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搞好團隊建設,樹立良好的校風。
團隊建設很重要。只有抓好隊伍建設,樹立良好的校風,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抓隊伍建設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壹)、師德師風建設
1.加強教師的政治、業務和道德學習。我們規定每周四下午。
第七節課指定為全校教師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師德修養,或交流總結自身教學經驗。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讓教師更好地了解相關教育信息,更新教學觀念,提高道德修養,站在育人的高度引領教學。
2.自強與自我完善相結合。對於青年教師,學校領導親自為他們講課、講課,深入課堂進行指導。此外,他們還經常向他們介紹壹些與教育相關的書刊。學校還先後訂購了《中國教育報》、《廣東教育》、《汕尾教育》供老師學習。
3.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函授、繼續教育和各種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增強文化知識,更好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工作。
(2)規章制度的標準化
規章制度是指學校為了實現管理目標,將各項工作和人員的要求組織化、系統化,規定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工作程序。學校的領導帶班制度《班主任考核量化細則》,對教育管理提出了具有約束力和強制性的規範和準則,也就是學校的“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對於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建立學校的正常秩序,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建立了壹套完善的上午讀書,下午寫作的制度。每天早上上課前30分鐘和下午上課前20分鐘分別是晨讀和下午寫作的時間。每個班主任親自到班級進行指導,登記班級的出勤情況,每月做壹次總結。失職者將按照《班主任考核量化細則》中的規定進行處罰,當天值班領導在走廊巡邏,接受全校老師的監督。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良好學風建設,形成濃厚的校園學習氛圍。
第二,抓好教學實踐的實施,夯實學校基礎。
1,學校結合實際辦學育人過程中涉及的常規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科學的工作流程,把責任落實到人,嚴格執行,使之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為,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有序化。我們繼續狠抓常規教學,實施教學工作規範化管理。我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設置課程和班級。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註重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加強對各類教育教學計劃制定和執行情況的檢查,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的教學檢查。強調
每學期組織四次教學定期檢查,對各科的教學計劃、教案、作業布置及批改、聽課記錄等進行審查評估,獎優罰劣。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已經成為壹項常規工作。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室,隨時了解教師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規定每個業務負責人每學期不少於20節課,其他負責人不少於15節課,教師不少於10節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改進評課方法,采取討論課和指導課相結合的方法,及時交流,課後及時評價指導,采取實踐性評價進行點評和綜合意見,並登記歸檔,極大地提高了我校各科教學水平。
2.加強對教師課堂常規的管理和檢查,並將結果納入量化考核。做到定期檢查與平時檢查相結合,集體檢查與個人檢查相結合。做質量評估並及時反饋。為教師年度考核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
3.每學期中期對各科質量進行抽查,每學期期末進行壹次全面的統考。查漏補缺,綜合考慮我校學生的學習成績。
4.註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圍繞學習目標,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體驗,組織“勤奮、有意義的互動、科學的訓練”的課堂教學方法。領導巡視教室,檢查各班教學情況,保證課堂質量45分鐘。合理賦值:選題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分層次,有針對性。要通過認真批改作業,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予表揚和指導。
5.我們還制定實用的主題競賽,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動性。
正氣和創新精神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我校積極開展各種校本競賽,如全校舉辦的“慶元旦”書畫大賽、三年級以上作文大賽、低年級識字大賽、英語朗誦大賽、體操大賽等,活躍校園文化。
第三,搞好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搞好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是推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管理上,積極組織教師討論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亮點,分析問題和亮點,吸取教訓,學習先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秉承“研究型學校,教研強師”的辦學理念,選擇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依靠時間、體力、高消耗、低效率。
培養自主開發的能力。使校本研究成為教師內在的、持續的需求,使學習和研究成為全體教師共同的職業生活方式,培養自主發展的能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壹是加強學校教研組和年級組建設,努力使這些基層教師組織“學習* * *”,從而促進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真正實現;二是倡導教師開展經典閱讀、教育寫作、敘事研究和行動研究,培養壹批先進典型,在教師中營造濃厚的學習討論氛圍,定期開展創建學習型學校工作的階段性評估,努力把這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第四,互相結合,互相促進。
1,聯合政教處、團總支、少先隊組織“五競賽”,即文明班風評比(競賽出勤、衛生、學習、紀律、儀容)活動。
2.認真配合政教處做好家訪工作,包括壹學期的重點家訪和綜合家訪,以及多次班級個別家訪,及時處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實現了家庭、學校、社會的壹體化溝通和管理,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
就地教育,耐心教育,對家庭進行引導,讓留守兒童向往學習。
有了以上做法和管理,防治輟學工作取得成效,學生能來能留,鞏固率達到上級要求;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每學期結束時,全校質量檢查42門科目的平均分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我們取得壹些教育教學成績之前,我們會更加意識到我們的不足,我們會以高昂的熱情繼往開來,把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到壹個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