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方勝平,白塔街的達尼寺比較兇險,而且是極鮮紅、極紫、極細的朱砂,濺兩珠、雌黃,還有實心勺筋。買家請測試油漆,看看顏色是否不同。思源顧客請認門口的紅卡為信物。”
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印刷廣告實物和廣告文字。這則廣告生動地勾勒出了元代長沙漆店主的銷售藝術。廣告文字不長,但顯示了產品產銷地址、產品質量、產品商標。特別有意思的是,它提醒消費者,產品太硬,可以“驗漆看顏色不壹樣”。因為“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古往今來假冒商家招牌時有發生是必然的,所以廣告的制作者提醒顧客壹定要“認門口的紅字為招牌”。可見,方勝平的油漆顏料業不止壹個,甚至可以推測,方勝平是元代長沙油漆業的生產和銷售中心。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業主們想出了壹招絕招,充分顯示了業主們的市場開拓意識。
這則廣告的左上方有兩行稍小字體的於。壹則購買原料的廣告:“顧客,買銀朱砂,請認日期。”另壹行為:“祖普,內外書,印為記。”印章號就是商標。這兩行廣告上方還有三個朱印,中間壹個是完整的筐形圖案,這在植物圖案的商標中是首創。接下來的兩塊略小,壹塊是方的,壹塊是丘狀的,印痕介於清晰和不清晰之間,很難區分其功能。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防偽標記”。
雖然“廣告”壹詞是舶來品,但廣告的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韓非子·左上列傳》記載的“買竹簡還珍珠”的故事,講的是楚人(包括長沙人)把自己的首飾賣給鄭人時,很講究包裝。竹簡(包裝盒)實際上是“熏制肉桂,飾珠玉,飾玫瑰,飾羽毛”,所以鄭人“買下”。《韓非子》裏有壹個完全相反的例子,就是“魯賣自己的皮毛而不賣”。據說北方卑微的牧民穿著破爛的衣服去賣高貴的皮衣,結果人家賺了他們的臟衣服賣不出去。看來“楚人”和“魯”的商品經濟意識大相徑庭。
楚人註重商品裝飾的傳統在唐代長沙窯的產品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直接在商品上做廣告,是長沙工匠的壹大發明。長沙窯工匠善於用棕字作為瓷器裝飾,使產品獨具特色。這是中國瓷器裝飾的新創舉。除了詩詞、對聯、諺語、格言、成語,還有很多寫在瓷器上的廣告詞。如朝鮮長沙窯出土的瓷罐上寫有“邊家小口聞名天下”、“賈政小口天下第壹”等字樣。有的針對客戶的猶豫,促使其做出購買決定,如“買人心憂郁,賣人心不安。”花瓶上的銘文將會被買家看到。“更多的文字裝飾迎合了當時的社會氛圍和需求,可以說是更高層次的“廣告策劃”,比如壹些反映“別離相思”的;有的反映邊疆戰鬥;有的寫風景和愛情,招待客人;還有的反映人生哲學,警示人們“富貴自上而下,貧賤永不來”,“世上有千萬棵樹,底下有幾百人”,“蓬蓬勃勃中,君不自助”等等。還有唐代文人魏承慶、劉長卿的詩。如此廣泛的內容自然能吸引各行各業的客戶。為了擴大出口,長沙窯還在出口的瓷器上繪有西亞人喜愛的圖案,如棕櫚紋、椰樹雙鳥紋等,有的甚至用阿拉伯語寫著“上帝是最偉大的”。廣告效果可想而知。
宋代潭州銅鏡上的廣告銘文也很有特色。設計的文字主要是贊美鏡子的用途,激發人們愛美之心,下定決心購買。比如“照顧我壹百年”“四面成功,不受壹塵影響”“以鑄鐵為鏡,衣冠楚楚”“明月與清水陽重聚,使香亭有閑相伴,青鸞不必羞於獨處,開盒見故人”。有小篆、隸書、楷書等。書法精美,引人入勝。
到了宋代,潭州城的酒旗廣告也是壹景。唐宋詩詞中有許多描寫長沙酒旗的美句,如唐的“微水聞鼓聲,河橋藏酒旗”,宋範成大的“客急賣魚,沿江賣酒寒”。宋代詩人王藝凝在《水雕歌頭裴公亭懷古》中唱出“人在紫亭高,望長沙城墻,獵酒簾風”,與唐代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裴公亭建於局子頭,元朝以後被毀。從詩人的絕唱中,我們可以想象宋代的長沙城和南京、汴京等其他大都市壹樣,都是旅館業特別發達的城市。店主的旗幟高高掛起,競相吸引四面八方豪飲的人們。南風之下,酒旗獵獵,遷徒詩人與普通百姓同桌飲酒,舉著香醇的酒杯,盡情飲酒。長沙清明上河圖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