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願意和孩子分享自己開心不開心的事,大膽表達自己的情緒。
2.理解故事裏阿裏想要長高的願望,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3、能在生活中找到快樂,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和快樂的心情。
要準備的活動
音樂,PPT。
活動過程
首先營造壹個輕松的氛圍(放慢音樂),想想自己喜歡什麽(開心不開心)。
1,隨著音樂,請找個地方舒服地坐下。
2.老師對音樂的解說:“讓我們閉上眼睛,壹邊聽音樂壹邊放松,來壹次“禪定之旅”。旅途中,想想家裏、幼兒園、課堂、玩遊戲時的開心事和不開心事...(嘟嘟...)火車到了,我們的旅程結束了。
3.分享開心的事。
“誰願意第壹個和妳分享妳的快樂?”(個別兒童)
“每個人都會犯錯。程老師也和大家分享壹下我犯的壹個錯誤!妳還記得那天我沒吃早飯,就隨便吃了幾口蘋果放在桌子上。結果第二天走進教室,發現桌子上有很多螞蟻。看來老師真的做錯了,所以我不開心。我以後肯定不會帶食物到教室了...哇,今天說這個不開心的事感覺舒服多了。現在誰願意跟我壹樣把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跟我們分享?”
“剛上來的孩子都很棒。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二、故事屋:妳很快就會長高的。
老師:今天!還來了壹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阿裏!(給男孩阿裏看),有壹個煩惱讓他很不開心。他壹點也不喜歡他的小男人。他的願望是長得高,像樹壹樣高,像長頸鹿壹樣高,或者像巨人壹樣高。總之越高越好。父親、母親、姐姐和老師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但都沒有用。阿裏根本沒長高。後來,我聽了叔叔的建議,成了最幸福的男孩...(展示PPT,講故事)
1.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片。阿裏的表情是什麽?同學是什麽表情?如果別人這麽叫妳,妳會開心嗎?
2.我們都知道阿裏剛才不開心。妳覺得他會做出什麽改變讓自己開心?
3.聽了爸爸媽媽的建議,阿麗發現自己還是沒長高。妳覺得這個時候他的心會怎麽樣?那我們來猜猜他會怎麽做。
4.阿裏努力了這麽久,卻壹點效果都沒有。猜猜他現在是什麽心情?如果是妳,這個時候妳會怎麽做?
5.聽了大叔的話,阿裏終於明白了壹個道理:原來不只是矮個子有那麽多煩惱,高個子大叔也有很多煩惱。妳覺得阿裏還會像以前壹樣想長高嗎?他會怎麽做?
6.當妳不開心的時候,妳有什麽好的方法讓自己開心起來?(讓孩子們說話)
7.有壹只小兔子。它也有很多方法。它想和我們分享。我們來看看(邊看圖邊聊)。
8.老師:老師也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壹個方法。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會深呼吸幾次,心情會輕松很多。(跟老師試壹試)
第三,傳遞快樂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孩子,每天都過得開心。最後,讓我們和朋友壹起唱首快樂的歌。也可以邀請後面的嘉賓和老師。(音樂:覺得開心就拍手)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方案二、指導思想:
1,對所有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不斷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我調節、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心理素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孩子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疏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3.應該以全體兒童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在教學方法上有別於其他學科,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改變自己觀念的心理體驗。
二、具體工作:
1,加強高素質教師的培養;
2.為了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集體備課;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全體兒童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和班主任為主,家長和全體教師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體實施:
1,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
教師職業是壹種高尚而特殊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就是壹棵樹搖動另壹棵樹,壹朵雲推動另壹朵雲,壹個靈魂喚醒另壹個靈魂。”
教師工作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但是,老師也是普通人。職稱評定、業務競爭、應試教育、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家長與教師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壓力、工作中的競爭都會使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成長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我園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周三晚上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形式不限,如聽講座、看視頻、看心理教育輔導班等。)
(2)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組織講座。
(3)組建教師心理咨詢誌願者隊伍。
2.註重知行合壹,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活動。
僅僅重視思想觀念,沒有完善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教育內容的支撐,是不可能很好地實施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
因此,要在高度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尊重和關註兒童,把重視心理教育的理念落實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適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標、主要內容和途徑,措施如下:
(1)教孩子幾個放松的好方法。
(2)建立師生互動交流頁面。讓孩子有壹個可以隨時表達和發泄感情的地方。
3.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註重家庭教育的壹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壹所學校,承擔著孩子情感、人格、意誌等心理素質的培養。所以家長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也需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加強對家長心理健康系統知識的培訓,通過多種形式普及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識。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要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學會正確認識事物;做情緒的主人,用平靜的情緒對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平衡,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積極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所以我們老師要多和家長溝通;給壹些家長組織壹些培訓。(形式不限,如聽講座、看視頻、看心理教育輔導班等。)
四、具體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項目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高高興興去幼兒園”“壹起玩,真開心”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自己快樂,孤獨的兔子。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快樂,我幸福,困難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內容相關培訓:
小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中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大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3、對個別特殊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並做個案研究。
4.家長心理健康講座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第三部分活動目標:
1,通過看、說、做,引導孩子初步懂得如何原諒別人的錯誤。
2.積極參與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轉移情緒,體會故事中被原諒和被原諒的人物的喜悅和幸福。
活動準備:
貝貝和豆豆的照片,兩張表情圖(恐懼和憤怒),視頻,禮物(存錢罐),壹張寫滿愛的卡片,音樂和壹盒卡帶。
活動流程:
首先,引出主題
老師:孩子們,妳們收到禮物了嗎?收到禮物後妳有什麽感受?
展示圖片,講述故事的第壹部分。
(1)老師:(展示貝貝的圖片)這是貝貝。今天是貝貝的生日。他父親的生日禮物被帶到幼兒園與孩子們和老師們分享。是什麽禮物?
(2)老師:豆豆喜歡,想玩。貝貝該怎麽辦?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說明理由。)
講故事的第二部分。
(1)老師:貝貝決定把玩具借給豆豆,但是出事了。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老師:怎麽回事?發生了什麽事?貝貝和豆豆現在的心理會怎麽樣?(粘貼相應的表情圖。老師:這是什麽火?(大火,怒火)
老師:豆豆呢?豆豆為什麽害怕?(引導孩子觀察和描述豆豆的臉。)
(3)看視頻,討論。
老師:貝貝非常生氣,她勃然大怒。小豆子又急又怕。她該怎麽辦?有什麽好辦法嗎?
孩子看視頻對付小夥伴,引導孩子討論“自己喜歡的方法”。
(4)討論什麽是“原諒”,引導孩子用恰當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原諒。
老師:就在貝貝怒不可遏的時候,老師悄悄對貝貝說了兩個字:“原諒”。“原諒”是什麽意思?誰能告訴大家?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解釋“寬恕”壹詞的含義。)
(5)表演“寬恕”。
老師:貝貝想原諒豆豆,但是貝貝怎麽說怎麽做才能表示“原諒”呢?通過言語或行動鼓勵孩子原諒他人。)
老師:(總結)貝貝學習妳的方法,比如微笑,擁抱,握手,說“我們不生氣”。效果真的很有效,貝貝頭上的氣沒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講故事的第三部分。
老師:他們成了好朋友,貝貝收到了壹份更大的禮物,壹份修好的禮物,還有很多愛。誰愛貝貝?(老師和孩子壹起看愛:老師愛貝貝,豆豆愛貝貝,爸爸媽媽愛貝貝,很多孩子也愛貝貝。)
老師:(總結)原諒是多麽美好啊!當有人不小心做錯了事,我們應該原諒他。
動詞 (verb的縮寫)討論:
妳原諒過誰嗎?出示插卡帶,經歷過寬恕的孩子將卡片插入“寬恕口袋”。
第六,結尾部分,在音樂中互相擁抱。
老師:原諒是多麽美好啊!當有人不小心做錯了事,我們應該原諒他,保持好朋友關系。讓我們壹起擁抱我們的朋友。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計劃第四章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孩子初步明白了什麽是孤獨。
2.能夠正確理解獨孤,學會如何遠離獨孤,走向合作。
3.通過連體人、背靠背、兩足、三足這三個相關的合作遊戲,讓孩子感受到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4.通過本課程學習分享和合作。
要準備的活動
壹組講述孤獨兔子故事的幻燈片,壹些挖了兩個洞的報紙,還有廢紙箱等等。
活動過程
1,活動介紹:
老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壹個關於兔子的故事。小孩子肯定沒聽說過,因為這個故事是最近才發生的。所以小朋友接下來要認真聽了,因為兔子終於需要小朋友的熱心幫助了。
老師從幻燈片中的圖片講述兔子的性格。故事概要:從前,有壹只小兔子。因為他獨自在家,他很少出去和其他朋友交朋友。
然而,有壹次森林裏發生了火災,大家都在互相幫助,想辦法逃生。然而,兔子獨自在火中掙紮。如果當時孩子正好在兔兔身邊,他怎麽幫助兔兔順利逃離火災現場?
2.對於故事中的問題,讓孩子自由回答,然後老師歸納出幾個有意義的答案讓孩子參與討論。並且從討論中得出孩子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是否也會以同樣的方式配合。
3.設計遊戲,讓孩子體驗合作的快樂。
遊戲壹:連體人。
遊戲規則:孩子們兩人壹組選擇自己的同伴。把挖了兩個洞的報紙套在兩個人的脖子上,連在壹起。行走、跑步、跨越障礙等。沿著老師指定的路線兩人壹組。如果報紙中途壞了,停止遊戲,贏家是沒壞的報紙。
註意:障礙可以是特定紙箱鋪成的路徑,也可以是老師自己畫的圓。
第二場,背靠背。
遊戲規則:孩子們兩人壹組選擇自己的同伴。讓孩子背靠背坐著,雙腿伸直,雙臂互相勾住,然後試著站起來。
註:這個遊戲老師可以畫壹些界限。先把全班分成幾個大組,然後每個大組派兩個孩子玩遊戲,剩下的孩子為自己的隊員加油。輪流。
4.通過上面的遊戲,孩子們在玩完後分組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師讓幾個孩子的代表說出他們組的經歷。老師:剛才玩遊戲的時候孩子們都很開心,都很懂得和朋友合作交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班所有的孩子都不是壹個人。
剛才故事裏的兔子呢?妳在玩遊戲的時候,悄悄告訴老師,通過妳的熱心幫助,它找到了它的小夥伴,所以它不再孤單了。所以,最後還是安全的配合小夥伴逃離了火災現場。那又怎麽樣?我要老師感謝孩子們的熱心幫助!
5.活動結束
總結:
老師:今天,我們開心地聽故事和玩遊戲。那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認為自己不是壹個人在做事呢?在家裏,有父母的幫助,在幼兒園,有孩子,有老師,大家相親相愛,不會感到孤獨嗎?
於是,在家裏,孩子可以幫爸爸媽媽拿拖鞋、挑水,在幼兒園,可以配合孩子搬桌子等等。所以,沒有什麽能打敗我們,對嗎?
幼稚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計劃第五部分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經常面臨哪些困難,並正確分析困難的原因。
2.懂得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敢於挑戰。
3.認真參加活動,體驗解決困難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故事《青蛙尋寶》PPT,電網站點創建
2、經驗準備:孩子有艱難的經歷,有失敗的經歷,也有成功的經歷。
活動流程:
壹、談話引入主題,知道遇到困難很正常。
1,問題:小朋友,妳在幼兒園開心嗎?妳在活動和遊戲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老師總結:原來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很正常。
通過問題的引入,自然引出較難的話題,為後面的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聽故事,討論,理解蛙人的難處。
1.介紹故事: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個關於青蛙弗洛格的故事。讓我們聽聽青蛙發生了什麽事。
2.老師講故事,小朋友聽故事問:弗洛格怎麽了?它遇到了哪些困難?它是如何制作的?最後發生了什麽?
3.談談自己的困難和做法:孩子,妳遇到過困難嗎?妳遇到過哪些困難?妳是怎麽做到的?
老師總結:孩子在生活和遊戲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孩子退縮了,有的孩子堅持下來了,成功了。
青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動物形象,很多孩子都讀過它的系列書籍。這個環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選擇這個故事,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有* * *聲,把青蛙的困難和自己的困難聯系起來,激發孩子的表達欲。
第三,挑戰困難。
1,介紹遊戲內容。
老師:青蛙弗洛格今天要去其他小動物的家,但是他在路上遇到了壹個困難。弗洛格試了幾次,但都失敗了。請試壹下,看能不能順利通過。
2、組織孩子做遊戲,並進行討論,找出失敗的原因,分享成功的經驗。
3.請失敗的孩子再試壹次。
4、增加難度,請小朋友嘗試。
這壹環節遵循“遊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這個具有挑戰性的遊戲,讓孩子知道困難並不可怕,有時候會被努力克服。遊戲體現了心理課的遞進強化原則。通過第壹次嘗試——找出困難原因——再次嘗試——逐步增加難度,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強化困難概念,積極積累經驗。
第四,總結面對困難的方法。
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要積極面對困難,認真分析困難的原因,慢慢克服,我們會越來越好。剛才遊戲沒過關的小朋友,妳比第壹次進步了。試著找出原因。我相信妳很快會通過的。別忘了告訴我好消息!
最後,老師總結了面對困難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整理,給孩子重新面對困難的心理基礎。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方案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師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根據我校師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師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心理咨詢是壹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也是壹項極其認真謹慎的工作。它需要各種規章制度來規範和維護其健康發展。我園將在現有條件下開展以下工作。
工作要點:
第壹,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1.我園將繼續完善生理、心理、家園互動、師生緊密結合的多層次、多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維護心理健康的二級心理危機幹預網絡,創建維護師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機制。
2.營造有利於師生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質形成的和諧氛圍,有效預防和緩解師生心理壓力,提高我園師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
第二,以心理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充分開發師生的心理潛能。
1,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大、中、小班開設心理課程。
2、教師平時要互相傾聽,互相學習,* * *提高。
3.借助心理講座,為老師消除心理障礙。
三、開展教師的心理咨詢,對每位來訪教師做到真誠傾聽、詳細記錄、認真分析、幫助他人、過程保密等要求。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孩子,希望老師給他們直接的指導。
1.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2.做好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讓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3.利用好宣傳欄,為家長和教師宣傳心理健康常識,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教育,幫助他們掌握壹般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