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紹興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內容

紹興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內容

壹、總體目標

圍繞環境優美、生活甜蜜、社會美好的目標要求,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基礎,以展現鄉村生態魅力為特色,以深化“百千萬工程”建設為載體,著力推進農村人口集聚工程、人居環境改善工程、農民創業增收工程、文明鄉風培育工程、農村綜合改革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設,努力建設壹批全省領先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到2015,全市各縣(市、區)力爭達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求,全鎮80%以上的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建成20個美麗鄉村示範區。其中,2011,10美麗鄉村示範區培育,壹批美麗鄉村先進鄉鎮創建。

二、主要任務

(壹)努力推進農村人口集聚工程

1.完善村莊規劃體系。結合縣(市)總體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訂完善以中心村為重點的村莊布局規劃,明確縣(市)域範圍內中心村和保留村的數量、功能和定點,推進村莊整合,減少農村居民點;修訂完善以中心村為重點的村莊建設規劃,合理安排中心村和保留村生產、生活、服務區塊的區域布局和建設規模,明確道路、垃圾、汙水、改廁、綠化等各項工程的時序和要求,重點做好中心村農民集中居住區的詳細規劃;對於規劃明確的合並村,確定去向,利用好土地資源;編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縣(市)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規劃,打造精品鄉村、景觀帶、整體城鎮相結合的區域性美麗鄉村。

2.推進宅基地置換。充分利用各級中心村培育、宅基地置換等政策,鼓勵集中地塊和整村(自然村)置換,引導農民向城鎮和中心村集聚。重點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加強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減免相關費用,鼓勵各級新型農村建設公司成為項目開發主體,鼓勵和引導各類工商資本參與建設。深入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面清理農村閑置房屋、壹戶二宅、壹戶多宅和違法建築。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收入低於2007年農村低保標準150%的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紮實推進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權屬登記發證工作,力爭2015年完成,其中20個省轄中心鎮和村莊符合條件的農房登記發證工作將於2011年完成。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中心村為重點,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統籌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到2015年,具備公路建設條件的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和硬化率達到100%,行政村客運通達率達到99%以上,城鄉客運壹體化率達到85%以上,提高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

(B)努力促進人類住區的優化。

1.促進連接線的綜合改善。推進“百千萬工程”擴容提質,以公路沿線、沿河沿線、景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抓好沿線垃圾收集處理、汙水處理、村莊綠化等工程建設,依法拆除線路兩側違法建築,大力整治“裸房”、危舊房和視線內墳墓,積極開展沿線適綠街區和搬遷墳墓綠化工作。深入推進千裏清水河道建設,推進農村河道、溝渠、村塘的清淤疏浚,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綜合治理。深入實施“興林富民示範工程”和“千村綠化提升工程”,增加村莊綠量。到2015年,農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蓋全區,每個鄉鎮擁有1以上垃圾轉運或處置設施。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以上,衛生廁所戶數達到農戶總數的90%以上,河道建設整治1000公裏以上,平原村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

2.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區建設。選擇生態環境好、區位條件優、產業特色鮮明、文化積澱深厚的區域(原則上10個以上村莊),按照豐富內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全面落實生態、產業、村落、人文、景觀等建設內容,率先建成20個建設水平高、示範性強、地方特色明顯的美麗鄉村示範區。

3.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加強村莊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和綠化養護工作,落實相應人員、制度、責任和資金,探索建立政府補助、村集體和群眾為主體的籌資機制,保障垃圾、汙水等設施正常運行。推進農村環境衛生市場化保潔運行機制,逐步將城市規劃區行政村的環衛保潔納入城市社區保潔範圍。加強汙水處理設施後續管理,加快推進市、縣汙水泵站相鄰鄉鎮汙水截流和接納。

(3)重點推進農民創業增收工程。

1.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基礎,發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推廣種養結合等新型農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森林食品生產。重點建設農產品物流集團和批發市場,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

2.推動鄉村休閑旅遊發展。充分利用鄉村特色農業、景觀資源、鄉村景觀、地域文化和人文傳統,加強統壹規劃,明確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幹景區為支撐、以“農家樂”休閑旅遊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遊發展格局,建設壹批農家樂休閑旅遊主題農莊、特色小鎮和精品示範區(線)。加快農家樂集中經營點餐飲廢水、糞便汙水、油煙治理。

3.鼓勵發展農村低消耗、低排放產業。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禁止“兩高壹資”產業在水源保護區、河源區、庫區“落戶”,促進農村企業向農村產業功能區集聚,鼓勵和引導工業企業向農村拓展產品加工業務。到201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0元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在2.2:1以內。

(四)努力推進文明鄉風培育工程。

1.深化文明創建。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兩百萬結對共建文明”和農村“種植文化”等活動,提高農民生態文明素養,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

2.培育特色文化村。制定農村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政策,遵循“壹村壹特色”的工作思路,制定多元化發展路徑,促進古村落可持續發展。充分挖掘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旅遊價值和建築價值,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布局、適度發展的思路,發展旅遊、文化等產業,形成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通過探索建立“古村落保護基金會”、股份制等方式,吸引社會各界參與特色文化村建設。

3.促進農村社會和諧。進壹步加強監督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進壹步深化“網格化管理、群團化服務”工作,積極推進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民主選舉法制化、決策程序民主化、民主管理規範化、民主監督制度化為內容的農村“四化壹核”工作機制,合理調整農村利益關系,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

(E)努力促進農村綜合改革項目。

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服務的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提高規模經營比重。細化完善宅基地置換相關配套政策,深化宅基地置換改革,有效引導農村人口集聚。探索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改革,盤活集體建設用地。

2.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農村新型金融組織創新,鼓勵工商資本通過合資、股份合作等方式發起設立符合“三農”需求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涉農信用擔保公司;鼓勵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跨行業、跨地區的農村資金互助社,通過聯合、合作等方式開展信用合作;積極推進村鎮銀行建設。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推進農民房屋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生態工程特許經營權、汙水垃圾處理收費權、確權頒證後的礦山使用權等抵押貸款;深化林權抵押貸款的完善;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加強與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合作,加大對美麗鄉村重點建設項目的金融支持。

3.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農村人口的生活狀況,以農村社區為節點,按照農民經濟身份與社會身份分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權利不變、社區居民管理屬地化的原則,探索設置中心村組織的新模式。完善農村“三資”管理體制,全面推進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綜合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以資產為紐帶的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逐步建立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構建“黨政主導、部門配合、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 * *建設機制。建設“美麗鄉村”,縣(市、區)是責任主體,鄉鎮(街道)是實施主體。縣鄉兩級要制定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加強工作力量。要充分發揮各級村莊整治工作協調小組的綜合協調和領導作用,統籌協調相關涉農建設項目。

(2)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美麗鄉村示範區培育建設和先進鄉鎮創建。縣(市、區)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資金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整合力度。現有“百千萬工程”專項資金應主要用於美麗鄉村建設。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者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經濟項目開發。支持民間資本以BT、BOT等方式參與農村安全飲水、汙水處理、沼氣凈化等項目。

(3)加強考核監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市、區)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和新農村建設考核。各縣(市、區)也要加強考核,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加強檢查督促,未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年度任務的縣(市、區),在年度農村工作考核中不得評為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