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馬上就要畢業了。我不太喜歡我的專業。現在在壹家小公司實習。我想畢業後我會去的。我覺得挺痛苦的。我該怎麽辦?

我馬上就要畢業了。我不太喜歡我的專業。現在在壹家小公司實習。我想畢業後我會去的。我覺得挺痛苦的。我該怎麽辦?

妳可能看過這個新聞:壹個美國家庭請了壹個玻璃清潔工,他竟然是心理學碩士!他自己開了壹家公司,既當老板又當工人。壹個心理學碩士去開了壹家保潔公司,這種情況在美國是存在的,類似的案例在今天的中國並不少見。大學生回鄉賣雞蛋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專業與職業的矛盾在這種強烈反差下愈演愈烈。如果仔細環顧四周,有多少人陷入了專業與崗位不符的困惑?

職業定位,知己+知彼。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妳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性格嗎?

壹項調查顯示,在填報高考誌願時,42%的被調查者按照自己的主導意願選擇專業,26%聽從父母的決定,其余32%聽從老師的意見或服從分配;當被問及“如果有重來的機會,妳會如何選擇”時,52%的人表示會選擇另壹個專業。半數以上的人投了反對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在做出人生第壹個重要選擇的時候,妳對自己的興趣和要學的專業了解多少?

徐先生畢業於上海某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他說:“我當初填專業的時候不知道它到底是幹什麽的,但是到了大學才發現它很有意思。我現在做的是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工作。可惜,當初要是選對專業就好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壹個首要原因就是家長的專業興趣意識淡薄,直接導致孩子進入高校後發現興趣和專業無法融合。在壹些國家,很多家長在孩子高二的時候會咨詢專業機構分析孩子的性格,幫助孩子確定職業偏好。"

學生站在選擇未來職業道路的十字路口,父母的人格導向意識很重要。同樣,對於處在選擇職業方向邊緣的各行各業的人來說,在找工作或跳槽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性格偏好。

什麽工作適合妳?是性格和職位的最佳匹配。

專家建議,在選擇職業方向時,要充分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性格和將要選擇的專業,選擇正確的方向,以降低職業“毀約”率。否則,既浪費妳的時間和精力,也浪費妳的教育資源。

找工作的時候,妳知道妳的專業能做什麽嗎?

從人力資源專業領域來說,我們主張大學生在大二開始實習、做家教或者做其他工作,主要是接觸社會;我大四會去公司實習,了解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

如果學校能盡快給學生就業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工作的細節,對他們以後確定具體的職業方向會很有幫助。

相對於職場上的具體工作,大學裏的任何專業都是壹個很寬泛的概念。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僅在市場方面,職位細分為調研、產品定位、客戶溝通、宣傳品制作等類別,每個具體工作在職業素質、性格匹配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專家提醒:大學生應該通過實習和學校的壹些就業指導,了解多方面的專業細分,知道自己的專業最終能做什麽,這樣在找工作的時候才能更準確的定位自己。

職業救濟:尋找交叉點

科研專業→不用擔心。

旁白:陳小姐,生物工程專業,作為生物專業的理科生,本科,女,等原因,找工作很有限。生物是科研專業,剛考的時候分數還挺高的。但是如果不打算繼續讀碩士博士,走研究型的道路,找工作會有點麻煩。我對生物感興趣,我想做壹些和我專業相關的事情。我已經提交了幾份簡歷,但是我不是很滿意。現在手裏的幾個Offer和我的專業關系不大,工作還沒落實。

專家建議:既然知道自己的興趣,就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專業。相對於壹些熱門專業,這個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但是不要著急,靜下心來慢慢找。陳小姐的情況是最難以忍受的。看到別人已經決定了,她也在匆忙中做了壹個倉促的決定。同時要多註意和師兄師姐溝通,了解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必要時鎖定為重點突破目標。平時可以經常查閱壹些本專業的網站,或許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冷門專業→尋找專業和行業的交集。

旁白:張小姐,我是學歷史的。畢業後,除了當老師,恐怕不會有什麽真正的專業工作。我試著申請壹些管理職位,但是沒有任何消息。我覺得文科很多專業都可以交流,但是到了文秘工作,別人會先找中文專業;編輯記者和用人單位大多招新聞專業或者有經濟學等其他專業背景的。我不知道我現在能做什麽。

專家建議:專業就業形勢不是很好的畢業生,建議盡量找與其他行業的交集。張燦小姐試著在出版社工作。其實很多行業都有需要歷史人才的地方。關鍵是妳有沒有探索過它們。再比如哲學專業。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哲學和心理學有很多相似之處。哲學專業的人也可以從事人力資源工作。

“我好像跑偏了”→用階段目標規劃職業生涯。

旁白:徐老師,我的專業是計算機技術。我在找工作的時候,意外得到了壹家世界知名跨國公司的Offer。當時覺得待遇不錯,品牌響,就走了。但是因為我不是IT公司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維護電腦,做壹些沒有分工的事情,所以我成了壹個不折不扣的後勤人員,我原來的專業基本沒什麽用。IT行業是壹個快速變化的行業。如果長期離開專業崗位,很快就會被這個行業淘汰。現在很矛盾。

專家建議: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職業目標。徐老師既然進入了非IT行業,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定位。從事IT行業的人分為兩類,壹類是專業IT人員,壹類是IT相關人員。專業IT人員向專業技術崗位發展,IT相關人員向職業經理人發展。在職業分類上,HR們只用“職業群”這個詞而不用“職業”,因為任何職業都有很多細分,所以職業選擇要開放,不能只盯著壹兩個崗位,這樣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因此,建議許燦先生發展成為壹名信息技術經理。

在校學生→用實踐經驗彌補不足。

旁白:徐老師,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填報誌願的時候對這個專業不太了解。直到上了大學,他才很喜歡,但對電腦很感興趣。

我平時會找壹些這方面的書,也幫學校和網吧做了壹些網絡方面的事情。後來通過學校找到了壹家網絡工程公司實習。雖然我是學熱能的,專業課成績也不差,但是對專業還不是很了解。書本上學的東西,其實很膚淺,對現實用處不大;經驗是最重要的,學的再多也不如看著實際做。

專家建議:大學時明確興趣的朋友轉行相對容易。可以通過旁聽課程,找公司實習,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找工作的時候,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是HR更看重實踐而不是書本知識。在學校學習期間盡快彌補自己專業的不足,等畢業了想轉行就容易多了。

勞動人民→從內部尋找資源轉移。

旁白:王小姐,某公司公務員。我是中文系畢業,後來在公司做秘書。但是工作兩年後,我發現我越來越不喜歡這份工作了。相反,我對標記非常感興趣,想做壹些與之相關的事情。我申請了幾家公司,很多都認為我沒有市場經驗,沒有錄用我。現在對自己的職業方向很迷茫。

專家建議:工作幾年的人如果有轉行的想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盲目決策的成本會更高。經過慎重考慮,妳可以先在我們公司內部尋找機會。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內部轉崗更合理,因為公司更了解員工,大家都很熟悉,會考慮給妳壹些機會。所以,如果王小姐的公司有市場部,可以利用各種機會與這個部門的員工交流,了解他們的具體工作內容,為自己的轉行創造條件。因為如果壹個公司從外面聘請壹個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和專業背景的人,成本和風險會比較大,大部分公司都不會。

其實對於任何求職者來說,都不存在絕對的專業對口和不對口;任何有專業背景的人,只要學會尋找交叉點,根據人生每個階段的具體情況,建構自己的職業路徑,打通職業選擇,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