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黎明職業大學教務處電話

黎明職業大學教務處電話

壹、黎明職業大學教務處電話及聯系方式主任姓:李冬梅。

辦公地點:磁山204

辦公電話:0595-22918928

副主任姓名:蔡

辦公地點:磁山203

辦公電話:0595-22912930

副主任姓:李雲龍

辦公地點:磁山203

辦公室電話:0595-22902586

招生科科長姓名:朱妍

辦公地點:磁山204

辦公電話:0595-22001232

教務處主任姓氏:林天寶。

辦公地點:磁山205號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教務處主任姓氏:黃寶寬

辦公地點:磁山205號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校企合作辦公室主任姓名:陳龍才

辦公地點:磁山203

辦公室電話:0595-22902586

示範辦公室

辦公地點:磁山202

辦公室電話:0595-22907977

姓氏:王姝婷。

辦公地點:磁山202

辦公室電話:0595-22907977

辦公室電話:0595-22902586

姓氏:洪

辦公電話:0595-22001232

姓氏:蘇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姓氏:盧海龍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姓氏:黃芷晴。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姓氏:張寶雯

辦公室電話:0595-22900077

姓氏:賴阿紅

辦公室電話:0595-22902586

二。黎明職業大學簡介黎明職業大學是壹所有著深厚根基的理想命名學校。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馬敘倫的倡議下,黎明高級中學開學。辛亥革命老戰士、著名書法家於右任題寫校名並任校董事,梁丕雲任校長。著名作家巴金、、,著名編輯、出版家、翻譯家吳郎溪,音樂家陸機,戲劇家張庚,歷史學家楊仁坤、周,生物學家陳凡宇、等文教名人都曾來校訪問、講學和著述。1981年,時任政協委員、澳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著名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梁丕雲,聯系海外僑胞和前黎明師友,在黎明中學舊址發起成立黎明書院。1984,黎明書院升格為黎明職業大學。學校經歷了宏基初創(1984-1994)、規模擴張(1995-2005)、內涵提升(2006-2015)。2016-2018年學校獲得福建省高職院校發展潛力綜合排名第壹名,2016-2018年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綜合評價第壹名,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和學生。

學校占地面積751畝,建築面積268763m2。紙質書92.7萬冊,電子書65萬冊。在學校擴建工程中,由土木工程、智能制造、材料三個二級學院教學實訓樓組成的黎明職業大學應用工程綜合實訓基地被國家發改委選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規劃項目。學校不斷優化“整體規劃、專家咨詢、學院實體、專業合作”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構建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模式,努力完善“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政府、企業、學校深度融合長效機制。牽頭成立建築行業和石化行業兩個福建省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泉州職業學院聯盟和省級多元投資建築職業教育集團,主要參與6個職業教育集團,在4所優質中職學校設立分校,與華中數控聯合培養技術型R&D人才,與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等試點混合所有制學校合作,與政府部門共建泉州商標館立達校園體驗館。與北鬥開放實驗室合作建設“北鬥導航技術應用推廣平臺”,與華為公司共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與安踏集團共建“安踏體育產業學院”,成為福建省首家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項目院校。

學校現有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智能制造工程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旅遊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紡織與制鞋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等12個學院和39個專業,形成了以應用工程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專業布局。國際認證專業3個,國家重點專業2個,參與教育部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13個,托管備選數據庫1個,省級示範專業9個,精品專業7個,省級服務業專業群5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1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6個,“雙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門,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專業群實訓基地4個,產教融合示範專業點4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4個,創新創業教育精品資源課程6門,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2項,中高職院校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項目5個,多項投入。有技能鑒定站,可進行25個工種的技能鑒定。對接“泉州制造2025”,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等專業,成為教育部與中航威視、ABB、新時達工業機器人的職業教育合作項目機構。

學校現有教職工67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33人(含正高級職稱教師23人),博士學歷教師418人,學歷學生65438余人,雙師型教師占92.6%。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校長獎”2名,1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教師獎”2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名,全國石化行業優秀教學團隊1名,名師1名,福建省優秀教師7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名師65500名。創新建立“立達大學智庫”,加強省市校情研究,使壹批科研咨詢成果轉化為決策和教學。教師在科研項目數、科研平臺數、技術服務收入、授權專利數、社會服務等10多項關鍵指標上均居全省第壹。學校入選全國高職院校100名“雙師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