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起歷史使命?老工業基地變身內陸泛歐泛亞開放高地。
“以前我們家在傳化工作,是壹件很驕傲的事情”,肖廣珍說。“那時候連青白江這個名字都不響亮,大家都管這個地方叫傳化。因為傳化太大,青白江太小,下班後,隨著自行車的叮當聲,穿灰色工作服的傳化工人魚貫而出,幾乎占滿了整個城市。”
但2010之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四川化工開始走下坡路。2013年,《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頒布,青白江躋身全國120老工業基地行列。
事實上,在青白江區之前,國際國內老工業基地改造已有不少成功先例。比如德國魯爾,沈陽鐵西。然而,由於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不同,青白江區需要找到合適的轉型路徑。
需要調整和轉型的不僅僅是城市,肖廣珍的大兒子和二女兒也被工廠告知,需要另謀生路。
“在傳化和攀成鋼最艱難的日子裏,好像整個城市都處於壹種灰暗的狀態,”肖廣珍的大兒子說。“人們在這座城市等待機會。”
沒過多久——2065 438+03年4月,首列蓉歐快鐵(後統壹為中歐班列)從青白江駛往波蘭羅茲,成為連接中國西部內陸與歐洲腹地的新“歐亞大陸橋”。青白江不僅從壹個內陸城市變成了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也拉開了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的大幕,成為成都深度融入的國家。
2065438+2005年9月,“成都西鐵物流中心”正式更名為“成都國際鐵路港”。
2017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青白江鐵路港區成為四川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之壹。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成都青白江鐵路港區將重點發展國際商品集散轉運、配送展示、保稅物流倉儲、國際貨運代理、車輛進口、專項金融等港口服務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內陸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向西國際貿易大通道對接的重要支點。
站在新的歷史高度,成都提出了全面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的目標。
所謂“樞紐”,主要是指航空門戶樞紐和鐵路門戶樞紐。這就賦予了青白江更高的歷史使命——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當地的經濟,也關系到成都能否完成上述規劃目標。
青白江有更深遠的考慮。青白江區委主要領導認為,這條鐵路線不僅可以打造成物流中心和物流通道。而是要借用港口的資源,依靠物流做生意,讓更多的企業落戶這片土地。“青白江打造鐵路門戶樞紐,把青白江打造成內陸泛歐、泛亞開放高地。”
發展工業經濟
港口優勢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吸引,但也要留下來——這是渠道經濟變成產業經濟的關鍵。
青白江有什麽吸引人和留住企業的地方?經濟學家芮明傑在《產業經濟學》壹書中說,衰退產業的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調整並向高效企業轉移的過程,就是資源存量的再分配。
具體到青白江,就是如何利用自身港口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青白江非常重視規劃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以鐵路港建設為核心,青白江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壹港三城六特色小鎮”,即成都國際鐵路港、歐洲工業城、智慧工業城、鳳凰新城、程響天府文化古鎮、蓉歐國際物流小鎮、七星島國際會議度假小鎮、傅宏亞歐特色農產品小鎮、人和國際休閑體育小鎮、彌牟文化旅遊小鎮。
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中心,規劃建設“壹帶壹路”產業園,打造“壹帶壹路”供應鏈中的開放型經濟高地。遠離市區規劃建設的歐洲工業城,短短1年,壹座現代化工業新城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引進華鼎國聯鋰電池、天馬高端軸承等9家總投資206.95億元的龍頭企業。同時,開工建設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已建成4.4萬平方米,解決了制約發展的空間問題,搭建了宜鐵宜歐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重要舞臺。
作為四川唯壹列入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的區縣,青白江堅持老工業區“退二進三”,規劃建設智慧工業城。完成袁川華、盤城港兩大核心區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規劃,優化功能區劃,科學推進老工業基地城市功能精細化重構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去年以來,實施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其中智慧產業城棚戶區改造3628戶,660多畝土地。壹期已全部簽約,拆遷房屋1.900多套,騰出土地400多畝;二期已提前簽約,65438+2月底房子騰空,拆遷工作正在加速。同時,高標準規劃建設教育、衛生、交通等公共設施和城市綠道等基礎設施,壹舉摘掉了“老工業區”的舊帽子,城市價值大幅提升。
同時,十三五以來,青白江區還瞄準國家戰略產業發展方向,明確提出了“1210”的產業發展戰略,即構建1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先進材料和智能裝備兩大主導產業。重點推進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金屬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綠色建材(建築工業化零部件)、3D打印材料(增材制造)、新能源器件及裝備、新型商用車、節能環保裝備、智能終端、大數據等10子行業。
目前,青白江擁有先進材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被列為成都市新材料企業23家,2017年產值1196億元。新材料企業數量和產值均居全市首位,規模優勢突出。先後獲批國家高性能纖維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綠色建材)產業示範基地、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節能建材)示範基地、成都(國家)綠色建材高技術產業化基地。
經濟和班列齊飛
鐵路樞紐帶動青白江全域發展。
隨著蓉歐快鐵列車數量的不斷增加,青白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經過5年的運營,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創下多項全國新高,列車總數連續兩年躍居中歐班列首位。其中2065年438+03次列車31次,2065年438+04次列車45次,2065年438+06次列車103次,2065年438+06次列車460次(占中歐班列總數的26%),2065年438+07次,成都國際列車10655次今年6月28日,累計開行列車達到2000列。
列車不僅在中歐之間來回拉動豐富的貨物,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首先,外貿進出口方面——2065 438+05年,青白江區進出口總額22.5億元;到2017年,進出口總額飆升至80億元。
隨著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和貨物集疏運能力的明顯增強,青白江地方經濟也在突飛猛進。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壹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9.5%。在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增速依然強勁。青白江連續七年上榜“國家綜合實力百強區”,首次躋身“國家投資潛力百強區”。
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的建設也進壹步提升了青白江的知名度。可以看到,近年來外國公司和政要頻繁來青白江,2017年接待遊客600多批12000人次。2018接待900多批次2萬人次,其中外事接待130多批次。這不僅證明了這條鐵路線帶來的巨大機遇,也開始把青白江的信息帶到更遠的地方。具體表現之壹就是,青白江或“青白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媒體上。
波蘭共和國官方網站在壹篇報道中介紹了青白江的鐵路樞紐,稱這條鐵路線是連接中國和歐洲的貨運路線,“壹路往返於青白江和羅茲之間”。荷蘭日報也在今年6月5438+065438+10月發表文章,介紹荷蘭國家商品館在青白江開館。
變化不止於此。肖廣珍的下崗子女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找到了新的工作,這座城市開始煥發出新的光彩。
“我們也不談傳化,”肖廣珍說。傳化用青春留在了她的記憶裏,壹個嶄新的開放城市在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