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17的科研保護政策會有什麽變化?

2017的科研保護政策會有什麽變化?

壹是關註研究保護的政策變化和動態信息。

同誌們也意識到保研政策的幾大變化:不分內保外保,不分專學,鼓勵跨專業申請,全國統壹制度增加了目標院校的自主權,保護了院校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壹味偏袒學生。這樣的政策看似給了所有學生壹個更公平的機會,提供了壹個“天高海闊任魚躍”的平臺,實際上卻創造了壹個更激烈的平臺。說白了,我基本不限制妳什麽,妳可以做,但是算了;這樣至少會在壹定範圍內重新洗牌。之前外保內保都很固定,大家面臨的威脅和競爭都比較小,保險研究真的很穩定。反正名額是我的,妳拿不走,妳100%保證。但這樣的政策本質上提供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對於壹些心理承受能力差、風險厭惡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壹種壓力。有些成績不是很高,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好,敢拼敢沖的同學,某種程度上也是壹種機會。所以,這些政策的變化,為屌絲的逆襲提供了可能。我帶學生每年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案例。

第二,善於讀懂高校公告中的灰色地帶。

此前,在保研或夏令營的公告中,明確要求四六級成績、211/985出身等帶有明顯歧視性的字眼。但是從2015開始,很多學校取消了本科背景的限制。今年很多學校不明確要求四六級成績,只要求英語好的。所以這些公告只要沒有說清楚,其實對於壹些本科背景不好的同學來說就是壹個機會。因為不知道意味著不是硬性要求,那麽至少我們可以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獲得同樣的機會。但很多學校對此不滿。去年和中央財經大學某學院院長談話時,他對這個表述有點生氣:之前要求所有本科都是211,要求六級;今年不需要全部。那麽就會出現入圍的學生多了,筆試面試會變得更加激烈和可怕的現象。這對那些本科非常優秀的學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當然也提供了壹個更加公開透明公平的機會。

第三,準確定位自己——把握代入感

很多同學都問過我:老師,感覺我本科不太好,成績壹般,但是可以拿到考研資格,但是真的不知道可以參加哪個夏令營。我想去上海投資嗎?相信有很多同學遇到這些問題:到底要不要下海投資;無論如何,把它們都嘗試壹下也不會有什麽損失。其實這壹點我並不認同。去年有個舉辦夏令營或者考研的男生投了,他也投了中華女子學院。應該有幾十個吧,最後我上了壹個很普通的學院。也許在同學心目中投入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別忘了,最後能不能成功,跟妳的專業知識和實力水平有很大關系。並不是妳增加基數,因為無論妳投入多少在壹些學校的水平上,妳都沒有絲毫入圍的機會,反而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各種各樣的擔心。這裏常老師建議投3-5比較合理。如何選擇機構?我認為以下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1.我是否符合目標院校公布的要求?

2.本科院校之前的研究生都去哪了?政策剛變,目標可以比以前高。

3.能找到目標院校的導師推薦嗎?

4.是否有其他重大科研成果等。

第四,合理擺放妳的硬件

很多同學都問過我老師,我成績不高,但是拿過很多獎。我能增加我的好感嗎?下面簡單說說妳的籌碼的重量和順序:

1.專業/班級/年級排名,記住壹定要有分子和分母。很多機構給出的公告形式都是top 10%、15%等等。這無疑是最重要的。是決定妳能否拿到考研保資格,目標院校是否讓妳入營的最重要因素。

2.英語水平:英語四級、六級、托福、雅思等。我在碩士讀的很多論文都是英文的,很多項目和會議都需要和英文打交道。英語水平決定了妳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導師,這當然很重要。

3論文、專利、競賽成果、創新項目等。這些東西的分量和妳達到的水平有很大關系。比如數學競賽選美二、三等獎,中國大學生模特大賽壹、二等獎;校級創新項目最多只能是錦上添花。絕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壹般省級和國家級綜合期刊的論文權重壹般。當然,如果妳有核心期刊,或者SCI等權威期刊,那就另當別論了。

動詞 (verb的縮寫)關於篩選過程

常老師還說,有的同學已經拒絕了進營通知,有的還兩手空空。那麽招生篩選的流程是怎樣的呢?壹般來說,大學篩選分為兩步:

1.初選,由研招處工作人員完成,比較直接;壹般學校會設定兩個內部硬性標準:比如年級前10%,六級460分以上;工作人員篩選的時候比較簡單粗暴,不符合這兩個硬性要求的就直接刷了。別的他們都不懂,更別說讀了。學生太多了。

2.最終選拔,經過第壹輪篩選,剩下的人的資料會交給學科負責人,壹般是副院長或者部門主任等。他們會有壹個稍微全面的判斷,最終確定招生名單。

第六,理性對待兄弟姐妹的經驗

很多同學特別執著於經驗可以理解,但是每天花太多時間研究經驗,問師兄師姐,就有點過分了。前兩天有個學生跟我分享了壹個經歷,對我說:常老師,雖然我知道看了經驗帖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幫助,但是他的反擊給了我信心,讓我感觸很深。常老師在這裏不是反對大家看體驗貼,而是理性看待。作為壹個有經驗的人,我知道我準備夏令營時的心態和狀態和我考上後完全不壹樣。經驗永遠說不出那種切身感受。只是對妳所做的輕描淡寫。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這個過程給每個人帶來的成長。所以寫經驗的人和妳現在準備的不壹樣。別人的成功不能模仿,只能學習。不要做下壹個,做第壹個就好。

七、良性競爭

老師,我同學太差了,排名比我高。他申請我申請的任何壹所學校。老師,申請了某個學校;老師,誰好像比我準備的更充分?跟他比不過怎麽辦?。。。。。這種事情每年都層出不窮。昨晚我聽到了壹個類似的案例。壹個學生給我發消息:老師,我否定自己怎麽辦?當時我哭笑不得。我以為發生了什麽大事。我壹問,原來她覺得有個同學比她強,準備的比她好。老師往往解決不了這種情況,只能給出兩個建議:

1.妳有很多競爭對手,所以放大妳的心,不要只看到妳的學校。

2.多關註自己的事情。妳沒有那麽多精力壹直關註別人。

3.只有“理性”和“冷靜”是牢不可破的。

八、關於“模板”

昨天下午,壹個學生讓我修改模板。看完之後就不想再看了。作為老師,關於這個框架的文章太多了,當時特別反感。第壹個學生用的時候感覺還不錯,第二個第三個還可以。但是二三十再用的時候,估計十個人都想吐。大家大概都知道,考研英語,只要看到壹個模板,立馬0分;但是,我們學生自己寫語句好像沒有別的辦法,就是找模板。這本身是沒錯的,但是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加工,結合自己的優勢,就是原版,連文字都壹樣,這無疑是壹個很棘手的承諾。研究生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壹定要通過自己的加工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九、關於專業基礎、專業思維

大家很容易忽略這壹點。我和很多專業第壹的同學聊過。985排名第壹的專業聽起來很恐怖。但涉及到具體的專業思維和深度,幾乎是壹無所知。當然,度過大學時光的同誌們都心知肚明。但是,對最終的研究起決定性作用的,可能是妳這三年積累的專業思想深度和學術背景。我在這裏強調,不能只關註形式上的東西和各種包裝,也不能忽視本質的東西。壹定要打好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形成自己的思路,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很重要。知識固然強大,但要達到壹定深度才能發揮出來。

十、關於輔導班的必要性。

輔導班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保險研究培訓可能就像當時買保險壹樣沒必要。隨著保險研究越來越成為壹種趨勢,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實有點像留學。不是我們做不好,而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同時在選擇自己理想的院校時也能更好的規避風險。最後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