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尋找羅素的《論教育的目的》

尋找羅素的《論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培養的是壹種信念,認為知識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獲得的,雖然需要克服困難。在某個時期,很多被稱為知識的東西,可能或多或少是壹種謬誤,但人們可以通過仔細的考察和勤奮的學習來糾正這些錯誤。因為我們的行為是建立在信念基礎上的,所以要特別警惕細微的錯誤,否則小錯誤可能會釀成大禍。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在采取行動之前確定我們的信念。壹方面需要高度的智慧和文化,壹方面需要不減的熱情;保持這樣的心態並不容易。但是盡管困難重重,我們還是有可能得到這種心境;其實這就是科學的心態。知識和其他美好的事物壹樣,是稀有的,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教條主義者忘記了他們在獲取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而懷疑論者則否認獲取知識的可能性。這兩種態度都是錯誤的;當這種錯誤率延長時,就會導致社會災難。

智慧/同情心/善良/想象力/…

...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是精力充沛,人脈廣泛,身體強壯,有著不可動搖的信念和高於常人的體面品質,堅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在我看來,構成理想品質的因素有四個:活力/勇氣/敏感/聰明;我覺得這四個要素還不夠。然而,這些品質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此外,我相信,通過給予孩子們身體/情感/智力上的指導和照顧,他們通常可以獲得上述四種品質...

...活力與其說是精神素質,不如說是身體素質;只要身體健康,壹般可以說活力永存...不管周圍的環境是否特別刺激,只要妳的活力存在,妳就會感到充滿喜悅。妳的活力可以提升妳的快樂,消除妳的痛苦。妳的活力能讓人對妳周圍的壹切產生興趣,從而增強妳認識的客觀性。客觀地認識事物是心理健康的要素。人類往往是自戀的。以至於他們對周圍的事情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所以他們不可能真正對外界的現象感興趣。對於人類來說,這是壹個巨大的不幸,因為這樣做輕了會帶來麻煩;會導致抑郁;此外,除了極少數情況,它仍然是有用的實際行動的致命障礙。活力可以增強人對外界的興趣;還能提高人的吃苦耐勞的能力。換句話說,活力可以抵抗嫉妒,因為它可以讓人感到快樂...生命力是人類極其重要的優勢。

...勇氣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都有其復雜性。沒有恐懼是壹回事,但有力量克服恐懼是另壹回事。當有理由害怕時,無所畏懼是壹回事;當沒有理由害怕的時候,壹個人表現出無所畏懼就是另壹回事了。沒有不理智的恐懼,這純粹是好事;同樣,擁有戰勝恐懼的力量也是壹種完全的優勢。…

從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來看,恐懼和害怕是非常相似的兩種情緒:憤怒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勇氣。...我相信,通過教育,可以把普通男女培養成無所畏懼的人,讓他們心安理得,大膽地對待生活。迄今為止,只有少數英雄和聖賢有這樣的生活態度;而其他人如果能從聖賢那裏得到啟示,或許也能學會像他們壹樣對待生活。那種無拘無束的勇氣壹定是由壹連串的* * *。首先,對於最聽話的人來說,健康和活力是極其有益的因素,雖然不是本質因素。在危機環境中,最需要的是行動和技能。但是,當我們考慮勇氣不是在以上兩個方面,而是在壹般意義上,我們需要的是壹些更本質的因素。我們需要的是自尊和沒有自我的人生觀的結合。再說自尊:有的人活在自省中,有的人純粹是壹面鏡子。他們的生活總是反映著周圍人的感受和評價。後壹種人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勇氣――他們離不開別人的贊美,總是擔心失去它。教人學會“謙卑”總被認為是好事,但會產生另壹種謙卑的惡行。“謙卑”可以壓抑自尊,但不能壓抑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欲望;它只是把自我謙虛變成了獲取他人信任的手段。所以會造成虛偽和本能的欺詐。人們教育孩子聽大人的話不問為什麽,長大後對下壹代的要求也是壹樣的;都說只有學會服從的人,才懂得如何對待別人。在我看來,沒有人應該學會如何服從別人,也沒有人應該試圖命令別人。自然,我不是說大公司不應該有領導;但是,領導的權限應該和足球隊長差不多。人們容忍權威是為了實現壹個共同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應該基於我們自己的意誌,而不應該由外部權威強加給我們;同時,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目標強加給別人。這是我說“任何人都不應該服從別人”和“任何人都不應該命令別人”的初衷。

最高層次的勇氣需要另壹種品質,那就是我所說的“無我的人生觀”把所有的希望和恐懼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人,很難坦然面對死亡,因為死亡摧毀了他們所有的情感世界。在這裏,傳統再次要求我們拿起簡單廉價的方式來壓抑自己:有德之人必須學會放棄“自我”,必須戒絕禁欲,必須拋棄本能的快樂。雖然我們可以做到,但是後果很不好。...而嫉妒可以使人相信,酷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完美;所以,吃虧也在情理之中。結果價值觀完全顛倒:善被視為惡,惡被視為善。壹切災難的根源在於,人們之所以獲得更好的生活,是因為他們服從了負面的指示,而不是因為他們擴張了本能的欲望。人性中有壹些因素使我們能夠毫不費力地超越“自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愛,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某種程度上,父愛母愛是如此普遍,全人類都不例外。另壹個因素是知識。...還有壹個因素是藝術,但其實任何壹種對自己以外的事物的興趣,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讓壹個人的生活變得無私。所以,興趣廣泛而深刻的人,比悲傷的憂郁癥患者更不在乎拋棄自己的生命。因為前者的興趣讓他忘乎所以,而後者的興趣則被壹種多疑的心態所束縛。事實上,他只是遇到了壹個小問題。所以興趣廣泛的人是有真正勇氣的,因為他雖然“感知”了自己,但他認為自己不僅僅是世界的壹小部分;他並不鄙視自己,而是推崇自己以外的東西。只有當妳本能地自由,理智地活躍,真正的勇氣才會出現。無拘無束的本能和活躍的智力相結合,會產生寬廣博大的人生觀。無論是驕奢淫逸的人,還是苦行僧,都不會理解這種人生觀。這輩子,死只是壹件小事。這樣的勇氣是積極自然的,而不是消極壓抑的。這種積極的勇氣是我優秀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談論的第三個因素是敏感性。...學習能夠掌握的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人們希望獲得的本質內容。人的認知能力來源於智慧的頭腦;本質上,人的敏銳感覺屬於激情。敏感的純理論定義可以表述為:當很多刺激因素使人產生內心的激情時,這個人就會變得敏感。但是,在這樣的廣義上,敏感已經不是壹種好的品質了。如果說敏感是壹種好的品質,那麽情緒反應壹定是某種意義上的“恰到好處的外放”。這個時候,需要的不再只是激情的強度。我說的這種品質是壹種愉快或緊張的情緒;很多事情,包括壹些正當的事情,都會引起這樣的情緒反應。...所以自然地,鼓勵人們做好事的激情和阻止人們做壞事的克制都是有價值的東西。…

接下來,需要培養的是另壹種形式的敏感,即同情心。人類之間有壹種純粹的生理上的同情:當壹個哥哥哭的時候,嬰兒也會跟著哭。...應該從兩個方面擴大同情心:壹是當遭遇不幸的人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對象時,會引起我們的同情;其次,當我們只知道不幸正在發生,而我們不在現場的時候,我們也會有壹顆隱藏的心。後壹種擴展形式的同情心主要取決於我們的認知能力。只有當不幸在生活中呼之欲出,比如優秀小說中描寫的那樣,人們才會有這種同情心。但另壹方面,有時候在統計數字面前,這種同情也會讓人情緒激動。而這種抽象條件下的情感現象極其罕見,因此更為重要。...妳不介意這個,因為妳沒親眼見過童工,抽象的刺激對妳不起作用。這是大工業如此殘酷的基本原因之壹,也可以解釋為什麽被壓迫的人民能夠忍受。通過教育的作用,人們還可以對抽象的刺激做出靈敏的反應,可以使上述現象不再出現。

認知敏感也屬於同壹範疇。在實踐中,它與觀察事物的習慣有相通之處,自然被視為壹種與智力相聯系的能力。這裏不想談審美敏感帶來的壹系列問題。

...四種素質中的最後壹種,即智力。

傳統道德最大的缺陷之壹就是壹直低估智力的作用。...我說的聰明是指真正的知識和求知。其實這兩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的。無知的成年人,可謂不堪教;例如,在衛生和營養學等問題上,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科學解釋。壹個人只要沒有被灌輸教條式的信念,學的東西越多,越容易學到更多的知識。人們從不強迫無知的人去改變他們的心理習慣,所以他們總是堅持永不改變的態度。他們總是輕信當他們應該引起懷疑;但是當他們應該接受知識時,他們卻懷疑它。毫無疑問,“智力”這個詞嚴格來說是壹種尋求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已經獲得的知識。但是我不認為不經過實踐就能獲得這種能力。智力的獲得並不比鋼琴家和雜技演員的能力更難。當然,不需要訓練妳的智力,妳也可以傳遞信息;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非常簡單,人們經常這樣做。但我認為不傳遞信息是不可能訓練智力的,甚至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形成人們所尋求的知識。沒有智能,我們復雜的當代世界就無法繼續,更不用說進壹步發展了。所以我認為培養智力是教育的壹個重要目的。...試圖把看似正確的思想灌輸給人們,使得教育者對培養智力的問題漠不關心。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有必要對智力做壹個更詳細的定義,進而揭示智力需要哪些心理習慣。正因如此,我只想討論如何獲得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應該包含在智力定義中的實際知識。

好奇心是壹種本能,在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智力需要警覺的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要有壹定的水平。...對知識的真誠熱愛鼓勵了真正好奇的欲望。...孩子的求知欲足以讓聰明的成年人汗顏。隨著年齡的增長,求知的沖動會衰減,直到有壹天,任何陌生的東西都會讓人感到厭惡,根本激發不了探索的欲望。此時,人們會說“國家倒了”、“不如從前了”。很多年前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使得說話人能夠找到所有的話題。但是,不難想象,隨著好奇心的消失,活躍的智能也會壹起消失。

不過,雖然人成年後好奇心的強度和廣度會逐漸減弱,但其質量是可以長期提高的。對邏輯學中各種廣義命題的好奇,表現出很高的智力水平,其深度遠遠超過對壹般事實的好奇。廣義來說,對宇宙規律的理解越深刻,需要的智力就越大。但是,我們不能太拘泥於這個規則。)與個人興趣無關的好奇心體現了更高的層次,高於與尋找食物相關的好奇心(例如)。...對與其他利益關系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既不直接也不明顯,確實是壹種優秀的品質。但是,無論如何,發現新知識需要壹定的智力水平。…

為了滿足好奇心,我們必須學習壹些獲取知識的技術因素。這當然包括觀察問題的習慣,求知的堅定信念,耐心和勤奮。如果壹個人天生就有堅定的信念,耐心和勤奮。如果壹個人具有與生俱來的潛在好奇心,並且接受過良好的智力訓練,那麽這些技術因素是可以自我發展的。但是,由於精神生活只是我們所有行為的組成部分,好奇心最終會與其他情感因素發生沖突,所以有些精神美德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寬廣的胸懷就是壹種美德。從習慣和欲望的角度來看,我們往往對新的真理漠不關心:我們不能相信我們已經相信了多年的東西還不夠;我們不能承認長輩尊重的東西和重要的熱情不夠。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壹種曠達的品質。迄今為止,在這方面取得的進展極其有限,…

智力健全最需要的是勇氣,正如英雄行為離不開勇氣壹樣。現實世界比我們通常認為的更不可知;從出生的第壹天起,我們就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和自然規律混淆。各種思想體系——基督教、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等。——給我們提供壹個類似孤兒院的避難所,讓我們的思想回到壹種被奴役的狀態。自由的精神生活並不像被教規限制的生活那樣溫暖舒適:當外面風雪呼嘯時,只有教規能給人們提供壹個溫暖的小屋。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壹個難題: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擺脫社會生活的束縛,獲得幸福?我對使用“社會本能”這個詞猶豫不決,因為它的準確性存在爭議。但無論如何,這個詞所描述的現象是普遍的。至於我們認為應該合作的群體——我們的家人、鄰居、同事、政黨和國家——我們總是願意站在他們壹邊。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沒有合作,我們就不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再者,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很多人同時被情緒感染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在慷慨激昂的會議中保持冷靜……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在能夠贏得不同群體的信任,獲得思想上的支持時,才能做出這樣的抵抗。這就是為什麽宗教組織能讓被迫害的異教徒感到溫暖。我們是應該默許這種與群體合作的希望,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應該試圖削弱這種希望?兩種觀點都會找到支持者,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這兩種觀點的合理組合。任何只保護壹種觀點的做法都不能提供正確答案。

我覺得應該加強對快樂和合作的渴望,並使之正常化。但是在壹些重要的場合,我們應該能夠克制這種欲望,優先滿足其他的願望。我說過,尋求幸福的欲望與敏感有關。沒有這個欲望,我們會覺得生活很無聊;所有的社會群體,從家庭到社會組織,也將不可能出現。如果孩子不再從父母那裏尋求表揚,教育他們將會非常困難。當聰明的人影響愚蠢的人時,情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極度恐慌和極度憤怒的時候,情調起著完全相反的作用。所以,接受情緒傳染的問題,絕不是那麽簡單。即使在純粹的精神領域,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澄清。偉大的發明家往往要站在大多數人的對立面,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主見而引起群眾的仇恨。但是,如果普通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就會得到壹個更愚蠢的論點:至少在科學問題上,智力壹般的人尊重權威是有益的。

在我看來,對於處境壹般、能力壹般的人來說,很大程度上會被“從眾本能”所支配,只有在很小的範圍內,這種模糊的本能才會不幹擾普通人的行動。...壹個人只要有特殊能力,就應該是獨立的。但誰也不要把自己變成刺猬,豎起鬃毛讓人敬而遠之。我們日常的很多活動必然需要與他人合作,而合作的欲望必然是人類的壹種基本天性。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學會對自己特別熟悉的事物做出獨立的判斷。同時,只要發現自己的意見重要,就要鼓起勇氣,大膽表達自己不受歡迎的意見。…

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素質人才,有活力,有勇氣,有敏感,有智慧。這些男女組成的社會和現在的社會完全不壹樣。...目前造成不幸的主要原因:疾病、貧困和性生活不如意,將變得極為罕見。壹個健康的身體會被廣泛看到,壽命會大大延長。由於工業革命,目前的貧困完全是由普遍的無知造成的。敏感的品質會讓人有希望徹底消除貧困,聰明的智能會指明消除貧困的方向,無畏的勇氣會激勵人們采取措施消除貧困。膽小的人寧願貧窮也不做不尋常的事。現在大多數人的性生活或多或少都不盡如人意。這部分是由於教育,部分是由於當局和格蘭迪夫人的迫害。新壹代女性將徹底杜絕這種現象,因為她們長大後再也不怕不理智的性觀念了。...愛情被壓抑的女人,往往會縱容丈夫的粗暴行為和虛偽,扭曲孩子的天性。新壹代無所畏懼的女性可以通過養育新壹代無所畏懼的孩子來改變世界。新壹代的孩子將不再扭曲他們的本性,而是直爽,坦率,大方,有愛心,無拘無束。他們的勤奮將掃除殘酷和痛苦;我們因為懶惰,懦弱,沒心沒肺,愚蠢而糾結於殘忍和痛苦。是教育讓人們染上了這些卑劣的品質,也是教育能給我們相反的美德。教育是創造新世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