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詩歌創作可分為金兵入侵中原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表現個人生活情趣的纏綿山水作品,清麗明朗,詩風鮮明,典故少,清新喜人。以“墨美”(意為不求色)為前身。)惠宗欣賞詩歌。南遷後,由於國家的滅亡和顛沛流離,在安史之亂時經歷了與杜甫相似的經歷,對學習杜甫有了更深的認識,改變了詩風,轉而學習杜甫。與江西詩人不同,他只是從文字入手,而是將自己的經歷與國家的命運融為壹體。他寫了許多感情深厚、趨於陰郁、悲壯、慷慨的詩歌,成為宋代研究杜甫最成功的詩人之壹。
陳與有交往,但的《江西詩社宗派圖》未列陳。宋代也有人說他崇拜陳師道,但大多數人認為他更接近杜甫。元代方回在《應隋》中稱杜甫為江西詩派始祖,與黃庭堅、、陳並稱江西詩派“三家”。陳不是江西人,他的詩是經過錘煉的。雖與陳師道有相似之處,但重意境,善畫,與黃庭堅善用典拙大相徑庭,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陳的詩是最接近杜甫的詩。比如《登嶽陽樓記》之壹,《巴秋之書》,《有情有詩重登嶽陽樓》,《夜之外》等。,氣勢磅礴,感情豐富。五言律詩,如《雨》、《除夜》兩首,善刻清峻。五言古詩和謝靈運、柳宗元的類似。比如《真池上夏集》中間寫的風景:“魚遊水底,鳥留林中。說起下午的魚日館,樹影都在壹時。.....微波爐喜歡搖人,它在等它。”仔細觀察使語言起作用。七言絕句重在意趣,風格清麗婉約,如《張貴臣墨梅五絕》、《春日二首》、《中牟路二首》等。,通常都很有新意,耐人尋味。
陳還擅長寫詩。《臨江仙》中“杏花薄影中,簫聲至天明”“桃花開時”等名句,都為人們所傳誦,胡載、黃□等人也對他評價甚高。總的來說,他的詩具有典雅美。
《陳余壹集》原為其學生周逵所編,卷***10,早有佚失。至元年(1190),註簡齋詩30卷(附《五竹詞》1卷),四部本相應影印,並增補《陳簡齋詩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集》是以為藍本的。朱敦儒,本名,字真,號延河,又名沂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宋代著名詩人,河南(今洛陽)人。他經常說梅花,不與人爭。在靖康、建言年間,他隱居在家鄉,寫了許多描寫洛陽自然景觀和風景名勝的詩。
早年,朱敦儒自詡理想遠大,兩次舉薦他為學官。紹興二年(公元1132),朱敦儒被舉薦到朝廷,說他是壹個博學的學者。高宗於是任命他為右狄公郎,並命肇慶府督促他到臨安工作。敦如仍然不肯受命,在所有親友的勸說下,對方帶著信應了下去。到了臨安,給了壹個進士出身,壹個省正字為秘書,再壹個兵部郎官,遷到浙東路兩處,養些刑監。後被右諫臣王博彈劾,於1149年與主戰派李廣等人壹起被罷官。不久,尚書請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成為邵青的壹名幹將。
朱敦儒最大的貢獻是他的文學創作,他的文字流暢、清新、自然。其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豐富多彩,別具匠心;中年詞風激昂大方;隱居之後,明清詞風婉約流暢。因為家裏有錢,早年住在洛的時候,經常嫖妓,遊覽洛陽的山山水水。在他後來的文字中,曾經對這種浪漫幸福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在《雨中花》中,他寫道:“故國當年傲,在園上射麋鹿,長散步。對,郁郁蔥蔥,赤縣神州。美好的時光有空過嗎?贏的朋友在壹起。遊宜川雪夜,洛浦花朝,湛端狂遊。”在《臨江仙》中,他寫道:“在西都(洛陽)長大,天天唱著歌不記得流年。花睡在餐廳裏。乘風遊二房,得雪跨三川。”詩中提到的伊川、洛浦二石(嵩山太史峰、少師峰)、三川(沂水、洛水、黃河,泛指河洛之地),都是洛陽地區的名勝。“我是清山水郎,我又懶又懶。玉塔金闕歸,梅花醉洛陽。”通過這些充滿激情的文字,把他的輕浮和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戰派壹邊,他的話具有現實意義。他著急的時候,又氣又亂。“中原何時亂?”傷心難過,很感人。晚年過著閑適的生活,詩歌中充滿了消極的思想和詩酒的頹廢情調。與北宋末大多數詩人相比,他在題材開拓上做了很多努力。除了憂時、憤懣、閑適之外,還有宮怨、遊仙、諷世的作品。他後期的詩歌,語言清新、明朗、自然,常用普通口語入詞。從整體上看,他的詞風是曠達的,壹掃嫵媚溫婉之氣,承蘇軾而變,自成壹家,在當時詞壇占有獨特的地位。朱敦儒著有《延河老人詩》,已失傳;今有詞集《木刻歌》,又名《太平木刻歌》。傅芝柔(1084 ~ 1156),洛陽(今河南)人。畢孫。秦宗景康之初是書生出身,除了秘書。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左郎》書。三年間,除禮部外交大臣外,住壹屋,勸大夫(卷二十四、二十五)。四年後,他向樞密院建議並簽署了壹本書。紹興元年(1131年)改知樞密院事,為呂壹、秦檜所諱。過了幾個月,他罷課,推薦了臨安的洞宮。了解衢州。12年,我坐下辭職(同書144)。二十六年(同書175)卒,享年七十三歲(參考《古籍整理與研究》第六期對宋六首詩生卒年的考證)。《宋史》已流傳於37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