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葛辛雷
單位: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學
在該案例中,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對壹名焦慮的求助者進行心理輔導,對她的非理性信念進行了壹系列有效的糾正,引導求助者學會使用新的合理的認知方法,結果求助者的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幫助她學會使用現實合理的思維方法。在使用合理的情緒療法的同時,她還輔助了放松療法,讓自己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本文詳細介紹了這個案例的基本情況和心理咨詢的過程。
關鍵詞:壹般心理問題理性情緒療法案例報告
壹.壹般信息
彭(化名),男,年齡12,六年級學生。成績優異,是班長。我通常和我的同學相處得很好。我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個人成長史
足月分娩,從小身體好。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表現出了自己聰明可愛的壹面,贏得了幼師的青睞。進入小學,因為媽媽是小學老師,對他要求嚴格,他也很懂事。他每次考試都能贏得媽媽的好感,媽媽也壹直以此為榮。通過了鋼琴業余8級。我還參加了輔導班,奧數班,繪畫班。學習努力認真,成績壹直名列前茅。學習至今,好像從來沒有失敗過,壹直都是壹帆風順。求助者有兩面性: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內向順從;在同學面前,他口若懸河,有壹定的領導能力,在同學中威望很高。
三、主訴和自訴
主訴:近壹個月來,我煩躁不安,焦慮不安,睡眠不好,上課容易走神,工作效率明顯變差。我害怕各種考試,壹想到入學考試就更煩。
自訴:求助者成績壹直名列前茅,班級前三。他學習特別勤奮認真,贏得了老師們的信任。今年春節走親訪友時,親戚朋友對求助者的期望很高,認為她壹定能考上市面上最好的中學。母親雖然沒有給求助者壓力,但是表現出了自己的行為,每天熬夜。壹個月前,壹次數學考試,壹個幫手考了70多分,被數學老師批評了。他也後悔了,自責自己得了這樣的分數。他以後怎麽參加升學考試?以後上課會更小心,怕自己又考不上,但是越擔心越容易闖禍,兩周後的考試也不會優秀。就這樣,上課開始走神,註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明顯變差,總是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出錯。壹想到還有幾個月就要高考了,我就渾身冒汗,坐立不安。有時候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所以睡眠質量不高。我擔心從長遠來看我會怎麽樣。我想盡快擺脫這種困境,前來求助。
第四,觀察和了解情況
求助者單獨就醫,五官端正,衣著整潔,舉止得體,對咨詢者極其禮貌有教養。我說話的時候,語速流暢,思路清晰。我已經表達了最近對成績的恐慌,睡眠質量不高。
身體上:病人沒有重大的身體疾病,沒有身體上的疼痛或不適,沒有精神疾病或遺傳疾病的家族史。
性格:性格穩定,無異常生活習慣。
社會功能:能正常學習,做好班長,能正常和家人老師同學交流。
體檢:我媽有壹次帶客戶去醫院做常規體檢,沒什麽異常。
動詞 (verb的縮寫)評估和診斷:
(1)評估:
根據臨床收集的資料,當事人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無知覺異常、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性格穩定,無重大軀體疾病,無家族史和遺傳病史。求助者的主要問題是不良情緒反應和行為不適。主要表現在求助者還沒有從幾次考試失誤中解脫出來,從而產生焦慮情緒。表面上看,其癥狀與考試失誤有關,實質與求考者的非理性信念密切相關,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
(二)診斷:壹般心理問題,屬於焦慮。
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當事人知行壹致,性格穩定,有自知之明,能主動就醫,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可排除精神疾病。
2.根據癥狀學的標準,當事人表現出焦慮、易怒、睡眠障礙等癥狀。按嚴重程度標準,受試者反應強度不強,反應局限在考試範圍內,不影響邏輯思維、回避和概括,不影響社會功能。從病程來看,病程只有1個多月。總的來說,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不嚴重,時間也短,可以排除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神經質的心理問題。,
a)心理測試量表:SAS評分,粗分52,標準分65,提示中度焦慮。
b)根據以上診斷,屬於壹般心理問題。
鑒別診斷包括:
1.與精神疾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精神疾病的特點是患者知與情不壹致,缺乏自我意識,壹般不主動就醫,出現幻覺、妄想、邏輯思維障礙和行為異常。當事人知行壹致,性格穩定,有自知力,能主動就醫,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可排除精神疾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反應強度強,反應已普遍化,對社會功能有嚴重影響,病程2個月以上。但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並不嚴重,對社會功能沒有嚴重影響,且持續時間較短。所以可以排除嚴重的心理問題。
3.與焦慮性神經癥鑒別:焦慮性神經癥主要是癥狀上的焦慮,疼痛持久,無法解決,對社會功能、概括和回避造成嚴重影響,反應與最初事件本身無關,持續時間長,3個月以上或半年以上。雖然求助者也以焦慮為主要癥狀,但並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也未出現概括回避,且僅持續壹個多月,故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病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這個求助者的問題沒有明顯的生物學原因。
2社會原因:
(1)有過負性生活事件,連續幾次考試不及格,自信心受到嚴重挫折。
(2)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求助者期望過高。
(3)學校老師和同學對求助者期望過高。
3心理原因:
(1)有壹個明顯的認知錯誤:作為尖子生,妳必須每壹次考試都很優秀,才能保證妳能考上最好的初中。
(2)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討好家長,在老師同學面前證明自己的實力。
(3)人格上追求完美,有競爭力。
(4)被焦慮困擾,無法解決。
六、咨詢目標和咨詢方法及原則
1.咨詢目標:根據上述評估和診斷,經與客戶協商,確定以下咨詢目標。
具體目標:根據合理的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分析考試異常導致的非理性信念引起的情緒困擾,盡可能減少非理性信念引起的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的後果,緩解求助者的焦慮和擔心,改善睡眠。學會了肌肉放松技術,初步控制了心理緊張。
長期目標: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行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為模式。
2.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幫助者認為需要學業優秀,才能在入學考試中發揮正常作用。只有考上最好的初中,才能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可見,他們的焦慮與非理性信念密切相關。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於20世紀50年代倡導理性情緒療法。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論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從而幫助其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這個理論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個體的思想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自己的情緒,樹立合理正確的理性觀念,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肌肉放松訓練的具體方法是集中全身所有肌肉群使肌肉緊張,仔細感受並維持肌肉緊張,5秒後解除肌肉緊張,註意肌肉放松後的軟、弱、暖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妳會經歷心情從緊張到放松的變化,妳的心情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愉快。
3.原理:使用合理情緒療法,也稱ABC理論,其中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人對這壹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代表這個事件發生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引發人們情緒和行為變化的不是誘發事件,而是個體對誘發事件的解讀和評價。求助者常常使用壹些與現實不協調的非理性知識和信念來分析和看待事物,從而產生自我焦慮。通過改變他們對事物的非理性認識、態度和看法,他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幫助者能夠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壹些挫折,從而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肌肉放松訓練的原理是基於身體肌肉的放松和情緒的緊張是壹對相互制約的條件。同時,個體中的這兩種狀態不能同時並存。壹個國家的出現或加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另壹個國家的削弱或消除。所以放松技術是壹套將全身肌肉深度放松,在放松狀態下對抗緊張狀態,從而達到緩解和消除緊張的目的的技術。
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在咨詢過程中,委托人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
(1)求助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咨詢師;
(2)如果對咨詢過程不滿意,可以要求更換咨詢師;
(3)對咨詢方案、咨詢費用和咨詢時間的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義務:
(1)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約定的會診方案、會診費用和會診時間的規定;
(3)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在咨詢過程中,咨詢者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
(1)有權了解當事人心理問題相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選擇合適的幫手;
(3)有權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轉診或終止會診。
義務:
(1)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並執行約定的會診方案、會診費用、會診時間等規則。
(3)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者。
8.咨詢時間和費用
(1)時間:每周壹次,每次50分鐘。
(2)收費:屬於學校工作,免費。
九:協商過程
(1)首次咨詢
目的:收集信息,建立咨詢關系,進行心理診斷,確立咨詢目標。
方法:在咨詢之初,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吸入談話的方法收集求助者的詳細信息,通過傾聽,* * *情感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註。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讓求助者做焦慮自評量表(SAS)。SAS的粗分是52,標準分是65,說明他們有中度焦慮。初步確定求助者的主要問題。向求助者解釋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使求助者試圖接受該理論,使求助者認識到ABC的關系,並使她結合自身問題進行初步分析。
作業:建議求助者記錄下最近困擾她的內容,同時讓她寫下自己的情緒、行為困擾(c)和誘發事件(a),並進行初步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總結:嘗試讓求助者找出他們的非理性信念。
(2)第二次咨詢
任務:通過進壹步解釋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幫助求助者理解他們情緒和行為不適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而是他們自己的知識和信念與現實之間的不和諧,找出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並根據求助者的問題作出進壹步的分析,以促使他們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改變他們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模式。
方法:利用蘇格拉底的辯論啟發求道者理解非理性的信念和行為模式,並用理性的信念代替,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過程:首先,幫助尋求者理解他們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問題中的核心作用。
咨詢講座摘要:
輔導員:說說妳的作業吧。
求助者:之前沒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過回憶,原來我壹直太在意自己的考試成績了。我無法接受連續幾次考試失敗,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各種壞主意都從我腦子裏跑出來了。
咨詢師:能詳細說說壹些不好的想法嗎?
求助者:考不上重點初中,重點大學就沒希望了。這會讓妳的家人、老師、親戚失望,妳會羞於面對他們。作為班長,平時崇拜我的同學也會取笑我。總之心裏很心疼。(觸發事件a:幾次考試不及格。具體結果C:心裏很心疼。)
輔導員:妳的意思是這些考試不及格,就考不上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
求助者:是的,我肯定考不過168。
咨詢師:妳憑什麽這麽肯定?
求助者:要想考上168,基本上每科都要達到優秀的成績。現在我的數學成績退步了20多分。這麽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求助者的無理信念:我肯定考不上。)
顧問:這是妳自己的估計嗎?
幫手:對。
顧問:妳能保證妳的估計是準確的嗎?
打電話者:(停頓了壹下)沒有。
輔導員:幾次失敗後妳覺得自己考不上。這是妳自己的想法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幫手:是我自己的想法。(說完又開始沈默)
輔導員:妳的想法只是妳的主觀看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不能保證它們是真實的。考試幾次不及格不代表妳的學習能力差,更不代表妳的知識基礎差。其實每年考我們學校重點中學的學生,差不多有壹半是上壹次考試最好的。他們以紮實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升入了重點中學。即使到那時妳的分數已經接近重點中學,選擇還是很多的。育才和四十二中也是重點。妳這樣認為嗎?
幫手:那我試試。
輔導員:好的,請自便。
幫手:現在想想感覺好多了。
通過和求助者的交談,我發現了他們不合理的信念:妳考了幾次都考不上重點中學。找到影響自己情緒的想法後,再找理由反駁這些想法,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同理,幫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問題中的核心作用,並逐步找出其他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包括:
(1)作為班長,每壹次考試都要優秀,這樣才能上最好的中學。
(2)只有考上最好的中學,才能成為父母和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學生。
然後用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從理性到感性,從壹般到具體,辯論其非理性信念。讓求助者學會運用理性思維方式,幫助求助者徹底改善其適應不良的焦慮、緊張和擔心,促進其心理健康與和諧發展。關鍵是要學會用“希望”和“想要”來代替“必須”和“應該”,從而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漸建立的理性信念是:
1.雖然我是班長,但我不可能每次考試都得優。幾個錯誤不代表什麽。
2.通過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學校,我依然是壹名優秀的學生。
3.我讀書不是為了討好父母老師,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個人成長,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4.想取得穩定的成績,不退步,就得放松,然後放松。
總結:通過蘇格拉底式辯論,幫助尋求者認識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學會用“希望”和“想要”代替“必須”和“應該”。
㈢第三次協商
目的:當求助者已經逐漸建立起合理正確的理性觀念時,求助者報告仍然感到焦慮,第二次用SAS得到粗略的44分和標準的55分。數據顯示,焦慮感已經明顯減弱,但依然存在,可以考慮使用肌肉放松訓練來降低其焦慮感。
肌肉放松訓練的原理是基於身體肌肉放松和情緒緊張是壹對相互制約的狀態。同時,個體中的這兩種狀態不能同時並存。壹個國家的出現或加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另壹個國家的削弱或消除。所以放松技術是壹套將全身肌肉深度放松,在放松狀態下對抗緊張狀態,從而達到緩解和消除緊張的目的的技術。
流程:要求幫助者穿著舒適寬松的衣服,去掉所有的裝飾品,不戴眼睛,尤其是接觸眼睛,和老師壹起做肌肉放松練習。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身體舒適。
輔導員:現在,我們做放松練習,盡量舒服,閉上眼睛,按照我的指示放松壹些肌肉群,註意緊張和放松時的不同感受。每組肌肉緊張5秒,然後慢慢放松10秒,再做第二組或下壹組肌肉練習。
1.握拳屈腕:雙手握拳,手腕向上彎曲,感受雙手和前臂的緊張感(保持5秒)。松開拳頭,伸直手腕,自然放松,註意放松的感覺(停頓10秒)。
2.屈肘聳肩:前臂向上彎曲向外旋轉,肩膀擡高至耳朵處(保持5秒)。現在放松,體驗緊張和放松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詛咒皺眉:背靠椅背,皺眉(5秒)。舒展眉頭,放松脖子,體驗緊張放松的感覺(停頓10秒)。
4.閉上眼睛咬牙:閉上眼睛,咬緊牙關,把嘴往後放,閉上嘴唇,臉上有緊張感(5秒)。自然放松,體驗放松的感覺(10秒)。
5.下巴抵胸:下巴貼近胸部,感受頸前部肌肉的緊張感(5秒)。現在放松(10秒)。
6.拱起背胸:現在註意背部肌肉,拱起背,挺胸收腹。妳能感覺到背部的緊張嗎?(5秒)。現在放松,妳感覺放松了(10秒)。
7.吸氣縮胸:現在深呼吸,屏住呼吸(5秒)。好了,呼吸放松,感受壹下緊張和放松的區別(10秒)。
8.屏住呼吸:現在專註於妳的腹部,收緊腹部肌肉,屏住呼吸(5秒),呼吸。
9.提肛收臀:收縮肛門括約肌和臀部肌肉,感到緊張(5秒)。現在放松(10秒)。
10.伸腿擡趾:伸直雙腿,向上擡趾,使腳部、小腿、大腿肌肉緊張(5秒)。現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鐘,再練壹遍所有肌肉。目標是讓求助者最初學會放松10組的肌肉。
布置作業:讓求助者在家安靜的房間裏練習肌肉放松,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隨著練習的熟練程度,每次可以減少到20分鐘左右或更少,每天的練習次數也可以減少到壹次。放松訓練的時間壹般應安排在午飯後壹小時或晚上睡覺前。經過壹段時間緊張和放松的互動練習,妳應該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隨意充分放松身體。需要註意的是,放松訓練不是壹朝壹夕就能見效的,必須堅持練習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所以要堅持訓練。
另外可以用壹個表格來記錄和評估每天的訓練情況,用1到5的水平來表示放松的深度。1代表最淺的放松狀態,5代表最深的放松狀態。由此可以知道自己練習的進度,也方便咨詢師檢查指導。
㈣第四次協商
目標:繼續鞏固求助者所學到的理性信念和行為模式,懂得接納和放下自我,實現自我成長和人格完善。查看幫助者肌肉放松訓練的記錄,在幫助者逐漸放松肌肉訓練的同時,運用想象放松。
方法:為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為模式,及時強化,想象放松練習。
流程:咨詢訪談片段匯總
輔導員:想象壹下,考試的時候馬上發卷子,不知道是什麽樣的題。這個時候,大部分考生可能會緊張,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有的人可能全身肌肉都緊張,緊張率會增加。此時,妳的肌肉緊張,手心出汗,腿腳麻木。妳該怎麽辦?
助手:好的,讓我想象壹下(沈默片刻)...我可以輕輕閉上眼睛,壹開始感覺頭很重,肩膀很重,上臂很重,前臂很重,手心冒汗...
輔導員:請考慮壹下。妳如何能放松妳緊張的肌肉?
助手:我覺得可以試著逐漸放松肌肉,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呼吸。現在我深呼吸,屏住呼吸(5秒)。好,呼吸放松,(10秒)。把頭靠在椅背上,皺眉(5秒)。舒展眉頭,放松脖子(停10秒)。現在專註於妳的腹部,收緊腹部肌肉,屏住呼吸(5秒鐘),呼吸。
咨詢師:妳現在感覺怎麽樣?
求助者:我感覺好多了,心裏很平靜,全身都很放松,不覺得緊張。我覺得我可以在考試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情。
輔導員:很好。恭喜妳初步學會調節自己的緊張情緒。妳應該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練習。在放松了所有的肌肉之後,妳可以繼續給自己壹些暗示:現在我感覺非常安靜和放松...非常非常安靜放松...我全身都放松了...(我從1數到50)...最後睜開眼睛。這樣效果更好。
總結: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變,強調咨詢要點,讓求助者進壹步了解自身問題的前因後果,明確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幫助求助者運用學到的方法和經驗應對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㈤第五次協商
作為最後壹次咨詢,在咨詢過程中,我讓當事人第三次做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到了壹個大概的36分,標準分45分,提示中度焦慮。幫手感覺還行。她每天睡前做壹個放松運動,睡眠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她高興地告訴我,她教過同學放松肌肉訓練。同學們希望我能在心理學課上教給他們更多的放松技巧。在整個咨詢中,我采取了壹種相對被動的態度,讓求助者處於壹種自動的角色,以壹種獨立、自主、積極的角色和方式,引導求助者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和處理自己的問題。我就這樣結束了這次咨詢。“妳能從這裏學到很多東西嗎,比如如何理性思考,如何應對焦慮而不被焦慮壓倒,如何快速放松自己等等?妳要好好想想,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中去。我相信妳會變得更健康,更成熟。”求助者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X.咨詢效果評估:
求助者自我評價:求助者睡眠狀況有所改善,情緒有所好轉,學習成績明顯穩定。
老師和同學的評價:求助者熱情、高效。
輔導員評價:求助者對自己的問題有所了解。治療後SAS粗略評分為36分,標準分為45分,提示中度焦慮。(求助者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應該會有壹定的焦慮,可以算是中度焦慮。)
求助者學習簡單的放松方法來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壹些緊張情況。
XI。咨詢總結:
本案中,輔導員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全面了解了求助者的情況,取得了求助者、家長和老師的信任,得到了他們的配合,對求助者進行了適當的減壓。在咨詢過程中,運用合理的情緒療法,了解其不良認知模式,幫助來訪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為模式。在咨詢過程中,我發現來訪者即使已經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為模式,仍然存在焦慮情緒,於是我采用放松療法訓練來訪者放松肌肉,使咨詢效果更好。
參考資料: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壹版。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壹版。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