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甘肅大劇院大廳。壹個巨大的馬家窯金色彩陶罐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註意力。在彩陶壺的掩蓋下進入建築內部,祥雲、流動的黃河水幾乎成了會說話的“語言符號”,在屋頂、地面、墻壁、裝飾甚至不易被察覺的玻璃鏡上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向人們展示著古老的黃河文化。
在蘭州廳,黃河穿城而過;臨夏堂,磚雕古樸;在慶陽廳,地毯上的剪紙非常精致。此外,龍南殿的摩崖石刻藝術,甘南殿的“草原風味”,天水殿的麥積山“煙雨”,都令人神往。多功能會議廳裏,仿照敦煌壁畫的甘肅各族兒女巨型壁畫,依然令人陶醉。
來到1500人的大劇院,可以看到舞臺上的所有畫面,不用擔心前方視線被遮擋。妳可以想象這是壹件多麽令人愉快的事情。擁有120個座位的圓形國際會議廳裏,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嘗試。巨型炫目水晶燈,每個座位上的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系統終端延伸到這裏,他們可以自由地進行視頻展示、視頻對話、視頻拍攝等。
新落成的甘肅大劇院將成為藝術的“棲息地”,成為蘭州的新地標。
據了解,作為蘭州新地標,甘肅大劇院不僅是“文化標桿”,更是建築和精神的標桿。
投資3.5億元的甘肅大劇院,包括地下7層的全新建築、1.5萬個座位的劇院、多個中小型會議廳、小劇場、報告廳、國際會議廳、14市縣分會場、地下公共休閑廣場等。,都采用了建築、建築聲學、燈光聲學、舞臺機械、智能控制等領域的壹些高端技術。可以說,甘肅大劇院是壹個用現代藝術的視角講述甘肅深厚歷史文化,用世界壹流的科技武裝自己,展示甘肅文化精神的陣地。
目前,甘肅最大的劇院邀請了美籍華人著名雕塑家譚傑克、上海大劇院和上海文化廣場總設計師何鄂、景觀設計大師、北京大學余教授、著名音響專家、長安大學畢雄教授等著名專家組成設計團隊,不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 而且還提前5個月完工並投入使用,創下了10年來中國同類工程最快工期的新紀錄。
作為甘肅文化的象征、高雅藝術的殿堂、省市會議中心、文化產業的窗口,甘肅大劇院將為2600萬隴原兒女開啟“夢想”之旅。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這片曾經的荒地——中央沙灘,再次見證並成就了龍源大地的文化標桿、建築標桿、精神標桿。
文化標桿:集藝術與會議於壹體的全新理念、時代感極強的多功能建築。
壹座城市是壹本書,大劇院是書的封面。無獨有偶,甘肅大劇院的造型設計就像是黃河岸邊壹本打開的書。
在中國歷史上,水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母體文化。千百年來,水文化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沃土,成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有著正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萬物之源的深刻內涵。我省地處黃河中上遊,蘭州是黃河唯壹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水”成為貫穿展覽中心綜合體的重要文化元素。
走近甘肅大劇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博大厚重的黃河文化,展現了甘肅電投人的勤奮追求,以及卡在隴原兒女心中的堅持與期待。
甘肅大劇院從整體、結構、層次等物質和精神層面滲透黃河文化中的水文化,借助“流動”的水,展現人與人、人與環境、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同時,巧妙地運用彩陶文化、敦煌文化等甘肅經典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在莊重中增添了壹種輕盈、雋永、典雅、輝煌。
東立面39層超大型臺階,自下而上緩緩上升的坡道點綴著明暗相間的街區和閃爍,讓人慢慢步入藝術殿堂。臺階兩側的動態水景被五顏六色的燈光濺起,在錯落有致的玻璃上歡快地流動、歌唱,與黃河互動,隨著人們視覺的流動,微妙地觸摸著心情的變化。整個東立面將大面積玻璃幕墻變成弧形,斜向彎曲,與橫向排列的裝飾線條渾然天成,既有晶瑩剔透的雕塑感,又營造出藝術的節奏感。
南立面是會議中心的入口。由30cm寬的大面積條石和線性組合而成的斜面塊,不僅表達了流水和音樂的節奏,而且整個南立面簡潔、莊重、大氣,很好地表達了會議主題的嚴肅性,形成了建築立面的有機節奏關系。
北立面由西向東排列的78根方形鋼管與底部黃河波浪塑造的圓形鋼管相間,隨波浪起伏,像琴弦、跳動的音符;西立面以折線的方形鋼管組合而成,南北兩側下垂、中間南起的大雁翺翔造型,猶如彩陶文化中的水紋,舞動的旋律。
甘肅大劇院的屋頂采用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結構形式,四周向上懸掛,優雅突出。同時采用鋁板包裹。與內檐口鋼結構相比,突出了屋頂的體量和向上的張力,滿足了建築形式的統壹性、整體性和平衡性,更好地升華了建築的氣質和藝術美。
甘肅大劇院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建築和裝飾設計要體現更多的藝術氣質。甘肅大劇院通過自然、大氣和極其生動的建築外觀,具有濃郁的黃河文化特色、明快靈動的藝術個性和時代感,既有藝術建築的氣質,又有會議建築的莊重和大氣,同時傳承了地域環境的文脈。
進入大廳,妳會看到壹個巨大的金色“彩陶罐”。觀眾席入口處的畫廊體現出粘土紅砂巖的色調,內外流淌的弧形圖案,如黃河水花,與整個大劇院的裝修風格高度協調。
這個來自馬家窯文化的“陶罐”,不僅讓人領略到了龍源故土的文化積澱,也開啟了壹段獨特的“文化之旅”。
“陶罐”頂部有壹盞“祥雲”形狀的超大水晶燈,仿佛是從千裏之外的壹幅敦煌壁畫上摘下來的。長28米、寬8米的“祥雲”鑲嵌在大廳頂部,營造出別樣的輝煌和壯觀。
水景、標誌、家具、裝飾圖案、地毯、裝飾燈等。都充滿了黃河文化的魅力,飽含著“店頭人”及其創作團隊為打造“甘肅文化符號”所做的不懈努力,精益求精,精雕細刻...
國際知名設計師、甘肅大劇院總設計師,美籍華人譚傑克(Jack Tam)曾任上海大劇院、上海文化廣場總設計師,指導大劇院內部裝修方案和藝術設計。何鄂等省內外著名文化藝術專家,有“大劇院專業戶”之稱的深圳中富泰文化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澤斌,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高級室內設計師郭傑等把脈指導...
黃河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符號像音符壹樣在這個舞臺上跳躍,也描繪了龍源建築的新面貌、新特征、新內涵。
站在展覽廣場,壹座流動的金色雕塑引人註目。每個來到這裏的人都必須在這座雕塑前駐足,因為這座流動的雕塑不僅是黃河文化的承載,也是整個會展中心綜合體文化理念的縮影。
《黃河黃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鄂的作品。自從《黃河母親》之後,何鄂就把這作為自己展現黃河風情的又壹力作。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早已名揚天下的何鄂改稿數十次。她對待作品的堅持,就像融入這個建築群的文化符號,在整個會展中心的建設中,成為“電投”的不懈追求。
何鄂老師認為:甘肅地處黃土高原,蘭州是黃河唯壹穿城而過的城市,黃土和黃河是甘肅的根和魂;天空有樹的年輪,波濤洶湧是河流的年輪,黃土高坡是高原的年輪,考古地層是歷史文明的積澱,年輪中蘊含著智慧和文明的篇章。因此,這件作品是甘肅人文精神、地域特色、黃河源頭、高原厚土疊加的巧妙融合,賦予了雕塑更深的藝術內涵和廣闊深刻的藝術想象。
可以說,甘肅大劇院的外觀形象雖然沒有貝殼、石頭、月亮、古琴那樣的視覺沖擊特征,但它是壹座集藝術與會議於壹體的多功能建築,具有全新的理念和強烈的時代感。它將以獨特而豐富的黃河文化特色提升蘭州城市環境的視覺景觀品質,為百裏黃河風情線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成為不可多得的城市文化新標桿。
建築標桿:創下了10年來國內同類工程最快工期的新紀錄。
165438+2008年10月29日註定是激動人心的壹天。這壹天,甘肅大劇院和會議中心破土動工。
2065 438+01 6月20日也是激動人心的壹天。這壹天,甘肅大劇院及會議中心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壹面國旗在大劇院前的廣場高高升起。
從正式開工到竣工,比計劃工期提前5個月,有效工期僅25個月,創下10年來國內同類工程最快工期新紀錄。
這座嶄新的建築不僅承載著所有建設者的夢想。
2006年6月,165438+10月,省政府第92次常務會議決定建設甘肅會展中心綜合樓。包括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廣場下公共服務設施、市民廣場以及新落成的大劇院和會議中心。
被稱為“承載著甘肅人民的希望和夢想”的第壹民用公共建築位於黃河以北的中央海灘。
會議還決定,甘肅會展中心綜合體項目由甘肅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開發建設。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授權其全資子公司——甘肅會展中心有限公司和甘肅投資集團田蕓酒店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
從前期的策劃到項目公司的成立,再到正式開工,2007年的冬天,中央海灘不再平靜。當時,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會展中心的定位是建設我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最全、建築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公益建築。
整個會展中心綜合體規劃面積654.38+02.9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4.38+07.7萬平方米,總投資654.38+05.24億元。其中,最耀眼的是甘肅大劇院和會議中心。
這座集演出和會議於壹體的建築,總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預計投資約365438+億元,地上4層,地下3層,建築高度32米。這裏有壹個1500座的劇院和禮堂。此外,作為未來省市政府NPC和CPPCC的永久會址,還包括1個300座劇院式報告廳、200座會議廳、1個20座圓形國際會議廳、9個70座中型會議廳和6個50座小型會議廳,以及新聞發布廳和貴賓休息室。
在建設中,甘肅大劇院遇到的問題前所未有。大劇院建築位於藝術與科技的交匯處,被建築界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建築”,幾乎涵蓋了建築的所有難點。是建築領域公認的專業性強、技術復雜度高的工程項目,涉及多種專業,是建築、建築聲學、燈光、聲學、舞臺機械、舞臺美學、智能控制、人工氣候、裝飾工程等20多個專業工程的協調項目。
這座新落成的大劇院的建築標桿包括高起點規劃、高效率管理和高質量建設。
電力投資方按照“先規劃,後規劃”的思路,對項目進行了戰略規劃,確定了項目的功能定位;按照“國際競賽、專家評審、公眾咨詢、規劃評審、科學決策”的程序,確定了項目規劃和建築方案。
為了提高項目的規劃設計水平,“力量投資人”邀請了國家知名戰略規劃機構王誌剛工作室對會展中心及其配套區域的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進行了初步規劃,並邀請了中國鋼結構專家、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少夫教授、中國著名聲學專家張奎生教授、國家建築師唐宇恩教授、中國舞臺藝術學會劇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穆懷雲,美籍華人譚傑克,上海大劇院和上海文化廣場的總設計師,著名雕塑家、景觀設計大師何鄂,北京大學余教授,著名音響專家、長安大學畢雄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和國際十大酒店品牌之壹的洲際酒店管理集團等機構共同參與設計, 甘肅會展中心綜合體項目咨詢論證,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使項目在實施之初就有了設計。
同時,“電力投資人”按照“小業主、中介、大咨詢”的模式和“依托專家、加強咨詢、分級管理、科學決策”的原則,構建了項目組織管理體系的技術管理體系;同時,全面實施以建立健全制度和流程為重點的標準化建設,並通過壓縮餅幹的方式將其強制納入軌道、大力推進,為項目建設和運營奠定了堅實的管理基礎。
為解決專項設計中的技術經濟問題,壹些重要的專項設計委托國內壹流設計單位編制技術方案,再經專家咨詢論證,最後提交會議決策。先後組織116次專家咨詢評審會,邀請專家學者990余人,組織設計方案優化208余次,設備選型比選64余次。僅甘肅大劇院的幕墻方案就組織設計了48個方案,從中選出最優方案,經過20多次的比選論證。
這也是壹個高效且易於管理的建築工地。
針對工程技術復雜、工期任務緊、施工協調管理難度大等難點,以“確保飛金獎、爭創魯班獎”為目標,電力投資方以所有施工、監理單位為主體,“人為”挑起競爭,制造“不平衡”,在全省範圍內發起了工程建設質量、安全、進度“三優”競賽活動。項目之間的競爭,總承包與總承包之間的競爭,分包與分包之間的競爭,監理與監理之間的競爭,使得承包商之間妳追我趕。
“電投人”始終堅持“預防、安全、創優、質量、節點、進度、監督、落實”24字方針,突出“百年大計、質量第壹”、“以人為本、安全第壹”、“進度服從質量安全”三大主題,形成了比、學、趕、幫。
也是壹座高科技高品質的寺廟。
電力投資人按照“科技、環保、人文、節能”的理念,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四節壹環保”公共建築。甘肅大劇院的舞臺設備按照“舞臺技術設計”達到國內外同類大劇院的先進水平;關鍵設備全部采用國際壹線品牌,與國內最好的大劇院保持同壹水平;其他設備采用知名合資品牌或國產品牌,技術和質量完全滿足功能要求”,並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型和配置。在比同類大劇院節省至少三分之壹投資的情況下,實現了功能的完整性和技術的先進性,能夠滿足歌劇、芭蕾、話劇、雜技、曲藝等表演形式,以及各種大中型政府、商業、國際會議的要求。
照明系統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主控制臺采用世界四大知名品牌之壹的美國ETC集成控制臺,功能強大,使用方便,易於管理。
公共廣播系統選用世界知名的壹線品牌德國“D & amp;Ba audio technik”,產品的技術含量極其優越。觀眾席側墻采用吸聲簾調節混響時間,在省劇院尚屬首次應用。
舞臺工藝是經典的之字形舞臺設計,舞臺機械布局、設備配置類型、數量都是甘肅最先進、最齊全的,在西北至今首屈壹指。主舞臺升降平臺可同步或獨立升降,設置“亭、臺、樓、閣”多重舞臺布景效果,營造更具真實感和感染力的舞臺表演空間和氛圍,可滿足歌劇、舞蹈的需要。
為滿足大型交響樂、室內樂、合唱音樂演出的聲學要求,甘肅大劇院還在舞臺上增設了樂音反射器,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聲能(演員或樂器),防止聲能在巨大的舞臺上逃逸和吸收。
舞臺機械采用WJ-ZNKC-I舞臺機械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設備的技術指標和性能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增添了新的光彩。
大劇院及會議中心弱電系統包括智能會議、公共廣播系統等近20個子系統,其中會議系統可謂“亮點”頻出,大量采用的先進技術可圈可點。專家表示:毫不誇張地說,甘肅大劇院&會議中心項目的會議系統完全可以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國際會議項目相媲美,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APEC峰會和北京奧運會。
本發明能夠充分保證會議音頻、表決信息、控制信息等重要會議數據流的實時性和穩定性,能夠實現雙向會議控制管理(發言、表決、同聲傳譯)、簽到、會議文件管理、演講閱讀、文件查看、代表信息和會議日程顯示、重要會議拍照、代表圖像確認和記錄、視頻通話、視頻回放、多路視頻點播、視頻播放等。
IC卡登記系統可以實現快速準確的登記統計。註冊後可在網上存檔、打印、查詢數據,實現註冊與投票設備的聯動,可根據需要隨時靈活設置投票權。
會議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可以利用局域網線路、互聯網等公共線路傳輸內容,通過網絡連接和管理中心的編輯控制來控制不同的播放器,實現針對不同對象的信息發布,可用於內部信息傳輸和來訪客人的接待。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的會議系統,將臺登的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系統終端展示在與會者面前,猶如壹臺小型的壹體化電腦。在集視頻顯示、視頻對話、視頻攝像、指紋識別等功能於壹體的液晶觸摸屏上,所有參會人員“告別”論文,從信息咨詢、文檔批註到講座閱讀、會議紀要。
據不完全統計,大劇院、會議中心20多項技術創造了甘肅民用建築第壹名,100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得到應用推廣。同時,在建築、建築聲學、燈光、聲學、舞臺機械、舞臺美學、智能控制、人工氣候、裝飾工程等20多個專業工種接近或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每個地方都經過。
進入弧形大廳正門,深40.2米、寬61.4米的大舞臺頓時開闊了眼界,巨大的會場布置得井然有序。6月9日晚,第壹位受邀觀眾充滿期待。
突然,燈光暗了下來,我立刻回想起交響樂那雄渾的聲音。八束黃色的光束在“紅地毯”的映襯下交錯閃爍。舞臺之上,群星交相輝映,當晚聲、光、電第壹次實現了完美融合。
轉眼間,有時生機勃勃的綠色遍布舞臺,取自甘肅彩陶的黃色花紋在打轉;有時,底色被流動的深藍浸潤,激蕩出西方交響樂《藍色多瑙河》的旋律;有時霧氣升起,如墜入雲海,如墜入銀河...
五彩繽紛的色彩交織變幻,奇妙的光線奏響了壹個又壹個四季的田園風情。新建的禮堂是如此的優雅和宏偉!
因為突破了多項國內壹流的技術難題,這場“燈光秀”的內涵更加深刻。舞臺、音樂、背景、燈光,這些舞臺藝術不可或缺的硬件,造就了這場高品位的“燈光秀”,也奏響了大劇院“引領壹流”的序幕。
離開大劇院後,觀眾被請到壹個能容納300人的小型3D高清放映室。這裏的效果生動,立體感很美,充滿畫面和情感,讓人驚嘆。從這些小會議廳、禮堂,體現出整個大劇院與會議中心的自然融合。
壹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未來全省的會議中心,在大劇院和會議中心的觀眾席兩側都有龍源14地市的分會場。“兩會”期間,這裏將是全國各地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聖地;閉會期間,各城市根據自身地域風格裝飾的會議廳,將成為壹幅連接並展現龍源風采的長卷。
展開這幅“長卷”,從隔壁的遼闊到雪山,從隴南的山水到甘南的綠草,徜徉在“飛琴韻”中,追尋“麥積煙雨”,聆聽“南梁往事”,遙望“大漠長關”,可以想象,未來,它承載的不僅僅是壹場色彩斑斕的盛宴,更是壹場饕餮盛宴。
精神標桿:非凡的工作確保了大劇院和會議中心的如期完工。
“我記得兩年前,中央沙灘雜草叢生,到處都是枯枝。看著這片閑置的土地,路人感嘆。剎那間,當我們再次經過這裏時,人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紛紛為電力的奉獻和速度點贊。”壹位參與甘肅大劇院建設的“電力投資人”自豪地寫下這樣的話。
“電投”、“電投速度”、“電投精神”在甘肅大劇院的建設過程中被賦予了新的精神標桿。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省主要領導多次視察大劇院和會議中心建設情況,要求進壹步加快項目建設步伐,“盡快建成使用”。
為確保項目按時完成,更好地加強項目建設,電力投資方在全省率先推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精細化管控“清單式量化管理”,強化以“日計劃、日匯報、日監督、日落實”為主要內容的“馬上就辦、日完成”工作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多個節點工期細化到小時。同時,全員把督查督辦作為工作落實的重要手段,以書面督辦、公開督辦等形式加大督辦力度,以公示欄、OA平臺公示等形式實施督辦督辦。今年2月以來,共下達1.600多項監督事項,完成率高達95%,有力推動了工作落實,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
今年春節過後,面對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電力投資人》立即啟動了“工作100天,確保大劇院和會議中心如期竣工”的活動。全體黨員和職工都投身於工程建設,明確承諾保證工程建設的措施,並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表率。通過簽訂責任書、建設者簽名、青年突擊隊等活動,他們很快就開始努力了。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節電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李寧平幾乎每周都抽出時間親臨壹線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今年3月以來,他頻繁走進工地,為項目建設把脈,為員工加油鼓勁。先後從總經理獎勵基金中拿出1.4萬余元,為參建單位農民工發放加班補貼...
在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電力投資人員以壹種“拼命三郎太”的英雄氣概,充分發揚“5+2”、“白+黑”的工作精神,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頑強作風,完全拋棄了雙體日和節假日,日夜堅守在項目壹線,早上7點就上班,晚上經常工作到淩晨,始終帶著榮耀。超常規的管理,超常規的實力,超常規的作風,關愛每壹個人,無私奉獻,無私工作,無怨無悔,攻堅克難,勇當先鋒。以科學管理的“五超”為基礎,融合簡化技術和管理的決策過程,使科學決策達到第壹現場和第壹時間...攻克壹個又壹個技術難題,克服壹個又壹個困難。
在這個團隊裏,有的員工父母生病了,不能盡孝,孩子也沒有時間照顧高考。他們生病了偷偷吃了點藥還堅守崗位。有的員工甚至因為感冒發燒暈倒在工地上,送到醫院打點滴後又毅然返回工作崗位。有的員工為了完成重要節點工期,連續幾天幾夜堅守在項目壹線...
據統計,今年3-5月以來,甘肅電投會展公司員工平均每月加班20天,公司領導和壹線員工平均每月加班24天,再次詮釋了“電投人”的責任和忠誠,鑄造了甘肅會展中心綜合體項目作為展示“甘肅電投”形象的優秀平臺,確保了“優質工程、優秀員工”。
因為幾乎每天晚上都要開工程例會或者現場會議,熟悉這種場面的人都被戲稱為“夜店”...
甘肅大劇院項目建設顧問、國內知名音像專家、長安大學教授畢雄在經歷了劇院建設的過程後無限感慨地說,“我在國內參與了十幾個劇院的建設,但甘肅大劇院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以這麽少的資金投入完成系統的項目建設,主要得益於電力投資的科學管理和工作的高效率。他們能夠率先行動,努力而熟練地工作,簡單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因為別人。
幾乎所有參賽單位都表示:沒見過這麽敬業、敬業、“拼命”的業主。
正是這種管理和高效率,讓甘肅大劇院成為了文化標桿,建築標桿,精神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