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列舉現代戰爭

列舉現代戰爭

現代戰爭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後軍隊和戰爭的信息化趨勢,因此出現了從傳統機械化作戰向信息化作戰轉變的趨勢。所謂信息化戰爭,是指在現代通信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通過發展大量先進的軍事通信設備,實現從指揮、傳達重要作戰指令到戰場信息反饋、敵情偵查等壹系列通信信息化。通過發展和使用現代雷達、間諜衛星、無人偵察機和預警機等探測手段,可以實現對戰場敵情的預警和實時探測;通過大量的導彈和精確制導炮彈、炸彈,實現對敵重要戰略戰術目標的精確打擊;通過衛星等航天軍事裝備,可以實現空天壹體作戰;通過信息對抗和反對抗(如利用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技術癱瘓敵方軍用計算機系統和相應的反癱瘓,通過電子對抗手段對敵雷達和導彈制導系統進行電磁幹擾等。),我們爭取信息控制權和電磁權。總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別是信息革命,使戰爭形態發生了質變,戰爭樣式發生了飛躍。

這場現代戰爭始於海灣戰爭,之後經歷了1999的南斯拉夫戰爭,2001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

1海灣戰爭

1989 -1991年,國際政治舞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逐漸演變為資本主義國家,蘇聯也逐漸解體。這樣壹來,冷戰結束以來形成的兩極格局,蘇聯(後來的俄羅斯)的實力被大大削弱,不再具備與美國全面抗衡的實力。結果,國際舞臺上只有美國在獨角戲。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迅速膨脹。同時,由於蘇聯的解體,世界許多地方出現了所謂的“權力真空”,即所謂的原有平衡被打破,以至於壹些地區大國的霸權主義也開始滋長。

伊拉克是當時中東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執政黨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領導人是薩達姆·侯賽因。20世紀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進行了長達8年的戰爭,史稱兩伊戰爭。這場戰爭對兩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長達數年的戰爭,拖累了兩國的國民經濟。兩伊戰爭前伊拉克是個富國(有豐富的石油可以出口),兩伊戰爭後卻負債累累。為了擺脫債務危機,薩達姆決定吞並當時的另壹個小國科威特。

科威特原本是伊拉克領土的壹部分,20世紀70年代成為獨立國家。它的領土很小,人口只有200萬,軍事實力很弱。基本上,軍隊只能用於維持社會秩序。

1990年8月的壹個晚上,伊拉克出動大批軍隊,突然進入科威特這個小國。KLA只進行了零星抵抗,其領導人分別逃往國外。伊拉克宣布將科威特並入其壹個省。

伊拉克的侵略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尤其觸動了美國和西方大國的神經。眾所周知,中東是世界產油區,全球50%以上的石油儲量都在中東。而西方國家發達的工業和巨大的消費(主要是汽車消費)幾乎完全依賴石油進口,尤其是從中東進口。可以說,石油是西方的生命線。

美國不久後發表聲明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薩達姆並不買美國的賬。就這樣,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決定以軍事手段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而英國、法國、德國等壹大批在國際事務中壹直追隨美國的西方國家,因為也依賴從中東進口石油,自然站在了美國人壹邊。沙特等壹些阿拉伯國家擔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將下壹個侵略目標指向自己,也選擇投入美國人的懷抱。就這樣,壹個反伊聯盟形成了。

從1990年下半年開始,美國開始在波斯灣地區和周邊國家(主要是沙特)集結兵力。為了獲得政治優勢,美國還打出了聯合國安理會這張牌,最終導致安理會通過了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

199165438+10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美國動用了戰鬥機、巡航導彈等大量現代化武器,對伊軍總部和指揮中心,特別是伊軍防空系統進行了飽和轟炸。戰後不久,伊拉克防空系統完全癱瘓。隨後,多國部隊的空襲轉向地面部隊,試圖削弱伊拉克地面部隊的作戰能力,為未來的地面進攻做鋪墊。隨後,經過20多天的空襲,多國部隊發起了地面進攻。不久,伊拉克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從科威特全部撤軍。這場戰爭以美國的徹底勝利和伊拉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這場戰爭是現代信息戰的第壹次嘗試。美國大量使用精確制導炸彈,首次使用愛國者防空導彈攔截伊軍發射的飛毛腿地對地導彈,開創了制導反導作戰的先河。

2 1999南斯拉夫戰爭(又稱科索沃戰爭)

世界兩極格局結束後,美國以建立全球霸權為目的,實施所謂“東約旦、東包容”戰略,企圖將大量東歐國家和獨聯體國家拉入北約,從而擴大美國對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影響,全面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於是,波蘭等東歐國家紛紛向美國投資,唯獨南斯拉夫拒絕加入北約,拒絕美國的軍事滲透和經濟援助。美國視南斯拉夫為北約東擴的墊腳石,必須迅速清除。

南斯拉夫是以塞爾維亞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由來已久。然後美國利用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支持南斯拉夫的阿爾巴尼亞分裂勢力。南斯拉夫自然不能容忍民族分裂,於是動用軍隊對境內分裂分子施加正面壓力。美國等西方國家以“保護人權”為借口,公開對南斯拉夫發動武裝侵略。

1999年3月24日,美國糾集部分歐洲國家,以北約名義對南斯拉夫實施空襲。由於南斯拉夫拒絕了美國的無理要求,進行了頑強抵抗,空襲持續了78天。空襲給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南斯拉夫境內公民賴以生存的民用目標被美國摧毀。後來在俄羅斯等大國的“斡旋”下,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美國的條件,從科索沃撤軍,北約部隊和俄羅斯以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名義進入科索沃,實際上造成了科索沃事實上的獨立。此後,美國掃除了北約東擴的絆腳石,而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威望進壹步下降。

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避免使用地面部隊,僅通過空襲達到戰爭目的的現代戰爭。

3阿富汗戰爭

2006 54 38+0 911後不久,美國出於霸權主義,發動了阿富汗戰爭。美國對阿富汗戰爭的動機並不簡單,反恐自然是壹方面的要求,但美國人的目的不僅僅是反恐,而是借反恐之機實現自己在阿富汗的所謂“軍事存在”,從而對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大國實施所謂的“戰略威懾”。

美國於2001 1年10月7日開始空襲阿富汗,配合阿富汗反塔利班武裝推翻了當時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削弱了“基地”組織的實力。

4伊拉克戰爭

2003年,美英等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活動為由,對伊拉克發動全面武裝入侵。4月9日,美國占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並於4月14日占領伊拉克全境。5438年6月+2003年2月,美國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並操縱伊拉克高等法院於2006年將其絞死。

這場戰爭是空地合作的壹個例子。美國在空襲幾個小時後就推出了地面戟,所以作戰風格與海灣戰爭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