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昆山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14個街道黨工委、7個辦事處、147個社區居委會、854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成員)。其中,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人員占總人數的17.56%;31-40歲占28.22%;41-50歲占39.34%;50歲以上占14.87%。從學術水平看,研究生3人,占0.35%;本科有111,13%;具有大專學歷的有344人,占40.28%;具有高中學歷(含職高)的有189人,占22.13%;中專學歷46人,占5.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59人,占18.62%;小學畢業的有兩個,占0.23%。從社區工作年限來看,1-5年的有345人,占40.4%;6-10有274人,占32.08%;11-20年有149人,占比17.45%;20年以上的有23人,占2.7%;此外,沒有以往社區工作經驗的新員工有63人,占比7.4%。
二、昆山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主要成就
近年來,在XX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發展迅速,社區幹部聘用機制不斷優化,社區管理考核體系逐步完善,社區幹部工資福利待遇穩步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具體表現在:
(壹)領導高度重視,進壹步加強。在城鄉壹體化進程中,各區鎮都非常重視社區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越來越認識到社區的地位和作用。第壹,完善組織,下發文件。各區鎮都成立了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管理和考核的相關文件,明確了社區幹部隊伍,強化了社區幹部的聘用機制、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今年5月,市政府出臺了《XX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社區建設和管理。二是創新機制,規範運作。各區鎮按照組織法規定,合理配備社區幹部,采取選派大學生“村官”、公開招聘選拔、擇優錄取等方式,不斷引進優秀人才到社區工作。2015起,陸家鎮嚴把社區工作者入口關,采取“凡進必考”的選拔機制,同時出臺社區管理考核標準對社區工作者進行考核。三是加強學習,開闊視野。華僑經濟開發區每年組織社區幹部參觀學習先進的社區管理經驗,舉辦村、社區幹部新加坡培訓班,不斷優化工作理念,拓寬工作視野。四是強化保障,落實資金。市鎮財政全額保障社區幹部的人頭費、辦公費和社會管理費。特別是XX區農民拆遷小區、居民小區、管理小區的物業管理費也有補貼。2015年,花橋經濟開發區、千燈鎮、陸家鎮物業管理費財政補貼分別達到10萬元、800萬元、300萬元;玉山鎮門衛和開發區自管社區的經費也由市、區、鎮財政補貼。
(2)社區管理體系進壹步規範。規範社區管理是紮實推進社區建設、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的基礎。我市在規範社區管理方面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壹是加強考核。在社區建設方面,各區、鎮、街道都加強了對社區幹部的管理和考核。巴城鎮、陸家鎮成立社區管理辦公室,出臺考核標準;漳浦鎮在參照村考核標準的基礎上,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文件和考核規定;千燈鎮參照事業單位考核規定考核社區幹部;玉山鎮、周氏鎮街道(辦事處)結合實際進行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終考核。二是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小區管理的難點是小區物業管理。通過壹段時間的努力,全市社區物業管理形式多樣。市場運作。千燈鎮、陸家鎮采取市場化運作,由專業物業公司運營。陸家哨村社區還成立了治安聯防隊,除了加強門衛的治安工作外,還用來在社區巡邏。自我管理。在市場經營不理想的基礎上,花橋街道、曹安街道成立了物業管理小組,充分發揮樓道長、居民的作用,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玉山鎮街道成立了物業管理中心,負責自管小區和分散住戶的物業維護。加強社區環境衛生。加強對小區保潔員的考核和監督,確保小區環境衛生,使小區環境衛生不斷亮化、凈化、美化。加強外來人口管理。結合昆山外來人口多的實際,充分發揮五位壹體綜治辦的作用,進壹步加強外來人口管理。正如心街面對約1.2萬外來人口,在維穩、衛生、計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確保社區管理有序。
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3)隊伍建設機制進壹步完善。隨著社會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優化也被提上日程。目前,我市各區鎮社區幹部的主要來源有:壹是部分優秀村幹部在撤並建村後充實到社區幹部中;二是組織選派的機關、街道優秀幹部到社區服務;三是公開招募壹批高學歷、有壹定工作能力的人才加入社團隊伍;四是吸收部分勞動年齡的下崗人員到社區工作;第五,重新聘請壹些有經驗、熱心的人協助社區管理;六是鎮街安排的壹些臨時工。
(4)社區幹部工資福利穩步提高。本次調查的鄉鎮和社區中,2015年,花橋社區正職幹部收入約為10-12萬元,比2015年增加4萬元;千燈各社區首席幹部收入約9-65438+萬元;漳浦鎮各社區首席幹部收入8萬元左右。從玉山鎮社區幹部年收入的演變來看,城區社區幹部年收入2065、438+05年在8000元以上,2065、438+05年在2.5萬元左右,2065、438+05年在6萬元左右,壹般在4.5萬元左右。總體來說,我市社區幹部的待遇高於上海、杭州等地區。
三、XX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構建和諧的城鄉社區,特別是新型農村社區,是推進城鄉壹體化進程中必須探討的新課題。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壹)管理體制需要進壹步合理化。在調查中發現,全市各區鎮社區管理體制存在多種模式,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幹部隊伍的協調健康發展。第壹,自定管理模式。金溪鎮政府下設金溪街道辦事處,轄三個社區。街道主任兼任上塘、下塘社區書記,街道副主任兼任社區主任。千燈鎮實行社區管理、社區帶社區的管理模式,如千燈社區(未經市政府批準)管理古鎮、中寨等4個經市政府批準的社區;陸家鎮成立社區管理辦公室,負責社區管理和考核。二是街道管理的社區模式。張浦鎮實行“兩級政府(街道辦)、三級管理(社區#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端#)、四級網絡(社區工作站)”的模式,社區管理全部與街道捆綁;開發區、花橋經濟開發區、玉山鎮、巴城鎮、周氏鎮的社區都由街道管理。三是鎮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乳玉山鎮的村改社區由鎮新農村辦管理,其他沒有街道辦的區鎮基本由鎮民政辦管理。
(二)社區幹部的職級需要進壹步明確。調查發現,全市各區鎮社區書記、主任隊伍不夠統壹。金溪、周莊鎮社區書記、主任享受副股級;漳浦鎮享有正庫存水平;陸家鎮、澱山湖鎮享受科級副職,個別科級享受正科級;千燈鎮指事業單位官職;玉山鎮各街道社區書記、主任享受街道中層專職職務;華僑經濟開發區社區書記、主任的職級不確定,但考核中享受的待遇在副職和副職的平均水平之間。由於職級不統壹,各鎮經濟條件不同,各鎮社區書記、主任、委員的工作狀態差異很大。千燈鎮、花橋經濟開發區工資獎金超過65438+萬元;玉山鎮社區書記、主任工資獎金6萬多元,壹般社區幹部4.5萬左右。金溪鎮的社區幹部待遇比較差。社區書記、主任4萬多,壹般幹部2萬多。
(三)社區評估機制需要進壹步完善。目前,全市各區鎮對社區幹部的考核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主要有四種考核方式:壹是參照事業對合同制人員的考核;二是參考村幹部考核;三是參照事業單位正副職考核;四是街道組織人員對社區幹部進行月度、季度、半年度、年終考核,同時召開居民代表會議,聽取社區幹部述職。
(四)村幹部和社區幹部的任期需要進壹步掛鉤。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拆村建房或村改居的過程中,更多的村幹部工作轉移到社區。有的村書記、村主任兼任社區書記、社區主任,有的村主任兼任社區副書記或副主任。根據組織部門“村支書達到15後退休滿20年享受事業單位待遇”的相關規定,壹些長期擔任村主要幹部但未達到組織部門規定年限的同誌有壹定疑慮。比如金溪鎮下塘社區主任,上任前做過三年村主任,12村書記,兩年會長,三年街道辦副主任,六年社區辦副主任。目前,我市尚未出臺村幹部和社區幹部相對工齡的文件。
四。建議和對策
近年來,在城鄉壹體化進程中,社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優化社區幹部隊伍,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已成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關鍵。因此,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1)優化社區幹部隊伍,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優化社區幹部隊伍,不斷壯大社區工作力量,是提高社區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關鍵。面對現實,要突出“三個結合”:壹是優中選優與資格認證相結合。隨著社會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社區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建議市組織部、人社局、民政局和各區、鎮、街道制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公布招聘標準,選擇方式和程序;對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並進行取得社會工作者證書資格的認證。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初級每月增加工資100元,中級每月增加工資300元,高級每月增加工資500元。在公開招聘中,具有資格證書的人員優先參加競爭。同時,鼓勵企業優秀人才和機關事業單位管理人才參與社區崗位競爭,擇優錄用,讓有能力、有實際、有用的人才充實到社區,增強社區的工作實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短期培訓、學歷教育相結合。依托市委黨校和昆山各類社區培訓,開設專業課程,邀請知名專家,鼓勵在職社區幹部參加學歷教育和專業教育,同時分階段開展短期培訓,組織參觀學習,掌握理論,開闊視野;此外,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為民服務、爭創壹流意識,切實提高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的能力,逐步提高社區幹部的軟實力。三是考核與監督相結合,民主評議,拓寬上升空間。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理念。吸收部分熱心社區工作和業務指導部門的退休人員組成社區建設督查組,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的監管;在廣泛調查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出臺了對新型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的評估或實施意見;深入推進“民主評議”“述職述廉”制度建設,實行社區居民代表評議、社區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議方式,對社區幹部進行“德、能、勤、績、廉”綜合評議。完善激勵機制,拓寬上升空間。對工作業績優秀、居民滿意的幹部給予壹定的提升空間,參照組織部門出臺的村官管理辦法,優先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或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對考核不合格、居民不滿的社區幹部,實行“壹勸兩勸”、直接辭退臨時工、淘汰等制度,打破社區幹部的“鐵飯碗”思想,不斷增強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
(2)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在新建農村社區或拆遷住宅區的過程中,要遵循社區居委會相應的法律。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科學劃分社區區域,合理定位社區功能,有效整合社區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因此在工作中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第壹,力求社區定位的合理性。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區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要體現轄區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按照和諧社區建設的標準體系,合理配置社區的管理、服務和資源要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的作用。第二,區域劃分力求科學。新建的大型居住區,要根據人口規模和面積大小科學劃分社區,形成更加合理、易於管理的社區網絡,避免出現社區管理的現象。第三,社區發展力求前瞻性。在地域關系清晰、地域範圍明確、無重疊歧義的基礎上,努力構建社區服務完善、社區環境優美、社區文化繁榮、人際關系和諧的和諧生活,實現地域資源的* * *建設、* *享受、* *居住。
(3)加強資金保障,完善審計機制。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出臺了壹系列文件,明確了社區建設資金支付渠道比例和社區工作經費分配辦法,調動了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但是,隨著社會事業的發展,社區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建立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確保社區建設的資金落實並逐年增加。壹是完善審核機制。建議市編委根據街道所轄區域大小實行定員、定崗、定編,市、區、鎮財政給街道負責人和辦公室撥付足夠的經費;根據昆山外來人口較多的實際,社區工作經費為每百戶常住人口15000元,並逐年增加暫住人口經費。二是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建議市、區、鎮財政每年設立社區創新項目和社區公共服務產業(公共服務項目孵化、社工培訓、中介機構培育)資金,對具有福利性、經營性的社區服務項目給予壹定的保障和支持。三是完善財務審計機制。市、區、鎮財政每年對下撥的資金進行審核,確保各類資金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