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洪水。1954江淮大洪水,1950以來全流域最大洪水。
7月,江淮上空有壹條西南-東北向的、靜止的、移動不大的切變線,西南渦沿此線不斷東移,造成我省7月出現5次大範圍降雨過程,暴雨集中。暴雨路徑從淮南山區開始,向西北方向推進到鴻儒河、沙英流域,其中:新縣熊家河站月降雨量990.2mm,商城縣朱元站月降雨量921.8mm,固始站月降雨量855.2mm,沈丘站月降雨量889.3mm,均相當或超過當地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由於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山洪暴發,河水暴漲。淮河西鹹站連續出現7次洪峰,其中4次超過保證水位(40.50米),最高水位42.95米,對應流量5830立方米每秒。7月6日淮濱站最高水位達30.89米,超過堤頂1.5米,對應流量6360立方米每秒。淮南支流黃河、白露河、石關河最高水位均超過洪峰0.35 ~ 1.6m..江姬站最高水位31.30m,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上下遊均有溢出。鴻儒河遂平站洪峰流量為1710立方米每秒,是河流安全流量的1.43倍。遂平、西平、汝南、平輿、新蔡均超保證水位0.2 ~ 1.14m;ban站已經超過保證水位18天。
由於特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洪災。淮濱縣除崗底外被淹;固始縣三河尖水深1.5 ~ 3.6米,許繼和江姬有汪洋在平地上航行。項城市、沈丘、商水、新蔡、平輿等縣低窪地區普遍積水約1米,深度2米。京廣鐵路以東的鴻儒河沿堤泛濫,1 ~ 3公裏範圍內大部分農作物被淹。汾河幹流在商水縣秦湘湖、白寺以下,泥河在蔡溝集以下。坡是汪洋,河兩岸幾十裏堤的水位是壹樣的。掉進河道用了20多天,窪地積水壹個多月。
2.洪水在1956。6月2日~ 11,暴雨中心在淮河上遊,鴻儒河中遊。大廟畈站降雨量535.6毫米,平輿站降雨量607.6毫米,固始、淮濱、新蔡、南李店等站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淮河幹流及淮南支流洪水均超過河道保證水位,洪水普遍漫溢。6月8日,淮河幹流西鹹站洪峰流量達到7270立方米每秒,淮濱站洪峰流量達到8000立方米每秒。由於降雨時間適逢淮河上遊及洪汝河地區的麥收季節,突如其來的山洪導致收割的麥堆被洪水沖走,水中撈起了小麥。沒有收割的田地被洪水浸泡發黴,導致夏收嚴重減產。
第二次是6月18至6月25日,暴雨中心在沙英上遊,降雨強度較大。二郎廟站降雨量607.3毫米,下塘站降雨量420毫米,6月21日下塘站洪峰流量4820立方米每秒,葉縣站810立方米每秒,導致沙河以西堤防普遍漫堤。沙河兩岸,湛河、回河窪、湯河窪各有壹個汪洋。泥河窪洪水流量654.38+0.98億立方米。
3.洪水在1963。當年5月,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大,副熱帶高壓脊線位於25 N附近(與往年同期相比為5 ~ 10),冷空氣不斷入侵我省,造成連陰雨。5月7 ~ 8日,固始等地降雨約150 mm,全敏地區5月18日暴雨,全敏日降雨量256 mm,唐寨238 mm,持續降雨至月底。商丘市5月降雨量255.2毫米,其中永城站433毫米,是常年同期降雨量的7倍。當時大部分河道還沒有處理,壹些阻水工程還沒有處理,排水能力還很低。這場暴雨造成豫東平原壹片汪洋。豫南的全敏-睢縣、太康-睢縣-開封、杞縣-蘭考、開封-扶溝以及羅山-淮濱、潢川-古縣、密縣-南陽公路全部中斷。
4.洪水在1964。4月初,淮南山區開始出現暴雨,光山等地日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淮南支流和淮河幹流相繼出現洪峰。黃河、白露河、石關河水位均超過保證水位,朱幹河也接近保證水位。各河道雖未決口,但造成河岸內澇嚴重,積水長達20多天。
4月17 ~ 20日暴雨中心在伏牛山區,降雨量近300mm。沙河白龜山水庫以上4天累計降雨量200mm,白龜山水庫水位於4月21日22時漲至103.89m,庫容3810萬立方米,沖垮了正在施工的泄洪閘圍堰,最大下泄。下遊泥河窪於22日4時被迫開閘分洪,最大分洪流量1.700立方米每秒,最大洪水位66.99米,蓄洪量1.47億立方米,導致滯洪區5.3公頃小麥受淹,為歷年最早分洪。
65438+10月9、6月,沙英上遊多陰雨天,暴雨到大暴雨。古石灘站月降雨量438 mm,昭平臺站月降雨量374 mm,6月5438+10月降雨量100 ~ 200mm,各地區月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2.5 ~ 3.3倍。由此,泥河窪蓄滯洪區於6月5日10再次發生洪水,成為泥河窪蓄滯洪區建成以來歷年來最晚的壹次洪水流入。9、10,雨量之大,多年罕見。
5.洪水在1968。1968洪水主要在淮河幹流。7月中旬,該地區普降暴雨,特別是淮河幹流出現1950年以來41年最大洪水,造成嚴重洪澇災害。
7月中旬,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穩定在江淮地區,與自西北向南的冷空氣對峙,形成變化不大的低槽。7月12日至7月17日,淮河上遊持續降雨,20日副熱帶高壓北移,天氣好轉。本次降雨的特點是:壹是前期降雨量較大,6月28日至7月4日平均降雨量140mm;二是雨量大,持續時間長。淮河幹流、淮南站6天累計雨量在400毫米以上;三是暴雨趨勢比較穩定。前三天雨區主要在淮河幹流和朱幹河,後三天主要在淮河以南的支流。
由於前期降雨影響較大,後期暴雨與淮河洪水流向壹致東移,洪峰接踵而至,形成高底水洪水疊加的復合洪峰。息縣以上平均降雨量約560毫米。淮河幹流及其支流浉河、黃曉河、竹竿河等在堤內外匯集成河,匯聚到隰縣。7月15日,息縣站最高水位45.29m,洪水面寬2500m,南至蒲公山,北至息縣。水文站所在的王灣村成了孤島,最大流量65438。黃河黃川站以上平均降雨量527mm,最高水位16上40.62m,最大流量3330m3秒。洪水漫過堤頂,潢川河以南以上右堤被淹,長達6公裏,潢川至商城公路為汪洋。淮濱以上平均降雨量490毫米,淮河幹流及其支流的幾次洪水匯聚到淮濱。淮濱站6月16日最高水位達33.29米,最大流量1660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高出淮濱縣堤頂和堤防0.79米,主、支流堤防普遍被淹,南北山丘間出現洪水。王家壩實測流量為17600 m3/s(加上決口削減,總流量為20650 m3/s)。6月6日1,王家壩水閘開閘分洪;7時,閘門全開,最大分洪流量1.62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30.35米,高出孟窪圈堤頂0.35 ~ 1.35米。分洪閘橋面深達0.85米,孟窪洪水失控,全面溢出。石關河江姬站最大流量3110立方米每秒,淮河幹流三河尖最高水位達29.84米,在王林大堤陳村附近被沖刷,部分洪水進入城西湖。洪河分洪閘也於17: 42在14開啟,最高分洪水位35.98米,最大泄流量776立方米每秒。這次洪水的特點是幹流水位消退緩慢,淮濱水位在30米以上持續6天半。王家地洪水位超過壩頂高程30多米達4天。
淮河幹流地區遭受了這場特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由於洪水位普遍超過堤頂,堤內外大小河流同時發大水,淮河沿岸壹帶汪洋。淮濱縣城進水後,洪水淹沒了房屋的屋檐,在縣城和三河尖之間持續了20-30天,最大淹沒深度3-5米。1,978,1,000人受災,50-60萬人房屋被沖走,豫南地區51,1,800間房屋倒塌。信陽市受災面積128千公頃,駐馬店市受災面積也是187千公頃。
6.洪水在1975。1975年8月,河南省鴻儒河上遊發生罕見特大暴雨,引發震驚全國的特大洪水。
雨:8月4-8日1975由於3號臺風深入內陸,形成壹個強低壓系統,向長沙推進並轉向北上,移入河南省,停留2-3天,與南下冷空氣形成對峙。這個熱低壓系統從海洋中攜帶了大量的水蒸氣。遇到強冷空氣,輻合特別強,受地形擡升影響,造成了河南中部駐馬店罕見的暴雨洪水。這次暴雨的特點是:強度大,面積廣,雨型不好。降雨主要集中在第5、6、7天,由三次暴雨組成。第壹次暴雨發生在5日14 ~ 24時,第二次暴雨發生在6日12時至7日4時,第三次暴雨發生在7日16時至8日5時。其中7日暴雨最大,5日次之,6日最小。7日的暴雨不僅範圍廣、強度大,而且50% ~ 80%的雨量集中在最後6小時。暴雨中心三天最大點雨量莊琳站1605mm,郭林站1517mm,相當於當地年平均雨量的兩倍。莊琳站24小時最大降雨量1016毫米,其中6小時最大降雨量830毫米,達到世界紀錄。
本次暴雨影響面積超過4萬平方公裏,三天降雨量超過600毫米和400毫米的覆蓋面積分別為8200和16890平方公裏。
水情:這場暴雨來勢兇猛,造成水庫和河流大大超過設計標準。暴雨範圍內大型水庫10座,其中板橋、石漫灘、寶山水庫水位超過壩頂,蘇雅湖、古石灘水庫超過校核水位,昭平臺、白龜山水庫超過設計水位。位於暴雨中心的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於8月8日淩晨1左右潰壩,另外還有兩座中型水庫?竹溝、天崗、58座小型水庫相繼潰壩。板橋大壩潰壩時,最大入庫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庫流量78800立方米每秒,其中潰壩流量78100立方米每秒;8日1時起,大壩決口,水位急劇下降。到早上7點基本清空,6小時內向下遊排出701萬立方米洪水。石漫灘水庫最大入庫流量6280立方米每秒,潰壩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從8日零時30分開始,大壩決口,到6時,水庫基本排空。5個半小時,654.38+0.67億立方米的洪水向下遊傾瀉,給下遊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寶山水庫最高水位比壩頂高0.41 m(比防波堤墻頂低0.3 m),大壩被軍民救活了。蘇雅湖洪峰流量245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距離壩頂僅0.34米。壹些低壩段已經開始漫溢,經過大力搶險,已經轉危為安。
洪水產生徑流量654.38+057.4億立方米,其中鴻儒河57.3億立方米,沙英河55.5億立方米,汾泉河5.8億立方米。
鴻儒和。板橋水庫潰壩後,洪水順著汝河及兩岸山坡滾滾而下,水頭高3-7米,平均流速每秒6米。洪水過後,村莊和樹木都被沖走了。早上6點洪峰到達遂平,擴散漫流寬度約10km,遂平縣城被淹。據遂平站調查,洪峰流量達到53400立方米每秒。京廣鐵路被毀。洪水越過鐵路後,壹大股洪水進入蘇雅湖水庫,另壹股洪水註入東北與小紅河洪水匯合。石漫灘水庫大壩潰決後,天崗水庫大壩潰決,滾滾洪水順小紅河而下,再與郭垛口幹涸河道的洪水匯合。其前峰於8日7時左右到達楊莊水庫(現為滯洪區),將楊莊大壩原決口由60米沖刷至130米。洪水從楊莊水庫出來後,又有洪水決口流入楊莊下遊左側的老王坡。另壹股洪水沿紅河排出,部分洪水被廣西李金鴻水閘分流到老王坡。另壹股洪水漫過洪水河南堤,向東南流經西平縣城,然後流入上蔡縣城,在那裏與汝河洪水匯合。上蔡縣城水深壹般在3米左右,低窪處水深5 ~ 6米。老王坡上遊來水,包括石漫灘水庫潰壩洪水和主河決口洪水,大量進入老王坡,總洪量654.38+0.57億立方米。9日14時,老王坡心墻最高水位達到59.21m,相應庫容4.54億立方米,是設計庫容的2.3倍。8日下午至9日淩晨,老王坡蓄滯洪區內的幹河南堤、陳坡寨至五溝營之間的紅河左堤及東堤相繼決口。甘河南堤和東堤潰決洪水約654.38+0.4億立方米,通過黑泥河流入粉泉河系。紅河左堤洪水大部分漫過紅河流入上蔡縣城,部分在西虹橋以下漫過紅河流入泉河水系。宿鴨湖上遊來水,包括板橋水庫潰壩洪水和博山水庫下泄洪水,大量進入水庫,總入庫洪水654.38+0.965億立方米。8日9時30分,最大流入量達到24500立方米每秒。10時,水庫最高水位57.66米,距壩頂僅0.34米。夏屯新舊水閘最大流量為5330立方米每秒。為確保大壩安全,8日13時,在大壩南端野豬嶺附近的陳小莊南爆破口進行了分洪。至9日,最大分洪流量為1020立方米每秒。宿鴨湖水庫最大流量6100立方米每秒。水庫下遊汝河左右堤防7日晚至8日上午相繼全線決口,兩岸出現壹片汪洋,與紅河洪水混合,湧向紅河下遊的板臺。班臺是紅河和汝河的匯合處。大量洪河、汝河洪水在上蔡、平輿、汝南、新蔡四縣流入壹片。水面寬數十公裏,平地水深3-4米,低窪地水深5-6米,以每小時約10公裏的速度向下遊流動。洪水所到之處,村莊和農田被淹,城鎮普遍被淹。上蔡、平輿、汝南、新蔡四縣都成了澤國,遼闊的平原覆蓋著汪洋。大量村莊和數百萬人被洪水包圍或浸泡。8月7日,阪臺站水位大幅上漲,6月3日4時達到最高水位37.39米,超過設計洪水位1.84米。為了解救被洪水圍困的人們,有必要盡快排幹洪水。6月5438+04日和6月5438+05日,板臺閘、黑龍潭、季芳等擋水大壩相繼爆破,導致大量洪水通過紅瓦地區加速流入淮河。
沙裏河。贛江是漓江的主要支流,位於和油坊山暴雨中心。8月6日贛江官寨站第壹洪峰6840 m3/s,7日第二洪峰5410 m3/s,8日上午第三洪峰特別大,為12100 m3/s..從官寨以下到入澧口的幹河,兩岸全線溢流。部分下泄洪水在枯水期右岸郭垛口段決口,通過李三河匯入小紅河水系。另壹部分洪水沿著幹涸的河道流入漓江。漓江上遊的古石灘水庫靠近郭林暴雨中心。8日上午最大入庫流量6690立方米每秒,最大下泄流量2780立方米每秒。泄洪水與幹流來水匯合,漓江大堤全線決口。左岸潰決的洪水全部進入泥河窪蓄滯洪區,右岸潰決的洪水通過唐河、小鐵路、公路沖入老王坡蓄滯洪區。在沙裏河口上方,大量來自李和的洪水湧入漯河市,南郊的水大約有2米深。8日,沙河上遊昭平臺、白龜山水庫最大流量分別為365、438+065、438+00、3300立方米每秒。北汝河項城站7日11洪峰3000立方米每秒,9日0時2873立方米每秒。沙河左堤霍焰村,河口寬193m,計算最大分洪流量為1420 m3/s。在葉縣和舞陽縣,沙河左右兩岸有30個決口,南面的洪水全部流入泥河窪,北面的洪水順坡而下,越過京廣鐵路,進入沙河和何英河的三角地帶。泥河窪蓄滯洪區,羅灣水閘6日4時42分被淹,馬灣水閘7日9時18被淹。至7日20時,兩個水閘的洪水流入量、澧河的溢流量和泥河窪的水量達到216萬立方米,兩個水閘隨即關閉。8日,澧河、沙河洪峰相繼到來,上遊洪量湧入泥河窪。為減輕泥河窪的洪水壓力,保護泥河窪、漯河市和京廣鐵路的安全,在包頭趙村對泥河窪北堤和沙河左右堤進行爆破,使泥河窪和沙河的洪水在沙英河之間泄出。但受洪水影響,8日22時泥河窪最高水位達69.8米,相應庫容4.32億立方米,超過設計洪水位1.8米,堤頂0.3米,導致泥河窪東堤溢流決口,壹片汪洋包圍漯河城。沙河洛河站,9日3時最高水位62.90米,對應最大流量3950立方米每秒。從洛河下遊到周口,除了沙河和何英河本身的泄洪外,還有大量的洪水順著北方的沙窪流下,落入周口的河道。9日4時,周口站最高水位49.92米,最大流量3450立方米每秒。漯河、周口站洪峰流量為1950以來最大。汾泉河降雨量不多,但老王坡東堤洪水約654.38+0億立方米,左堤小紅河洪水進入汾泉河,使汾河以南的汪洋、老相城、老深秋城洪水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