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樂幾家愁。即使是發展良好的行業,也會出現業績兩極分化。福能科技近日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度虧損8億元至11億元,同比增加。福能科技表示,雖然今年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為什麽表現會兩極分化?
2021國內新能源汽車逐漸從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在市場需求和儲能建設的推動下,鋰電池行業需求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鋰電池行業也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
冰與火的兩個世界:創紀錄的高業績與持續擴大的虧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終端零售量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市場實現了部分替代效應,通過用戶的市場選擇證明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加速了汽車市場向新能源的轉型。
從狹義的動力電池行業來說,業績預喜也是行業的大勢所趨。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預計凈利潤為14億-16.5億元,同比增長150%至195%。如果最大165億,平均每天賺4500萬。值得壹提的是,這也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上市以來的最高盈利水平。
彭輝能源表示,2021年儲能電池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消費電池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汽車動力電池業務收入也同比大幅增長;預計2021年度凈利潤2.2-2.6億元,同比增長313.51%-388.69%。此外,億緯鋰能發布的業績預告稱,預計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26億元至30.56億元,同比增長65%至85%。欣旺達預測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2-9.62億元,同比增長0-2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3.98億元至5.58億元,同比增長52.03%-113.31%。
在新能源汽車火熱、動力電池需求旺盛的市場環境下,並不是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實現了預喜。福能科技預計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至-8億元,同比虧損增加141.69%至232.3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為-1.4億元至-1.1億元,同比虧損增加1.80%至1.586438+0%。
與行情好相關的概念股可能會全線上漲,即使是景氣度好的行業,每個企業的表現也是不壹樣的。
兩極分化的背後:原材料暴漲之下,有的已經提前儲備,有的無法傳導到下遊,被拖累。
對於業績的大幅增長,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壹是2021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滲透率上升,帶動電池銷量增長;二是公司市場開拓取得進展,新增產能釋放,產銷量相應增長;三是加強成本控制,降低費用占收入的比重。
浙商證券點評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績稱,2021業績略超預期,去年四季度有望創上市以來單季度利潤新高。開源證券表示,四季度盈利超預期有三方面原因。壹是電池供不應求;二是提前儲備大量行業緊缺的原材料,避免碳酸鋰等原材料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大幅漲價,影響利潤率水平;第三,儲能業務、回收和其他原材料相關業務的盈利能力提高。
對於業績預虧,保利新將原因歸結為鋰電池上遊核心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但電池價格在下遊,客戶傳導明顯滯後,導致下遊銷售價格漲幅明顯低於原材料價格漲幅;福能科技、杜南電力等。還表示,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持續上漲,產品成本上升,拖累了全年業績。
此外,福能科技表示,過去幾年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均價整體下行也是業績虧損的原因之壹。去年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給業績帶來壓力。CICC表示,2021四季度,上遊原材料碳酸鋰價格環比上漲86.5%。由於價格上漲傳導至下遊企業的時間延遲,部分企業利潤短期承壓。
從目前披露業績預告的動力電池公司來看,開源證券分析稱,對產業鏈上下遊的控制、原材料的提前調配、采購端的執行力以及對產品價格周期的了解是動力電池公司保持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除了受原材料暴漲、成本壓力傳導不暢等市場環境影響,企業自身經營也是決定盈利與否的因素。保利表示,其部分生產線落後,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同時,為了利益最大化,主動放緩生產銷售節奏,將現有資源集中於優質客戶,整體銷售規模相對較小,導致固定成本較高。
對於福能科技,西部證券分析師表示,產能不足是制約其業績的主要因素,福能科技需要解決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
國泰君安表示,對於規模相對較小的動力電池企業,可以通過參與上遊原料供應商和制度創新來緩解原料上漲壓力。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龍頭企業向上遊賽跑,中小企業承壓。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到186.0GWh,同比增長182.3%,電池銷量增速超過汽車銷量增速。從裝載量來看,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載量共計154.5GWh,同比增長142.8%。
在電池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業內並沒有預料到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2022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趨勢仍未改善。上海鋼聯65438+10月28日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繼續上漲,較年初漲幅超過20%。上述西部證券分析師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如果動力電池價格不提高,很多中小企業將難以支撐。
此外,由於鋰資源短缺,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在資金實力雄厚的海外市場布局鋰礦,但中小企業難以與之競爭,受鋰資源短缺影響較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世華表示,產能結構失衡,原材料短缺短期內難以緩解;但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新能源汽車的穩定增長,原材料價格也將回歸正常。
為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去年第四季度,比亞迪、郭萱高科、彭輝能源等電池企業宣布上調電池銷售價格。此外,擴大產能成為國產電力有軌電車的重要抓手。
根據此前各動力電池企業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 65438+2月末,國內動力電池企業TOP10總計劃產能已超過2.77TWh,自2021以來,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AVIC鋰電、郭萱高科、億緯鋰能、蜂巢等動力電池企業已宣布多次擴產。
不過,雖然各企業都在加速擴產,但從建廠到投產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未來幾年產能壓力依然明顯。
在陳世華看來,目前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是短期情況;從供給側看,如果全球疫情緩解,供給側的成本會降低;從需求端來看,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保持每年翻番,增長將趨於平緩。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動力電池行業的擴張需要警惕產能利用率低、投資過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