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對夫婦廣為人知有壹些不尋常的原因。
和李嘉誠壹樣,龔如心和她的丈夫王德輝也是從香港的房地產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的。
龔如心和她的丈夫王德輝從上海開始創業,然後到香港,這恰好積累了原始資本和整體經濟趨勢,使他們身價數億。
然而,龔如心和他的妻子非常低調,因為公司沒有上市,所以他們沒有出現在福布斯名單上。在王德輝被綁架之前,包括媒體在內的香港巨頭對他們並不熟悉。
之前也有過巨人被綁架的案例。本來香港黑幫盛行,然後有錢人壹般都住在山頂,比較安靜,但這往往是綁匪看中他們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雖然王德輝很有錢,但他總是開自己的車。
1983年,王德輝被綁架,綁匪要求支付11萬美元贖回此人,這不亞於壹個天文數字。之前沒有哪個有錢人被綁架的時候被要求這麽大的數目。
當時,警察建議龔如心小心付款。龔如心只想救她的丈夫,並立即把錢給了綁匪。
這壹次,香港媒體壹片嘩然。原來香港有這麽壹個有錢人。
這壹次,綁架者有職業道德,沒有撕票,所以他們釋放了王德輝,在這之後,王德輝開始雇用保鏢壹段時間。
不過,龔如心和王德輝在港圈知名度不高的壹個原因是,夫妻二人非常低調節儉,基本不參加任何飯局和慈善活動。
龔如心和王德輝壹起長大。
可以說是從小約定終身,12歲開始早戀,18歲公證,直接結婚。當時龔如心是18,王德輝是21。
後來龔家敗亡,但王家興旺。
龔如心也隨夫家來到香港,在原校長的加持下,在香港房地產行業積累了不少財產。
不是說夫妻二人和香港的豪門不太合群嗎?其實夫妻二人太摳門了。
王德輝被綁架是因為沒有保鏢,而王德輝獲救後,龔如心和丈夫請當時的警察到街上吃炸雞漢堡。
據說王德輝的沙發墊又修補了三年。
對於壹個有這樣習慣的有錢人來說,要保鏢花錢無疑是割心,所以在雇了很多保鏢後,他覺得自己沒事,果斷辭退了保鏢。
但是,沒想到有人貪他的錢。1990,時隔七年,第二次被綁架。這壹次,還是沒有保鏢救他壹命。
這次綁匪提高了贖金要求,從第壹次的11萬美元提高到6000萬美元。
當然,盡管龔如心通常很吝嗇,但她從來不會為了救丈夫而在乎錢。
這壹次,她也相信綁匪在收到錢後會放她丈夫王德輝回來。沒想到這壹次綁匪為了保險起見分頭行動,在這邊拿到了錢,那邊信息不靈通,反而殺了票。
王德輝被綁匪扔進了海裏,再也沒有他的蹤跡。
後來,這個多次被綁架的富翁的案子還被拍成了電影《綁架黃綺暉》和《重案組》。
龔如心夫婦是電影中的原型。
這時,基本上,王德輝已經不可能從這個世界上逃脫了,但是龔如心仍然相信她的丈夫沒有死而是失蹤了。
後來,龔如心接管了她丈夫的房地產集團,並成為華懋集團的董事長。
可能是深受丈夫意外的打擊,龔如心後來的穿著很獨特很奇怪,壹直梳著女孩的馬尾辮,自稱布蘭妮。
以上不靠譜,但並沒有影響到商業決策。
在龔如心手裏,華茂集團越做越好,業務也發展得越來越多,成為經營酒店、工業、貿易、娛樂的多元化跨國集團。
為了表示對丈夫的眷戀,她們還斥資100億港元建造了尼娜大廈,尼娜大廈與壹座以丈夫名字命名的高樓壹起建造。
據說龔如心坐擁集團的資產,自己也成了富婆。
但是,有壹點被忽略了,那就是王家是否能容忍兒子的資產被兒媳壟斷。
自然,這是不可能的,於是世紀生產案開始了。1997,王德輝的父親和他的兒媳龔如心開始了壹場訴訟。
這也是王德輝失蹤的第七年。
王德輝的父親說他有他兒子的遺囑1968。
遺囑的內容是,他的全部財產屬於王家,而他的妻子龔如心沒有得到任何錢。
王德輝為什麽要立這樣的遺囑?難道和他不是相親相愛的嗎?
原來,王德輝早就在外面有了鶯鶯燕燕。至於她和妻子龔如心是否逢場作戲,那就無從得知了。
港是由遺囑來審判的,所以看起來龔如心會敗訴,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審判的第二年,龔如心也出示了遺囑。
這份遺囑和爸爸手裏的正好相反。這份遺囑的內容是權利屬於妻子。
遺囑的真實性成為案件最終判決的基礎。
如果王德輝父親的遺囑和龔如心的遺囑是真的,那壹定是基於誰的日期近。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王德輝是如何在前後22年間做出如此相反的選擇的。
巨人們真的很困惑。
最後,經過幾輪審理,通過對筆記的鑒定,判定龔如心手中的遺囑是真實的。
終於得到了王德輝的400億遺產。
這場官司已經打了九年了。
至於龔如心呢?她仍然堅稱丈夫沒死,並表示如果她死了,丈夫沒找到,遺產就捐給國家。
與龔如心的平靜相比,王德輝90歲的父親自然是悲傷的,兒子的遺產歸兒媳。
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龔如心比王德輝的父親死得早。
在勝訴的第18個月,龔如心死於癌癥。後來,賭王何鴻燊向媒體透露,龔如心患有卵巢癌。
龔如心在後半生花了九年時間與她的公公打官司,但當她真正認真對待自己的疾病時,為時已晚。
不得不說,龔如心沒有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沒有及時就醫,造成了這個後果,耽誤了她的人生。
我也不得不說,夫妻倆的習慣真的很像。壹個怕花錢,沒雇保鏢,死了。另壹個懶得看醫生,導致了他的死亡。
至於兩人當初的青梅竹馬,誰背叛了誰,無從得知。
在官司面前,兩個別有用心的家庭,最終都成了暴露在金錢面前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