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業簡介
1.1專業名稱輔導員。
1.2職業定義
運用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理,通過心理咨詢技術和方法幫助當事人緩解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1.3職業水平
這個職業有三個等級,分別是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壹級)。
1.4職業環境為室內常溫。
1.5職業能力特征
觀察能力:很重要。理解能力:很重要。
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思考和判斷能力:非常重要
表達能力:很重要。人際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自控能力:重要自我心理平衡能力:重要
溝通控制能力:重要計算能力:壹般
1.6基礎教育(含同等學歷)中專畢業。
1.7培訓要求
1.7.1訓練期
全日制職業學校教育根據其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確定。晉升培訓期:輔導員不低於720標準學時,輔導員不低於520標準學時,高級輔導員不低於320標準學時。
1.7.2培訓教師
具有心理學及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三年,或者取得高級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三年以上,經心理咨詢師輔導培訓後,可以擔任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咨詢師培訓教師;具有心理學或相關專業職稱,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滿3年者,可擔任高級心理咨詢師培訓教師。
1.7.3訓練場地和設備
教學條件完善的標準教室和心理咨詢教學設備。
1.8識別要求
1.8.1適用於從事或準備從事本職業的人。
1.8.2申報條件
——心理咨詢師(以下條件之壹)
(1)取得本專業或相關專業中專以上畢業證書,經心理咨詢師培訓達到規定標準學時,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2)連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滿5年並能出具可靠證明者。
——心理咨詢師(符合下列條件之壹):
(1)取得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後從事本職業5年以上,接受過心理咨詢師規定標準學時的正式培訓,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2)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科畢業;大學本科或其他專業,經心理咨詢師培訓達到規定標準學時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3)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中級職稱,經過心理咨詢師正規培訓達到規定標準學時,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高級心理咨詢師(具備下列條件之壹):
(1)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後從事本專業工作5年以上,經高級心理咨詢師培訓達到規定標準學時,取得畢業證書,在國家級核心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2篇以上者;
(2)取得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碩士學位,在本專業實習半年以上,接受過高級心理咨詢師的正規培訓,取得畢業證書,在國家級核心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以上;
(3)取得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博士學位,接受過高級心理咨詢師規定標準學時的正規培訓,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4)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類副高級職稱以上,接受過高級心理咨詢師規定標準學時的正式培訓,並取得畢業(結業)證書者。
1.8.3識別方法
本專業各級鑒定包括理論知識綜合考試和實踐能力考核。
(1)理論知識綜合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題目從題庫中隨機抽取,根據標準答案評分。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達到60%及以上者為合格。
(2)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實踐能力考核采用專家組面試考核的方式進行,包括:心理測評、案例分析、咨詢方案制定、談話技巧。評分標準采用百分制,達到60分以上者為合格;高級心理咨詢師實踐能力考核采用專家組綜合測評的方式進行。考生應提前三個月上報個人業績資料(書籍、論文、專利、研究證書)及單位出具的推薦書。
(3)個人成績合格者,保留2年。
(4)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職稱,從事心理咨詢臨床和教學工作的人員,可不參加理論知識綜合考試,由單位推薦並直接向專家組提交個人業績資料申報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專家組進行綜合評定。
1.8.4考官與考生比例
(1)理論考試:20名考生1考官。
(2)實際能力考核:1考生3考官。
1.8.5評估時間
理論考試120分鐘,實踐能力考試60分鐘。
1.8.6評估場地設備標準教室。2.基本要求
2.1職業道德
2.1.1專業代碼
熱愛本職工作,堅信奉獻社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詢關系。
2.1.2職業道德
(1)心理咨詢師不得因當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宗教信仰、價值觀等因素歧視當事人;
(2)在建立咨詢關系之前,咨詢師必須讓委托人了解咨詢工作的性質、特點、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委托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3)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工作時,應就工作要點與來訪者進行討論並達成壹致,必要時(如使用某種療法)與來訪者達成書面協議;
(4)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不能產生和建立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盡量避免雙重關系(盡量不要與熟人、親戚、同事建立咨詢關系),不要利用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其不要對異性有不雅言行;
(5)心理咨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咨詢求助者時,應以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向求助者說明清楚,並為其介紹另壹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或醫生;
(6)心理咨詢師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具體措施如下:
①心理咨詢師有責任向來訪者解釋心理咨詢師的保密原則以及該原則適用的限度;
(2)在心理咨詢中,壹旦發現求助者對自己或他人有傷害,必須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發生(必要時應通知相關部門或家屬)。或者找其他心理咨詢師咨詢,但機密信息的暴露要限制在最低限度;
③心理咨詢中的相關信息,包括病例記錄、測試資料、信函、錄音、錄像等資料,屬於專業信息,應嚴格保密,不包含在其他資料中;
④心理咨詢師只有在征得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咨詢過程進行錄音和錄像。因專業需要討論案例,或者將案例用於教學、科研、寫作等工作時,應當隱藏可能被用於識別幫助者的相關信息。
2.2基礎知識2.2.1普通心理學
(1)普通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和方法,《普通心理學簡史》;
(2)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認知過程(感覺、知覺、註意、學習、記憶、思維和語言),心理活動的意識特征——註意、情緒和情感、意誌、能力和人格。
2.2.2社會心理學
(1)社會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和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簡史》;
(2)社會化與自我、社會認知與歸因、社會動機、態度、人際關系、社會影響、利他與攻擊、人際吸引、婚姻與家庭。
2.2.3發展心理學
(1)發展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和方法,發展心理學簡史;(2)基礎理論(3)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4)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和行為特征。
2.2.4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
(1)心理健康的標準;(2)心理異常的評價標準;
(3)常見的心理障礙;(4)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測試
(1)心理測量學簡史,心理測量學的概念和分類,以及應用價值;
(2)智力測驗;(3)性格測試;(4)心理評估量表。
2.2.6咨詢心理學
(1)咨詢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和方法;(2)咨詢心理學的工作範圍;
(3)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異同;(4)心理咨詢的分類。
2.2.7與心理咨詢相關的法律知識
(1)勞動法基礎知識;
(2)民法通則中與心理咨詢和治療有關的法律規定(如隱私權、人身權等。);
(3)現行婚姻法、婦女兒童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心理咨詢的規定;
(4)《治安條例》中有關心理咨詢的規定;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關心理咨詢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