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上海世博會信息

上海世博會信息

上海世博會概述

主辦國:中國。

主辦城市:上海

持有時間:5月1,2065438 ~ 10月31,2010。

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分主題: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與鄉村的互動。

吉祥物:海寶

目標:邀請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7000萬人次參觀。

地點:上海世博會場地位於上海南浦大橋和黃浦江兩岸之間。世博園區規劃用地面積5.28平方公裏,其中浦東3.93平方公裏,浦西1.35平方公裏。圍欄區面積約3.28平方公裏,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基建投資:90億;場館投資:90億。

上海世博會會徽

[編輯此段落]

會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視覺符號。上海世博會會徽通過全球征集和專家評審產生。

會徽形似漢字“世界”,與數字“2010”巧妙結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壹屆世界壹流、多元文化的世博會的強烈願望。

會徽像壹個三口之家相互擁抱,其樂融融,體現了家庭的和睦。廣義上也可以代表包括“妳、我、他”在內的全人類,表達世博會“理解、溝通、匯聚、合作”的理念。

會徽以綠色為主色調,充滿活力,增添了向上、向上、明快的動感和寓意,表達了中國人民面向未來、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創造激情。

上海世博會吉祥物

[編輯此段落]

2007年6月5438+2月18日晚上8點,2010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終於亮相了,藍字“人”的可愛造型讓大家耳目壹新。

海寶,以漢字“人”為核心思想,搭配代表生命與活力的海藍。他的笑聲展現了中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抱胸擡頭的動作,雙手的配合,表現出包容和熱情;他豎起大拇指,是對世界各地朋友的誠摯邀請。

上海世博會申辦流程

[編輯此段落]

19965438+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屆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申辦2010年世博會。

2000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了2010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國務委員吳儀任主席。2006年5月,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主辦2006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65438+2002年6月3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提交了舉辦2010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報告。

2002年10月29日165438+至2002年2月5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並做了申辦陳述。

65438+同年2月3日,中國在國際展覽局全體大會上經過投票表決,獲得了2010世博會的舉辦權。

舉辦上海世博會的意義

[編輯此段落]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從1851倫敦“各國工業作品大展”開始,世博會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智慧、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臺。

具有悠久東方文明歷史的中國,是壹個熱愛國際交流、倡導世界和平的國家。中國獲得了2010世博會的舉辦權,這將是第壹屆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註冊世博會,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支持和信任,也是世界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關註和期待。

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將為世界人民貢獻什麽?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將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來賓呈現壹次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將是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壹次盛會。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全球55%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因此,未來城市生活的願景和前景是壹個全球性問題,與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密切相關。作為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展期內,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更美好”的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的城市理念,從而探索新世紀人類生活、居住、工作的全新模式,為創建生態和諧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範例。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將是壹部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創新是世博會永恒的靈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會壹如既往的使命。“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樣、合作共贏、面向未來”——上海世博會將繼續弘揚新時代“創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創造人類新世紀的美好樂章。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壹次盛會。壹方面,她將力爭吸引約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7000萬海內外遊客參觀,以最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史冊。另壹方面,我們將始終以全球視角籌備和舉辦上海世博會,充分利用舉國之力,匯聚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參與、理解和支持,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精彩對話。《上海宣言》將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前發表。這份百年宣言將在世博會上匯聚各國人民的真知灼見,承載人們對世界未來合作和人類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和廣博知識。這將是以城市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留給世界人民的壹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從6個月開始,著眼60年——中國市政府將全力舉辦壹屆既傳承歷史又繼往開來的世博會。我們期待所有渴望和平的國家繼續關註、支持和參與上海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主題解讀

[編輯此段落]

主題本質

和諧城市是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精髓。

2010上海世博會將以“和諧城市”的理念響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需求。

中國古代文化中蘊含著“和諧”的理念。中國文化提倡人際和諧,人與自然和諧,身心和諧。《禮記》在描述“大同社會”時提出:“大道之行,天下公,擇才擇能,談信修。”中國先秦諸子也在各自的著作中設想了和諧社會。同時,“和”也見於西方先賢的理想中。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系統地提出了和諧理論,其中包含著對立與統壹。同時期的另壹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進壹步提出了“看不見的和諧勝過看得見的和諧”的觀點。在《理想國與法》中,柏拉圖也開始尋求“整個社會將得到非常和諧的發展,各個階級都將得到大自然賦予的幸福”的美好狀態。

數百年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和諧城市”模式的討論。從18世紀的“烏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園城市”,壹系列的理論、主張、模式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秩序、精神生活、物質攝入上的平衡與和諧。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日益嚴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應運而生。世界各國城市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著眼於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現在與未來的和諧。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並日益表現在人們為明天的城市所繪制的藍圖中。

構建“和諧城市”的根本基礎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的和諧,具體表現為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城市與鄉村的和諧互動。“和諧城市”的概念將給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帶來新的挑戰,並將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

世博會次主題分析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從壹開始,城市就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軍事、貿易和移民進壹步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個城市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壹方面基於壹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創意產業,另壹方面融合了城市中各個社會群體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今天,全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註文化自由和文化認同。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面臨著多方面的沖擊。信息和人流的大量流動,使得城市中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移民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碰撞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意味著歷史和未來的和諧。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識到,兼顧歷史和未來、促進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文化戰略,以及在融合過程中的鮮明個性,即文化認同,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2.城市經濟繁榮

最早的城市是從市場發展起來的。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城市的集聚效應。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和創業日益成為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壹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是基於它的科研實力,但更多的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創造性互動。創業能力雖然和壹個城市的富裕程度有關,但其實是根植於鼓勵創業的文化傳統。壹個城市是否擁有高質量的工作生活環境和吸引壹流人才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壹個城市的經濟未來。此外,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完備的服務業也是城市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

不用說,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保護之間是有沖突的。建立循環經濟模式已成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倡導在生產中減少資源利用(reduce)、產品再利用和廢物循環利用的3R原則,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和諧。

總之,城市的經濟在未來會更有活力,而這種活力是建立在兩大基礎之上的,壹是市民的創新和創造力,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3.城市科技創新

城市是人類科技創新的巨大舞臺。在城墻內,各種創新元素匯聚交融,創新思想因人們的密集交流互動而產生。同時,城市的R&D和生產設施使創新的火花迅速轉化為技術,進而成為造福人類的產品和服務。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大規模的城市化成為可能。同時,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提高都集中在城市。科學技術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日常生活,這種物質生活也給人類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在未來的城市中,科學技術將在保護不可再生資源、集約利用能源、保護物種多樣性和創造可持續人居環境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4.重塑城市社區。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人最常見的生活空間形式。健康的“細胞”才能創造健康和諧的城市。文化融合和經濟繁榮都是以社區為基本單位實現的。

城市社區的建設和改造壹直是城市管理者面臨的最直接的任務。如何讓貧困社區從城市的社會版圖上消失,曾經是城市發展史上最生動、最持久的謎題。如今,發達國家城市居民結構的變化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長,使得這項任務更加艱巨。人居署在《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設“無貧民窟城市”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顯著改善世界城市中1億貧民窟居民的生活。

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21世紀的城市社區重建意味著必須創建“平衡社區”,“平衡社區”應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構成、合理的住房所有權結構、完善的基礎設施、宜人的居住環境、充足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深厚的社會凝聚力。

5.城市與鄉村的互動

自從城市誕生以來,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上就相互依存。農村居民靠向城市出售產品謀生,城市的繁榮也依賴於農村腹地的資源和需求。

城市擴張給不可再生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城市規劃的新思路、建築和能源技術的應用可以最大程度地緩解這種壓力。同時,大量農村人口的湧入給城市管理提出了艱巨的任務。壹方面,城市社區的建設和改造會給城市化人口壹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另壹方面,小城市和集鎮的建設也能有效減輕大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壓力。在全球化的沖擊下,壹些國家的農業地區失去了競爭優勢。良好的城鄉互動可以幫助農民成功地改變經營和謀生方式,或者重塑農業生產結構,恢復農業的競爭力。如何協調城鄉之間的人流、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與城鄉和諧同步發展密切相關。

目前,近壹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城鄉差異促使相關國際組織呼籲充分利用農村與城市的互補作用和互聯互通,在努力消除城市貧困的同時,努力消除農村貧困,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上海世博會場館設在A區:中國館和外國國家館【除東南亞以外的亞洲國家】。

B區:主題館、東南亞和大洋洲部分國家館、國際組織館、公共活動中心、演藝中心。

C區:外國國家館【歐美非國家】和國家組織館。

D區:企業區。

E區:企業館、世博館、文明館、城市最佳實踐區。

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的重要成員

[編輯此段落]

主席:吳儀國務院副總理。

第壹副主席:韓正市長。

副總書記: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萬季飛

許國務院副秘書長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

崔天凱外交部部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