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自然風景區位於高州市北部的深圳鎮,雲開山脈腹地,最高海拔1380米,冬暖夏涼。是有名的空調村。自然生態保存完好,負離子含量高(約654.38+10萬個/cm3),是天然氧吧。仙人洞自然風景旅遊區是森林瀑布的集中分布區。除了大面積的杜鵑林、千畝竹海、原始森林、天然瀑布,還有珍稀植物大米草。這裏的杜鵑林都是野生的,花開的季節滿山都是紅色,非常壯美;千畝竹林碧綠,微風搖曳,碧波陣陣,沁人心脾;天然瀑布不僅密集,而且落差達200多米。奔流的瀑布與周圍的奇樹怪石、茫茫雲海相得益彰。山上還有壹種罕見的麻雀花,省內只有從化和新會有記載。它像壹只鳥,開在藤上,掛在弦上,像棲息的鳥壹樣低垂。精神和外形都很驚艷。另外,這裏海拔1,300米以上,氣候宜人。即使在炎熱的夏天,氣溫也在25攝氏度左右,真是避暑的好地方。同時,該地區原始森林密布,空氣清新,讓妳凈化心靈,洗去塵囂。是個洗森林浴,追求健康的好地方。地址:茂名高州市深圳鎮仙人洞村類型:洞穴瀑布
2.根子農業生態旅遊區?
根子荔枝文化旅遊區毗鄰茂名、高州市。根子鎮位於高州西南部,秦末就有荔枝生產。距水東虎頭山、中國著名風景旅遊區“中華第壹灘”47公裏。距離茂名火車站25公裏,距離湛江機場102公裏。廣湛高速公路的開通,茂名機場的建設,高州至陽春、玉林的省道拓寬,洛湛鐵路在高州的通過,將大大加強高州與廣州、珠江三面洲的聯系。高州到廣州無非就是幾個短途的車程。高州荔枝文化旅遊區作為茂名旅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田園風光和自然風光優美,全國著名的荔枝生產基地獨具特色。根子荔枝文化旅遊區是以荔枝文化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遊區。——同誌2000年2月到高州主持“三講”,親手種下壹棵荔枝樹“中國紅”。現在“中國紅”已經成為遊客遊覽的熱點之壹,“”的重要思想已經寫入黨章。根子鎮被譽為“中國荔枝第壹鎮”。荔枝種植以歷史悠久、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優、早熟、銷售範圍廣而聞名海內外。該地區的宮媛被稱為“中國荔枝博物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並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即唐代高力士采摘荔枝送給楊貴妃。在宮媛,—同誌自己也種了壹棵荔枝樹。現在枝葉茂盛,很多遊客都要拍照留念。
3.浮山嶺?
“福山鐘靈郁秀”是南粵百景之壹,是茂名著名的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景區。高州和電白的界山——浮山嶺,位於高州市根子鎮北部,電白區夏冬鎮南部。它有五個主峰,最高和最南端的海拔966米。它是電白區夏冬鎮茂名郊區最高最陡的山。浮山美不勝收,樹木蔥郁,泉水清澈,雲霧繚繞。它就像壹個仙境。山脈橫跨24平方公裏,位於高州市和電白區交界處。向西南,距茂名市區水平直線約21.5km(油城六路政府門口)。浮山嶺還保留了地朝石廟,以紀念嶺南道教的開創者潘茂明,他拯救了世界,實現了不朽。而且南國巾幗英雄冼太英夫人和冼太廟(冼太廟三大老廟之壹)都位於半山腰。浮山嶺下有高州市根子鎮、分界鎮和電白區黃陵鎮、夏冬鎮、林頭鎮。這個方圓近100平方公裏的丘陵地區是全國著名的荔枝和龍眼基地。福山嶺整體上屬於丘陵地區,因為山脊的隆起相對於周圍的低山平地來說又高又陡。浮山美不勝收,樹木蔥郁,泉水清澈,雲霧繚繞。它就像壹個仙境。山上峰巒峻峭,怪石嶙峋,有壹個面積70多平方米的山洞,如亭而立。山腰和山下的荔枝、龍眼連成森林,繁花似錦,碩果累累。參天松樹、杉樹、楓樹、香樟等樹木和古樹。
4.高州仙臺寺
高州仙臺寺位於高州市溫明路,盤州公園以北。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清嘉靖、同治四十三年重建。主體建築為* * *三進,總進深49.5米,總寬13.4米,建築面積826.3平方米,分為前廳、中廳、正廳。正殿為鬥式梁架結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頂脊灰塑料雙龍戲珠等飾品。寺內《仙夫人傳》、《仙夫人廟書》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後,寺廟壹度改建為幼兒園,仙夫人塑像被毀,資料丟失。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重視下,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捐款修繕該寺,現已修復。寺內清代同治年間雕刻的玉香爐也已被民間居民歸還寺內。冼夫人壹大壹小兩尊塑像,由雕塑家和技工模仿原作形象設計,巧妙運用,使其坐立供人瞻仰。高州仙臺寺是高州地區最大的仙臺寺。明初,高州府南遷茂名市(今高州市)後,賢泰寺也隨之南遷,於嘉靖十四年(1535)建在東門外,史稱高州賢泰寺。高州仙臺寺主體建築為三室四進,總寬13.2米,進深62.2米,建築面積826.3米..磚木結構,紅墻綠瓦,拱形飛檐,裝飾華麗,采用繪畫、塑雕、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繪畫:主要是壁畫。
5.高州寶光塔?
高州寶光塔位於高州市鑒河西岸。是明萬歷四年(1576)知府張邦義以鎮風水之名所建。是壹座亭子式的磚塔,臺階在墻裏折疊起來。塔平面呈八角形,九級外觀,高65.8米。它是廣東現存最高的古塔,底樓兩邊各長5.72米。每層由菱角牙磚和線磚交替砌成腰檐和平座。塔的八面有24塊花崗巖浮雕,每邊3塊,圖案有富貴吉祥、雙鳳朝陽、雲飛鶴翔、魚躍龍門等。每座雕塑長1.45米,高0.55米。兩塊石刻之間有竹狀石刻,高0.55米,寬0.28米。高0.55米,寬0.38米的力士雕像鑲嵌在八個角上。塔內每層有四尊佛像,裝飾華麗,粉彩明亮,所以群眾也稱寶光塔為“粉塔”。1992已修復。自古以來,下四院之首的高州寶光塔,遠近聞名。是廣東最高的塔,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州寶光塔被人們譽為“南國古城的榮耀”,建於明代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當時是知府張邦義倡議修建的。它位於高州郊區Xi庵村的盡頭,矗立在鑒江湍急的拐角處。清代《光緒重修茂名縣誌》載:“江西河畔,正在修建寶光塔。明朝萬歷四年,知府張邦義九層樓高,異常堅固。以鎮縣為水口,記載了舊的人工成本:花了驚人的13萬鉑,本城居民李凱捐錢。
6.想想錢景?
又名四幹井,位於高州市東門外的梨園村。司前井建於晉代。這是西晉神仙潘茂明煉丹時挖的壹口古井。東晉鹹和六年至升平五年(公元331-361),仙人潘茂明每天早上都要去東山采藥。中午返回潘坡整理;晚上到淩晨煮煉。煉制高丹時,仙潘有非常嚴格的技術要求。采摘時除了保證芽葉質量,他對煉丹用水也很有講究。他應該使用特別純凈的龍泉水,而不是使用被汙染的山溪和河流。潘仙人為此在自己的草藥種植園——梨園選擇了壹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挖了壹口專門用來煉丹的井,稱為煉丹井,後被稱為“思前之井”,以寄托對前輩先賢的思念。司前井深25米,直徑0.8米。Seisensui是獨壹無二的,水位穩定,天旱天雨。相傳潘仙人在選擇井的位置時,用仙人家的神功將其與龍山水脈相連,使所有的井都流出龍泉,所以水位穩定,水質特殊。當地人用井裏的水做豆腐,每擔可獲2-3斤;用這井裏的水泡茶,會很香,杯子裏也不會有茶漬。由於這井水的特殊作用,吸引了附近地區的人們絡繹不絕地到這裏打水。唐朝宦官高力士回鄉探親時,也從司前井裏取了壹桶水送給唐玄宗,深得玄宗喜悅,贊不絕口。
7.高梁古城?
高梁古城建於漢武帝丁原六年。曾是州、府、縣政府所在地,是中國第壹位女英雄冼夫人和馮的故鄉和執政地。這座古城裏有許多現存的古跡。四城門遺跡清晰,四護城河分東、西、北、南。古城內有最早、規模最大的“仙臺寺”,有馮廟、“古窯群”、“蓮花古井”等多處歷史文化景觀,還有頗具觀賞價值的“裏外四景”。南朝梁瀟時期(公元503-557年),設立電白縣,並在此建縣城。隋棄郡為郡,今市為電白縣。唐太宗十壹年(公元776年),高梁縣由梁德遷至電白,即今本市,壹直保持到明朝。明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電白縣遷至神甸尾(今電白縣電鎮),高州府也遷至茂名(今高州市)。此後,這座城歸茂名縣,名為電白堡,但人們稱之為“老城”。從梁朝到明朝,舊城作為州、縣、縣治所在地近千年。老城區是冼夫人從政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老城區還保存著茂名地區最古老的城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城區的仙臺廟、馮保公廟、古窯址、蓮花井、陳倉米等文化遺址至今保存完好。老城區有四大景點:寶雞登天、大榭登天、鰲魚吸水、石井生蓮等。
8.高州革命烈士陵園?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高州市官溪山西側。建於1959和10。為紀念革命民主時期在高州地區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光榮犧牲的200多位革命烈士而建造的紀念建築物。墓地總深90.5米,寬25.4米。分為陵門、陵北、陵墓三個區域。靈門區有壹座三牌坊,總寬9.4米。牌樓上方的額頭上,寫著“烈士陵園”幾個字。牌坊後面有45級臺階,與陵區相連。陵墓區域呈圓形,直徑25.4米,在其中心建有壹座六邊形紀念碑。紀念碑由三部分組成:基座、亭子和主體。座椅總高度0.68米,四個臺階合起來。碑亭圍繞碑身而建,六邊形,亭高3.5米。亭子中央是壹座紀念碑,紀念碑四周嵌有六塊石碑。石碑記載了高州革命烈士的鬥爭概況。六個圓柱形支撐亭蓋分別豎立在亭的四角。紀念碑從亭子的中心延伸出來。它高7米,六邊形,正面模仿毛澤東的筆跡塑造了“為國犧牲,萬歲”八個大字。陵區在陵碑區的上部,相距20.4米。陵區有壹座拱形墓地,葬有高州地區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遺骸。墓園前有壹座弧形墓園,刻有“革命烈士墓”六個大字,橫向排列。兩側分別刻有“齊昊”和“常存”字樣。烈士陵園內,松柏古樹參天,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