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王人鎮的旅遊資源

王人鎮的旅遊資源

張凡溫泉

武漢水文地質大隊在1992發現的張凡溫泉,屬於地下熱水氡泉,常年恒溫36.5℃,氡離子含量高,在國內礦泉水中少見。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鹽度高,水質好,無異味,無有毒物質。如果用主蓄熱的代表溫度來衡量,接近“暖”。天然水位高出地表2.5米,湧水量在542.5立方米/日以上,溫泉區有五個天然露點,地下水資源豐富,總水量可超過2000立方米/日,主要特點是泉水氡離子含量高達581BQIL,為國內礦泉水中罕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以位於王人村的居民命名的。

地理位置為東經115 05 ' 25 " ~北緯15 10 ' 30 " ~ 30 03 ' 40 " ~ 30 08 ' 25 "。位於大冶市東部,東鄰慈賽山區河口鎮、陽新縣威遠鎮,南臨大冶湖與陽新縣太子鎮、大王鎮隔湖相望,西接金山街道,北接慈賽山區黃寺灣街道、臨江街道、八泉街道。人民政府位於鎮北路1號,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002,距大冶市市政府駐地20公裏。

行政沿革管轄在1949之前屬張巷,同年10之後屬胡剛區。1950屬於二區。1956屬於虎山督導團。1958屬於湖山人民公社。1959是湖泊山區。1958屬於虎山公社。1984虎山公社改為虎山鄉。1989虎山鄉變更為王人鎮。

2011年末,行政區劃轄王人、張凡、分水、馬鞍山、大塘、竹林灣、王葉、四聯山、黃荊頭、九樹嘴、劉仆、桂王、柏樹下、天井嘴、雷山、青洪、鹽湖、百花、徐濱等。有211個村民小組,6個居民小組。

人口面積:201,654,38+0。年末戶籍人口4.22萬人,常住人口3.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700人,城鎮化率為1.654,38+0.4%。還有825個流動人口。總人口中,男性24940人,占59.1%,女性17260人,占40.9%。04歲以下65438+7723人,占18.3%;15 ~ 64歲30848人,占73.1%;65歲以上的有3629人,占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2195,占99.98%;蒙古族、回族、苗族、土族等4個少數民族,5人,占0.02%。

東西最大距離9.7公裏,南北最大距離7.8公裏,總面積104.4平方公裏。土地97.2平方公裏,占93.1%;水域面積7.2平方公裏,占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404.2人。

自然條件

地形位於黃荊山南,大冶湖北。境內多丘陵、山脊,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可分為三個地帶:北部低山丘陵,中部港口山脊,南部填海區湖泊。

水文版圖屬於大冶湖流域。雷山湖有1個湖泊,水面面積8000畝。有叢幹、陳世榜、大王山、四棵、徐斌、王人六座水庫,總庫容480.8萬立方米;有1600池塘;地表徑流包括全長7公裏的魏翔港和全長6公裏的王人港,均向南流入大冶湖。

礦產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我國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鉛、鋅、煤、石灰石、矽灰石、石英巖等多種礦產,其中以煤和石灰石最為豐富,煤炭儲量居全市第二位,素有“煤炭之鄉”之稱,且煤層較厚,易開采,已開采654.38+0.64萬噸,占總儲量的65.38+0.64萬噸。主要分布在百花至沿山分水嶺壹帶,其中百花、徐濱、四連山、王人等村煤炭儲量較大。

有螃蟹、黃魚、黃鱔、甲魚、草鏈、扁魚、鯉魚、鱖魚、鯽魚等40余種魚類,有喜鵲、八哥、山雞、斑鳩、鵪鶉、麻雀、白鷺、秧雞、貓頭鷹、啄木鳥、杜鵑等20余種鳥類。有野豬、野豬、刺猬、黃鼠狼等野生動物,青蛙、甲蟲、壁虎、蟾蜍等爬行動物。

國內植物主要有樟樹、松樹、楓樹、香椿、泡桐、楊樹、柳樹、刺槐、桂花等。農業耕地面積2.45萬畝,人均耕地0.5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79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為1.05438+0億元。

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薯、大豆、蠶豆、豌豆、綠豆、玉米和高粱。2011,糧食播種面積3.6萬畝,產量1.3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芝麻、花生、苧麻、棉花、蓮藕、百合、甜瓜和蔬菜。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21.35.4噸。蔬菜瓜果種植面積5230畝,產量4720.3噸;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5000噸。畜牧業以豬、羊、禽為主,2065年末存欄5456頭,438+01;家禽年產量為94000只。

工業形成了建材、機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建材工業以水泥和紅磚為主,有四個水泥廠,黃石第六水泥廠和紅磚廠。機械工業的主要產品有標準件、動力緊固件、模具鋼等。能源工業主要是采煤。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上年增長9.8%,工業增加值1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4%。

20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從業人員0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00萬元,比上年增長7.9%。

財政金融2011財政總收入11.5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壹般預算收入290萬元,比上年增長5.6%。境內金融機構3家,2011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03億元,人均存款6893元,比上年增長38%。2011年末,共有鎮文化站65438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543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65438個。

教育2011年末,幼兒園5所,430名幼兒,專任教師16人。完全小學10所,在校生2436人,專任教師1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在校生860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5%,初中生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5.5%。普通高中1,在校生78人,專任教師36人。

2011年度,教育支出達到21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21萬元,預算內教育支出21萬元,預算內教育支出2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0%、50%、50%。教育經費預算(含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60%,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2011年末,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4個,其中衛生院1個,衛生院3個,診所20個。60張床位;衛生專業人員64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0人。2011年,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2%。參加新農合的人數超過4萬人,參合率超過98%。兒童“五苗”覆蓋率和孕產婦系統化管理率達到98%,傳染病總發病率控制在2%以內。

廣電1986,虎山鄉廣播站更名為廣播電視臺。從65438年到0996年,中國安裝了有線電視,投資6萬元啟動了衛星接收系統,實現了信號覆蓋全國。1998,自辦電視節目,報道這個小鎮的新聞。2000年投資654.38+0.4萬元,全面啟動有線電視網絡。從2001到2005年,* * *投資200萬元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用戶超過5000戶。

社會保障2011,城市低保戶數213戶,286人,支出889388萬元,比上年增長9.8%,月均74116元,比上年增長9.9%。醫療救助110人次,支出40.5萬元,比上年增長20.3%。農村低保戶數1.028戶,人數21.83人,支出1.741.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2 %,月均1.451.455元,增長6543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道路建設全鎮形成了以鄉鎮為中心,六圩線、王黃線為骨架,劉王線、黃流線為紐帶,劉璋路、育才路、嚴斌路、劉四路、百花路為支撐,四通八達的縱橫交錯的道路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