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原文:
楊承齋說:“從來沒有天賦的人,都喜歡談格調,卻不懂幽默。這是什麽?風格空洞,好形容;搞笑又致力於寫靈魂的,不是天才。”我深深地愛著他的文字。要知道,有氣質就有節奏;韻不出音律。《三百條》壹半是為女性擔憂,壹半是抒發情懷;誰是規範,誰是法律?今天講風格的人,能不能超越它的範圍?匡高、余的歌與《三百篇》不同;“國風”的風格不同於“雅”、“賦”:有沒有壹定的風格?許渾說:“詩如仙骨,骨中無詩。”詩在骨,不在案。
楊萬裏(1127 10 10月29日-1206 6月15),本名廷秀,人稱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唐球村)。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茂、範成大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又稱“中興四大詩人”)。學者稱宋光宗為“誠齋先生”,因為他寫了“誠齋”二字。紹興二十四年(1154),楊萬裏進士,在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任職。他是郭子的醫生,廣東的囚犯,王子的隨從,秘書監督等等。他是墨寶館的學士,並被任命為廬陵縣的開國縣長。禧二年(1206),楊萬裏病逝,享年80歲。獲光祿博士,謚號“文傑”。楊萬裏壹生寫了兩萬多首詩,4200首作品代代相傳。他被認為是壹代詩人。他用簡單的語言,清新自然,充滿幽默,創造了壹種“真誠的風格”。楊萬裏的詩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並擅長於此。他還有很多反映人民疾苦,表達愛國情懷的篇章。著有《翟成集》等。
?風格,這裏指的是詩歌的格律音調。
?幽默,“幽默”壹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其內涵既指時尚趣味,也指風味趣味。作為壹個美學範疇,確立於宋代,宋代以後,文學批評家展開了對“幽默”的理論探討。從《辭海》中解釋為:時尚趣味,也指風味趣味,後指語言、文章的幽默趣味。
嘴,方言,真實語氣。腔,原指音樂、歌曲或戲曲中系統的曲調,也指詩詞文章的音律風格。口,這裏的意思是固定格式。
靈魂,這裏指的是人的精神、氣質、情感。《晉書·樂》:“夫性靈之表,不知為何發詠歌;不知道為什麽會感動,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手腳。”焦《怨別》詩雲:“憂傷魂,藥也枯。”唐璐西聖的詩“住在山上是事情”說:“我不是壹個隱士,我從來沒有打算嫉妒。”第壹次在清秋瑾的《京味詩》中說:“唯英雄忠義,雖肉身已死,猶活。”
氣質是指人的本性和氣質;性格,脾氣。《幹壹》:“德者,性情也。”孔《英達疏》:“性,性質,不惡;愛情,性欲。”唐《送別》第九首寫道:“談巴風俗,無漢氣質。”南朝梁榮融《詩品通論》:“齊之動物,令人感動,故蕩其性情,舞其形形色。”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仆四十韻》:“緣起緣滅,性情真。”清《日知錄:古人用韻無橫》顧嚴武:“詩主性情,不貴。”黃青宗羲《劉敬亭傳》:講故事雖是小技巧,但必須有氣質、有習俗,如有萌搖頭、唱歌,才能成功。
?格律是指中國古詩中壹系列獨特的規則,在格式、節奏等方面都要遵循。中國古代現代詩詞在格律上有嚴格的規定,詩、賦、詞、曲在字數、句數、對偶性、排比、押韻上都有格式和規定。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格律。格子,通俗來說就是格式、圖案、主形;節奏,也就是旋律,主韻。其他的,如古詩、近體詩、歐化詩,都沒有明確嚴格的格律要求。
三百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集《詩經》的編號,也是《詩經》的同義詞。《詩經》寫於春秋中期。最初叫《詩經》。孔子多次提到這個名字,比如:“《詩經》三百,壹句話,就是說‘思無惡’”。“背《詩》三百首,教之為政,不可達;使其全方位,而非排他性。雖然很多,妳覺得呢?”司馬遷也用過這個名字,如:“詩三百首,大概是聖賢發怒時所作。”因後世傳世版本中記載有311首詩,為敘述方便,稱之為《詩三百》。之所以改名為《詩經》,是因為漢武帝以《詩經》、《禮》、《易》、《春秋》為五經。
臯陶是中國古代的壹個傳奇人物。關於臯陶的出生地,壹般有兩種說法。壹個來自山西洪洞縣臯陶村,另壹個來自山東曲阜。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的鼻祖。與堯、舜、大禹齊名的“古四聖”之壹,葬於劉(魯)。根據他的功績,於把的後裔封在英國和(今安徽六安),因此也被尊為六安國祖。相傳生於堯帝時期,曾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秀才”。臯陶的主要貢獻包括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治理監獄,維護正義;無論是懲罰還是教育,都需要父親的義,母親的恩,兄弟的友,兄弟的敬,兒子的孝,才能使社會和諧,統治世界。
余,姓司,以文命聞名(也有余為名之說)。歷史上稱大禹和禹為的領袖和夏朝的開國皇帝。禹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人說禹應該是顓頊六世的孫子)。他的父親叫坤,被帝堯尊為伯爵。他被世人稱為“崇伯坤”或“崇伯”,他的母親是辛的女兒。相傳禹為治理黃河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舜退位繼承了皇位。在諸侯的支持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平陽為都(或安邑或晉陽),國號夏。而唐代分封丹朱,分封商賈皆危。禹是夏朝的第壹個皇帝,所以後人也稱他為。他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與堯舜齊名的賢帝。他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壹直因控制了特大洪水而受到贊揚,並把中國的領土定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虞死後葬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至今仍有虞廟、虞陵、虞祠。自夏柒以來,歷代皇帝都來裕陵祭祀他。
國風,詩經的壹部分。總的來說,就是周初到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華夏民族的民間詩歌。《國風》的大部分作品是漢族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是《詩經》的精華。?
?雅是《詩經》的組成部分之壹。其中瀟雅74篇,大雅31篇,* * * 105篇,合稱“爾雅”。《雅》詩多為奴隸主貴族上層階級在各種儀式或宴會上演唱的音樂歌曲。瀟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各個階層的貴族寫的,也有壹些是民歌。大雅幾乎都是貴族的作品。雅的詩壹般都比較長,比如《雅矜》,是12章,144句,468字。句法押韻工整,布局縝密,組織完整。“雅”詩的語言壹般不像“風”詩那樣通俗易懂,更為抽象。
?頌歌,詩經的壹個組成部分。包括31首《周松》、4首《松露》、5首《商頌》、40首《* * *》,合稱“三賦”。頌主要是周天子、諸侯用於祭祀或其他重要儀式的音樂歌曲,其內容多為宣揚天命、歌頌祖先功德。賦充滿空洞抽象的說教,缺乏意象和韻律美,很少運用對比和刺激。
徐混(約791 ~約858),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壹。成年後遷居京口丁卯尖(今江蘇鎮江),以丁卯為詩名。後世稱之為“許丁卯”。他壹生不寫古詩,專攻法律;五七律多,句法成熟穩重,聲調平仄獨特,稱為“丁卯體”。主題是懷舊和田園詩,而藝術的特點是偶爾的完整性和熟練的詩歌節奏。唯詩多描寫水雨景,故有“許渾中壹千濕詩”之稱。後人提出與詩人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詩濕,杜甫壹生悲”來評價。許石誤入杜牧文集者甚多。代表作是《鹹陽城東樓》。
?攀高樓千裏懷古油,眼裏的楊柳卻像江南。
?紅色的晚霞在寺外的寺院,風還沒有來,風已經吹動了鹹陽的建築。
?黃昏時,鳥兒在花園裏飛翔,深秋時,知了在枝繁葉茂的樹上啁啾。
?路人不問過去,只有渭河壹如既往地向東流去。
我的翻譯:
?南宋詩人楊萬裏說:“從來沒有天賦和笨拙的詩人,寫詩的時候總是大談詩的韻律和韻腳,卻不明白寫詩的真諦在於時尚和趣味。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格律韻腳是壹個空架子,有了這個格式模板,內容填起來很容易,照葫蘆畫瓢就行了。有時尚品味的作品,壹定要寫出人的思想、情感、靈魂。天才做到這壹點也不是不可能的。”我對他所說的深信不疑。要知道,有真性情,才有節奏。韻不在音律之外。《詩經》三百篇,壹半以上是勤勞人民思念妻子的坦率直言的作品。誰為他制定了格式?誰為他定下了基調?現在準備講格律調的人,誰能寫出超出自己範圍的詩詞歌賦?此外,臯陶和大禹的詩與《詩經》不同。《詩經》中郭峰的格式也不同於《爾雅》和《宋三》。格式怎麽可能是不可變的?唐代詩人許渾說:“詩如仙骨,骨中無詩。”好詩是存在於詩人骨子裏的真實情感,是從詩人內心流淌出來的優美韻腳,它從來不存在於詩格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