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進行職業規劃,有沒有系統可行的方法?

如何進行職業規劃,有沒有系統可行的方法?

首先,要明確所謂的職業規劃。我們應該計劃什麽?很多文章天天講職業規劃。那麽,職業規劃應該怎麽規劃呢?很多人不知道。他們中有相當壹部分人認為,職業規劃就是做幾次評估,看看自己適合什麽樣的職業。結果他們做了評估之後,發現還是不知道該怎麽做,更不知道怎麽做了。

作為壹個擁有10年咨詢經驗,上千個咨詢案例的職業規劃師,我想用我的咨詢經驗告訴妳,在職業規劃中應該規劃什麽,解決什麽問題。

所謂職業規劃,就是對所有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逐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保證未來職業道路的順暢。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職業規劃=方向選擇+實施計劃

那麽,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們可以用壹張圖來表達:

經過多年的職業生涯輔導經驗,我們總結出了“壹核雙驅”的職業生涯管理模式。所謂“壹核”,指的是壹個核心,即優勢。“雙驅動”是指由“內部自我驅動”(由“性格特質+興趣傾向+職業理念+職業技能”構成)和“外部成長驅動”(由“行業定位+企業匹配+路徑設計+向上管理”構成)構成的職業管理生態系統。缺少任何壹個因素都會導致這個系統出現問題。

其中,方向的選擇要考慮自身優勢、性格特質、興趣傾向、專業理念、知識技能五個因素。也就是說,要選擇壹個精準的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就要考慮這五個影響因素。單純考慮某壹個因素,最終結果會有很大偏差。這屬於“內在的自我驅動”。

實施方案由行業定位、企業匹配、路徑設計、向上管理四部分組成。這屬於“外部增長驅動”。

因此,上述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職業規劃=方向選擇+行業定位+企業匹配+路徑設計+向上管理。

二、內在的自我驅動:確定職業方向要考慮的五個因素職業規劃的第壹步也是最關鍵的壹步,就是先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確定職業方向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有以下五個方面:

1,性格特征

妳的性格類型是什麽?有什麽特點和相應的行為?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森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職業適合自己的性格。相反,失敗者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合的領域取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性格都有自己的職業。有的人擅長這壹行,有的人擅長那壹行。不管是什麽樣的性格,都要接受,並根據這種性格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壹半的人從事著與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如果找到合適的工作,每個人格都可以成功。認清自己的個性是非常重要的壹步。以我多年的職業咨詢經驗,推薦妳用DISC人格測試,40題完整版,簡單易用。

2.興趣傾向

妳的興趣是什麽?妳喜歡和人或事物打交道嗎?妳喜歡抽象分析還是具體操作?妳喜歡當團隊的領導者還是站在幕後?需要仔細討論。關於興趣傾向的討論,可以用Holland的職業興趣傾向評估。

3.專業概念

職業概念,也稱為職業價值觀,或職業錨。它指的是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事情,當壹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時,他永遠不會放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職業理念,這也影響了他們的職業選擇方向。比如有的人屬於技術職能型,期望擁有壹項技術,掌握壹項技能,有的人期望成為團隊的管理者,影響更多的人。有些人希望不斷挑戰,不斷提高,不斷成長,而有些人希望穩定,能夠平衡工作和生活。可以通過職業錨測試來發掘自己深層的職業價值觀。

4.主導本能分析

什麽是優勢?蓋洛普通過30年的研究,采訪了200多萬人,準確地定義了“優勢”:“壹種貫穿始終並能產生效益的思維、感覺和行為模式。”?

什麽是“貫穿始終”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有的人天生喜歡表演,喜歡被大眾關註,壹站上舞臺就興奮;而有些人站在舞臺上就像背上的刺,恨不得找個縫隙躲進去。有些人天生喜歡觀察人。他們知道不同的人有什麽性格、興趣和能力,知道如何有針對性地與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而有些人就是喜歡用同樣的規則,同樣的方式去面對所有的人。有些人天生喜歡組織和協調。他們就像知道如何通過高效的資源整合來實現目標的多面手。其他人想要更加專註,壹次只完成壹個目標。有的人天生喜歡思考問題,而且思考問題深入且有邏輯,知道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藏在哪裏;而有些人喜歡天馬行空,剛討論完這件事,突然思緒就轉到了別的事情上……等等。所有這些本能的“貫穿”行為模式都是受優勢影響的,會伴隨壹生。

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持續、完美的表現。與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人相比,每天有機會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的人投入工作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5倍,認為自己整體生活質量高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

在上述影響職業方向選擇的四個因素中,並不是每個因素的重要性都壹樣。根據我們之前的咨詢經驗,決策權重重新劃分:性格權重占20%,興趣占10%;職業價值占10%;優勢占60%。換句話說,優勢是絕對占優勢的,其他因素只是起到輔助參考驗證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性格、興趣、職業定位和優勢之間的結果是壹致的。在選擇方向的時候,我們需要同時考慮所有的因素,這樣才能達到壹個完美的定位。但如果性格、興趣、事業錨和優勢發生沖突,優勢是第壹參考標準。

5、知識和技能儲備

分析前四個因素,就確定了大致的職業發展方向。在確定職業方向後,也要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當然,方向選擇和知識存儲要遵循壹個標準,那就是“可執行性”。如果妳選擇的方向太難,知識存儲太難,那麽這樣的方向定位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比如妳是音樂專業的本科生,沒有任何理工科基礎。想了想,確定算法工程師作為妳的職業方向是極其困難的,雖然理論上可能是合適的,但從實際可執行性來看,幾乎不可能實現。

充足的知識儲備可以保證面試過程能夠通過用人單位的篩選,進而實現妳預期的職業目標。

三、外部成長驅動:如何找到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平臺,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前面的內容只解決了方向問題,也就是“我適合什麽”,只解決了起點問題。但是,站在這個起點,並不代表就壹定能順利到達終點。要想走得更遠,走得更穩,還必須考慮“我該怎麽辦”的問題。這就是“外部增長驅動”要解決的問題。

1,行業定位。

同樣的崗位,在不同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有所不同。以我們最常見的銷售崗位為例。B2B行業的銷售模式和B2C行業完全不同,對銷售人員的素質要求也不壹樣。同樣,作為市場崗,工業領域的市場崗和消費品領域的市場崗在公司的地位完全不同,面臨的發展空間也大相徑庭。另外,從發展趨勢來看,不同行業的生命周期也不同,對職業發展的影響也需要從長遠來考慮。這就要求我們在求職時,要深度解讀國家政策,關註資本市場動態,關註前沿發展動態,避免在行業危機到來時被淘汰。

2.企業匹配。

我該怎麽辦?什麽樣的企業最適合?同壹個行業,從產業鏈上遊到下遊,我該如何選擇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最有利?大公司怎麽樣?小公司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麽?最適合妳的選擇是什麽?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遇到壹個客戶,他在快消品工作了65,438+00年。最高的職場是城市管理者,職業發展遇到瓶頸。不知道怎麽突破。看了他的簡歷,我們發現他選擇了壹個在產業鏈中價值較低的崗位,這直接影響了他後續的職業發展和成長。

3.成長路徑的設計。

很多人沒有深入思考自己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和成長路徑,不知道自己應該達到什麽階段,在不同階段應該具備什麽樣的能力,如何達到,導致自己在工作中非常被動,往往走壹步算壹步。這種狀態最直觀的後果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成長,不知道如何成長。工作了3、5年,回過頭來,突然發現自己這幾年處於壹種原地踏步的狀態。這時的職業發展就容易進入壹個危險的境地:能力與年齡的增長不匹配。這會導致他們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更加被動,永遠處於尷尬的境地。

4.向上管理。

這是壹個極其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向上管理,即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處理好與老板的關系,從而最大程度的獲得老板的信任,在工作中得到重用,從而在未來獲得更大的成長和晉升空間。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認為人要謙虛,要低調,不要炫耀。也有很多人在職場做事,但是妳也可以看到他們抱怨很多。“為什麽我做那麽多事,領導卻看不到?”這壹切,我覺得老板看不到我的努力,導致我很壓抑,也不主動和領導溝通。如果我長期抑郁,我就得辭職,為了遇到壹個有見識的伯樂,幫他成就壹番事業。上個月我們咨詢的壹個客戶,也是兢兢業業,踏實肯幹,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但是壹直沒有得到上級老板的信任。我們告訴他這是典型的向上管理問題,並告訴他改善的方法。他努力改善了壹個月,說剛開始成交了,部門主任對他的態度和以前不壹樣了。

通過上面的“壹核兩驅”職業生涯規劃模型,妳應該知道,壹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要考慮五個內在因素和四個外在因素。而這些不同的因素又相互影響,和* * *同構成了壹個完整的職業規劃體系。

任何壹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未來職業發展中各種問題的缺失。比如忽略了對“優勢”因素的考慮,妳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毫無成就感;忽略了“職業觀念”的考慮,妳可能會發現工作不符合妳的價值觀;忽略“行業定位”,幾年後妳可能會發現這個行業沒有未來;忽視“向上管理”,妳可能會發現自己只是壹個永遠不會被重用的苦力。

以上所有因素的考量,都是基於對自身、企業、人力資源環境的綜合認知和衡量的綜合判斷。這種判斷需要咨詢師具備豐富的職場和社會經驗,能夠透過現象準確看到本質,通過深度思考給出最合理的選擇。肯定不是通過壹兩次測評就能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