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沈從文的信息
沈從文14歲高中畢業參軍,15歲隨部隊出征。他當過上士,後來以秘書的名義隨軍隊在城裏當過屠夫和稅務員。看到世界的黑暗產生厭惡。接觸新文學後,1923去了北京,但未能進入大學。尷尬之下,他開始用“休·雲韻”這個筆名寫作。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開始用小說建構自己的“湘西世界”,完成了《邊城》、《長河》等壹系列代表作。散文集《祥興三際》。他以“鄉下人”的主觀視角審視了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了近代文明在入華過程中的醜惡。這壹與新文學大師們相悖的概念極大地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達範圍。沈從文壹生創作的文集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數量最多的。早期的小說有《橘子》、《雨後及其他》、《女巫的愛》等。基本的主題已經看到了,但是城市和農村兩條線索還是不清晰,兩性關系描寫淺薄,文學的純粹性也差。20世紀30年代以後,他的作品已經相當成熟,主要作品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舟》、《虎仔》、《黑色微型故事》、《月下風光》、《八匹馬》、《茹蕊集》、《文學小說選編》、《新與舊》、《家庭主婦集》。沈從文以其獨特的寫作風格被譽為中國文壇的“鄉土文學之父”。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又完成了他的《湘西》、《鄉村生活形態的美》、《批判結構的合成》等壹系列與其對照的城市生活形態,並提出了他的“天人合壹”的哲學,即立足自然,回歸自然。“湘西”這種“美好健康自然,但又不違背人性的生命形式”所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正是他所有創作的內容。新中國成立後,沈從文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1年出版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歷時15年。湖南周先生的《武陵珍寶》壹書也記載了沈從文晚年主要從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並指出了沈從文晚年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在《中國古代戰國銅鏡研究》壹書中,沈從文的《銅鏡史》指出:“戰國銅鏡以造型規範、紋飾精美著稱,標誌著中國古代銅鏡從幼兒期走向成熟期,楚鏡就是其中之壹。首次發現於淮河流域,通常稱為‘淮鏡’。解放後七年,因為長沙戰國楚墓出土了這麽多類似的鏡子,我們才知道這是楚國的產物,稱之為‘楚鏡’更為正確。從現實材料分析,雖然銅鏡的發明可能並非起源於楚國,但楚國的鑄鏡工人無疑為提高生產技術、豐富鏡飾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壹評價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年表沈從文1902年出生於湖南鳳凰縣壹個軍人家庭。他學名嶽煥,本名茂林,字崇文。1917參加湘西郭靖聯軍第二軍第壹遊擊支隊,駐郴州(沅陵)。1918在老家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遷徙到湘川黔邊區和沅水流域,後正式參軍。1922,被五四運動吸引,去了北京,卻沒能升學。他在郁達夫和徐誌摩的鼓勵下自學寫作。1923去北京。報考燕京大學中文班,但未被錄取。在北大旁聽的。1924年開始在早報副刊發表作品,後在《現在評論》和《小說月報》發表。北京到上海1928。和胡也頻、丁玲壹起組織《紅與黑》雜誌和出版社。從65438到0929,她去了吳淞的中國公學,並愛上了女學生張兆和。這壹時期的作品集有《鴨子》、《酒店》和《其他》等。1930後去青島大學任教。抗戰前出版了《石舟》、《虎娃》、《月下小景》、《八匹馬》等20多部作品集。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品,護送丁玲父子回湖南。1931至1933,任青島大學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她嫁給了張兆和。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創作《邊城》。1938年春,他去了昆明,繼續和楊振聲壹起編寫中小學語文教材。165438+10月,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1948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嚴厲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向文物研究轉移。1949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1950因不堪政治壓力自殺,被解救。1960發表《龍鳳藝術》等文章。1969去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工作。1978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張兆和夫人去美國探親並講學。1981年出版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歷時15年。1983患腦血栓住院。1984病重。搶救後更是說話行動不便。1988,10年5月的下午,他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坎坷的壹生沈從文的壹生是坎坷的壹生,也是奉獻的壹生。從1917到1922,遊蕩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至1928在北京以寫作為生;從1928到1930,沈從文被徐誌摩發現,並向中國公學校長胡適推薦了這個年輕人,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並主編《大公報》、《伊勢日報》等文學副刊。青島大學講師1931至1933;1934至1939,主編北京市中小學國家語文教材;1939至1947,昆明西南聯大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從1947到1949;1950至1978,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1978至198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湘西》、《沈從文自傳》等文學作品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其作品被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40多個國家翻譯出版,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選入大學教材,並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紋樣》、《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尤其是代表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中國文化史上的壹項空白。兒童趣味故事1915、沈從文從壹所私立學校進入鳳凰縣第二初級中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為沈從文生性活潑愛玩,經常逃學上街看木偶戲,所以書包藏在土地廟裏。有壹次,他還把書包放在土地廟裏,看了壹天戲。看完戲,別的孩子已經放學回家了,他回土地廟拿書包,卻發現書包不見了。這時候他就急了,但轉念壹想,書包沒了也不是什麽大事。第二天,他像往常壹樣去上學,剛走到校園裏的壹棵楠木樹下,就遇到了他的班主任毛老師。毛老師面帶怒色,罰沈從文跪在楠木樹下,大聲問沈從文昨天去哪裏了。沈從文知道瞞不了,幹脆回了壹句:“我去看戲了。”毛老師見沈從文逃學如此囂張,便嚴厲批評:“勤奮有功,戲劇無用,樹喜歡長大,妳卻喜歡在樹下,做個矮子太不爭氣了!”跪了大概半個小時,毛老師叫他起來。這時,毛老師用溫柔的語氣問沈從文,是不是恨老師,罰他跪在樹下。沈從文坦然地說:“當然,我恨妳不該在同學面前受罰受辱。”後來毛老師把沈從文帶進辦公室,慢慢開導他說:“樹是向上長的,但妳要跪下來。人要有進取心,不能妄自尊大,妄自尊大。”沈從文經過毛老師的耐心勸說和教導,知恥後勇,壹改往日的倔犟脾氣,刻苦學習,成績提高很快。