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青海的土地資源和植被,詳細!

關於青海的土地資源和植被,詳細!

超詳細,做好心理準備1。土地資源總量青海省僅次於內蒙古、西藏和新疆,居全國第四位,國土面積721654萬平方公裏。2.土地資源特點(1)土地面積大,但質量差,優質土地少。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大部分地區土地開發程度低。從土地類型來看,山地、旱地、戈壁、沙漠、冰川、寒漠多,土層薄、質地粗糙的土地,影響土地質量。青海也有壹定面積的優質土地,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河湟地區、河湟盆地和柴達木盆地。東部河湟地區的黃土區或紅壤區,土層深厚,氣候溫暖,降水較多,土地質量較好。* * *和柴達木盆地氣候較暖,但降水較少。部分地區土層較厚,小面積有水源灌溉。土層厚的土地質量更好。(2)土地類型多樣,垂直分布明顯。青海省土地遼闊,南北緯相差8度,地貌、土壤、植被類型多樣,構成了更多的土地類型。以東部黃土區為例,土地類型垂直分區為:河谷、低山丘陵地、中山地、高山地、特高山地。該區土地利用垂直分區如下:海拔2800米以下,以種植春小麥等溫作物為主,草地為農牧區;海拔2800米至3300米,主要種植綠樹、油菜等耐寒作物,以及天然草原和森林,為農林牧區;海拔3300-3900米用於畜牧業;最低海拔1,650米,最高海拔6860米。隨著海拔的升高,土地類型也相應發生變化,出現了明顯的土地垂直帶譜。(3)草原多,宜農宜林地少,但分布相對集中。青海草原面積大,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0.46%。是中國五大牧區之壹。草原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連山和柴達木盆地東南緣山區。耕地面積僅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4%,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河湟地區、河湟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宜林用地僅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1%,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土地資源的類型和分布,青海有13個壹級土地資源類型和75個二級土地資源類型。其土地類型及分布:1。河流、湖泊、灘地和濕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 *及盆地內的湖泊和灘地,不包括青南高原和祁連山的高山濕地。土壤主要是湖積物和沖積物。柴達木盆地和茶卡盆地氣候幹旱,蒸發強烈,鹽湖多,還有淡水湖。湖泊周圍有許多鹽堿海灘和鹽堿沼澤。青海湖盆地和* * *和盆地氣候半幹旱,湖邊多形成草甸和沙灘。2.平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青海湖盆地、* *和盆地、門源盆地和青海省東部的山間盆地。柴達木盆地西北部有大面積的風蝕丫蛋平原,氣候極其幹燥,地表基本無植物生長。表層鹽分和細小的類土物質膠結在壹起,形成堅硬的鹽田,這是壹片鹽漠平地。盆地北部和東南部,沖洪積帶前緣潛水漫流帶附近,形成沙化草甸平地;在盆地東部,海拔2900米至3200米之間,降水稍多,形成褐色鈣土坪。祁連山東部門源盆地降水較多,植被為草甸草原,形成黑鈣土平地。* * *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和東部山間盆地,氣候半幹旱,形成石灰性土壤平坦。3.綠洲土地綠洲土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在* * *和盆地也有少數。該地區氣候溫暖幹旱,土壤為灰棕色荒漠土、棕色鈣土和淡栗鈣土。主要是農業用地,用水灌溉,種植防護林,形成綠洲。綠洲是當地的糧油蔬菜生產基地。4.緩慢而平緩,除了高寒的青南高原、祁連山高寒地區和柴達木盆地西部,到處都有分布。壹般緩坡3-7度,地表成分既有洪積又有坡積,地下水位較深。青海省東部湟水、黃河地區的平地上生長著荒漠化草原和幹旱草原植被,土壤為石灰性土壤和栗鈣土。柴達木盆地東部,海拔2700-3250米的平緩土地上,植被為溫帶荒漠草原,土壤為棕鈣土;青海湖盆地,* * *和盆地,在海拔2600-3500米的平緩土地上,植被發育為草甸草原和幹草原,土壤相應為暗栗鈣土。暗栗鈣土有旱作或飼草地,栗鈣土必須整平,輕輕灌溉,才能種莊稼。5.臺地分布在青海省各地,壹般在山前,被河流切割形成臺地。平臺比較平坦,邊緣有斜坡或陡坎,相對高度壹般在50米以上,完全不受地下水影響。青海省東部的湟水和黃河流域是石灰土臺地,或黃土臺地,海拔低於2300米。海拔2800-3300米的草甸草原有黑鈣土梯田。柴達木盆地東部為沙漠土壤或半沙漠土壤臺地,海拔2800-3250米。青南高原和祁連山高寒地區,高山荒漠草原臺地集中在祁連山西部的哈拉湖西部和可可西裏;高山草原臺地集中在祁連山哈拉湖以東的部分地區和青南高原脫脫河以北及瑪多縣壹帶。在青南高原東南部和祁連山東海拔3300米以上地區,呈高寒草甸臺地分布。6.河流和河谷在青海很常見,河漫灘和河谷階地分布廣泛。地表由沖積層組成,土壤不含或含少量鹽堿,水源條件好,大部分土層較厚,熱量條件好的地區可發展種植。7.沙漠和荒漠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 *和青海湖盆地,在青南高原西部和祁連山西部有少量。沙漠地表成分以細砂為主,地下水位低,耐旱植被稀疏或無植被。沙漠的壹般形式是沙丘、沙丘和平靜的沙地。8.戈壁戈壁集中在柴達木盆地山前傾斜平原。地形平緩,氣候極其幹燥,蒸發量大,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以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為主,部分戈壁灘貧瘠。地表的成分是礫石和礫石,石膏堆積在礫石層中。土壤主要是灰棕色的沙漠土壤。9.低山丘陵分布在山的下部,相對高度小於100米,除青南高原和祁連山高寒地區外,各地均有分布。東河、黃海兩岸有石灰性土壤的低山丘陵和栗鈣土的低山丘陵。柴達木盆地有棕鈣土丘陵和灰棕色荒漠土丘陵。東部丘陵地熱量條件好,土壤母質為黃土或紅壤,年降水量25-400毫米,但由於植被破壞嚴重,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嚴重。L0。山脈分布在山的中部。由於地理位置和山形的不同,其分布和海拔在各地並不壹致,分布上限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南部的班瑪和玉樹上限為4000-4300米,北部的門源為3300米。降水量略高於低丘地區,氣溫略有下降。北部地區自東向西,隨著幹旱程度的增加,土地類型出現的順序為栗鈣土山地、棕鈣土山地和灰棕色荒漠山地。11.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青南高原和祁連山的高原表面,這裏地表起伏較小,河流切割程度較輕。表層物質主要由高山殘秋風積物和現代河湖沖積洪積物組成。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土壤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這類土地面積大,地勢平坦,是青海的主要草原之壹。12.高山土地高山土地主要分布在青海高原南部和祁連山上部。海拔高,祁連山壹般在3300米以上,青南高原在4000米到4300米以上。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冰凍風化強烈。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高山灌叢草甸和高山草地。土壤類型有高山草甸土、高山灌叢草甸土和高山草地土。壹般土層薄,粗骨結實。13.極高的山脈分布在高山陸地上方的山頂。各地海拔分布不同,東部祁連山海拔3900米以上,西部祁連山海拔4500米以上。青南高原東部4600米以上至4800米。青南高原西部5000米以上。氣候寒冷,現代冰川發育。冰川下面或沒有冰川的地方,表面有冰風化巖屑,生長著稀疏的耐寒墊生植物。土壤為高寒荒漠土。青海省土地資源利用現狀主要從農林牧三個方面展開。1.適宜耕地是指現有的耕地。1999年,全省耕地61.1.6萬公頃,大部分集中在日月山以東的湟水、黃河流域,其次是柴達木盆地和* * *和盆地,祁連山北緣和青南高原東南緣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也有小面積。根據耕地對農作物的適宜性和生物產量,將耕地質量分為壹、二、三級。(1)壹級耕地。約占耕地面積的17%,主要分布在東部河湟地區的河谷階地,海拔1,650-2800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熱量條件好,部分耕地可壹年改種壹次。畝產糧食壹般在400斤以上,是青海穩產高產農田。(2)二類耕地。約占耕地的22%,壹般畝產糧食250-400公斤。(3)三等耕地。約占耕地面積的665,438+0%,主要分布在東部河湟地區海拔2,800米至3,300米之間,青南地區海拔3,600米至3,900米之間。水土流失嚴重,地形破碎,土壤退化,田埂貧瘠,平均畝產糧食只有100斤左右。2.宜林地宜林地包括現有林地和儲備宜林地,前者有3萬公頃;後約654.38+0.07萬公頃。根據林地生產的優劣,分為壹類、壹類和三類。(1)宜林壹等地。包括針葉林灰褐土山、部分針闊混交林灰褐土山和闊葉林灰褐土山。主要分布在祁連、大通河、湟水、黃河上遊、龍武河、班瑪、玉樹等林區的陰坡和半陰坡。這些地區氣候良好,降水較多,坡度適宜,土層較厚,適宜森林生長發育。主要樹種是雲杉,其次是樺樹和楊樹,是青海的林業生產基地。(2)宜林二類地。林地類型與壹級宜林地相同,分布範圍包括壹級宜林地分布區的陽坡和半陰坡,以及陰坡陡峭的地方。主要樹種為臭柏,其次為混交林和闊葉林。森林土層薄而幹燥,生產力略低。(3)三級宜林地。包括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土地面積最大,占現有林地的70%。主要分布在青南高原和祁連山,以及柴達木盆地東部。林地海拔高,氣候寒冷,或降水少,土壤幹燥。林地生產力低,但對水土保持意義重大。3.適宜放牧的土地適宜放牧的土地包括現有草地和後備草地。這裏僅指現有的草原。青海省有草地3645萬公頃,可利用草地面積31.6萬公頃。宜牧土地根據對畜牧業生產的適宜性和生產潛力,分為壹、二、三、四級。(1)適合放牧的壹等地。主要由暗栗鈣土草地、草原草甸草地、莎草草地、山地草甸草地等土地類型組成,占草地總面積的3%以上,主要分布在東部河湟地區、青海湖周邊和青南高原東部。土地氣候溫和,降水較多,土層較厚,適合牧草生長發育,單位面積產量高。是青海重要的冬季牧場。(2)適合放牧的二類土地。土地質量中等,有壹些限制因素,主要是水文排水、鹽分、土層、坡度、水分、溫度等。水文排水包括草甸沼澤地、湖濱沼澤低濕地、高寒草甸沼澤草地和高寒沼澤草地。土地潮濕,地表經常有水,尤其是高山。土層下有永凍層,阻擋了地表水的滲透,排水不暢,小水坑分布廣泛。因為草原太潮濕,羊容易蹄腐,水坑裏有很多寄生蟲和病原體,對羊的危害很大。鹽堿限制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的湖濱和河漫灘,含輕度鹽堿,生長羊草和草甸植物。由於其良好的水分條件,這塊土地是壹塊好牧場。這類地雖然產量不高,但草質好,適口性強。適宜放牧的二類地最大,占青海省草地面積的50%以上,是青海主要的放牧地。(3)適合放牧的三等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周圍和祁連山、青南高原西部地區。面積占全省草原面積的20%以上。土地類型包括針茅高寒草地、土壤草地、鹽土草地、灌草草地等。這些土地受到水文和排水、鹽堿、土壤層、土壤質量、坡度、濕度、溫度和土壤侵蝕的限制。草稀,草質差。(4)適合放牧的四級土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祁連山、青南高原西部和高山上部,面積較大。土地類型包括荒漠和半荒漠草地、高山荒漠草地土壤草地和原始高山草甸土草地。牧草生長很稀疏,單位面積產量很低。主要受限於低溫幹旱。4.不適宜農林牧業的土地不適宜農林牧業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寒漠、冰川和永久積雪地、鹽灘、風蝕地。這些土地的表面沒有植物,或者植物非常稀少。這類土地面積大,全省有3038.4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2%以上。根據青海省土地資源的特點,青海省土地資源的發展前景應以畜牧業為主。同時,在適宜農林漁的地區,大力發展多種經營。1.草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區域來看,青海省的玉樹、果洛和海西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合理開發利用這些地區的草地資源,充分發揮其潛力。主要途徑和措施有:(1)科學確定載畜量,調配畜群。根據青海不同地區冷季長度、飼草產量、牲畜種類構成、草食動物數量和飼草產量年變化情況,以草定畜,科學確定載畜量和畜群配置。根據種類、生長情況、產草量、水源狀況、距離、歸屬範圍等。草地的實際放牧分為段、區、塊,有效利用草地,草地載畜量可提高10%左右。根據各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變化、水源、草地質量、畜種構成等情況,合理劃分和利用季節性草地,實行季節性放牧,適當延長夏秋季放牧時間,可以減輕冬春草地的壓力。牧區將推廣小移圈制度,防止過度放牧,有利於松土、施肥和提高飼草產量,有利於牲畜育肥和增產。(2)加強草原“四大配套”建設。草原“四配套”建設包括圍欄草地、建畜舍、建人工草地和人畜飲水工程。建築由住戶進行。圍欄草地就是把草地圍起來,進行有計劃的改良和輪牧,使圍欄草地成為高產穩產的基礎草地。青海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今後將擴大圍欄草地建設規模,加強管理,提高圍欄草地質量。(3)大力改良天然草地。改良天然草地是壹種經濟有效的方法。方法是:在摸清草原氣候、土壤、植被等條件的前提下,分期分批種植和播種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良飼草,消滅毒草和害蟲、鼠害;通過引水灌溉、滲透、松土、追肥等。改造中低產草地,提高草地生產力和載畜能力。青海大部分草原幹旱缺水,水利的發展對天然草原的改良作用很大。壹般春季只澆壹兩次水,牧草產量會提高25% ~ 30%。施肥可以促進天然草地的更新,增加草產量,加速物質循環,維持草地生態系統的平衡。(4)積極建設人工草地。根據青海現狀,應利用廢棄農田、廢棄草甸和黑土灘作為人工草地,25度以上的坡地應逐步退牧還草。農區可以利用休閑地種植牧草。人工草地建設需要發展草地水利,擴大草地灌溉面積。實踐證明,灌溉草地的產量比非灌溉草地高3-5倍。在地下水充足的幹旱半幹旱地區,可以采用抽水灌溉。草原水利建設投資大,要因地制宜,多點布局,以小規模和鄉鎮辦為主。(5)實行季節性草地畜牧業。實施季節性草地畜牧業可以有效減輕冬春季節對草地的壓力,緩解草畜矛盾。同時,畜牧業作為壹個產業,會考慮經濟效益,充分、合理、有效利用草地資源,加快牧草轉化和畜群周轉,提高總增率、出欄率和商品率。草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符合物質能量轉化的自然規律和少投入多產出的經濟規律。(6)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要依靠當地的草地資源。比如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草原會主要放牧藏羊、牦牛;沙漠和半沙漠草原將以放牧山羊或駱駝為主。在同壹地區,註意牛羊的比例,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種類和高度的牧草。2.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青海耕地少,合理開發利用耕地資源,不斷提高耕地生產力,開發後備耕地資源意義重大。根據青海耕地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指導思想,青海耕地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途徑是:(1)大力改造中低產田。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重點是改造中低產田。主要是興修水利,整治退化耕地,平整土地。通過興修水利,壹部分旱地將變成水澆地;維護老化失修的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條件,改造整治退化耕地,包括次生鹽漬化、沙化耕地。把坡地改成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產水平。從區域上看,東部河湟地區的重點是變旱地為水田,擴大灌溉面積;柴達木盆地的重點是控制土壤的次生鹽漬化;東部河湟地區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我們將重點進行坡改梯建設。(二)有計劃地適度開發宜農荒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必須有計劃地開發直接農業荒地,逐步擴大耕地面積。近期開發重點是東部河湟地區和河湟盆地,其次是柴達木盆地。為提高經濟效益,將實行綜合開發,山水林田綜合治理,農林牧副綜合開發。(3)調整耕地利用結構。從耕地利用現狀來看,主要問題是經濟作物、防護林和飼料作物用地較少,達不到農林牧結合的目的。適當降低農用地在耕地中的比重,擴大林地(包括經濟林木)和牧地的比重,可以提高經濟效益。種植業內部將合理確定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高效作物的比例,同時合理安排主糧作物與雜糧、耗地作物與保地作物的種植比例關系,實現高產、優質、高效,不斷提高土壤肥力。(4)推廣混作、間作、套種和復種,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產力。青海省光能資源豐富,但農作物和牧草的光能利用率僅為0.2%左右,而壹些高產地區光能利用率可達3%左右。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產力,實行混作、間作、套種和復種是有效途徑之壹。全省約40%的耕地可混種、間作、套種、復種,其中東部河湟地區約3.3萬公頃(50萬畝)耕地可復種。3.林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青海省林地面積雖不大,但仍有壹定的開發和滲透。合理開發利用林地資源的途徑是:(1)調整林地利用結構。根據青海的自然條件,擴大水土保持林地和農田防護林地面積;擴大用材林地和薪炭林地面積;營造壹片經濟樹,在村鎮或院落周圍營造經濟樹。(2)因地制宜擴大現有森林面積。根據青海不同地區的情況和造林的目的,東部河湟地區的川水區將保護農民,實現林網;淺山區將結合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水土保持林;同時,在腦山地區營造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柴達木盆地將建設防風固沙林和農業防護林。* * *流域將在水庫旁建設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農業防護林、薪炭林和護岸林。青南地區主要是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林區主要用於營造用材林。(3)充分調動群眾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的積極性。青海林業基礎差,地域大,交通不便,氣候條件差。為了搞好林地建設,將制定政策,充分調動國家、集體和個人經營森林的積極性,依法保護林地,禁止毀林開荒,使青海的林地面積大大增加。4.水面的開發青海省水面面積大。全省有魚水面1067萬公頃;大部分是湖泊。此外,還有1.4萬公頃的不毛之地,數萬公頃的沼澤地、低窪地、河漫灘可挖成魚塘。因此,開發利用水資源,發展漁業,對青海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青海湖面積4.6萬公頃,是青海主要的魚類產地。由於偷獵和過度捕撈,資源已經被破壞。青海省政府明確封湖禁漁,是保護青海湖魚類資源的果斷措施。另壹方面,建立人工養殖基地,盡快恢復資源。青海南部瑪多縣的紮陵湖和鄂陵湖是兩個大型淡水湖,今後將加強管理,合理捕撈。柴達木盆地和* * *盆地的淡水湖將進壹步發展人工養殖,改善管理和捕撈技術,增加產量。擴大龍羊峽水庫虹鱒魚等珍稀冷水魚網箱養殖規模。在東部河湟地區、* * *和柴達木盆地,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發展人工養魚,精耕細作,規模不斷擴大,使人工魚塘成為青海省主要漁業基地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