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二年級數學如何引導學生簡單有條理地思考網易

二年級數學如何引導學生簡單有條理地思考網易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不思考是學不好數學的。小學低年級的數學離不開思維活動的參與。那麽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發展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壹、創設思考的情境。

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兒童的感知、思維和情感活動起著引導、調節和支配的作用。優美的教學語言能再現教材中所表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通過各種手段有機地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思考。將多媒體引入數學教學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途徑。生動的畫面和生動的視聽效果將課本中所表達的相關情境呈現給學生,能有效地豐富表象,激活思維和情感活動。使用直觀教具,提供操作條件,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要手段。例如,在講授求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讓學生準備圓盤、三角形等各種圖形(每人至少要準備兩張圖形),用兩張不同的圖形分別表示問題中的兩個實際量,用手放在桌子上,這樣可以直觀形象地看出誰多誰少,兩個量的差距壹目了然。並且會用“()大於() ()或()小於()來表達相同的意思,以說促思,以說引思,最後總結出“求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的解題方法”,了解兩者的數量關系,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種生動直觀的方法對學生感性向理性的升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教會學生用數學語言思考。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通過語言表達的。人們總是用語言來進行思維活動。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他們的外部語言幾乎是同步的,所以對學生語言的訓練應該貫穿於對他們思維能力的訓練。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有聲思維階段,在思維活動中往往伴隨著自己的聲音。比如做題的時候要口中背誦,邊做邊說。這是低年級思維的特點。不說話,思維就不順暢。如果我們絕對要求課堂安靜,甚至禁止學生自言自語,往往會讓學生不敢思考。重視語言訓練的有效途徑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通過談話進行教學,師生可以直接對話,引導學生回答每壹個問題。這樣,學生既獲得了新知識,鞏固了舊知識,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對於那些不愛說話,或者不敢說話的同學,我們要鼓勵他們踴躍發言。比如在教14-9的時候,我們沒有急於告訴學生計算方法,而是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留下表演的機會,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先甩出壹句話:“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14-9怎麽算?””學生們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說的方法總結如下:1。(想加減法)因為9+5=14,14-9=5。2.(十進制法)如果4減去被減數單位9還不夠,需要十進制上的數來幫忙。從第十個借1就是10,10-9=1,1+4=5。3.(連續減法)減9可分為4和5,14-4=10,10-5=5。4.以被減數為單位從4中減去9是不夠的。從第十個單位借5,4+5 = 9,9-9=0,再借5,那麽10還剩5,最後結果等於5。5.取14為19,總數比原來多5,最後減去5.19-9=10,10-5=5。6.通過數數,根據圖表,從14中劃掉9,剩下5。7.取減法9為10,14-10=4,少了1,所以加1,4+1=5。8.使用順序方法。10,11,12,13,14。加5得到14。9.把14分成9和5,9-9=0,0+5=5等等。在說話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思維,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時候學生說的方法會出乎意料,要充分發揮學生整體的優勢。只有方法多樣化,學生才有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在眾多方法中優化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因此,數學教學中的放手是壹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理解過程中的推理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

第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

在課堂提問中,智力高的孩子可以很快舉手回答,而其他學生,尤其是智力發展落後的學生,可能需要壹些時間。為了防止大部分孩子成為陪讀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思考活動。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有耐心,願意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不要讓老師的思維牽著學生走,不要讓少數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幫忙”。作為教師,要及時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和表達觀點。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壹點點進步,耐心引導他們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鼓勵他們自我糾正,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比如教完“認識人民幣”,我就為這部分設計了思維培訓班。在課堂上,先展示“壹支自動鉛筆80美分,我該如何支付?”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出了三個不同的要求:①我會正確地說出至少壹種支付80美分的方式。(2)會正確說出至少三種支付80美分的方式。(3)能運用順序思考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支付方式,找出妳認為最簡單的支付方式。這三種不同的要求,給了孩子更多的空間去表現個性,發展個性;壹層比壹層更有挑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尤其是第三層,包含了數學中所列的思想,為以後的精英教育打下基礎。想法如下:

5角

2角

1°角度

1

1

1

1

2

2

1

再比如:學生學習壹步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時,讓他們做壹年級上冊第二冊第76頁11的題。(黑貓抓到15條魚,棕貓抓到20條魚,花貓抓到8條魚,根據條件提出數學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於思維敏捷的同學,要求他們按照壹定的思維(采用兩兩結合的方法)依次提出不同的問題,依次寫出來,正確回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和發展。想法如下:

黑貓和棕色貓抓了多少只?15+20=35(文章)

2.黑貓和花貓抓了幾只?15+8=23(文章)

3.棕色的貓和花貓抓了幾只?20+8=28(小節)

4.抓了多少黑貓,棕貓,花貓?15+20+8=43(篇)

5.妳抓的黑貓比棕色貓少幾只?20-15=5(條)

6.妳抓的棕色貓比黑貓多幾只?20-15=5(條)

7.妳抓的黑貓比花貓多幾只?15-8=7(文章)

8.貓抓的花比黑貓少幾朵?15-8=7(文章)

9.妳抓的棕色貓比花貓多幾只?20-8 = 12(文章)

10.花貓比棕色貓少抓了幾只?20-8 = 12(文章)

這種教學方式照顧到了班裏的每壹個學生,讓每壹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第四,鼓勵學生自己提問。

愛因斯坦說:“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它更重要。”陶行知也說:“發明千萬,問在壹個起點上。”數學是由問題產生和發展的,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離不開懷疑。沒有懷疑,就沒有探索,沒有思考,沒有創新。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有不懂就問的好習慣。老師要熱情鼓勵學生提問,表揚不懂的學生。學生只有反復思考,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在“求壹個數比壹個數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教學中,有同學認為題目中出現了“多”字,應該用加法。對此,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題目的基礎上,明確誰多誰少,弄清楚自己是求多還是求少,以便與前面求多的題目進行異同比較,從而排除。再比如,學生在做壹年級上冊第二冊第100頁的“習題10”時,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圖中的小女孩說:“我家住在她家左邊。”這個小女孩住在()層。應該以誰為評判標準?雖然不把“左右相對性”作為考試的內容,但還是要把書上的這類問題講給同學們聽。但也不能過分強調。只是讓學生知道在什麽情況下要考慮左右的相對性。如果老師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在簡單判斷左右題時出錯。所以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對性,要通過壹些例子來形象地說明。考慮到“左右”的相對性難以理解,教材只是通過壹些活動和遊戲(如握手、聽反話等)來幫助學生區分。),並且不布置練習判斷左右相對性不需要操作。在教學中,還應根據壹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當的活動。比如兩個同學面對面,老師給出壹個口令:拍自己的左(右)肩,拍對面同學的左(右)肩...學生按下密碼,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左右的相對性。在教學中,要隨時啟發學生畫、記、說自己不懂的東西,讓他們想問、敢問、喜歡問、會問,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

第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聽、看、想、記,做到眼、耳、口、手、腦並用,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上課時眼睛盯著老師,順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問題,勇敢舉手回答問題。學生的思維要隨著老師的思維達到理解的境界,學生能理解老師的每壹句話,每壹個動作。學生在學習思考的時候,壹定要有條不紊,有理有據的去思考,對自己說過的話進行延伸和發展,起到舉壹反三的效果。例如,在二年級第二冊《圓形排列規律》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生動演示,讓學生在動態畫面中理解圓形排列規律的周期性,5、6、7、8線的排列規律與1、2、3、4線的排列規律完全相同。老師接著問:“如果繼續排隊,應該怎麽排?”課件通過學生的思考,將靜態思維轉化為動態演示,整個圖形上下左右展開,體現了壹個周期內四條線的排列規律。練習中三個水果作為壹組出現,然後要求學生根據圓形排列規律的特點,說出後面每組如何排列。學生在應用規律做題的過程中理解三果法則,即壹個循環中有三組,壹個循環中有三組反復出現。課後有同學這樣問我:老師,是不是壹組五個數字,就是五行五行循環出現?壹組9個圖形,即9行9列循環出現?在這些學生的啟發下,其他學生也認識到了知識的內涵。最後得出,當幾個圖形作為壹組出現時,會出現幾條線,即幾條線為壹個循環。只有通過冥想,學生才能理清知識的脈絡,真正掌握知識,內化自己的理解。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效,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學壹點數學知識,只能管壹會兒,學了思維方法,就能管壹輩子。科學思維是學生探索和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新問題的金鑰匙。每壹個老師,尤其是數學老師,都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思維習慣,讓學生掌握這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