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壹個世紀的南京,從繁榮到衰落,再到繁榮,背後是壹段苦澀的歷史。

壹個世紀的南京,從繁榮到衰落,再到繁榮,背後是壹段苦澀的歷史。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壹。地處長江下遊,肩負著區域文化政治中心的重任。吳棟時期,漢武帝孫權將其作為首都,開啟了這座古都的建都史。此後,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五個政權都曾以此為都城,故有“六朝古都”之美譽。

作者在南京博物館拍攝。

歷史上南京有很多古名,比如金陵、秣陵、建業、建業、建康、江寧、應天等等。每壹個名字背後都有壹個關於南京的歷史故事,其中建業、建業、建康三個特殊的名字將在本文中重點介紹。通過這三個名字來探究南京這壹百多年的興衰與繁榮。

公元211年(東漢建安十六年),孫權將江東的政治中心由京口遷至秣陵。第二年,秣陵改為“建業”,意為“建帝大業”將建在這裏。公元229年,旭日東升,建都建業。這也是歷史上第壹次將南京定為國家首都。

但在此之前,南京遭遇了毀滅性的“開山”行動。

作者在秦淮河拍攝。

公元前211年(即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北巡歸來,途經金陵時,有為術士告訴秦始皇,金陵有“王道”。

秦始皇聽到後,命令人們鑿山,使秦淮河穿過金陵。還把金陵改為秣陵,為的是破壞金陵的“王道”。

楚死後十三年,始皇帝三十六歲,始皇帝東遊,渡江。觀氣者曰:“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之氣。”因鑿鐘丘,金陵長龍被截斷流過,至今稱秦淮。(《建康實錄·卷壹·吳尚》)

秦始皇以為這樣就破壞了金陵的皇權精神,他就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了,卻沒想到第二年大秦就滅亡了。更讓人驚訝的是,不到500年,南京就成了天子,還是延續了幾百年的六朝。

作者在夫子廟拍攝。

武都建築業的繁榮

從孫權開始,東吳還經歷了少帝、景帝、後主三個朝代,歷時52年。建業除了在漢武帝後期中期短暫遷都武昌外,其他時期都是吳棟的都城。

在吳棟四皇的統治下,南京從壹個人口稀少的地方發展成為壹個人口稠密、手工業和商業發達的繁榮之地。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這樣描述南方:楚越地廣人稀...或者水被火淹沒了...所以江淮以南,沒有凍餓的人,沒有千千萬萬個女兒的家。"

可見,這壹時期南京乃至江南地區還處於地廣人稀、不發達的原始狀態。

孫權繼位以來,壹方面利用建鄴周邊有利地形進行軍事防禦,抵禦曹魏入侵;另壹方面,大力發展國內經濟,尤其是建築業,不斷提高人員、經濟和文化水平。

對於人員的補充;孫權采取了剛柔相濟的方法:壹是廣招賢才;吸收從中原南遷的人;第二,把山越人民趕下山;第三,從益州等地俘獲數千居民補充。

在經濟發展方面,孫權因地制宜。利用建鄴城區原有河道進行改造;依托長江、秦淮河優勢,挖掘人工河道,形成互聯互通的水運網絡。

東吳水路四通八達,特別是當時以建鄴為中心的水運網絡,極大地促進了建鄴和江東地區的發展。

此外,東吳發達的造船業和航海技術,也使得江東大量的重要物資,如糧、鹽、鐵以及海外貿易獲得的資源,能夠方便快捷地運到建業。這也成為建業生意如此紅火的原因。

可以說,孫權建都後,建業對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建鄴也成為了三國時期名副其實的商業城市。

作者在南京博物館拍攝。

西晉建業的衰落

西晉時期,南京壹度處於衰落狀態,不再是繁華的商業之都。

公元265年,司馬燕稱帝,史稱晉武帝,仍以魏葉城為都城。公元280年,兵臨城下,晉軍和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毫無還手之力,率眾官員出城投降,東吳滅亡。

武平之後,司馬燕對建業的風水和繁華深惡痛絕,采取了壹些強制性的措施來處理:

1,改“建業”為“建業”,意圖用晉國都城的“業”字來穩固東吳都城的“業”,從而打破建業的風水;

2.為了降低建鄴的地位,晉國建立了州縣三級行政體制,建鄴隸屬揚州十八郡之壹的丹陽郡。

揚州有壹百七十三個郡,建鄴屬於其中之壹。這種狀態簡直就是從“天堂”到“地獄”。昔日繁華的首都現在變成了壹個小縣城,真的是沒落了。

作者在南京博物館拍攝。

南朝的建康再次迎來輝煌。

南京在經歷了37年的短暫衰落後,終於迎來了曙光,重新確立了國都的地位,再次聲名鵲起。

公元317年,司馬睿稱王為改朝換代年,在建康建立祠堂(晉武帝司馬曄即位後,為避諱,改名建康)。318年,正式稱帝,國號仍為晉,史稱“東晉”,建康再次成為都城。

從東晉開始,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先後在此建都,國家首都南京的建設和發展也隨之啟動。

作者在南京博物館拍攝。

1.佛教的發展。南朝時期,佛教達到壹個高峰,尤其是南朝梁武帝時期,僅僧尼就有十幾萬人,可見當時的建康佛教是如此的興盛。在《南史·官員與郭祖申傳》中,有這樣壹段資料:

佛教寺廟500多座,窮極而宏偉。10多萬僧尼資產雄厚。妳所在的縣,無以言表。

首府是建康,這裏有500多座雄偉的佛寺,10多萬僧尼,更不用說其他縣郡了,不計其數。可以說,在同時期的中國,建康的佛教文化是當之無愧的第壹。

2.名人的聚集地。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書聖王羲之,畫家顧愷之,醫學家葛洪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這裏熠熠生輝。

3.商業經濟發達。揚州壹直是南朝最發達的地區,建康屬於揚州的核心區,是三吳地區的經濟中心。尤其是以手工業為主的商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丹陽(指建康)地處老北京,人物豐沛,小人率眾販商,君子受魯管資助,城池位於二京,百姓混雜,風俗頗為相似。(摘自《隋書地理》)

在短短壹百多年的時間裏,南京的地位壹直在不斷變化,從京城——縣城——京城。這之間的起起落落,都是因為南京的“風水”。南朝陳死後,隋文帝下令將整個建康城夷為平地,也是這個原因。

在南京的歷史上,有繁榮也有蕭條。只是建鄴-建鄴-建康的名字見證了這個過程,所以它們不僅僅是壹個城市的名字,更是壹部令人驕傲的城市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