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安全和藥學服務論文1
有效實施藥學服務,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保證患者安全合理用藥。
關鍵詞:藥物安全;毒品;藥學服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藥物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除了醫院的醫生專業用藥,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選擇用藥。
科學合理用藥對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人們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應用藥物?要加強對藥品安全知識的了解,提高藥學服務。
1藥品安全
首先要正確認識毒品。藥物有兩面性,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應用不當也會導致疾病。
只有科學合理的應用,才能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1.1掌握科學正確的藥物知識普通患者應該如何主動了解藥物並安全合理使用?總的來說,不外乎三個方面:①科學的用藥習慣;②科學的保健習慣;③多註意學習用藥和保健知識,合理選擇醫療和用藥。
根據藥品的品種、規格、適應癥、劑量和給藥途徑,我國藥品分別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
處方藥只能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配制、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無需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
簡稱OTC藥。
1.2常用藥物濫用
1.2.1失眠,所以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人比較多。
但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導致人對藥物的依賴和耐受。抗精神病藥劑量越來越大,越來越離不開它。嚴重的話會上癮。所以要避免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用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調節來調節睡眠。
1.2.2臨床濫用抗生素在國內外都相當普遍。在美國,每天1.5億張處方是抗生素,相關專家認為其中50%是不必要的,在中國更嚴重。
有資料顯示,我國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約為70%,二級醫院為80%,壹級醫院為90%[1]。
抗生素的濫用不僅使藥物利用率過高,導致醫療費用急劇上升,而且給臨床治療帶來嚴重後果。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抗生素作為家裏的常備藥,在輕微頭疼腦熱的時候服用。但也有患者主動要求開好藥和貴藥,導致資源浪費和細菌耐藥。
當然,合理用藥是必要的,但有時患者只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抗生素對病毒根本無效。用壹些抗感冒藥代替常規抗生素就夠了。
抗生素使用不當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浪費和不良反應,有些不良反應很嚴重,如頭孢菌素類和青黴素類的過敏反應、鏈黴素和慶大黴素對耳朵和腎臟的毒性、紅黴素對肝臟的毒性等。此外,還可能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增加並發癥。
1.2.3解熱鎮痛藥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經常遇到頭痛腦熱,或牙痛關節痛腰腿痛或痛經時,人們往往會去藥店購買解熱或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吲哚美辛和布洛芬,而沒有醫生的治療。其實這些藥物只是對癥治療。
牙疼要去口腔醫院治療,通過理療或外用膏藥緩解關節、腰腿疼痛,減少很多藥物的不良反應,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如果經常服用,對胃的刺激會很大,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出血。
2.加強藥學服務
2.1藥學服務的目的是保證客戶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導患者安全合理用藥。在日常工作中,藥師要向患者講清所用藥物的基本知識,說明藥物的用法和註意事項等。
2.2用藥指導的必要性作為壹名在藥店工作的1藥師,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的必要性。
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用藥指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是藥物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在日常工作中,藥學工作不僅僅是按處方配藥,還要重視患者及家屬的用藥指導,開展藥學咨詢是壹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2.3患者用藥指導為了獲得最好的醫療護理,患者有權清楚地了解自己所使用藥物的基本知識,醫藥銷售人員也有責任向患者解釋藥物的用法。
用藥指導的內容應包括:正確的用藥方法、適宜的用藥時間、用藥註意事項、潛在的不良反應等。
2.3.1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掌握服藥方法是患者正確服藥的關鍵。
大多數情況下,由於藥店顧客多,藥劑師往往僅限於按照處方服藥,並在藥袋上寫明服藥方法。
客戶出了醫院,不知道自己的藥怎麽吃,患者也不知道吃的時候要註意什麽,或者不了解,可能導致患者沒有完全或者完全按照醫囑用藥。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由於藥物效果不明顯,患者感覺好了壹些,或者由於壹些不舒服的副作用,患者可能會過早地停藥,從而導致患者的不依從。
這些情況在內科尤其是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尤為明顯。當患者感覺癥狀減輕或略有好轉時,就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反復,產生耐藥性,病程延長,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對於藥袋上藥店工作人員寫的用藥方法:必要時不能完全理解,導致患者不遵醫囑。
比如使用阿托品時,如果患者體溫在39℃以上,必須先降溫,否則由於抑制汗腺分泌,散熱困難,不僅降溫困難,還可能使體溫更高。
2.3.2藥物的用法用量如果藥師同時講解壹些藥物保健和用藥常識,會使患者掌握科學的用藥方法,獲得用藥知識,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以上兩者可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日益關註,藥物不良反應的危害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註。
因此,人們應該抱著無病不隨便用藥的態度,有病合理用藥,正確對待藥物的不良反應,正確用藥,正確保管藥物,不斷提高用藥水平。同時,藥品銷售部門也要加強藥學服務,讓人民群眾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用藥。
參考資料:
[1]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醫院感染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 314。
醫院藥學服務現狀2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健康意識、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要求藥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此外,藥品分類制度的實施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采取自我藥療的方式進行保健和治療。
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提供全面的藥學服務,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1藥學服務現狀
沒有形成1.1的藥學服務體系。世界上壹些發達國家有比較完善的藥學服務理念和體系,有完整的法律體系與之相適應。同時有相應的行業自律管理機制來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
然而,藥學服務的概念傳入中國的時間並不長。目前對藥學服務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家對藥學服務的認識還不夠。醫藥服務體系在國內還是空白。
1.2藥學服務機構提供藥學服務不完善的壹個重要地方就是醫院藥房。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藥房仍然從事簡單的制劑、處方調配和藥品配送,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封閉的、被動的服務模式。
醫院藥房的藥師在工作中缺乏與醫患溝通,無法積極參與藥學服務。
社會藥店作為提供藥學服務的另壹個重要場所,在歐美發達國家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相關數據顯示,藥品供應的重心正逐漸從醫院藥房向社會藥房轉移,百姓每天使用的藥品有壹半來自醫院外的藥房。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藥店應該在藥學服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實際情況卻很不理想。
目前我國社會藥店的藥師主要以藥品銷售為主,對如何做好藥學服務及其意義認識不夠。服務範圍窄,缺乏深度和廣度,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用藥的質量、效果和安全性。
1.3醫藥服務商整體素質堪憂。作為醫藥服務商的藥師,整體素質堪憂。
在最近壹次執業藥師調查中,71.9%的被調查者熟悉常用OTC藥物的使用;67.4%的人認為能夠準確理解處方者的意圖,按要求調配處方;50.5%的人認為自己熟悉常用藥物的配伍禁忌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47.2%的人認為自己熟悉常用抗菌藥物的治療周期。
這說明大部分被調查者的工作還處於藥師審核和調配處方的初級階段,缺乏提供藥學服務所需的能力,提供藥學服務還存在相當大的困難。
2.藥學服務質量差的原因
2.1藥學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制度保障。傳統的藥學工作理念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藥學服務理念進入我國才短短幾年,影響力不大。
直到2003年2月25日,中國OTC藥品協會發布了我國首個與藥學服務相關的行業標準《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試行)》(GPP)。
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制定。
沒有國家法律的大力支持和保障,僅靠壹個行業標準,確實難以推動藥學服務的發展。
2.2藥學服務提供者對藥學服務重視不夠。我國醫院長期以來“重醫輕藥”,醫院藥學工作質量的評價標準不包括藥學服務質量,主要以藥品供應和藥房經濟效益為標準。
對藥師工作的評價也不考慮藥物治療的效果。
這使得藥房管理者在工作中更加關註藥品的供應,而不是如何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
但社會藥店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和發展規律認識不足,經營中偏重經濟效益,對藥學服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藥學服務的氛圍。
大部分社會藥店的藥師工作主要是銷售,有的地方甚至讓藥師充當“藥托”。
2.3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和選拔機制存在問題。中國的藥學高等教育壹直沿襲前蘇聯的過度學術化培養模式。藥學課程以化學為主,知識體系主要服務於科研。
而生物醫學課程的比重很小,導致學生的生物醫學知識匱乏。
同時,藥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踐時間普遍不足甚至缺失,不利於學生應對合理用藥能力的培養。
藥學服務要求藥師不僅要懂藥學知識,還要懂醫療和管理知識,還要有很強的醫患溝通能力。
現行藥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方面都不能勝任,這讓他們在開展藥學服務時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充當“藥品推銷員”。
此外,作為藥師選拔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也存在明顯缺陷。其內容偏向於工業生產和宏觀化學知識,忽略了臨床用藥、藥學咨詢和用藥指導的知識考核。
這種機制不利於選拔具有藥學服務能力的專業人員,也使得執業藥師不重視臨床實踐。導致我國執業藥師普遍缺乏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能力,缺乏檢查處方藥是否會相互作用、劑量是否正確的能力。
藥學服務困境的3種解決方案
3.1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藥學服務體系,借鑒國外實踐經驗,建立壹套藥學服務標準化方法的指導原則。
以世衛組織GPP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為基礎,參考發達國家藥學服務的相關規範,結合我國醫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壹系列與藥學服務相關的法律規範和行業規範。
根據醫院藥房和社會藥房各自的特點,確定相應的藥學服務實施量化指標。
同時加強宣傳,使各界充分了解藥師在患者藥物治療中的作用,以及藥學服務能給患者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全方位推動我國藥學服務的發展。
3.2轉變觀念,建立新的藥學工作體系。醫院藥房和社會藥房都應該清楚這壹點。其實藥店不僅要賣藥,還要在賣藥的同時給消費者提供健康。
充分認識到提高藥學服務質量不僅可以使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和保健,還可以提高單位自身的競爭力。
將藥學服務納入藥師評價體系,在GPP指導下重構藥店服務標準。
根據醫院藥房和社會藥房的不同情況,設置各自的專門藥學服務區,配備相應設施,安排專職藥師,提供相應服務。
3.3改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和選拔機制,優化教學計劃,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調整化學課程內容和課時,增設生物醫學課程、臨床基礎課程和管理學課程,將藥學教育模式由“化學模式”改為“生物醫學-管理-藥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