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學風景名勝簡介:
學校位於歷史文化名城、煤海之鄉山西大同。校園占地面積2292.82畝,建築面積612605.43平方米。中外文圖書65438余種,中外文學術期刊2502種,開放學術期刊數據庫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0435.5萬元。基本辦學條件達到或超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規定的合格標準,在校生20671人以上。
多年來,學校立足童眼,服務陜西,輻射全國,培養了壹批批擅長素質教育的應用型教師,贏得了省內外用人單位的壹致好評。進入新世紀,學校與時俱進,站在新的起點上。牢牢把握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開拓自主發展,在堅持師範教育優先、保持優勢特色的同時,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非師範教育,在堅持本科教育、保證本科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2002年7月,按照國家調整、* * *建並精神,經教育部批準,大同醫學院、大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並組建山西大同大學。目前正在進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和校區擴建,努力向學科門類比較齊全、辦學層次多元化、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地方綜合性大學邁進。學科專業建設要充分發揮學校合並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現有學科結構,發展特色優勢,著力提升學科水平,加強相關基礎學科建設,發展應用技術學科,促進交叉學科,形成學科群優勢,培育學科新增長點,形成學科綜合優勢。學科建設要按照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進行,壹些新建或薄弱的學科要加強;對於重點發展學科,要加強相關的兩個學科建設,形成學科支撐和學科群優勢。2010年前,公司申請碩士學位授予,申報設立10碩士項目。
2015之前,碩士專業學位授予人數達到15,授予博士學位,建成3個博士點;在此期間,將現有的3個省重點支持學科建設為省重點學科,建設2個省重點建設學科。2020年,碩士點20個,博士點5個以上;力爭在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上有所突破。依托學科建設,加強專業建設,主動適應山西省和大同市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教育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圍繞把學校建設成為綜合性大學的目標,積極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建設壹批特色明顯、具有壹定優勢的品牌專業,新增壹批社會急需、有競爭力、有發展潛力的專業,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到2010年,本科專業40個左右,2010年45個,2020年50個。
師資隊伍建設2005年,專任教師總數增加到1309人,其中專任教授、副教授498人。95%以上的講師符合崗位任職條件;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60%以上有研究生學歷。2010之前,學校每年投入500萬元用於教師的培訓、引進和獎勵。2015-2020年,力爭培養10-20名省內外知名名師,50-70名教師加入校級學科帶頭人行列,選拔培養400-500名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同時,要加強師德建設,努力建設壹支師德高尚、教風敬業、科學態度嚴謹、高度負責的教師隊伍。
科研水平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加強科研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積累科研力量,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科研,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條件。在近10年內,要在現有基礎上,根據碩士學位建設和科技發展的要求,建設20個以上的研究所。同時,要對科研工作實行量化考核辦法,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和科技人員全面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教學科研項目,產生壹批有影響的教學科研成果,出版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和教材,力爭科研經費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及其開發轉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爭取在國家重點項目和獎勵上取得突破。2010之前每年科研經費達到2000多萬元,2015達到5000多萬元,2020年達到654380多億元。
實驗室建設。根據教學現代化的要求,緊密結合學科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將實驗室分為基礎實驗室、生產應用實驗室和開發研究實驗室,分類管理,使其具有產、學、研功能,滿足各專業教學實驗的要求和學校科研實驗的需要。根據學科建設和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2010前在現有5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設2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要加強各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即加強附屬和教學醫院、實習工廠、教育實習基地建設。要加大教學儀器設備的投入,改善實驗教學條件,使基礎實驗課的開放率和優秀率達到國家標準,實驗室達到更高的開放水平。2010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在現有10萬元的基礎上達到2億元以上,招生規模相應擴大。
圖書館建設要充分發揮圖書情報、信息庫和學術交流在教學、科研中的作用,使之成為學校教學、科研的信息中心,逐步完善以計算機管理為中心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藏書的數量和質量。學校每年投入300萬元用於圖書館建設,力爭在2010前達到300萬冊以上。基礎設施建設主校區新征地1,000畝。主要項目有:建設科技樓、圖書館樓、綜合教學樓、會議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體育場館及其附屬設施。規劃設計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7億元。所需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政府貼息、銀行貸款、校園土地置換、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學校自籌。新校區建設要充分體現環保節能、典雅美觀、方便實用等人性化現代設計理念,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和諧理想的學習生活空間。2015前新增校園用地2500畝,使校園面積達到5000畝。
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人才素質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培養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四大理念。實現五個轉變:教育理念從強調自然到重視人的個性發展;培養模式由單壹、僵化向多樣化、柔性化轉變;在教育質量上,由傳統的知識質量觀向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素質觀轉變;在教育手段上,已經從傳統的單壹教師轉變為多媒體網絡等技術的應用。實施四項改革:壹是創新教學制度,實行完全學分制和選課制;二是創新課程體系,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國際課程改革的大趨勢,與時俱進,調整優化課程體系;第三,大力推廣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第四,盡快建立教學信息管理系統,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管理水平管理是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
按照民主、規範、嚴謹、高效的原則,加強科學管理,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切實做好學校穩定工作,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確保學校總體發展目標的實現。根據學校發展總體規模,建立目標管理、職能分工明確、人員精幹、工作高效的校內管理體制,加大幹部制度改革力度,完善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進壹步建立健全幹部考核制度;建立優化教職工隊伍的有效機制,逐步推行以評聘分離、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為主要內容的全員聘任制,建立和形成壹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骨幹穩定的教職工隊伍,積極探索人事分配管理的新制度和新方法,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多勞多得的原則,逐步改善教職工的生活條件;加快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重視後勤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理順經濟關系,進行獨立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強化市場經濟意識、自主辦學意識、開拓創新意識,依法管理學校各項工作,把學校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學校合並過程中,要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積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從體制上的合並到思想感情上的融合,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快速穩定發展。2010年前,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山西大同大學決策、執行、監督、評估機制,建立了現代大學管理機制,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有機結合、和諧統壹,同時實現了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和改進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著眼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為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和思想基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壹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增強各級領導班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確保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進壹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體制、運行機制、責任目標和考核辦法。進壹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教育,開展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應當遵循學生思想道德形成規律和社會發展要求,進壹步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積極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課堂和學生頭腦工作,提高兩課教育的實效性。進壹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提高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文化和學術含量。努力開辟校園網育人陣地,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網站,確保正面引導,唱響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進網絡、進社區、進公寓。積極研究和探討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采取切實措施提高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提高全校師生的政治覺悟、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以自覺行動推動或參與各項改革和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教代會和職代會的作用,進壹步提高民主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發揮學校教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建設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