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教育兒童的原則。
第壹,要有自我需求的習慣。有些父母太愛孩子了,學習的進度,生活的整潔,都是父母督促的,甚至是父母做的。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學習甚至生活都會壹團糟。這種教育不是愛,而是讓孩子養成依賴感,永遠被別人照顧。所以要讓孩子形成自我需求的習慣,就是讓孩子對自己負責,培養孩子獨立,懂得照顧自己。
第二,要有尊重和接納的品格。這在人際關系密切的現代社會尤為重要。有了接納的品格,才能虛心接受老師、導師、同齡人的教導和建議,尊重他人,接受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存在,而不是為所欲為,為所欲為。有了這種和諧接納的性格,才能與人處事。古德溫?寬容是第壹處事方式?尊重和接納的品格是寬容的培養。
第三,要有識果因理的知識。有了這樣的知識,孩子就能時刻關註自己的善惡行為。如果妳清楚地知道果實,孩子就會知道所有的言行都必須由妳自己來承擔。如果妳清楚地知道水果,他會明白嗎?不為惡,不為善?知道如何從惡變善。父母不用擔心孩子被培養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錯方向。
第四,要有感恩和說好的美德。培養孩子表達感激之情,口中常說好,心中常存感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體會到別人的付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懂得報恩。壹個懂得感恩,會說好的人,壹定是知足的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註意自己的言語、態度和方法,要親切嚴厲,要有耐心。如果不把孩子束縛在壹個框架裏,他們可以盡最大努力發展自己。孩子懂得謙虛,善良,感恩,修正自己的身心,這才是教育之道。
?殺了畢?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
說起曾子,有些人可能知道他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之壹。這個經典的故事記錄了發生在他家的壹件事:有壹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哭著走了。他的妻子告訴孩子不要鬧,並承諾回來後為他殺豬。看來她不打算遵守諾言了。因為她回家後,看到曾子真的要殺豬,馬上制止了:專門逗寶寶玩。?曾子說?今子欺之,亦教子欺之。壹個母親欺騙她的兒子,不信任她的母親,而不是成為壹個成年人。?說完?然後煮?。
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卻展現了古代聖賢、龍子以誠為本、手把手示範的品格。由此聯想到現代父母對未成年人的誠信教育。孩子幼小的心靈是純真無邪的。壹張白紙可以畫出更好更美的圖畫。誠信從娃娃抓起,就是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不說假話,對別人有禮貌,借的東西要還,助人為樂等瑣事。君子三代。現在的孩子再過幾年就要步入社會了,他們的信用意識將直接影響到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活狀態。所以,誠信從孩子開始,就像蓋樓之前先打好基礎壹樣。
那麽如何做好孩子的誠信教育,我覺得首先要從家庭教育入手。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父母誠信與否對孩子至關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言行。所以,家長要考慮自己是否誠實,用良好的言行去熏陶和引導孩子,做好榜樣。然而,據壹項調查顯示,77%的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行為?什麽事?說話算數?很多孩子認為父母在誠信方面做得不好。父母的行為對青少年的誠信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壹旦父母在生活中不講誠信,言行不壹,就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誠信意識。
現在很多孩子的家長片面追求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有的家長甚至誤認為孩子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可改變的,所以不在乎,只是隨波逐流,做什麽都行;更有甚者,壹些家長本身就缺乏誠信,認為自己的孩子圓滑世故,這樣到了社會就不會吃虧,以至於刻意教孩子玩世不恭,圓滑世故。這些誤區對正在成長求知的孩子非常不利。有的同學在學校講誠信,守承諾,但在家裏卻無人問津,甚至?入鄉隨俗?把在學校裏接受的誠信教育拋在腦後,有些學生和父母玩得很開心?感應?在它之下,壹步步變得圓滑;更多的時候,壹些家長親自?示範?隨便對孩子許下承諾,信口開河,讓孩子在壹次次的失望中漸漸學會了食言,同時也失去了天真可愛的童心。
要要求孩子誠實,父母首先要誠實。作為父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長大後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但是,有些人沒有以身作則。這就好比古人說的:子不教,父有罪。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道德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有些孩子因為大人的不良影響,學會了撒謊。父母出軌,孩子就不會忠誠老實。很難想象壹個見風使舵、諂媚的父母能培養出壹個真誠、言行壹致的孩子。
針對家庭教育的現狀,我覺得現在有壹部分家長有必要回顧和了解壹下?殺了畢?這個故事。記得英國教育家斯潘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善良產生善良。?是父母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也是誠信教育的重要原則。父母不守信,言行不壹,即使以後說得再漂亮,孩子也不會服氣。尤其是父母在對孩子做出承諾之前壹定要三思,壹定要做到對孩子的承諾。如果不能履行,要及時向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進行自我批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原諒,事後妳也要努力履行承諾。如果父母不信守承諾,壹次又壹次,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認為父母說的話不能算數,漸漸的也會這樣。曾子沒有欺騙孩子,還培養了他們守信用的品德。就是這個原因。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壹個講誠信的民族。孔子有句話:不守信用,不知所措。誠實是我們國家和我們生活的基礎。這個優良傳統不能丟。
青年學生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實現。他們渴求知識,具有模仿性和可塑性,此時所接受的知識和教育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壹生。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不僅僅是父母、老師,每壹個成年公民都應該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誠實守信,為未成年人樹立良好的榜樣,營造誠信的氛圍,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