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中指院的報告認為,中央堅持“房住不炒”的基調不變,相關內容在多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均有提及,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本次會議再次強調了“房住不炒”的定位,意味著房地產調控的基礎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仍是調控的主要方向,也意味著未來樓市政策仍將打擊投機,保障真實的住房需求,未來的微調政策將有利於剛需。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解釋,“房住不炒”的定位是中央在2016年底首次提出的。五年來,這壹導向對穩定房價、引導住房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新環境下有了新的意義。目前炒房和投資投機的需求沒有支撐和市場。即使地方後續可以放松房地產市場政策,也要嚴格守住這條“紅線”。
第壹,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這次會議對房地產市場的壹個亮點是,它是第壹次探索壹種新的發展模式。
中指院的報告提到,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的背景是,房地產行業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40平方米左右,增量市場規模已經見頂。房企過去“高杠桿、高周轉”的發展模式亟待改變。通過高杠桿、高負債快速擴張的模式即將結束,行業正從增量發展向存量經營轉變。未來房企要拓展新的商業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過去房價、地價上漲驅動的“土地財政”模式也亟待改變。
徐小樂也認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將推動房企發展模式的轉變。房企長期發展形成的高周轉、高杠桿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部分房企出現債務危機,需要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加快房企轉型升級,從發展方式上防範和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未來,房地產企業應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住房需求演變規律和自身優勢,參與租賃業務、社區養老、老舊小區改造、物業管理服務等領域,實現多元化轉型。這是防範和化解房地產行業發展風險的必然選擇,也是房地產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李認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從過去,房地產市場的開發商是唯壹的供應商,以多供應商;二是住房類型的多樣化,包括公租房、* *產權、保底租等。;三是探索新型供地方式,可以盤活存量,搞彈性期限、多用途的綜合開發,無需新增供地建設;第四,在融資方式上,可以用專項債、REITs、ABS等新型融資方式代替大規模杠桿;第五,商品房開發要探索新的土地出讓方式,不是價高者得,而是招標、施工圖招標等多種出讓方式。
滿足購房者合理的住房需求
會議提到,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中指院的報告認為,本次會議關於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人合理住房需求的提法,與65438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壹致。預計信貸政策對首套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
張大偉認為,此次會議強調滿足合理住房需求是以需求端為前提,引導市場銷售回歸正常節奏,避免誤傷首套剛需和改善型需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為了滿足購房者的合理需求,這也有利於保持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李提到,自從中央強調“房住不炒”後,支持購房者合理需求的表述就很少被提及。這個說法在這次會議上再次被提及。第壹,樓市泡沫化、金融化問題不是壹天兩天能解決的,必須跨周期調整,強調動態平衡和宏觀審慎。第二,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萎縮、供給沖擊和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房地產不能過快下行。
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
會議指出,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中指院認為,與之前的提法不同,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順序發生了變化。其實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之後會發展的更好更健康。目前,打通房地產行業所有鏈條的流通,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因城施策,資金面和政策面都會努力推動房地產行業實現良性循環。
張大偉也認為,為促進房地產行業向政策面良性循環,應著力防範銷售和信貸的惡性循環風險,確保市場預期平穩有序。前幾年房地產行業的快速擴張主要依靠“快速周轉+高杠桿”的策略,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要實現良性循環,就要降低企業的杠桿,完善預售資金的監管,保證開發商的穩定建設和市場的穩定發展,保證信貸不會太緊,不會再松。
徐小樂進壹步解釋說,房地產行業的良性循環需要兩個必要的基礎。壹是要控制房企的礦爆風險,防止地方企業風險傳導到系統;第二,房地產市場要運行。他認為,在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的引導下,前期過緊的金融政策會進行結構性調整。壹方面,適度放松對房企融資的管控,合理分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M&A貸款,緩解房企債務壓力;另壹方面,購房信貸環境有所改善,重點滿足購房者對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的房貸需求。
李還提到,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是這次會議中房地產市場的重點。這是管理層或重要會議第三次提到房地產行業的良性循環,意味著當前行業周期不暢,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壹是加杠桿、快速周轉的規模擴張模式不符合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訴求;二是高地價-高房價-高杠桿的循環模式,不利於擴大內需,實現雙循環* * *繁榮的目標;三是新房和二手房難以合理回收,難以盤活利用現有資源,不符合“雙碳”目標。
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就是要去除上述阻礙循環順暢的問題。李說,“包括從源頭上控制地價無序上漲,控制依賴,從而控制房價;控制前端購地融資,落實長效財務機制;調整住房供應機構,比如增加保障性租賃房供應,盤活現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