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世界上最大的騙子,終於躲不過了。

世界上最大的騙子,終於躲不過了。

有人記得那輛黃色的車嗎?

三年多過去了,押金退了嗎?

回想幾年前,“享經濟”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資本湧入。

* * *享受自行車,* * *享受充電寶,* * *享受雨傘,* * *享受紙巾...壹時間,似乎壹切都可以* * *享受。

但是,回過頭來看,資本騙局太多了。

事實上,中國並不是唯壹經歷過這波浪潮的國家。

國外有壹個更猛的代表——

我們工作.

這家公司的主題是“* * *享受辦公室”。

9年時間,成為美國市場最有價值的創業公司,最高估值470億美元。

之後6周內降到了零頭。

到底發生了什麽?

最近的壹部劇試圖再現這家公司的興衰。

啟動播放器

我們崩潰了

這出戲有兩個主角。

壹個是傑瑞德·約瑟夫·勒托。

壹個是安妮·海瑟薇。

不僅顏值極高,演技也是帝皇級別。

兩人在劇中飾演壹對情侶,分別對應WeWork的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和他的妻子麗貝卡(Rebecca)。

有壹個關於亞當創業過程的經典故事。

2017年,WeWork的發展壹度陷入瓶頸。

關鍵時刻,亞當讓軟銀總裁孫正義去公司參觀。

然而時間只有12分鐘。

亞當帶孫以極快的速度參觀公司,時間不多了。

他抓起另壹個iPad,坐進孫的私家車,陪他到下壹個目的地。

在路上,孫問他壹個問題:

“誰會在戰鬥中獲勝?聰明的還是瘋狂的?」

亞當回答道:

“那個瘋子”

孫告訴他:

“妳說得對,但妳還不夠瘋狂。

妳壹定是個瘋子,有10倍的野心。"

接下來,亞當開始講述他將WeWork推向世界的宏偉計劃。

之後,兒子給了他壹張支票:40億美元。

“發瘋”

亞當是個瘋子。

瘋狂是他最大的天賦。

故事壹開始,他和很多年輕人壹樣,渴望創業。

但他並沒有簡單地活著。

而是要實現自我的價值。

亞當最初的創業項目無壹例外都失敗了,找不到投資,甚至被人嘲笑。

直到我遇到了我的真愛麗貝卡,我幫他找到了迷宮。麗貝卡嚴肅地告訴他,這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為,不拿心。

作為壹個企業家,他必須在產品中註入壹些強烈的情感。

只有妳堅信這個產品能成功,它才能成功。

當女朋友問自己什麽時候最開心。

他說出了壹個詞:集體農場。

亞當是以色列移民。

在以色列,有壹種叫做集體農場的集體社區組織形式。

沒有工資,社區沒有私有財產,衣食住行的教育醫療全部免費,所有資源完全享受,很像我們過去的人民公社。

集體農場仍然存在於以色列,它被廣泛應用於許多行業和農作物生產。

亞當回憶起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是在集體農場的生活。

於是,他試圖將這種團結和享受的歸屬感註入到自己的創業產品中。

就像他的產品名字壹樣,後來被命名為“我們”。

除了WeWork,還有WeGrow、WeLive等很多衍生項目。

此前,亞當曾提出壹個* * *風格的居住公寓項目。

但當時他在推銷中強調的是方便和經濟。

結果被嘲諷了。

觀眾馬上就明白了這並不那麽“方便”

我必須輪流打掃集體廁所。我不幹。

在女友的鼓動下,亞當把項目的概念從“享受生活”改成了“享受辦公”。

壹字之差,在觀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對於生活,人們有不同的需求,強調隱私。

但是對於工作,人們的目標是相似的。

尤其是年輕人。例如,更自由的辦公時間。

不需要打卡上下班,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更輕松有趣的辦公氛圍。

咖啡廳、酒吧、小吃店、娛樂空間……應有盡有。

更有活力和令人興奮的辦公環境。

所有相似的企業家聚在壹起互相鼓勵和支持。

並且,體驗更友好的社交功能。

這樣人們就不用獨自面對工作的問題了。

“* * *享受官職”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是亞當提出來的。

此外,該方案實現起來也非常簡單。

簡而言之,他就像個二房東。

先租壹個空白的平樓層,改造成* * *辦公空間。

然後按照工位零碎的租給初創公司或者個人。

和國內大部分租房平臺是壹樣的原理。

但是亞當準確的發現了產品的核心價值。

他們不賣房子、工作站或桌子...

他們賣的是壹種體驗。

壹種生活方式。

壹個社區概念。

所以亞當壹直堅持認為WeWork不是壹家房地產公司,而是壹家科技公司。

它將人們與互聯網的理念和科技的思維聯系在壹起。

不得不說,這種大膽的創業思路非常符合過去十年的時代潮流。

在互聯網掀起的創業大潮下,規模大、規模大的公司不再是年輕人向往的唯壹選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世界。

簡單的幾個人,十幾個人,就可以創辦壹個企業,實現壹個想法。

這是壹個屬於年輕人的個體創業者的時代。

因此,亞當的想法擊中了許多年輕人的心。

用辦公空間的改變來改變人們的工作觀念。

讓人覺得不是在謀生,而是在“創造生活”。

WeWork不僅僅是壹家公司,更是壹場運動。

看到這裏,妳是不是已經對他的想法心動了?

恭喜妳!

妳已經被成功洗腦了。

註意亞當壹開始什麽都沒有。

沒錢沒車沒房產沒地位沒成功經驗。

加上我老婆和壹個學建築的夥伴,壹共三個人。

他怎麽能讓別人為自己投資?

生活中的壹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亞當的策略。

有壹次,亞當窮得沒錢買食物。

他在電梯裏遇到壹個不認識的鄰居,看著他買了很多吃的。

簡短聊天後,邀請某人上樓喝壹杯。

鄰居們真的來了。

但是亞當對空冰箱說,為什麽啤酒不見了?

鄰居自告奮勇說家裏有,可以上樓拿。

就這樣,亞當喝了別人的酒,吃了別人的飯,壹分錢沒花。

原因是亞當在《勸導》中提供了壹個暗示。

他不經意地提到了他的姐姐,她是壹個超級模特。

鄰居們慷慨地分享食物和酒,也正是因為這種暗示,產生了某種幻想。

於是亞當演了壹出漂亮的“空手套白狼”。

事實上,對於創業的核心技術,亞當並沒有任何能力。

他既不是優秀的程序員,也不是優秀的架構師。

所有的具體工作,其實都是交給合夥人來完成的。

做計劃,寫PPT,刷墻,裝修,選家具...

所以,我們換個說法。

亞當到底在向人們推銷什麽?

壹個幻想。

這也是互聯網創業公司最常用的手段。

越是壹無所有,越是覺得自己好像擁有了壹切。

比如沒有計劃,我就開始找房東要房租。

看到對方猶豫不決,亞當二話沒說就走了。

同時暗示還有壹大堆知名投資人等著見他。

沒有裝修,就邀請租客參觀。

告訴他這裏會有什麽,那裏會有什麽。

因為壹切都是零,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走下去。

找投資人的時候,也是這壹招。

沒有具體的物體,只有想象的圖像。

亞當用他的金口玉言讓每個人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想要的畫面。

當談到投資金額時,這是壹個獅子的嘴-

四千五百萬。

合夥人認為他瘋了。

但是他說:

我們有成百上千的建築,但是我們還沒有得到它們。

亞當在招聘員工時也玩這個遊戲。

無中生有。

高薪,給不了。

但能給的是壹個夢想,壹個未來,壹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對方說想回去考慮壹下。

亞當馬上來了個饑餓營銷:

現在就決定,否則就沒有機會了。

亞當把自己包裝成壹個特立獨行、獨壹無二的年輕企業家。

同時,以非常友好的外表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講,精準地擊中了年輕壹代不願遵守規則的痛處。

成功在大眾心中樹立了“WeWork”的基本形象——

用壹個* * *享受空間,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不可否認,亞當成功了。

壹時間,“WeWork”的風光也是如此。

在全球100個城市建立了425個* * *辦公室,會員超過40萬。

市值與日俱增,最高達到470億美元,是美國過去十年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壹。

2019年,亞當在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排名第478位。

但隨著“WeWork”越做越大,有壹個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

不賺錢。

WeWork幾乎壹直在虧損。

壹些機構已經進行了調查:

從2016到2018,WeWork的凈虧損從4.3億美元飆升至19.27億美元。

這暴露了公司的很多問題。

首先,WeWork缺乏核心技術。

亞當總是標榜自己是壹家IT公司,但實際上他只是壹名房地產經紀人。

與谷歌和臉書等公司相比,它在it領域沒有任何競爭力。

第二,WeWork缺乏核心資產。

* * *辦公享受最重要的是房產,但幾乎所有房產都是租來的。

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WeWork仍有470億美元的租金承諾,需要在5至10年內支付。

最後,WeWork運營模式太容易復制了。

亞當的口才和個人魅力在最初的籌款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當他進入穩定發展期的時候,他已經變得沒用了。

此時,作為壹家估值470億的企業,如何再向大眾畫大餅?

更誇張的是,亞當個人購買了大量房產。

然後把這些房產租給WeWork。

據統計,他個人通過這種方式從公司賺取了至少7億美元。

自己賺大錢,讓公司負債,然後去找大家融資。

真的,空手套白狼。

直到那時,人們才看透了亞當。

他不是真的想改變世界,而是想改變自己。

靠賣幻想讓自己成為億萬富翁。

結果公司估值暴跌,他被董事會踢出公司。

“享受經濟”的浪潮吹到中國後,大家都親眼目睹了這瘋狂的壹幕。

無數新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支持,開始瘋狂燒錢占領市場。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比如曾經人氣很高的* * *代表之壹ofo共享單車,就很喜歡騎行。

從2015開始,ofo***已經經歷了十多輪融資。

僅2016下半年,短短三個月就完成了五輪融資。

當燒錢難以為繼的時候,ofo從行業獨角獸迅速成為大家吶喊的對象。

燒錢大戰逐漸變成了困獸之鬥。

時至今日,還有無數人眼巴巴地等著它退押金。

如果上帝想死,他會判他瘋狂。

浮躁的人和非理性的資本加速了* * *享受經濟的死亡。

導致很多人還沒來得及理解* *享受經濟的良苦用心。

諷刺的是,他們似乎真的又成功了。

企業家壹個個翻身成為億萬富翁。

社會也留下了各種享受經濟的陰影。

壹切就像那天亞當和兒子的對話壹樣-

贏得戰鬥的總是瘋子,而不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