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高加文工作信息咨詢

不要做低頭族,讓心更貼近心。

“低頭族”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語。指的是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飯時幾乎低頭玩手機或平板的人。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壹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時間超過12小時,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手機不在身邊會覺得有點焦慮”。

亞洲人更喜歡隨時低頭玩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

高加文工作信息咨詢

不要做低頭族,讓心更貼近心。

“低頭族”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語。指的是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飯時幾乎低頭玩手機或平板的人。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壹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時間超過12小時,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手機不在身邊會覺得有點焦慮”。

亞洲人更喜歡隨時低頭玩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

高加文工作信息咨詢

不要做低頭族,讓心更貼近心。

“低頭族”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語。指的是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飯時幾乎低頭玩手機或平板的人。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壹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時間超過12小時,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手機不在身邊會覺得有點焦慮”。

亞洲人更喜歡隨時低頭玩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妳對面,妳卻在玩手機。”由於工作需要,Small經常出國出差。小發現,與外國人吃飯時的“愛說話”相比,即使是出國,中國人也更沒有心情去欣賞異國風情,反而更願意低頭玩手機,發微信。

統計顯示,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喜歡隨時玩手機。面對亞健康、頸椎病、眼睛酸痛、手指麻木等癥狀,中國人依然樂此不疲。

所有人的“微信粉”“癥狀”都不輕?

最近,80後的小燕發現自己60歲的父親也愛上了玩微信,並且頻繁在朋友圈發照片。但是,面對24小時不時傳來的“300條消息,100條朋友圈”和“叮叮”聲,我們不停地撓,不停地復制,不停地粘貼,不停地轉發...微信粉絲也在感嘆時間的“碎片化”。

白領阿文覺得自己得了“微信強迫癥”:“我時不時想去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發生什麽新鮮事。如果妳自己發照片,妳會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妳的朋友怎麽說。”微信壞了,朋友圈的“重病人”咪咪更難受。有時候她每五分鐘就刷新壹次朋友圈,感覺“極度失落”,覺得玩微信已經到了“強迫癥”的邊緣。

不要成為信息時代的“陷阱”。

為什麽中國人如此熱衷於微信等移動社交工具?復旦大學社會學家趙敏表示,微信流行的核心原因是它滿足了人們社交的需求。“由於手機網絡使人們能夠跨越時空進行交流,為目前的交流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便利,其積極作用毋庸置疑。”“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很好地滿足了人們自我欣賞的需求。此外,“中國人和東方人性格比較微妙,很多感情很難當面表達,而微信營造了壹定的時空距離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比如錄音、文字、照片等。,而且更容易受到東方人的歡迎”。

但是低頭玩手機也是很危險的。低頭族不僅會有健康隱患,如視力不好、疲勞、頸腰椎疾病,還會有心理問題。低頭族的日常生活被電子產品侵蝕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受到影響,開始忽略身邊的事情,對網絡上陌生人的帖子更感興趣,這將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甚至有壹些年輕人壹離開手機就心慌、緊張、不安。其實這類人已經有心理問題了,需要相應的心理矯正。

心理專家建議,妳要合理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做這些工具的主人,而不是成為信息時代的“陷阱”。

測試分析:

壹則由手機引發的新聞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社會話題背後的A面和B面:A面是移動通訊無處不在的今天,手機綜合癥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壹種病態;B面是如何隨著舊社會的到來,把自己和長輩緊密聯系起來,讓尊老成為社會的壹種常態,而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流行語。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坐在壹起,妳卻在玩手機。”這是網絡上流行的話語,深刻揭示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無論是自駕遊,還是在任何壹個有可能獨處的時候,妳都會經常看到有人拿著手機玩微博,看小說。手機對人的重要性可見壹斑。

老人扔盤子的背後,其實體現了壹種當下社會缺失的對老人的關愛。“子欲養而親不待”,壹句人人都會背的詩,早已淡出人們的腦海。當父母漸漸老去,而我們還年輕的時候,在為工作、生活奮鬥的時候,常常會找各種理由“不回家看看”:反正時間充裕,總有時間孝敬和照顧老人。我不知道時間不多了。在各種“借口”中,我們壹次又壹次錯過了孝順的機會。即使機會來了,我們也會像新聞裏的年輕壹代壹樣,要麽玩手機,要麽完全無視老年人的存在,和同齡人談論生活和工作。

通信的發展是因為人類的需求,而現在更像是手機主宰了人類。遊戲,微博,微信等。都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壹分鐘,讓人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平靜下來,留給自己和身邊的人。整個社會正在走向壹個冷漠的數字時代。是我們做自己主人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從吃飯的時候把大家的手機放在壹邊開始,找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交流、溫暖的語言和聯系,讓人與人之間相隔的地平線變得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