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鼓浪嶼從厝垵到日光巖路上的銅像是誰?

鼓浪嶼從厝垵到日光巖路上的銅像是誰?

馬月涵銅像

馬月涵,男。1911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19-1920和1925-1926赴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進修體育。大學的時候是學校足球、網球、棒球、田徑隊的主力,擅長中長跑。1910年獲得第壹屆全運會440碼聯合組880碼冠軍和第三名。65438-0936任中國代表團田徑隊主教練,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馬月涵老師從1914到1966在清華大學任助教、教授、體育部主任。在52年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我研究了體育規律,查閱了國內外的經驗,編著了近百套不同內容的徒手操,出版了《體育的遷移價值》、《我們應該知道的體育》等著作。他壹生積極倡導體育運動,熱心引導年輕人進行體育鍛煉。他為人師表,受人尊敬,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人民的尊敬。第壹、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4起任中國田徑協會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

馬悅涵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他三歲喪母,七歲喪父,和哥哥過著孤獨的生活。他小時候經常在山上跑跳,爬樹,鉆山洞,玩水,在沙灘上抓魚蝦,直到天黑才回家。全面的體育鍛煉、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為他健康的身體奠定了基礎。由於家庭困難,他直到13歲才上了私立學校。進了學校後,他看了看周圍所有的房子,壹點草都沒有。他不能跑和跳,所以他在凳子和木樁上跳。總之,他不想整天呆著不動。18歲去上海讀中學,22歲考上聖約翰大學預科,兩年後升本科。當時有個不知名的人,每個月給他寄最低生活費,直到他大學畢業。191大學畢業時他29歲。

在聖約翰大學的七年學習中,馬月涵熱愛運動,是學校足球、網球、棒球、田徑隊的主力隊員。他擅長田徑中的短跑。曾獲得100碼、220碼、880碼、1英裏的校級冠軍,多次在校外比賽中取得勝利。1905期間,在上海舉行了壹次中國人和外籍人士參加的大型“世界運動會”。在壹英裏賽跑開始時,競爭非常激烈。四個日本人排著隊跑在最前面,故意擋住其他運動員。緊隨其後的是壹名中國學生,馬月涵落後這名中國同學約10碼,其他50名選手被遠遠甩在後面。這時,數百名日本觀眾起立,鼓掌,吶喊。第三圈結束,馬悅涵加速,超過了前面的中國留學生。在距離終點線大約400碼的地方,中國的觀眾喊道:“加油,約翰!加油!”他意識到最後沖刺的時候到了,對那個中國同學說;“跟上我”,他從日本人的右邊沖了過來。這時,觀眾的歡呼聲已經由“約翰!約翰!”改成“中國!中國!”他最終領先50碼第壹個到達了終點線。後面的中國同學也超過了日本人,第二個到達終點。馬悅涵壹下子成了體育界的明星。在1910南京的壹次全國運動會上,他又獲得了880碼比賽的冠軍。

因為運動能力突出,1914年秋申請到清華大學任教。從此,他逐漸從助教晉升為教授,並擔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直到1966去世,他在清華大學工作了52年,把壹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體育事業。他的主要成就有:普及體育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參加鍛煉。在馬月涵來學校之前,清華就已經實行了“強制運動”,即每周壹到周五下午4點到5點,所有圖書館、宿舍、教室都關閉,全校每個學生都要穿短衣服在操場上運動。但是,此時的“強行演習”只是籠統的號召加行政命令。在運動時間,還有人躲在樹蔭下、角落等安靜的地方學習,去操場的人也不壹定是認真科學的運動。馬月涵來學校後,到了鍛煉身體的時候,就拿著筆記本四處看看,不是為了記名字,給處分,而是為了勸那些躲著的同學鍛煉身體,以後更好地報效祖國。他以身作則,和學生們壹起鍛煉,隨時指導鍛煉方法。他主張鍛煉項目多樣化,使身體全面發展,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他經常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有計劃地制定壹些矯正項目,引導他們掌握跑、跳、器械、球類等基本技能,既提高了興趣,又增強了效果。

他對學生非常嚴格。當時清華有壹套“體能測試的通過標準”,比如爬繩15英尺,100碼13秒,跳遠14英尺,遊泳20碼等。如果壹個人失敗了,他就不能畢業。他嚴格遵守規則。著名文學教授吳宓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功課都很優秀,卻在跳遠比賽中失利,被馬月涵“扣留”。半年後,他通過補考後被允許出國。新生壹入學,馬月涵就有了大致的安排,制定計劃,什麽時候練什麽項目,什麽時候體檢,成績差的怎麽跟上,成績好的怎麽提高。馬月涵的普及工作做得很徹底。1952,學校有壹群肺結核患者,住壹個宿舍,主要是呆著不動或者少動,有的絕對臥床。長期的病房生活讓他們精神上很苦惱,有的人抑郁。馬月涵得知這壹情況後,主動聯系校醫院的醫生,對患者實施“運動療法”。他到病房對大家說:“肺不是紙做的,動壹下也撕不壞!”他每天隨醫生來到病房,根據不同的病情組織不同的體育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後來有人可以打羽毛球,委托球。經過壹段時間的物理治療、藥物配合和營養強化,大部分患者有所好轉,部分患者痊愈後已恢復工作或學習。特別是在精神上,患者們樹立了康復的信心。

馬月涵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他勤奮並終生致力於體育運動的主要動力。小時候,他看到同學們大多面色蒼白,溫文爾雅,他很難過。他決定通過體育來改變這種狀況。在聖約翰大學讀書時,有外教嘲笑中國學生“就是笨,還不如美國孩子”!馬月涵對此不服,於是用事實和美國老師“吵架”。來到清華後,他經常聽說中國留學生在外國受氣,外國人稱我們為“東亞病夫”,這讓他很難過。他後來說:“對我來說,主要考慮祖國的榮譽。”他經常對同學說:“妳要好好鍛煉,要勇敢,不要害怕,要有活力,要去做。別人打棒球、踢足球,妳也要跟著打;他們能玩什麽妳就玩什麽,不要出去給中國人丟臉。不要讓人推妳,妳會跌倒的。別人發狠,妳就害怕,……”。他說;“中國學生擅長在外學習;因此,我認為學生在體育方面不應該落後。”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壹些外國人來到中國從事體育工作,產生了壹些積極影響。但是,有些人趾高氣揚,目空壹切,看不起中國人。有壹次,華北基督教青年會舉行田徑比賽,邀請了許多中國人和外國人當裁判。馬月涵就是其中之壹。比賽中,壹名中國裁判正在測量跳遠的距離。裁判測量了從土的斷裂處算起的距離,完全正確。但是有個老外跑過來,堅持說中國裁判錯了,而且當眾罵裁判很沒禮貌。裁判很生氣,但也沒說什麽。這時候馬月涵跑過來,用英語跟老外說,沒有錯。請他禮貌壹點。老外還是堅持自己的錯誤,繼續罵人。馬月涵給他看了英語規則,罵他:“妳連規則都不懂,還要罵人。妳是什麽?太不像話了。”老外無言以對。

抗戰時期,帶著愛國熱情,馬月涵隨學校南下長沙、昆明,和學校所有師生壹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但在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他仍盡力開展體育活動,發展軍事體育項目,以教導同學們抗敵救國的本領。1937年底,南京淪陷,長沙臨時大學師生在操場舉行抗日誓師大會。學生們要求參軍參戰。馬月涵也在大會上發言,喚起學生們的抗戰激情。

當然,在舊中國,“體育救國”的美好願望終究不會實現,但壹顆赤誠的愛國心,不僅讓馬躍漢在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也讓他在關鍵時刻充滿信心地把握方向。北京解放前夕,許多體育界人士來他家尋求“對策”。他說:“我相信* * *產黨會來,教育還會存在,體育還會存在。”有人問他* * *制作方來了有沒有危險。他意味深長地說:“金終究是金,銀終究是銀,銅終究是銅。.....只要我們勤勤懇懇地教育年輕人,* * *生產黨就會歡迎我們。”別人把他拖走,他拒絕了。相反,他說服其他要離開的人留下來。

馬躍漢壹生致力於祖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真正做到了“忠義”,所以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敬仰,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到清華三個月後,也就是2004年的191438+01月,被學校提拔為北京市體育協會代表,被協會提拔為評審員。後來,他擔任華北和全國體育協會的成員。此後,他參加了幾乎每壹屆華北和全國運動會的組織、訓練和指導工作。

1965438+2009年5月作為選拔委員會成員參加了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四屆遠東奧運會。1921和1927年,馬悅涵分別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5屆和第8屆奧運會。在後壹次會議上,他擔任田徑委員會主席和足球委員會和體育法律委員會委員。1930年4月,馬悅涵擔任中國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國家隊球員主教練。1936年,作為中國田徑總教練,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12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隨後訪問了蘇聯和歐洲國家。1949左右,馬悅涵也是美國體育研究協會的成員。1925到1936,擔任春田大學中國區主要介紹人。

解放後,在黨的教育下,馬月涵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說;“在* * *生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我們體育工作者應該增強對人民的責任感。我們要好好學習政治,提高覺悟,努力學習體育科學,提高業務,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黨和人民信任和尊重他,賦予他更高的職位,發揮更大的作用。6月1949、10、1952,兩次當選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1953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國家體委委員;1954年9月,當選為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 10年6月當選全國體育總會會長。他在十年動亂前擔任過兩屆全運會的總裁判。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都同他進行了會見和會談。第壹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朱總司令特意邀請他合影留念。在建國初期的壹次政治協商會議上,周總理告訴他,體育運動對國防和生產建設有重大意義,這使他受到很大鼓舞。當時他堅定地說:“我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國的體育事業發展中去!”" [1]

早在9月1939,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昆明分校的清華師生,就有壹場慶祝馬月涵在校服役25周年的晚會。除了許多熱情的祝賀,還送給他壹塊“五十年不壞”的金表,希望他再次在學校任職“如表如恒,如日月升”。1961年,清華大學師生開晚會祝賀馬月涵八十大壽。蔣南翔校長代表學校向他表示祝賀,他說:“半個世紀以來,馬勞壹直為體育事業服務,身體力行,他是學校裏最老最優秀的。”國家體委代表榮高堂說:“馬勞80歲還能有這樣的身體,體育可以促進健康。馬勞就是壹個活生生的證明。”1964年,清華的師生再次聚在壹起,祝賀他在校工作五十年。蔣南翔校長再次發表了長篇講話,代表全校師生向他表示祝賀,說:“馬月涵老師,英俊瀟灑,朝氣蓬勃,是崇尚體育的活生生的例子。他在壹份工作崗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半個世紀,80多歲了,還在精力充沛地工作。.....馬躍漢先生隨著社會主義的勝利和清華大學的進步步伐不斷進步,使他在社會主義體育事業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作用,並...成為了中國體育界的壹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