試互聯網。

李玟:谷歌中國開發者社區組織者,知乎問答專家。

魏:極智矯正網、智課網聯合創始人“開放日”項目簡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參與到教育變革的進程中,研究院從2014年3月開始,每月舉辦“開放日”,向公眾開放研究成果和項目狀態,為每壹個致力於改變中國教育的機構和個人提供壹個聚會平臺。

“雙周教育信息”項目簡介

自2008年5月起,《教育信息》雙周刊創刊,《中國教育信息》雙周刊電子快訊由媒體公開發布的信息編制而成,旨在幫助關心教育、忙於工作的各界人士了解中國教育的主要趨勢、標誌性事件、重要觀點和關鍵數據,以便更好地在全球視野下審視和改進相關工作。

“新民教育論壇”項目簡介

“新民教育論壇”是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公益教育論壇。“論壇”從“大教育”的角度,邀請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各行各業的精英,即“教育的局外人”,發表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新見解,提出建議,為社會參與中國教育改革打造壹個交流平臺。論壇在每月最後壹周的周末舉行。從2008年開始,“論壇”已經舉辦了多次。

正如論壇第壹位嘉賓、著名經濟學家湯敏先生所說:“在教育這樣壹個重大問題上,我們都應該有發言權。教育不能被教育者、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壟斷。因為教育對我們所有人都太重要了。.....人們常說,旁觀者清,旁觀者也不壹定清楚,但旁觀者往往與權威人士的角度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很大膽,也覺得有責任經常表達壹些對教育的看法。”

新民教育論壇免費向社會各界人士開放。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喚醒公眾對自身教育權利的意識,促進他們對教育行業各方面的了解,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教育決策的能力。同時,媒體的廣泛參與也將使“論壇”的成果得到廣泛傳播,在更大範圍內實現“論壇”與公眾有效互動的目標。鑒於目前國內還沒有相對成熟的教育問題公共討論平臺,21世紀教育研究院以“壹個民間智庫,壹個公共平臺”的定位,發起建設教育思想網。網站聚焦中國教育問題,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改革方案,推動中國教育轉型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