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越是成熟的人,不喜歡的東西越少。

越是成熟的人,不喜歡的東西越少。

1、

前陣子在南京地鐵上,壹個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後,就“嫌棄”身邊的壹個年輕人,責怪他不給老人讓座。後來,他以“蹺二郎腿”、“用腳趾頭指著我”為由,踢了那個年輕人壹腳

這時候壹個小哥站出來說:“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很多人對這個小哥哥贊不絕口。

生活中,很多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都會帶著自己的“不喜歡”去要求別人。

“明星賺錢容易,應該多做慈善!”

“作為年輕人,買火車下鋪給老人又有什麽關系!”

“妳工資那麽高,借我點錢有什麽不好!”

這些“我不喜歡”的背後,是壹句“妳應該”。在他們眼裏,所有人只有符合自己的想象才是對的。否則,他們會“習以為常”。

在吳齊石的暢銷小說《小小火》中,理查夫人是壹個容易厭惡他人的人。

她住在最好的小區,平時也是上流社會出身,四個孩子的未來也是按照她的理想藍圖逐漸實現的。然而,她有壹個房客,米婭,誰真的不喜歡她。

米婭是個藝術家,總是沒有地方住。當她富有時,她經常沈迷於藝術創作。正是在經濟困難時期,她不得不出去打零工補貼家用。

在理查德夫人看來,米婭完全有能力讓生活更舒適。所以,她不明白米婭為什麽要這樣生活。

表面上,她勸米婭迎合市場是為她好。但事實上,她希望米婭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生活。就像她會安排孩子的未來壹樣,她希望Mia的未來也能如她所想。

那些總是打著“為妳好”的旗號“嫌棄”別人,從道德上綁架妳的人,總有壹種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錯覺。似乎世間萬物都要符合他們的認知。

當他們的價值觀和別人不同時,就用“我不喜歡”來要求別人改變。但其實他們只是暴露了自己的狹隘。

2、

肖安發朋友圈說:“看到同事翻我抽屜,拿我東西。但是我也沒有說什麽挽回她的面子,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這麽自私的人。壹件小事就能體現壹個人的格局。”

這個朋友圈最有意思的是,當有人侵犯妳的利益時,妳不去阻止他,而是“原諒”。而這個“原諒”並不是真的原諒,而是說:“我有大格局她自私無恥。”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小安第壹次在朋友圈抱怨了。

幾個月前,她發了壹條信息,大意是她現在很窮,想借50塊錢,發工資就還。

收到消息的時候,我以為自己不小心加了騙子,就沒理會。畢竟我們從來沒有私下談過。

幾個小時後,她發了壹條朋友圈,說:“我借錢是真的。我確實遇到了困難。之所以發給不認識的人,是想看看大家的反應。果然,壹件小事暴露了人性……”

以下內容是她對各種應對方式的評價。除了借錢給她,她看不慣其他回應,還感嘆“人性的黑暗”。

我不明白的是,妳向壹群妳幾乎不認識的人借錢,有些人不認識,這不是很正常嗎?收到消息的幾百人中,有借的,相信妳會還的。這才是我們應該感恩的。

而她的“不喜歡”其實是在表達:“我都這樣了,妳怎麽就不能照顧我的感受呢?”

所以在這裏,我不喜歡,是要求。當我們用“不喜歡”指責別人自私的時候,是在要求別人滿足我。

有讀者留言說,她真的很不喜歡她的室友,因為她說話很強勢,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

有壹次聊天,室友聊到壹個明星的八卦,結果她不知道那個明星是誰。

室友回答:“這個妳不知道?”

她覺得室友這樣說話就是看不起人。在她看來,人要無私,要多為別人著想。

的確如此,但在這種情況下,這相當於說:“妳應該更無私壹些,這樣妳才能照顧我。”

“無私”的特質,本來是用來要求自己的。如果變成了要求別人,那就等於要求別人,要求別人用無私來滿足自己的自私。

3、

有人向心理咨詢師求助,說在人際交往中,他總是反感對方的言行。雖然他從來沒有說過,但是他心裏特別恨對方。

我身邊也有這樣壹個朋友,對自己要求很高,連帶對別人要求也很高。平時在壹起的時候,從餐桌禮儀到言行舉止,他總能發現對方的問題。

他不喜歡別人粗魯、沒有教養和令人討厭。他當然不會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但是在背後,他總是在吐槽。

有壹次,他給我推薦了壹部電影。我很認真的跑去看,結果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評價不高。

沒想到,就是這麽壹件小事,他勃然大怒。他生氣地說:“妳還是個作家。這麽好的電影妳不看。為什麽要寫?”?我最不喜歡妳。妳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妳只是隨便否定壹些東西。"

其實“喜歡”是壹種很主觀的感覺,和事情本身的好壞關系不大。事實上,這部電影後來獲得了壹個獎項。只是我真的不喜歡。

我不喜歡,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在他那裏,我否定的不是電影,而是他。

當壹個人的自我價值感較低時,很容易在爭論中以非常極端的方式攻擊另壹個人。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心目中的世界是二元對立的,也就是“如果妳是對的,就意味著我是錯的。”

這種“我錯了”的感覺會進壹步降低自我價值。為了不讓這種感覺出現,他們幹脆“不喜歡”別人,認為那是別人的問題。

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榮格稱為陰影投射。也就是說,當我們不喜歡別人,覺得別人身上有很多缺點的時候,這些缺點也存在於自己身上。

攻擊自己是痛苦的,所以我們幹脆攻擊別人的這壹部分,來回避自己的問題。

4、

多年來,壹位妻子壹直在抱怨對面房子的女主人,說:“她掛在外面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不明白她怎麽連衣服都不會洗。”

有壹天老婆的朋友來拜訪,才發現不是對面老婆的衣服沒洗幹凈,而是窗戶臟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時候就像照鏡子。我們心中的斑點越多,就越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不完美。

而成熟的人可以通過相處的模式看到自己心裏的點。

這些斑點有的是努力就能抹掉的,有的是即使努力也抹不掉的。這個時候,正視它,接受它,就相當於為自己開辟了另壹片天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