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學遠。”中西方學校都是以擇優錄取為原則,也以努力提高學生的德、智、體修養為導向。但由於文化思維的差異,中西方學校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和方法不同,學生展現才華和長處的機會和技巧也不同。本文旨在分析中西文化思維差異對留學文書寫作內容的影響,從而有助於提高此類文書的寫作技巧。由於篇幅有限,本文討論僅限於個人陳述、推薦信和簡歷。我國學校主要通過考試和官方檔案錄取學生,註重學生以往在學習、研究或工作中的成績,而不了解學生的性格、思維和潛力的差異;國外學校主要通過考試和申請材料錄取學生。在確認學生具備學習、研究或工作的必要資格後,更註重比較他們在性格、思維和潛力上的差異。所以中國的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實力時喜歡籠統地列舉自己的成績,中國的老師在推薦學生時也喜歡籠統地說自己弟子的優秀,措辭中規中矩;留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實力時,喜歡打著驕傲的幌子,描繪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思維和潛力。國外教授在推薦學生時也喜歡簡潔生動地描述自己優秀的、有特色的弟子,措辭要穩重生動。正是由於這種文化思維上的差異,中國學生無論是學習、研究還是工作能力都不亞於甚至優於外國學生,但卻因為不善於運用西方的思維方式在申請材料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只能望國外名校興嘆。
簡歷壹份留學簡歷的內容要集中優勢,要明確,包括個人信息、學歷、工作背景、榮譽和獎項、學術活動、發表作品、課外活動、參加團體、興趣愛好等要素。由於不了解西方讀者的認知習慣,中國學生在寫作中容易陷入兩種思維誤區:壹是過於輕視,幾行就完事;二是過分關註芝麻西瓜。前者,常見的錯誤是:(1)每壹項的時間不夠明確。壹般來說,教育經歷和工作經歷應該有起止日期,榮譽和獎項以及參加團體應該有具體的年限等等。(2)工作經歷中應概述主要職責和主要項目。(3)出版的作品要嚴格按照西方的標準來寫。(4)最好列出參與團體所扮演的角色。後者包括:(1)重復語句。比如在學歷裏提到獎學金之後,在榮譽和獎勵裏重復。(2)列舉瑣事。比如寫6年前對宿舍衛生的檢查,對申論既無益處也無解釋。(3)沒有重點。比如在工作背景中,壹般的職責描述與項目中的職責描述壹視同仁,等等。
推薦信推薦信推薦信的內容應當真實、簡潔。在國內我們需要推薦信的時候,往往會找單位的壹把手或者學術專家,推薦人壹般會講被推薦人的人品和業績。因此,推薦信在中國作用有限(讀者更看重公文提供的信息或人際關系),用途有限(壹般只用於職務推薦)。相反,在信譽體系相對完善的西方社會,推薦信作為壹種信譽擔保的文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讀者了解被推薦人的重要途徑之壹,在讀書、求職,甚至選房、租房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在國外,推薦人壹般是具備必要資質,了解被推薦人學習、工作、性格等某壹方面或某幾方面的人。推薦信的內容要求真實、準確、完整,與被推薦人的目的直接或間接相關。鑒於中西方文化思維的差異,中國學生在準備留學推薦信時要註意以下幾點:(1)推薦人要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被推薦人,幾個推薦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展示被推薦人的學習、工作、性格等情況。所以被推薦人不能盲目找對自己知之甚少的院士或外籍教授,也不能少數推薦人說只反映壹個方面而不能反映其他方面。(2)從普通讀者的常識來看,推薦信的內容是合理的。壹般來說,如果公司老板知道被推薦人上大學時某門課程的具體分數,或者大學裏的普通老師知道被推薦人所有課程的平均分,都是不合理的。(3)推薦信的內容不能空洞籠統。在推薦信中,推薦人列舉了被推薦人在學習、工作、性格等各方面的諸多優點,但效果不如在合理範圍內描述三四個優點。此外,推薦人與被推薦人的關系、聯系時間、推薦人的聯系方式也要寫清楚。
個人陳述個人陳述的內容要詳細、獨特、合理、清晰。壹般來說,我們只在國內申請職稱(職務)或匯報工作時使用類似的文字,但內容要求不同。國內的“個人陳述”僅限於描述本人以往在學習、研究或工作中的成果,即使為了突出成果偶爾會涉及具體案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文字是簡歷的擴大版。國外的個人陳述是申請人推銷自己的最好機會。他們不僅描述自己在以往的學習、研究或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更註重表達自己的獨特性,尤其是以值得紀念的事件為借口,描繪自己鮮明的個性、思維和潛力。這種思維上的差異深深影響了中西方個人陳述寫作的角度和方法。例如,當描述自己在壹個項目中的行動時,中國學生大多專註於描述自己紮實的理論或高超的技術。留學生除了概述項目背景和所使用的理論或物理工具外,更註重自身的性格(如毅力、團隊精神)、思維(如勤於思考、另辟蹊徑)、潛力(如善於學習、善於應用)。雖然公認的性格、思維、潛力等方面的優勢是有限的,但留學生往往可以憑借自己的具體事例和高超的母語寫作技巧,成功地突出自己鮮明的個性。由於不熟悉國外學校招生官閱讀個人陳述的認知習慣,中國學生容易出現以下常見錯誤:(1)單調的成績陳述。招生官只能通過這樣的個人陳述了解申請人做了什麽,卻不知道他是個什麽樣的人,怎麽想的。而且招生官每天要看幾十份申請文件,很可能會忽略這樣的個人陳述。(2)相反觀點的論證。比如有的應聘者喜歡寫自己經常加班以示勤奮。雖然這種性格在少數特殊情況下是壹種美德,但申請人可能會給招生官留下效率低下、有效資源利用不善以及“工作狂”癥狀的印象。(3)弱缺陷解釋。如果申請人的語言表現或專業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在個人陳述中卻把失敗歸結於工作忙、身體不好等。,希望能彌補。但是招生官會認為妳以後在國外克服不了類似的逆境,妳缺乏承擔結果的勇氣。(4)自我否定的內疚情結。申請人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原來的專業根本不適合自己,但沒必要認為這是個錯誤。關鍵是要用妳之前專業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妳對轉專業的深思熟慮和充分準備來說服招生官。(5)人造人格描寫。有些申請人誤解了“人品”的內涵,沈迷於用與申請無關的稀奇古怪的東西,甚至聳人聽聞的東西,無拘無束的激情來吸引讀者的眼球。但是招生人員可能會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記住招生官想知道的是壹個真正的申請人。西方有句諺語:“入鄉隨俗。”事實上,中國學生在撰寫留學文件時,應該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用西方的思維方式照顧讀者的認知習慣。只有這樣,申請人才能通過這些文件充分展示自己的天賦潛力,為自己贏得錄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