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在全國1000多所綜合實力、師資水平、辦學特色各異的普通高校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那壹所呢?考生在選擇院校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記者就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采訪了部分高三老師和高校招生辦負責人。
關於如何選擇院校
06
問:填誌願時如何選擇學校?
答:同批次六所大學的順序必須是分級的。
壹些高中老師和高校招生官建議考生在選擇學校時考慮以下幾點:1。學生高考成績。2.學校的招生計劃。中央部委直屬重點大學壹般在全國範圍內招生,部分有均衡計劃,主要根據地方考生人數和往年生源情況;有些學校歷史上形成了學生的重點區域,不考慮考生數量。而地方高校大多在本省區招生,在高校所在地的計劃壹般比其他地區多,有的甚至達到50%以上。3.學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
按照批次錄取的原則,廣東考生除了提前批可以報考三個批次的高校,每個批次壹般報考六所高校。據廣州部分重點高中畢業班老師和高校招生辦負責人介紹,考生在填報誌願時,必須拉開如何填報6所大學順序的行列。
廣州壹些重點中學的高三老師告訴記者,壹般來說,填報壹本院校的誌願是最難的,因為填報不當而“高分落榜”的例子很多。為了提高錄取率,第壹誌願到第三誌願必須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填寫。很多重點院校因為生源充裕,壹般不錄取兩個誌願考生,所以考生在填表前壹定要搞清楚妳所填的兩個誌願大學是否承諾錄取兩個誌願考生(這個會在學校的招生規定中說明)。
二本院校也有同樣的問題,但風險比壹本院校小,也要講究梯度。三本批次院校最容易填。壹般院校都是省內招生,選擇範圍不廣。很容易確定填哪個院校,而全國招生的院校分數會略高。在誌願學校的“服從專業調劑”中填寫“服從”,可以大大提高錄取幾率。
關於如何選擇院校
07
問:選擇綜合性大學好還是專業院校好?
答:選擇綜合性院校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和成長。
在中國,大學壹般分為綜合類和專業類院校。綜合性學院壹般規模較大,專業門類齊全,校園面積大,環境優美,學生活動豐富多彩。而專業學院專業類型少且集中,校園面積通常較小,學生活動往往帶有濃厚的專業色彩。
華南農業大學招生辦主任鄧繼澤認為,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選擇綜合性、多學科的院校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和成長。在綜合性大學,學生不僅可以受到多元化、多學科的校園學術環境的影響,還可以選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助於他們在未來成為視野更開闊、知識面更廣的復合型人才。
也有壹些大學招生官認為,在兩所學校專業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考生應該按照“看性格,看發展”的原則選擇自己的院校。興趣愛好廣泛,想做“復合型人才”的同學,優先考慮綜合性大學;想做“雙學士”,選擇第二專業,在綜合性大學發展空間更大,報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也更方便。那些心平氣和,想專攻自己領域的同學,還是選擇專業的大學吧,這樣有助於同學們專註於最前沿最純粹的專業學術趨勢。如果他們想繼續這個專業的學習,那麽考研或者研究生的機會就比較大。
關於如何選擇院校
08
問: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答:第壹批院校重在成績,第二批以下院校重在專業。
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既要考慮未來就業等因素,也要“因人而異,不能壹概而論”。
考慮到未來就業的因素,考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要強調第壹批院校的檔次和第二批以下院校的專業。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首先瞄準了重點大學,尤其是壹些具有競爭實力的大單位,他們主要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於二批及以下,要把握好專業的選擇,選擇那些就業前景好,符合自己興趣愛好,更容易發揮特長的專業。
同時,高校也分為研究型重點高校和非研究型普通高校。考生首先要搞清楚是想繼續深造還是選個好專業以後找個好工作。如果妳認為本科只是學習的壹個階段,以後還要考研或者出國留學,那麽妳還是要把選擇學校放在第壹位。這是因為名牌大學考研的學生比例比較高,導師水平、科研課題、科研經費都比較充足,對考生以後的深造比較有利。如果考生更傾向於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那麽就應該“以選擇專業為主,兼顧學校”。
廣州市真光中學謝老師認為,考生也要根據自身實力選擇“專業第壹”或“學校第壹”。壹些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如果報考清華、北大的熱門專業,可能實力不夠。但如果報考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同壹個專業,被錄取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實力來選擇。
關於如何選擇院校
09
問:錄取分數線低的學校不是很差嗎?
答:對所有情況下錄取分數線較低的院校都不好。
壹般來說,名牌大學因為綜合實力強,辦學水平高,所以錄取分數線較高,但並不是所有錄取分數線較低的大學都不好。由於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部分位於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錄取分數線相對較高;而那些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院校,錄取分數線也相對較低。
相反,很多位於北京、上海的高校,雖然綜合實力、師資水平壹般,卻受到全國考生的追捧,所以錄取分數線也在不斷攀升。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壹些重點中學的畢業班老師告誡考生要保持清醒,千萬不要誤以為“錄取分數線高的就是好學校”,而那些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的院校就是差的。
關於如何選擇院校
10
問:“大學排名”可以作為選擇學校的參考嗎?
答:有些“大學排名”並不科學客觀。如果能正確對待和理解,對填報誌願也會有幫助。
壹些教育工作者認為,各種“大學排行榜”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雖然目前國內的大學排名很多,但是排名的依據和參考因素不壹樣,調查的範圍也不壹樣,所以有些“大學排名”必然是科學客觀的。對於高考考生來說,如果能正確看待各種排名,理解其意義,對填報誌願也是很有幫助的。
比如,這些排名幾乎都是以世界範圍內大學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作為大學實力的比較標準,客觀反映了壹所大學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水平,但很難反映哲學社會科學的水平。同時,衡量壹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僅僅從“學術水平”來判斷是不夠的,還要包括師資力量、教學條件、辦學經費、生源質量、學生就業等。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曾建議,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大學排名可以作為適度參考,但不能只看大學排名,還要仔細考察所報專業”,主要是因為“有的大學綜合排名很高,但不壹定在某個專業很強,有的大學專業很強,但綜合排名略落後”。他建議家長關註高考咨詢中的專業介紹。
不過,廣東部分高校就業辦負責人建議,對於面臨升學選擇的考生來說,各種大學排名壹般能反映壹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對於“哪些學校是重點”,考生不妨參考“211工程”入圍高校,因為進入“211工程”的高校都經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嚴格評審,綜合實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