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181226沙盤咨詢記錄1我的疲勞來自哪裏?

20181226沙盤咨詢記錄1我的疲勞來自哪裏?

2018年底,我剛從南極旅行回來,繼續參加邵偉組織的沙盒團活動。還好我成了幫手,坐在我對面的顧問是李秋。

在邵偉的要求下,我們在非常常規的寒暄之後直奔主題。我的求助問題是為什麽2019壹想到開工作室或者承擔責任就覺得深深的累!我是害怕承擔責任,還是更渴望像風壹樣自由?是旅行後的疲憊感影響到了現在的我,還是心中未解決的矛盾影響了我繼續前行的步伐?

邱的咨詢步驟很明確:打招呼——了解求助者的問題——用沙盤引導自我探索——陪伴和記錄——我的沙世界結束後確認並驗證是否需要調整——詢問並引導沙盤的核心問題(道路的意義、自我形象、的意義、彼此對話等。)——終於允許我以混亂不確定的方式繼續自我探索。等壹下。

邵偉事後提醒咨詢少了兩個關鍵步驟:給沙盤命名(我的沙盤名字是我想要的,自由光明)——征求來訪者的同意,咨詢師給沙盤世界拍照。

以上是我搭建的沙盤世界,我的自我解讀是我南極之旅回來後,在內心感知和發現的當下狀態。那條又寬又長的路,看起來像是水和陸地,實際上是我在南極的壹張照片,水面上全是浮冰。這條路又長又寬。有人在劃船,有人在賽馬,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

而那許多人,其實就是我在旅行中看到的各種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城市、不同狀態的人,他們在生活中處於壹種自我討論的狀態。

其中壹個老太太是我的親生母親,因為我現在的迷茫和狀態跟她有很大關系,我還在考慮融入。還有壹位抱著嬰兒的母親。我投射出以前的自己,因為女人是弱者,母親是強者。正是因為孩子的壹些問題,我才踏上了心理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道路。最後,我確定自己像壹個漂亮的女孩,是現在的自己。我想開得更漂亮,我不再害怕被傷害。

每個人都朝著自由女神像的方向前進,在自己的心路歷程中成長,或快或慢,或近或遠。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這也反映了我的觀察和心路歷程只是紅塵寂寞之旅的感覺。

圖中最有爭議的是自由女神像及其背後的陽光凈土。最終目標是誰?這是大家無法理解的。為什麽每個人的目標是自由女神像,而妳的目標是凈土?就我的解讀而言,我心目中的目標是陽光普照的凈土,自由女神像是進步的重要裏程碑,相當於壹個財富自由、生活自由的世俗目標。是這個世界想要通向凈土的目標,每個人都能看到,感受到,但不是終極目標。可能有人把它當做終極目標,而我認為終極目標就是心無旁騖、陽光燦爛慈悲的凈土,也就是我題目中“心在哪裏,哪裏就光明”的含義。有人認為這是矛盾的。妳可以直接去心靈的凈土,根本不用跑到自由女神像。而我覺得妳只有到了之後才能超越。只有達到財富自由、生活自由的高度,才能超越對財富、名利的渴望和執著。就像有人說妳低調,如果妳的生活不能隨時隨地的高調,妳不能說妳低調是因為妳不能高調;比如很多人說自己看透了紅塵。如果他們從來沒有機會閱人無數,也沒有機會進入紅塵,他們不能說妳看透了紅塵,或者只能說妳是在逃避紅塵。做不到就要說我不要,所以我覺得他們並不矛盾。

最後,按照他們的要求,我把自我形象放在了自由女神像的位置上,或者把自由女神像和我並排放在壹起。我試著去做,感覺到了。我明明知道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但那只是我通往凈土路上的壹個裏程碑。

我在秋季咨詢期間的感受、步驟和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雖然我看到她的目光不時轉向邵偉尋求幫助,但我也感覺到她在和我咨詢的過程中忙著做筆記,並沒有全心全意地和我聯系。也許是因為我更了解她的能力和經歷,所以我並沒有太在意這個小瑕疵。我只是想通過我們的聊天來澄清我內心的疑惑。也許我可以在沙盤創作和咨詢聊天中自己找到答案。

最難受的地方是1。在要求我找到自我形象,和自由女神像對話,或者自由女神像會對我說什麽的中間,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給我或者主導語言不夠開放準確,引發我思考;2.她咨詢的目標不是我內心的疑惑,而是我構建的沙世界,而我的沙世界裏有很多細節是她沒有註意到也沒有問的,比如為什麽馬是從陸地開始,然後轉移到陸地和水。比如凈土花邊上插的最後兩片綠葉是什麽意思?比如為什麽沙界只有我媽投影,沒有我爸老公孩子?例如,為什麽有孩子的父母離自由女神像更近?為什麽沙集投影成我媽離女神那麽遠?等等,雖然邱最終意識到對沙界的解讀並沒有和開始咨詢的問題達成* *理解,她已經無話可說了,我的語言反復提到我的南極之行和現在的沙界有關,卻讓她明白我是急於分享我的南極之行,而不是現在的沙界,主觀判斷我是在逃避或者跑題。其實真相是,南極之旅是下沙世界的前身,他們是進步的。我的心路歷程是壹步壹步來的。沙世界來自→南極之旅的自我認知來自→密山小姐課堂上自我夢想的沖突來自→2065 438+08我的沙龍的成功經驗讓我在2019開始規劃工作室的運營。(可惜沒人看到這個(?))

在我們的討論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讓我感覺我們分開不到壹個月,沙盤組成員的成長真的非常明顯。嚴玲的演講讓我刮目相看。至夏的問題仍然是智慧,而盧漢的問題仍然是我心中最多的。邵偉的領導技巧變得越來越冷靜和沈著。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喜悅,尖銳的問題和攻擊性。強,比別人更有殺傷力,更能引發我的思考和情緒,但是當她的問題更籠統更主觀的時候,我們的交流就會有不同的頻率差異。她想把她痛苦的頓悟復制到我身上。當她認為我沈迷於不合作時的利益,她不想面對。我感覺她太主觀了,無法判斷和投射自己。她不再以訪客的身份依附於我,她要我按照她的要求做出改變。我們之間的聯系斷了。

面對他們的爭論:應該給遊客的問題來個殘忍的絕招還是加個梯子?應該讓來訪者慢慢來,還是直接切開傷口,強迫她極度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我個人很反感心理咨詢師主動過度治療。我還是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成長節奏,沒有人能代替她做決定,而且下狠手的前提是心理咨詢師有能力治愈和包紮,而不是說來訪者不能面對是因為她在逃避問題之類的。

在這次沙盤咨詢中,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咨詢師跟著來訪者走”、“咨詢師中立客觀”、“心路歷程是英雄之旅”、“尊重來訪者的節奏,慢慢來”、“知行往往有十萬八千裏之差”、“學以致用才有用”的真諦。& gt?& lt?)。

沙盤輔導結束後,我依然繼續在腦海中整合自己的內心世界,比如“真我與假我的區分與融合”、“人格分離的自我模式的調整與接納”、“如何找到鏈接真我的方法”、“我的疲勞感與無力感從何而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