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
從2010開始,三年開發了三個社會化地質信息服務產品。提出了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源、充分借助外部力量組織專家咨詢、開展數據加工集成等方法,為吉林省白山、延邊、安本地區提供了壹系列地質資料信息數據集成服務產品,為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同時,提出了進壹步完善地質調查信息服務產品開發的建議。
關鍵詞: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開發
0簡介
自1999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並實施地質調查以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在東北地區,圍繞大興安嶺成礦帶、吉黑東部成礦帶、遼東-濟南成礦帶、松遼平原和三江平原開展了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水文環境地質調查。目前已完成地質調查項目382項,地質研究項目9項,涉及項目資金約7億元。
承擔東北地區公益性地質成果的接收、保管和服務是沈陽地質調查中心的四大職能之壹。沈陽地質調查中心依托檔案館,開展東北地區地質資料接收和管理服務。自地質檔案館實施地質資料清理工程以來,檔案館共清理原始(2000年以前)地質成果8398項,地質研究報告10215份,2006年以來,先後承接了國家地質檔案館各類基礎地質電子資料。截至2013年底,還累計接收東北地區國家地質調查成果359項,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地區區域采集數據、地質調查成果數據、基礎地質信息三位壹體的地質數據信息庫。
自中國地質調查局2010啟動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來,國家地質檔案館將地質資料信息庫建設作為工作重點,要求區域中心研究現有工作水平,了解地方政府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服務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充分分析收集材料的基礎上,深入地方政府和項目承擔單位開展需求調查,根據需求選擇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白山市人民政府、遼寧省地質調查院作為開發地質信息服務產品的對象,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確定了1年開發壹個服務產品、3年完成壹個系列產品的目標,為地質信息服務產品的開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數據信息源服務產品開發的思考
地質資料信息是地質技術人員在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中形成的文字、數據、圖表、聲像、電子介質等成果,包括原始記錄、標本、巖心等實物樣品,以及文字、圖件、表格、實驗室數據等紙質資料,以及水文、遙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航磁、重力等資料。這些資料不僅是人們了解地質構造、掌握成礦規律、尋找礦床的重要第壹手資料,也是地質工作者在野外艱苦勞動所獲得的勞動成果。如何利用好地質資料,如何開發高質量的服務產品,壹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1.1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源
要開發好的服務產品,充分掌握地質數據和信息是關鍵環節。三年來,無論服務對象是地方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還是地勘單位,在確定服務產品方向後,我們坐下來認真組織館內同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詳細查閱館藏資料,對現有地質資料進行基本分析,劃分相關數據,形成統壹認識和詳細技術路線,為下壹步工作提供第壹手資料。
1.2充分利用外力增加效率。
確定服務對象和服務區域後,緊緊圍繞目標,采取上下銜接、上下聯動的模式,充分發揮省級地質檔案館擁有大量地方地質資料的優勢,盡力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建立了地區博物館、省博物館、市縣國土資源局之間的地質資料信息聯動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服務白山市政府的項目中,吉林省地質檔案館協助查詢白山地區所有歷史地質資料,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白山市縣國土局標註所有礦業權(采礦權、探礦權)和新發現礦產地的具體坐標;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服務項目,吉林省國土資源廳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提供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礦業權分布藍圖》和《州國土資源局“十二五”規劃》;遼寧省地質檔案館鞍山-本溪地區服務項目,提供礦業權分布情況,歷史上區域鉆孔分布圖,多個地勘單位工作程度圖。
上述方法極大地擴展了服務區的地質數據信息量,為下壹步的綜合研究增加了數據信息。
1.3專家咨詢,加工壹體化
在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後,為提高產品質量,更好地服務於地方政府,我們聘請了熟悉吉林省和遼寧省地質情況的礦產、物探、化探等領域的專家對整合後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並選擇吉林省地質調查院、吉林省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吉林省地質環境監測站作為地質數據信息數據整合研究的合作單位,將上述數據整合、疊加、分類成圖,編制綜合研究報告。
1.4產品產量和社會效益
社會化地質信息服務實施三年來,完成了吉林省白山地區地質信息數據集成服務、吉林省延邊地區地質信息數據集成服務、遼寧省鞍山-本溪成礦帶數據集成與服務三個產品的開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贏得了各級政府的好評。
1.4.1吉林省白山地區地質信息數據集成服務產品開發
此成果完成於2011。服務產品為1套數據集成服務綜合研究報告(包括綜合報告正文、9張綜合研究圖、1綜合研究圖集)。
經過項目組和專家組7個月的工作,該產品收集了沈陽市地質調查中心和吉林省檔案館的成果數據和歷史數據,並在基礎地質數據庫中進行了數據劃分。白山市國土資源部門對探礦權、采礦權和新發現的礦產地進行了登記查詢,建立了區域礦產地、探礦權、采礦權數據庫。吉林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協助建立空間數據層。通過對地球化學數據和地球物理數據的處理和填圖,獲得了有價值的數據整合成果。在地球化學數據整合方面,提出了玄武巖的重點研究領域和四個金地球化學找礦前景。在物探資料整合成果方面,提出了白山市鐵礦重點(整合)勘查區和渾江區三道溝、長白新房子、撫松北崗等11多金屬找礦遠景。根據地質礦產資料的整合結果,提出了老嶺成礦帶找礦突破的新思路和鐵礦資源集約化管理的新思路。
1.4.2吉林省延邊地區地質數據信息數據集成服務產品開發
此成果完成於2012。服務產品為1套數據集成服務的綜合研究報告(包括綜合研究報告正文、10綜合研究圖、1綜合研究圖集)。
該項目邀請專家確定了成礦帶的劃分原則,綜合分析了各帶的成礦地質特征及其與物化探異常的相關性,在延邊地區劃分出9個A類成礦帶和4個B類成礦帶。A級成礦帶內有大中型礦床,物化探異常高度壹致。B類成礦帶僅有少量礦床或礦點,物化探異常符合率低。
1.4.3遼寧省鞍山-本溪成礦帶數據集成及服務產品開發
此成果完成於2013。服務產品為1套數據集成服務綜合研究報告(包括:綜合報告正文、9個綜合研究圖、1個綜合研究圖集)。
安本地區鐵礦的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安本地區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家在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了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和勘探,累計鉆探進尺100多萬米。自2009年開展全國地質調查以來,該區開展了壹批重點勘查項目,進壹步完善了該區地質工作。
在服務產品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系統收集了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地質檔案館安本地區歷史地質資料和鉆探資料,收集了遼寧省地質礦產院安本地區成果報告和沈陽地質調查中心綜合研究成果,對重磁等地球物理資料和化探、遙感等地質基礎資料進行了切割、分類和整合。組織專業人員對整合後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根據物化探異常,提出了成礦遠景預測區的劃分方案。安地方區劃分為鎮-托龍鎮、唐馬寨-鞍山-大孤山、羊草莊-胡家廟-前前山等9個鐵礦遠景預測區,供政府部門和地質勘查主管單位參考。
2003年服務產品發展的啟示
上述三年服務產品的開發,使我們對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對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的發展有了更深的感受。經過回顧總結,我們有三點體會。
2.1盡快完善服務產品開發體系。
三年來,我們親身體會到,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地勘單位對服務產品的需求非常強烈。同時,我也感覺到服務產品的開發存在信息滯後、數據整合不及時的問題,特別是缺乏權威的專業機構進行綜合研究,導致研究深度不夠,服務產品質量不高。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的開發是壹項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資料信息管理部門是遠遠不夠的。
2.2建立專項基金開展此項工作。
國家幾十年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地質找礦,這些成果有的被束之高閣,有的成了倉庫裏的壹堆。從我們三年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找到了方向。在地方政府總體找礦規劃中,白山項目根據找礦前景預測和服務產品建議,成功申報了1個國家級綜合勘查區和2個省級綜合勘查區。延邊項目及時調整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礦產資源找礦“十二五”規劃,確立了兩個地方重點找礦區;鞍山-本溪成礦帶項目形成了歷史鉆孔數據分布圖,避免了後續項目建設的重復工作,節約了國家資金。如果國家設立專項研究基金,成立相關組織,開展專門研究,將極大地發揮過去國家資助的地質成果資料的作用,提高資金利用率,獲得更好的找礦效益。
2.3完善信息庫,穩定人員。
目前,六大地區和部分省級檔案館地質檔案庫房和服務場所短缺。地質資料的存儲,涉密實物資料的存儲,地質資料的二次加工和綜合研究都需要較大的場地和場所。
地質資料管理團隊也需要年輕有見識。只有建立壹支現代化的數據信息管理隊伍,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地質數據信息服務的需要,才能承擔起國家礦產資源經濟開發建設的重任。
3結論
地質調查信息服務產品的開發和服務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於全面提高地質資料利用率,統籌考慮地質工作部署,指導地質找礦和項目申報,支持地方國土資源部門的礦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要做好這項工作,關鍵是四個方面:壹是用戶和服務方向要明確,用戶對地質調查數據和信息的需求強烈;第二,團結和調動地方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積極性,發揮其占有大量資料的優勢;第三,要有技術全面、熟悉情況的研發團隊作為支撐;四是要有穩定的資金支持。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質調查信息服務產品將在積極服務社會發展、資源環境並重、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