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特大強風掀翻火車。
2月28日淩晨02:50,新疆吐魯番遭遇大風襲擊,瞬間最大風力達14(41.8m/s),造成烏魯木齊至阿克蘇5807次旅客列車車窗被飛沙擊碎,11次車廂傾覆,4人遇難,南疆線被迫停運。
2.臺風“聖帕”肆虐南方七省(區)。
8月18日和8月19日,第9號臺風“聖帕”分別在臺灣省和福建省惠安縣沿海登陸。在福建省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 (33m/s)。其減弱的低壓環流壹直深入內陸,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
受其影響,6月5438+08-25日,華南東部、江南南部和西部、廣西北部累計降水量100-200mm,其中福建東北部、湖南東南部、江西南部200-400mm。福建、湖南、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湖北省(區)* * * 11423萬人受災,48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83.2億元。
3.淮河流域出現暴雨洪水。
淮河流域於6月19日進入多雨期,至7月26日結束,持續38天。持續性強降水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
此次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造成王家壩出現4次洪峰,超警戒總時間達26天,10蓄(滯洪)洪區相繼開閘。
安徽、江蘇、河南等省* * * 2922萬人受災,3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51億元。其中,安徽省受災最為嚴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1954後全流域最大洪水。
4.氣溫持續攀升,是近57年來最暖的壹年。
65438+10月1至165438+10月27日,全國平均氣溫11.4℃,較常年同期偏高1.2℃,為1951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北京、天津、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新疆11省(市、區)為1951年以來最高;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西藏為第二高值。
5.強對流天氣頻繁,造成嚴重的雷電傷亡。
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其中676人死於雷電,明顯多於2006年。5月23日,重慶大部、四川東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出現雷陣雨天氣,9人被雷電劈死。其中,重慶開縣興業村小學7名學生被雷電擊中死亡,43人受傷。
6月22-25日,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江西上饒、南昌、撫州等市,359萬人受災,41人死亡(其中雷擊死亡36人);直接經濟損失8.2億元。
6.罕見的暴風雪襲擊了遼寧和山東。
3月2-5日,北方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其中遼寧、山東等地出現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強暴雪(雨)天氣。渤海灣、萊州灣和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地區遭遇38年來最嚴重的溫帶風暴潮,威海、煙臺、濰坊瞬間風力達13。
雪災造成遼寧省多個城市交通癱瘓,中小學停課兩天,蔬菜價格暴漲,1.2萬余人受災,1.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54.38+0.90億元。山東省641萬人受災,3人死亡,7人失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543.8+0.96億元。
7.江南、華南高溫幹旱嚴重,數百萬人飲水困難。
氣候異常,特別是7月至8月初,江南、華南持續高溫少雨,導致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部分地區旱情迅速發展。由於幹旱,1.51.9萬公頃農作物受災,24.2萬公頃農作物絕收,371.9萬人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49.9億元。
8.強臺風“羅莎”給浙江造成嚴重損失。
16年6月6日,第16號強臺風“羅莎失敗了,但卻是壹場災難。”胖到斐濟#?妳怎麽了?在浙江省蒼南縣到福建省福鼎市壹帶沿海第三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風速33m/s)。
受此影響,6-9日浙江東部和北部、福建東北部降水量超過200mm,8日杭州日降雨量191.3mm,舟山233.8mm,均打破最大日降水量紀錄。
羅莎影響期間正值國慶黃金周,其帶來的風暴給部分沿海地區尤其是浙江造成了較大損失。其中浙江受災最為嚴重,經濟損失達891億元。
9.城市暴雨影響嚴重。
夏季,城市暴雨災害頻發,重慶、濟南、烏魯木齊、鄭州、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遭受暴雨襲擊。部分地區內澇嚴重,交通嚴重受阻,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0,中國南方發生1951年壹遇的秋旱。
9月26日21至165438+27,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明顯偏少,貴州、湖南、江西平均降水量僅42.7毫米,約為常年同期的四分之壹,為1951以來的第二少。長期少雨造成江南中西部、湖北東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和東部、廣東西部等地旱情嚴重,其中貴州、湖南、江西等地旱情為近50年罕見。
2008年中國十大自然災害
2.年初的極端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了21個省(區、市、兵團)。
65438+10月10至2月2日,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雨雪冰凍災害。大部分降溫幅度罕見,降水為歷史同期罕見,持續時間多年未見,災害損失遠超正常年份。經核實,全國21個省(區、市、兵團)受災,死亡132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654380+0.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874.2千公頃,絕收面積1690.6千公頃;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654.38+0.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0萬元。其中,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受災嚴重。由於災難發生在春運高峰時段,其廣度、深度和社會影響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65438+10月21至28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分別對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省(區)災情啟動四級應急響應,並於10月29日65438+根據上述6省災情發展情況,將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6月365438+10月31日,針對四川省災情再次啟動二級應急響應。
臺風黑格比嚴重影響兩廣。
2008年第14號強臺風“黑格比”於9月19日20時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21日加強為強熱帶風暴,9月21日下午加強為臺風。“黑格比”於9月24日上午6時45分在廣東省電白縣陳村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15(48米/秒)。臺風“黑格比”具有強度強、移動快、影響範圍廣的特點。* * *造成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四省1.501.9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死亡47人(含失蹤人員),緊急轉移安置1.57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79.1千公頃;41,000間房屋倒塌;因災直接經濟損失6543.8+033.3億元。
6月上旬,華南及中南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6月上旬,華南及中南地區出現大範圍持續降雨過程,造成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8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其中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受災較重。針對廣西、廣東、江西、湖南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此次特大洪水造成2997.9萬人受災,87人死亡,10人失蹤,25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1429.9千公頃,絕收207.2千公頃;654.38+0.24萬間房屋倒塌,36萬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36億元。
5.新疆經歷了歷史上第二個大旱年。
5-9月,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異常偏高,降水明顯偏少。其中,北疆氣溫65438±0.6℃,天山山區氣溫65438±0.8℃,居歷史同期首位,全疆有64個氣象站氣溫突破歷史同期極值。新疆平均降水量5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4.0%,北疆平均降水量6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2.6%。受溫和天氣和降水影響,春夏季全區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幹旱,是繼1974之後歷史上第二個嚴重幹旱年。全區受旱嚴重的天然草地有1867.6萬公頃,占可利用草地面積的38%,天然草場和草地產草量普遍下降30-40%。其中,阿勒泰地區各類草原受旱面積達433.3萬公頃,占可利用草原的60%;塔城地區遭受了30多年不遇的罕見幹旱,373.3萬公頃天然草地遭受嚴重幹旱,占該地區可利用草地面積的60%以上;伊犁河谷嚴重受災草地面積達654.38+0.855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54%。受旱情影響,新疆產糧區大面積受災,尤其是北疆糧食主產區的小麥、棉花、玉米等作物受災嚴重,壹些地方幾乎絕收。7月22日,針對新疆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6.長江沿線及江南出現嚴重秋澇。
65438+10月底至165438+10月初,長江及其以南出現大範圍強降雨,較常年偏多2-4倍。其中,貴州東部和北部、雲南西部、廣西西部、湖南中部、西藏東南部降雨量100-200毫米,廣西郁江、雲南元江等河流發生洪澇。秋澇造成雲南、重慶、湖南、廣西、貴州5省(區)發生嚴重洪澇、滑坡、泥石流災害,421.3萬人受災,61人死亡,46人失蹤,1.8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201.7千公頃,絕收37.6千公頃;1.4萬間房屋倒塌,5.2萬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8.2億元。其中,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普洱、文山、昭通、曲靖、保山、玉溪、德宏、版納等13個市245萬人受災,43人死亡,46人失蹤,29人受傷,61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118.2千公頃,絕收26.8千公頃;3149戶10484間房屋倒塌,30507間房屋損壞;1430大死畜(只);災區電力、交通、水利、通信、衛生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針對雲南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於6月2日165438+10月3日啟動四級應急響應,根據災情發展,將響應級別提高至三級,並於當日針對廣西災情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8月下旬和9月,四川發生了嚴重的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9月24日至25日,四川震區東部部分地區普降暴雨,引發四川地震災區暴雨洪澇和泥石流災害。* * *,220多萬人受災,654.38+005多萬人緊急轉移安置,654.38+09人死亡,40人失蹤。倒塌房屋3600余間,1.3萬間,損壞房屋2.4萬余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9.6億元。其中,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城市壹度淹沒了活動板房集中安置點。針對四川省暴雨洪澇災害,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於9月24日上午10啟動四級應急響應,下午根據災情發展將響應級別提升為三級。
9.寧夏嚴重幹旱導致夏秋糧食減產。
3月以來,寧夏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3-6月,中部幹旱區累計降水量僅為17.0-57.0毫米,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為1960年以來最低。南部山區3-6月累計降水量較歷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袁州區降水量為1957以來最少。7-9月中旬,全區仍無大範圍有效降水。持續幹旱嚴重影響了寧夏南部山區和中部旱區的農業生產。幹旱導致小麥籽粒灌漿不充分,空秕率增加,豆類作物角果數和角果粒數減少,粒重減少,導致減產;玉米、馬鈴薯等秋作物生長緩慢,苗情差,極大影響產量。受幹旱影響,中部幹旱帶和南部山區的水庫、池塘、磚窯等蓄水不足,民眾儲存飲用水普遍且越來越困難。特別是中部幹旱帶的同心、鹽池、海原,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寧夏中部幹旱帶53個鄉鎮、542個行政村旱情嚴重,654.38+05.6萬戶、70.4萬人受災,夏糧受災248.9千公頃,夏糧絕收654.38+0.26千公頃。幹旱還造成6.4萬個水坑幹涸,28.7萬人和9.2萬頭牲畜不同程度缺水。9月下旬,寧夏出現明顯降水,各地旱情明顯緩解。但由於前期幹旱持續時間長,寧夏中部旱區和南部山區旱情嚴重缺水,幹旱導致夏秋糧食作物減產已不可逆轉。7月4日,針對寧夏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10.10年末,西藏普降大到暴雪,65438+萬余人受災。
65438+10月26日至28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等地出現強降雪天氣,受災19縣102700人,死亡11人,失蹤1人。因災死亡牲畜8705頭(只);直接經濟損失654.38+0.54億元。6月365438+10月31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四級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協助開展救災工作,及時調撥帳篷、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安排好災民生產生活。10 10月31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西藏災情四級應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