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做作業的老母親大概都有這樣的痛苦經歷:
人生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別?!認知科學家表示,兒童的閱讀困難最有可能是大腦記憶區域的問題。看不下去,看不深,看不透,因為孩子記憶力差!了解大腦記憶的工作原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01.
大腦記憶區的發育程度決定了兒童的閱讀理解水平。
大腦記憶的工作原理比較復雜,可以簡單分為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長時記憶是壹個熟悉的名詞:小學同桌叫韋小寶;H2O是水的分子式;“記憶”在英語中是“記憶”的意思;等等,長時間儲存在我們大腦裏的信息和知識就是長期記憶。
但是工作記憶是壹個相對陌生的概念。認知科學家發現,在思考時,大腦需要壹個特定的區域來處理信息。這個區域的容量有限,壹次只能放7 ^ 2條信息。每條信息只能存儲20秒左右,會被遺忘。這是工作記憶。大腦對工作記憶中有限的信息進行處理,或做出決策,或產生可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信息,或徒勞無功,所有信息都被清空。
!!!敲黑板!!!
閱讀理解本質上是壹種思維。
思考依賴於大腦的記憶區域。
大腦的記憶區被開發和利用的程度決定了孩子閱讀理解的水平。
我們來看看閱讀時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來看看什麽是閱讀理解。簡單來說,閱讀理解,首先是理解單詞的意思,包括認識每壹個字每壹個詞,理解每壹句話的字面意思;二是將單詞與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識相融合,思考單詞的深層含義,產生新的體驗和認知。
美國尼娜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丹尼爾·t·威靈漢姆(Daniel T. Willingham)在《為什麽學生不喜歡上學》中解釋了簡化的認知學習過程,可以完美地運用到閱讀理解中:
從這個流程圖可以看出,有效的閱讀理解分為五個步驟:
顯然,閱讀理解只能發生在工作記憶區。兒童能否閱讀取決於工作記憶,理解的深度取決於長時記憶區的背景知識和信息量。
02.
閱讀能力弱的孩子,工作記憶容量太少。
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工作記憶是閱讀理解的馬達,讀到的信息只有在這裏經過加工才能真正理解。工作記憶有兩個功能:信息的短時儲存和信息加工。工作記憶儲存信息的能力叫容量,信息處理能力也是思維能力。
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目前公認的工作記憶的容量是七加二,這就是著名的工作記憶“7 2法則”。
工作記憶就像馬戲團裏的雜耍演員扔雜耍棒。他們將雜耍棒(即信息物品)拋向空中,拋起來,依次接住。但是工作記憶,壹個玩雜耍的人,只能同時扔出7個2個雜耍棒。如果多了,我就抓不住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稍加訓練就能心算出12 ×23,但任何訓練都算不出1234×3456——雜耍者要抓的棍子太多了。
因為工作記憶也需要信息加工,此時,工作記憶的容量會因信息加工的難易程度而發生變化。信息加工強度越高,工作記憶的容量越小。這個很好理解。如果讓變戲法的人壹邊扔棍子壹邊表演魔術,魔術越復雜,變戲法的人能扔的棍子就越少。
南開大學的壹項實驗揭示了另壹個小秘密——研究者在研究初高中生閱讀理解與工作記憶的關系時發現,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工作記憶的容量明顯小於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當閱讀強度增加時,即信息處理需要消耗更多的工作記憶時,所有學生的工作記憶容量都會下降,但閱讀能力弱的學生下降得更多——原始容量比別人小,寫作難度增加時容量收縮得比別人快。
這個發現也符合我們的常識。學生之間學習易課文的差異不大,越難的課文學習差異越大。
03.
熟練運用兩種認知技能,可以“擴大”工作記憶。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認知科學家認為,工作記憶7 ^ 2容量的生理極限很難突破和提高,但豐富的背景知識可以突破工作記憶的生理極限,擴大工作記憶。
首先,工作記憶的容量不是以字節計算的。工作記憶區的雜耍者有壹個優勢:它不僅能扔出小到壹個字母、壹個數字的雜耍棒,還能扔出大到壹句話、壹本書、壹整套理論的雜耍棒。而且,它真的可以變魔術。它可以把幾根雜耍棒“加工”成壹根大雜耍棒,這樣就可以把幾根新雜耍棒連接起來。
以栗子為例,身份證號是***18,這讓妳很難記住壹個陌生人的身份證號,但如果這個陌生人恰好是妳的老鄉,和妳同壹天生日,妳就很容易記住他的身份證號。因為妳只需要特別記住後四位,前六位代表省、市、區,後面八位的生日日期就像妳自己的身份證壹樣,早已存在於妳的長期記憶中(記不住身份證號請走開)。
陌生人的身份證號相當於18個雜耍棒,遠遠超過工作記憶容量。而這個特殊的陌生人的身份證號,經過工作記憶的輕微處理,變成了四個雜耍棒(後四個),給工作記憶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這種方法在認知科學中被稱為“組塊”,即把分散的信息盡可能地關聯起來,形成壹個龐大而完整的信息。組塊依賴於來自長期記憶的背景知識。如果妳在長時記憶中沒有自己的身份證號,妳就無法將這個特殊的陌生人的身份證號進行組塊。
另外,會開車的人要記住自己的駕駛經歷。起初,我全神貫註於手中的方向盤,甚至沒有精力去看儀表盤。我仍然不能走直線。時不時的,不是發脾氣,就是撞樹。這壹方面是手足眼協調的問題,另壹方面是工作記憶的限制造成的——駕駛中要操縱的項目太多,超過了工作記憶的7 ^ 2容量,難免顧此失彼。
熟悉工作後,聊天、聽廣播、看車外風景,根本不會影響駕駛——駕駛已經成為壹種下意識就能完成的自動功能,幾乎不消耗工作記憶。
這是擴展工作記憶的第二種方式:自動。
當孩子開始閱讀,尤其是在學習用拼音閱讀的階段,妳可能註意到壹個現象:孩子把壹個句子的每壹個字都準確地拼寫出來,然後妳問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他會壹臉茫然,過壹會兒再拼寫。這就是工作記憶容量的問題:當句子有點長的時候,拼壹個字就讓孩子的工作記憶超負荷了,後面的單詞已經忘記了,更別說句子的意思了。這是兒童閱讀中常見的“讀不懂”現象之壹
經過反復練習,當兒童壹眼就能認出每壹個單詞,並且“組詞”的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消耗工作記憶較少甚至沒有消耗工作記憶時,兒童就可以節省更多的工作記憶區來理解單詞。
04.
想讓孩子深入閱讀,記住長時記憶是最重要的。
工作記憶的“擴展”需要背景知識。那麽背景知識在哪裏?當然是在長期記憶中。
基礎閱讀包括:單詞識別、句法分析、文本相關性、與所學知識的關聯。這些都需要調用儲存在大腦長期記憶中的背景知識。
如果長時記憶中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大量的生詞,或者復雜的句子結構和邏輯關系沒有掌握,未知的或者不熟練的知識點太多,似乎工作記憶的馬達就運轉不起來。
另壹方面,只有閱讀的內容能與背景知識有機聯系起來,才能讓孩子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並讓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為長時記憶添油加醋。否則,如果閱讀與背景知識脫節,孩子要麽看不懂,要麽看懂了,理解了,但壹轉身就忘了。
讀同壹本書,相關背景知識越豐富,讀得越快,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深,記得越久——知識越豐富,積累新知識的效率就越高。同理,在同壹個教室,聽同壹個老師講課,孩子讀得越多,學得越多。相反,孩子讀得越少,學得越少。
05.
利用大腦記憶區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四種方法
說了這麽多理論,對孩子有什麽用?其實只要掌握了閱讀和記憶的關系,就可以總結出壹些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1
增加詞匯量,控制閱讀難度,減少工作記憶負荷。
由於工作記憶是閱讀理解的馬達,而這個馬達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超負荷只會帶來負面效應。閱讀活動,如識字、構詞法、句法分析、段落理解……所有這些活動都消耗工作記憶。
所以平時要豐富孩子的詞匯量。詞匯對於初級閱讀的語塊非常重要。孩子的詞匯量越大,越不容易出現閱讀理解困難。
另外,給孩子選書的時候,要註意選擇難度合適的書。太難的書不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也不利於鍛煉孩子的工作記憶。
2
不要盲目追求閱讀速度和閱讀量。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看到每天壹年讀500本書的大神,會讓我們覺得,讀書快,多讀書才是王道。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時,沒有必要刻意追求閱讀速度和閱讀量。
壹本書,讓孩子慢慢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多總結,多討論,多提問,多聯系實際,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把所讀的內容和長時記憶中的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也有助於把工作記憶中的信息轉移到長時記憶中。否則不能貪多嚼不爛,看完就全忘了。
三
鼓勵孩子畫出他們讀過的東西。
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都偏好圖像。鼓勵孩子把讀過的東西畫出來,不要擔心孩子畫得好不好。在畫畫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會對文字信息進行深度加工,以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同時,最終的畫面是壹個很好的組塊,在壹天之後需要提取這些記憶的時候,可以更好地用於工作記憶。
四
適當的背誦是必要的。
記憶力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現在很多人反對背誦,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知識不用背,用的時候知道去哪裏找就行了。但事實上,很難高效地處理現在工作記憶中發現的知識。正如我們上面討論的,只有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的信息才能被分塊或自動化。現在找到的知識只能消耗有限的工作記憶容量,導致思考困難。
比如美國,很多小學不要求孩子背乘法口訣,考試也允許使用計算器。然而,認知科學家發現,背誦乘法口訣的孩子比沒有背誦的孩子有更好的數字感和更精確的計算。即使都用計算器,前者在數學上也比後者強。
最後,用俄羅斯圖書管理員尼古拉·魯巴金的壹句話來說:
參考資料:
本文僅授權使用“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