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軍與伊朗軍隊的戰鬥力對比,遠遠大於海灣戰爭時美軍與伊拉克軍隊的戰鬥力對比。
1.伊朗空軍的戰鬥力基本和伊拉克空軍在1991的水平。當時的伊拉克空軍不是美國空軍的對手,今天的伊朗空軍更沒有有效作戰的能力。在戰爭的頭壹兩天,基本會被打敗。過兩三天,要麽不敢立體系起飛面對,要麽被在戰爭中占絕對優勢的美國空軍在地面或空中消滅。
2.地面防空也差不多。除了壹些新型高射炮、便攜式城市型防空導彈和近程導彈外,基本沒有戰略高技術裝備。即使是新訂購的道爾m1也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形成大量戰鬥力。這些裝備在戰時可以在戰術層面擊落部分美軍飛機,但無法發揮戰略作用,有效對抗美軍空襲。
3.伊朗軍隊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下轄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數個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主戰坦克約1400輛,包括先進的t-72和“謝赫”主戰坦克。特別是伊朗自己生產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吸收了西方先進技術,成為伊朗地面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但他們的整體技術水平並不比1991的伊軍強多少,而美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信息戰能力、戰場態勢的掌握和控制能力卻遠高於1991。
4.海軍方面,伊朗只能帶三艘基洛級潛艇和壹些反艦導彈。潛艇可以牽制美國大量反潛力量,在戰鬥中可能擊沈數艘艦艇,但無法改變雙方的戰略態勢。沒有有效的信息支持,反艦導彈的作戰能力本來就有限,沒有足夠的數量對美軍艦隊發動飽和攻擊,只能發揮戰術價值,無法阻止美軍登陸。
當然,伊朗也有自己的優勢。伊朗人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戰時的犧牲精神,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但伊朗人的人海戰術,當年在伊軍面前可以發揮威力,在今天高度機械化、信息化、兇猛的美軍面前,永遠發揮不了同樣的作用。他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延緩美軍的進攻速度,為美軍增加傷亡,但他無法構築不可逾越的非防線來阻擋美軍的進攻。
我認為,壹旦2006年美國全面入侵伊朗,美軍首先應該在伊拉克集結重兵,駐伊美軍超過20萬,數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更不用說海軍和空軍,還將駐紮在沙特、科威特、巴林等海灣國家。
戰爭初期,美軍不會像海灣戰爭那樣對伊朗發動長時間的空襲,因為如今美軍的空襲力量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主,打擊效率已經是當年的幾十倍,可以在幾天內迅速摧毀伊朗邊境地區的防空設施,完成191年需要幾十天的轟炸任務。伊朗也不可能像當年伊拉克那樣,把主要陸軍力量集中在邊境線上,等著美軍殲滅。而是將主要陸軍力量部署在主要城市、山區和重要關口縱深。美軍有足夠的實力保證最初猛烈的地面攻勢。美軍將選擇伊朗的紮格羅斯山脈,以及稍向東的庫赫勒德山脈的幾個地點進行突圍,以此引誘伊軍出動攔截。壹旦伊拉克軍隊出動,美軍將利用空中和信息優勢對伊拉克軍隊進行不對稱打擊,重創伊拉克軍隊,然後動用陸軍裝甲部隊摧毀遭受重創的伊拉克軍隊。
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不是像科索沃戰爭那樣,迫使敵人屈服,讓自己控制壹個省,而是像2003年伊拉克戰爭那樣,推翻壹個國家的現政權,扶植壹個新政權,從而控制世界石油資源,鞏固世界霸權。所以美國必須全面占領伊朗。這樣,美國空襲的重點就不會是伊朗的國家經濟體系,而是直接空襲其軍隊和直接為戰爭服務的軍事和半軍事目標。空襲的戰略戰術將類似於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但空襲的數量和難度遠高於伊拉克戰爭。
這意味著戰爭需要更長的時間,20、30天不可能結束主戰,但5個月基本足夠了。
戰爭初期,美軍會以大量的巡航導彈、隱形轟炸機、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對伊朗發動猛烈的空襲,其中庫赫勒德山脈和庫赫勒德山脈以西地區將是重點,這壹地區的伊軍將受到現實的全面壓制和打擊。幾乎與此同時,美軍的直升機部隊、山地戰部隊、輕型機械化部隊和空降兵將對這壹地區發起進攻,美軍主力將在三天左右的時間內突破紮格羅斯山脈的幾個要點。
15天後,美軍進入伊朗的人數將達到65438+萬左右,庫魯德山脈以西的伊朗軍隊已基本全軍覆沒,伊軍剩余部隊將主動或被迫成為遊擊隊。
之後美軍兵分兩路,壹路向北,進攻德黑蘭,壹路向南。與即將在伊朗南部海岸登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壹起,進攻伊朗南部,留下少量兵力在東部庫魯德山脈與伊朗軍隊對峙,發起佯攻。
就伊朗而言,它無法在邊境將敵人擋在國門之外,不得不讓敵人入境。但是,庫赫勒德山、德黑蘭、阿巴斯港等港口是伊朗必須全力防守的重要目標。這些地區肯定會聚集伊朗軍隊的主力,而德黑蘭將是最重要的。
在美軍南下、北上、登陸的過程中,最激烈的大陸軍戰役就要開始了,德黑蘭城外的加茲溫、張方圓河、庫姆、阿姆薩爾等地,數十萬伊朗正規軍、預備隊、民兵與美軍之間將發生血戰。
戰爭開始後的1個月內,美軍將很難占領這些地區,將德黑蘭逼在門口。但這種正面防禦戰,以伊朗落後的作戰和信息裝備以及空中優勢,開戰後很難堅持兩個多月。戰後大約兩個月,美國軍隊應該可以到達德黑蘭的南部和西部。德黑蘭最血腥的攻防戰隨之而來。
在南部,美軍本應在伊朗南部打下港口,如阿巴斯港。控制了這些港口後,美國、東亞、歐洲的援軍就會上岸參戰。進入伊朗的美軍總數本應達到20萬人左右,戰後三個月內將增至40萬人,其中包括10萬多名國民警察衛隊和預備役部隊。
美軍對德黑蘭的進攻,北方路軍應該是打不下伊朗防守德黑蘭,傷亡可以接受的。美國應該理性選擇圍攻德黑蘭,這就需要攻占德黑蘭以東的交通重鎮達姆甘等城市和軍事要地。德黑蘭在地面上被圍困、轟炸和攻擊,將無法有效地領導民族戰爭。尚未淪陷的伊朗中東部地區將失去統帥部的統壹指揮,各地區的部隊、師團和非寶貴部隊只能按照德黑蘭的戰略思路自行進行抵抗,很容易被美軍的師團包圍,逐壹擊破。
在未來兩個月左右,也就是戰爭開始後的五個月,進入伊朗的美軍人數將進壹步增加到50萬以上。從伊朗南部港口上岸的20多萬美軍和南下的人應該可以攻占這些地區和城市的大部分。駐紮在北方並包圍德黑蘭的美軍主力,包括地面20萬美軍,在強大的空中支援和信息戰支援下,壹個月就能打下德黑蘭。未來伊朗只能打遊擊戰。
* * *大約6個月,美軍就可以占領伊朗的主要城市和絕對部分,結束重大戰爭,然後組建新的伊朗政府和軍隊,收拾伊朗抵抗的重任。
當然,如果美國只是發動局部戰爭,或者俄羅斯、中國等大國全面提供伊朗軍事援助,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我認為,如果2006年美軍全面進攻伊朗,伊朗只會持續6個月左右,美軍死亡4000-8000人,美軍受傷2-5萬人,其中約30%的傷亡來自正規戰爭,約60%是伊朗遊擊戰的結果,約10%是伊朗大量彈道導彈的結果。
壹旦攻占伊朗,美國將徹底控制中東這個最重要的產油區,鞏固未來的世界霸權。這樣的戰略利益對像布什這樣好戰的美國總統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因此,美國完全有可能利用當前的伊朗核問題,發動對伊朗的全面侵略戰爭,並在付出數萬人的傷亡後贏得戰爭。
壹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將極大地損害中俄兩國的最高戰略意義。兩國應該早做準備。壹方面,他們應該積極進行外交斡旋,促使伊朗同意在俄羅斯或其他外國進行壹些鈾轉化活動。
壹方面,他們積極支持伊朗的軍事現代化,加強伊朗科技美國侵略的能力。在和平時期,兩國應堅決突破美國的障礙,向伊朗出售大量先進的防禦性武器及其生產技術。並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向伊朗提供安全保障。如果爆發戰爭,可以以此為基礎,無論如何向伊朗提供武器援助,甚至允許本國公民自願前往伊朗加入伊朗武裝力量,與伊朗人民並肩作戰。允許自願前往伊朗的現役軍人立即退出現役。堅決打破美國的如意算盤。即使美國占領了伊朗,也應該接受伊朗流亡政府,繼續向他提供武器和資金,幫助他訓練遊擊戰士。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說服伊朗接受俄羅斯的鈾轉化提議。只有這樣,伊朗才有時間實現軍隊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