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國
生日:1946/05/01
出生地:廣州
星座:金牛座
教育:利瑪竇中學
特長:導演、編劇、演員。
1946出生於廣東省,4歲舉家移居香港。早在19,吳宇森就以拍攝實驗短片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探索香港電影市場的切入點。25歲加入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任助理導演,拍正式電影。27歲獨立執導《鐵男柔情》。此時他已經加入嘉禾公司,還執導了女子跆拳道社和少林門,後者是成龍第壹部出演重要角色的電影。1983年離開嘉禾跳槽新藝術城有限公司,執導過《英雄》《熱血男兒》《流浪世界》《熱血街頭》《英雄2》等電影。
“父親”這個角色對吳宇森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父親是廣西人,喜歡文學和繪畫。他16歲離家求學,想當中學老師,後來成了基督徒。吳宇森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軍。他是“壹個非常忠誠的人”,教會他“忠於自己,忠於國家,忠於家庭,忠於朋友”。
吳宇森三歲時,背部腐爛出血,中醫治不好。好在父親百折不撓,想盡辦法請了壹位從德國留學回來的年輕醫生為他治病,救了他壹命。大陸淪陷後,吳家原想遷往臺灣省,卻被迫在香港定居,生活極端貧困。他不得不終日與當地的流氓鬥爭,卻在劇院和教堂裏找到了內心和夢想的寄托。
他看了美國的音樂劇,覺得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裏面的人物都那麽美好,相親相愛,彬彬有禮,讓我覺得這個世界雖然醜陋,但總有好人。想想就很開心。也許街頭暴力和電影藝術從小給他的安定,無形中影響了吳宇森以後的電影風格。
吳宇森其實很晚才成功,早年壹度落魄。當他住在臺灣省時,他制作了壹些令人捧腹的電影。吳宇森壹直想拍壹部警匪片,但是做不到。後來得到徐克賞識,支持他拍《英雄本色》,使他成為著名的商業導演。除了他的好朋友徐克,在娛樂圈還有壹個好朋友張。張曾帶著《熱血男兒》走遍世界,為他進軍好萊塢鋪路。後來吳宇森和張決定去好萊塢發展,這幾年過得並不順利。直到拍了《FACE/OFF》,他才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吳宇森非常感激這種患難中的友誼,所以他喜歡拍以男性友誼為主題的電影。
除了童年的經歷和患難之交,吳宇森電影的另壹個影響因素是不久前去世的香港導演張徹。張徹對中國電影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培養出了壹代武打巨星,如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鄭佩佩、王宇、董聖依、傅盛、錢小豪等,也奠定了中國武打電影的基礎。吳宇森擔任《張徹》的副導演,繼承了張徹作品中重視男性友情的特點。
吳宇森說他最喜歡張徹大師導演的《馬刺》,他的《街上的血》和《兩個人身上的血》有馬刺的感覺。新片《獵風》強調忠義,也有張徹的影子。吳宇森說:“師父壹直教我用西方的技巧來傳達中國的特色和文化,我走到哪裏都能拍得很好。」
吳宇森的電影往往充斥著暴力與書生氣、動靜交替、正直與邪惡的故事,所以他從1986演繹出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是壹部在香港從未出現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都很壓抑,但他們從未放棄對忠誠、地位、自信和尊嚴的追求。在這樣壹部電影中,吳宇森、周潤發、狄龍和張國榮扮演了友誼、悲傷和男人豪情的角色。至此,吳宇森成為了香港電影的驕傲,吳宇森的《英雄》、《熱血男兒》、《穿越世界》也成為了香港電影幾十年的經典。
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在港臺引起轟動,壹路走紅歐美。他後來的作品,包括《熱血男兒》、《槍手》、《穿越世界》,都成為亞洲動作片的經典。吳宇森可以算是第壹個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中國動作導演。他在好萊塢的第壹部電影是1992讓·克勞德·雲頓主演的《終極目標》,但票房表現並不理想。1994年,他和他的制作夥伴張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娛樂,並於1996年執導了由約翰·屈伏塔主演的《斷箭》和1997年由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屈伏塔主演的《變臉/關》,創下了美國電影的票房新紀錄,奠定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地位。同時,他們在1997年成立了獅子山制作公司。
隨著《臉/關》的成功,吳宇森的電影接踵而至,好萊塢大牌明星點名要和他合作。其中,湯姆·克魯斯對FACE/OFF的評價很高,並點名讓他執導《碟中諜2》。在《碟中諜2》中,吳宇森充分發揮了吳的風格,讓湯姆克魯斯的英雄之路更上壹層樓,他們的聯手也創造了票房過億的成功。2002年,吳宇森執導了《獵風》,該片以二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塞班島戰役為背景。描述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區使用印第安土著人罕見的母語作為交流的秘密語言,成為侵華日軍唯壹無法破譯的密碼的真實故事。獵風行動不同於吳宇森以往的動作片風格,在手法上更成熟,也更有深度和自省性。是吳宇森導演最有個性的壹部電影,也說明他的導演生涯越來越成熟穩健。
東方導演吳宇森有著東方導演的名號,在好萊塢與西方巨星交流後,深受觀眾的認可和好萊塢的肯定。吳宇森電影的慢動作展現了擴大暴力的招牌動作片風格,子彈中的超冷主角雙槍出擊,敵對角色的近距離對決,槍口描著對方的額頭。從昆汀·塔倫蒂諾到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每個人都紛紛效仿。從《黑客任務》到《蜘蛛俠》,幾乎所有重要的動作片都能看到吳宇森獨特電影風格的痕跡。
通常好萊塢電影裏的英雄都是不哭不死的,而吳宇森喜歡塑造絕望的悲劇英雄。美國觀眾的分類很明確。行動就是行動。如果壹部動作片有很重的情感戲,他們會無所適從。然而,吳宇森不願意放棄他在以前的電影中仁慈的風格和浪漫的感情。他想在演員出色的演技、暴力的審美、真摯的感情、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幽默感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充滿人情的東西才能打動所有人,最後的英雄才是人情英雄。
今年7月,《紐約時報》在“藝術與休閑”版塊刊登巨幅特寫,描述了吳宇森電影藝術的發展歷程,稱贊他的新作《獵風》具有更深刻的自省和自然主義風格,是他電影生涯的轉折點,也是他個人作品的新裏程碑。本文對這位融合了東方哲學和西方美學思想,深受中國儒教、道教和西方基督教影響的多產導演大加贊賞,對《獵風》的風格轉變大加贊賞,預示著56歲的吳宇森將有更多令人驚喜的作品。
吳宇森的努力為他贏得了全美華人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戒指獎”,這對壹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壹直以兄弟情誼和江湖道義為電影主題的吳宇森,繼《追風》之後,將開拍由尼古拉斯·凱奇和周潤發聯合主演的《華工淚史》,他們分別代表西方和中國的英雄,在相互理解下有著感人至深的友情。我相信這部電影可以成為吳宇森和周潤發以及尼古拉斯·凱奇之間新的鐵三角關系,它將創造電影界的新紀錄。
作品:
2002風語者
2000 2》(碟中諜2。
《國王的贖金》(2000年)
1997開/關(開/關)
1997“黑傑克”
1996斷箭
1993“硬目標”
1992“槍神”
1991曾經的小偷
1990“街上的血”
1989“見義勇為”
1989“熱血男兒”
1988《英雄本色2》
1986《英雄本色》
1986《暮光之城戰士》
1985“小醜”
1982八色林雅貞
1980“工作中的金錢”
1979“浩霞”
1978《壞星星和小女孩的頭》
1978夜女
1976“冷錢”
1976少林門
1975“帝王花”
1975《女子跆拳道英雄》
1975《鐵人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